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农民职业分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产生不可忽视的关系: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制约因素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劳动力素质低、生产技术落后等,而农民职业分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小农户生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农民职业分化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先机;农民职业分化扩大了劳均耕地面积,提升了农业经营的规模效益,同时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空间和附加值,从而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建议通过优化各种制度与战略,以多种手段促进职业分化,并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培养农业经营大户和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2.
广西今年计划免费培训1.5万名新型职业农民。这些被称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职业农民",将在未来农业生产中扮演主角,因此对他们的要求很高。业内预期,他们将终身投资经营农业,发展家庭农场,推进农业机械化,使传统农业转变为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据悉,培训"职业农民"的工作在广西的35个县推进,对符合条件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建立初、中、高"三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9,(5):116-119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新型职业农民正日益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导力量。河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农村人口数量多,耕地面积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亟待进行的重要工作。当前,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依然存在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水平普遍偏低,农民培育和扶持中存在政出多门、职责交叉、多头管理的情况,农民接受培训的主动性不强、学习动力不足,农民培育工作成效有待提升等问题。因此,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要加强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文化素质;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营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良好环境加强跟踪服务,提高农民参与培育的积极性;多措并举,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成效性。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职业结构已由单一的传统农业生产转变为由传统农业、乡村管理、外出打工、非农产业构成的多元职业结构。相应的传统农民群体、乡村管理群体、打工群体、非农经营群体在物质消费方式、休闲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虽存在程度不同的浅层和局部差异,但在整体上并未发生深刻变化。而且,大多数职业农民认可劳动收入和生活方式存在的差异,除打工群体外,没有改变现状的强烈要求。  相似文献   

5.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有助于实现小康建设目标和农业现代化 ,也利于农民群体发展。在调查中 ,湘西农民的科技素质较低的原因 ,主要是受教育程度不高、农业社会科技含量在个人科技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较少、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学习缺乏积极性 ,等等。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湘西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低、农民素质不高、传统文化对农民思想观念的约束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民在生产经营中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农民在生产经营中的信息弱势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社区环境相对封闭,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农民支付不起较高的信息成本,农业信息供给不足,涉农信息传播的渠道不畅通。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建立一个全国农业信息网;其次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接受信息的能力;最后运用多种手段发展涉农传播业。  相似文献   

7.
对中外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在立法、管理体制、制度环境、经费来源、教育模式等方面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我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若干建议,即必须通过立法、改革管理体制、完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改革教育经费筹措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推动我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空心化、农民荒与职业农民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空心化是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复杂问题。本文将农村空心化、农民荒和职业农民培育作为系统逻辑体系,构建了一个全新多维研究框架。农村空心化不但带来了"农民荒"的严重挑战,而且也带来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历史机遇。鉴于"农民荒"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把农民兼业化作为短期有效缓解手段的同时,长期中应积极实施职业农民培育,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收益,以此化解农业生产接班人危机。  相似文献   

9.
采用对湖北省随州市和黄冈市301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职业务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有相当比例(41.5%)的农村劳动力愿意成为职业农民,当前农村社会并非无人愿意种地,而是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劳动力及其家庭面临“无地可种”的困境。(2)农户生计显著影响其劳动力的职业务农意愿。就生计模式而言,相比于纯非农户,兼业农户中的劳动力更可能选择职业务农;就资源禀赋而言,拥有可代替劳动力的农机具及家庭实际经营耕地面积具有正向刺激作用;就生计状态而言,家庭货币支出压力越大,其劳动力职业务农意愿越强。此外,个体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政府农业补贴力度与个体劳动力职业务农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转入耕地难易程度与个体劳动力职业务农意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KSAIBs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确定的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基于人力资源开发个体素质评价的KSAIBs模型,对国家及相关部门提出的新型职业农民理论标准和全国20个试点县确立的实践标准进行了分析.针对生产经营、专业技能、社会服务等三种类型,初、中、高等三个级别,分别确定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标准.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需采取兴办家庭农场催生、各类农业园区培育、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农技推广体系助力和农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等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民职业分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民职业分化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原因,是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全面迈向小康社会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职业分化不断发展,但由于户籍等制度约束、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乡镇企业和城镇化发展步伐缓慢等因素,近年来速度有所放缓。为此应从严格控制农村人口数量增长与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结合、继续深化各项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培养、创造新的非农就业机会等方面来合理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以促进我国农民职业分化。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就业质量偏低倍受政府和学界关注,改善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职业层次,而职业层次的提高有赖于农民工自身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本文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研究人力资本对农民工职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农民工群体中,受教育程度高、参加过技能培训、流入经济发达地区、有一定工作经验者更有机会从事管理类、专业技术类等较高层次的职业。  相似文献   

13.
人口迁移背景下,农民创业成为解决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本是个人技能水平、受教育程度、培训经历的具体体现,在农民创业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采用多项Logit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检验人口迁移背景下人力资本在农民创业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培训...  相似文献   

14.
江苏农民文化程度与农民收入对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作为一个农村经济强省,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仍然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对2012年江苏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随着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的提高,其人均纯收入明显向高收入层次靠近,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其人均纯收入大多数进入高水平行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末代农民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末代农民的出现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末代农民群体具有年龄偏大、外出就业困难和长期从事农业生产三个基本特征,在区域之间和产业之间存在差异,是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结果。最后提出了农业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期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能够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单家独户或小范围的农业专业化生产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必然会受农业分工的有限性制约,影响农村劳动力的劳动分工深化与职业分化。只有在农业区域生产专业化条件下,生产效率提高、交易成本降低、劳动者从中得到的收益增加,才会激励劳动者主动参与到分工与合作的进程中来。浪山村经验表明,当一个地区农业生产形成专业化,主导产业选择正确,规模报酬递增得以实现,"斯密猜想"的困境就可能缓解,其潜在的收益会激励劳动者进行劳动分工;而生产专业化的同时,也需要农户之间进行合作来降低交易成本,这必然导致农民职业进一步分化。劳动分工与职业分化水平提升反过来可以集中投资,促进技术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精神及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赋予了农民新的使命与责任,而新型职业农民群体职业精神的形成与提高,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包括诚实守信、爱农敬业、责任与奉献等基本内容。对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精神的培养,可通过人才选拔、农业实践、教育和社会氛围营造等途径来实现,这尚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坚持探索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浏阳市增加农民收入主要特点是: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打造农业品牌;发展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壮大乡镇企业。调查表明,家庭的人口状况、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及就业状况、子女读书状况、家庭地理环境对增收均有较大影响。农民实现增收存在的主要困难是市场信息、生产资金短缺。农民认为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发展产业化经营、加快城镇化步伐对于增加收入很关键。揭示目前制约农民增收的深层次因素,挖掘增加农民收入的潜在动力源,从而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型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各地方形成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热潮,但是人们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理解差异甚大,如有人把新型职业农民理解为"农业工人",有人则理解为农业投资者或农村经纪人,更有人把新型职业农民理解为农业企业经理或农业企业工人.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片面乃至错误理解不仅误导了职业农民的培育,也对农业的基本经营体制造成威胁,显然是有害的.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了"家庭农场"的概念,于是各地又出现了"招商引资"鼓励资本下乡,强迫农民流转土地等现象,究竟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什么是家庭农场,二者的关系如何,需要从概念上予以澄清,以避免实际工作的失误.  相似文献   

20.
农民职业化是指农业现代化所要求的农民的专业化分工和职业化发展,其实质是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化。农民职业化的推进,对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当前,加速推进农民职业化的当务之急,是构建农民职业化制度,包括人力资本归农制度、农业园区经营制度、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