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的“赶超”战略经历了“两步走”(1953 ̄1957年9月)、“大跃进”(1957年10月 ̄1961年1月)、“两步走”(1961年 ̄1965年)的曲折发展。其间,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都为邓小平“三步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毛泽东的“赶超”战略进行历史考察,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必要的、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从赶超的对象、内容、时间、步骤、方式方法等方面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赶超思想作了较为全面的比较,认为邓小平的赶超思想比毛泽东的赶超思想更科学,也更完善,是对毛泽东赶超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毛泽东赶超思想比较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赶超思想,是孙中山和毛泽东两位伟人为寻求中国富强道路基于各自时代具体情况而设计的政治理念,尽管其内涵、追求目标不同,方法有别,但学习赶超的对象都是英美,孙中山的着眼点在从法律制度文化层面赶超,毛泽东则把赶超的目标定位在钢铁产量上。  相似文献   

4.
王军 《学术论坛》2002,6(1):54-57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赶超”思想在赶超目标、阶段部署、时代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方面表现出共同性 ;在赶超起点认定、措施方法选择应用、赶超内容确定方面表现出差异性 ;在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关心人民群众利益、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坚持自力更生等方面表现出历史继承性。  相似文献   

5.
刘小华 《云梦学刊》2009,30(4):72-74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曾提出过赶超发达国家的战略思想。他们的赶超战略思想有很多相同点;但由于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特点不同。各自追求的赶超目标有别。因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对毛泽东赶超思想的历史省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 《学术论坛》2003,6(1):33-36
建国后不久 ,毛泽东就提出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 ,并领导发起了赶超运动 ,毛泽东的赶超思想既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同时又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启迪。  相似文献   

7.
通过把毛泽东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与苏联工业化模式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目标及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不仅能帮助我们从深层次探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经济原因,而且能为我国在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成为苏共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出发点。这次大会也推动了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深入思考,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由1956年前的全面肯定转向深入反思。苏共二十大后的一段时间是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弊端揭示得最系统、最完备的时期,这与苏共二十大的背景有关,但毛泽东在反思中又维护了这一模式。由于毛泽东对苏联模式与苏共有不同的看法,这次大会不仅成为中苏分歧的起点,而且在20世纪60年代初,引发了中苏之间的一场大论战。  相似文献   

9.
秦慧杰  王洁 《北方论丛》2000,2(2):89-91
毛泽东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先是搞“大跃进”式的“赶超战略”,其目的是赶超世界先进国家,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建设道路。后是进行“备战型战略”,用“抓革命,促生产”的手段搞经济建设。前者以良好的愿望开端却以普遍的幻灭而结束;后者则为中国经济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但毛泽东时期经济发展的成果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为后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李波  刘锐 《理论界》2008,5(5):16-17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苏联因素极大地影响着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为了探索中国自己的工业化道路,联系本国的实践,对苏联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在认识和实践上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思想.这一思想成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产生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1.
陈学峰 《理论界》2008,(8):19-22
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同我国宗教问题的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由于二人所处时代背景不同,各自论述的侧重点、对宗教问题的认识程度也就不同;由于二者思想方法的不同,各自强调的解决宗教问题的方式也就不同。研究毛泽东和邓小平宗教观,对于我们搞好新世纪的中国宗教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坚持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这一新形势,对毛泽东文艺思想进行了新的阐述。文章主要就文艺的二为方向、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双百”方针、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四个方面论述邓小平同志是如何坚持并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并就毛泽东文艺思想和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历史功绩、基本特征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继良 《河北学刊》2004,24(3):195-198
孙中山与毛泽东的人民权力观,都含有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争取民主权利、提高人民政治文化素质等内容。但由于他们处于中国民主发展进程的不同阶段、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和要求,其内涵又存在许多差异。前者以资产阶级为权力主体,反映了中小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人权观念;后者以工农为权力主体,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共产党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群众路线。由此也决定了两种权力观的不同社会作用和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军事价值三个方面 ,对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科技价值观作了比较 ,既指出了二者之同 ,亦道出了二者之异  相似文献   

15.
在孙中山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法律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法律思想是批判他继承了孙中山法律思想中有价值的合理因素,并使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而形成的。通过对二者的立法思想、宪法思想和刑法思想的比较,具体体现了孙中山与毛泽东法律思想的相近和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6.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实事求是这条思想路线是一脉相承 ,不断发展 ,又各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与孙中山的知行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与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之所以有不同的结果,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指导革命实践的知行观是不同的。虽然两人都以革命领袖身份、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探讨知行关系,但他们是在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探讨知行关系,对知行孰先孰后的结论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一个伟大民族总会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新中国成立之后,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心怀伟大的强国梦想,就是赶超世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毛泽东把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作为赶超美国的重要手段,同时他也把超过美国作为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标志,超过美国既是经济目标也是政治目标,既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爱国主义,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人类贡献的全球主义.我们学习毛泽东,就是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中国和世界发展大趋势作出长远的预见、准确的判断,前瞻性地提出不同于过去时代的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把握机遇,创造机遇.  相似文献   

19.
高玉 《云梦学刊》2002,23(2):53-56
毛泽东文艺思想与西方文艺理论之间具有内在结构上的深层一致性,毛泽东文艺思想是在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否定和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二者既相互矛盾又互相统一。  相似文献   

20.
刘培明 《南方论刊》2006,(11):34-36
本文结合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分析了目前欠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的战略选择。文章认为目前我国的政绩评价等制度,影响官员的政绩追求,在政绩追求的驱动下,欠发达地区集体选择了高投入、高增长的赶超战略,但从资源配置和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看,这种集体的赶超难于实现,我们应该从完善制度着手,使欠发达地区的战略选择更加符合实际,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