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百年西夏学国内外著作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初迄今百年来,随着国内外学人对黑水城及其他地方出土的西夏文献、文物的研究,西夏学由此形成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国际性学科。为反映这一历程,本文对这一时期的国内外西夏学界编著出版的西夏研究专著、专集、译著等情况,进行分类列目和概述。内容主要涉及:(一)西夏语言文字与文献整理;(二)西夏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三)西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克恰诺夫所著《俄藏黑水城出土西夏文佛经文献叙录》中共记述有4位帝师和13位国师。本文根据克氏在本书中所译经文题记和人名索引,对西夏的帝师和国师进行了整理和考订,并将其与我国学者所考订的西夏帝师与国师进行了对照比较。有助于我们彻底弄清西夏帝师和国师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3.
黑水城文献出土以来,西夏语文学逐渐成为国际性显学。编纂能够反映西夏文概貌的字典、词典一直是中外西夏学者的不懈追求。百余年来的西夏文辞书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罗福成和聂历山初步实践,字典初具模型;西田龙雄等研究西夏文字、语音等,确定其框架;李范文编成《夏汉字典》,确立典范。随着西夏文文献的刊布,西夏语语料库建设将不断推进。依托语料库平台进行辞书编纂,将是西夏文辞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1908年俄国著名的探险旅行家П·К·科兹洛夫在中亚考察时发现了神秘的西夏黑水死城(哈拉浩特,也叫亦集乃),并发掘出大量非常珍贵的西夏文献和文物。他第二次(1909年)和第三次(1926年)中亚考察时又先后在此发掘出很多的文献和文物。学者们根据黑水城出土的文献资料揭开了西夏文字的秘密。这些出土的文献、文物向我们讲述了这个曾经位于东西方重要的商贸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的西夏王国的历史、文化、宗教和艺术。该文完成于1968年,多年来一直受到我国西夏学专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日本作为海外西夏文献的主要收藏地之一,全国共有5所大学和1座博物馆收藏有珍贵的西夏文献藏品,龙谷大学则是其中之一。龙谷大学是日本最古老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其大宫图书馆收藏有4页手写体的西夏文残片。其中3页为西夏文行书,其内容尚未解明,被定名为“西夏文不明内容论典”。另外1页为西夏文草书,内容被确认为《六祖坛经》。日本西夏学家西田龙雄博士对龙谷大学所藏西夏文书进行了基础性的研究和译注。“西夏文不明内容论典”的内容被认定与佛教相关。《六祖坛经》则被推定为西夏时期最早的文献之一。  相似文献   

6.
2014年8月8日至9日,第四届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山东蓬莱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共有90余位,其中既有来自国内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也有来自台湾以及韩国的学者。中外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者齐聚一堂,就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和对话。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00余篇。从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学科的理论、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名著、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史重构、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的早期形态、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的研究方法以及"清华简"等新出土文学文献等方面进行研讨,产生了一些新颖的学术观点和多元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梳理存世西夏文版刻文献中的刻工、书者和功德主后发现,西夏仁宗时期刻字司刻本版口的刻工名字多为简称,这些官方工院的刻工也会接受捐刻人聘请书写佛经;西夏佛经官刻本雕版书字人以李阿善最为活跃;如果是皇家举行的大法会上印施的所谓“寺院本”佛经,一般由“功德司”负责组织翻译,由“工院”负责雕版印制,其功德主是皇帝、皇后、太子等,如果是私人捐刻,往往也是官宦人家。俄藏黑水城出土文献中,西夏文刻本的功德主信息一般出现在卷尾跋语中,唯有西夏文《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инв.№2865)中有蝴蝶装四叶印版在版心位置刻有党项族功德主信息,说明这个文本是由这些人捐资刊刻的。此前我们曾根据2865号卷首“师资承袭图”中出现“白云释子”即白云宗祖师清觉的画像,推测其为元代白云宗西夏后裔所刊《河西藏》的遗存,该本党项族捐资人信息出现在版心位置并用汉字标记页码等做法进一步佐证了这一推测。  相似文献   

8.
汉文西夏文献,自宋迄清,代有其书。宋朝为其初创积累时期,所成诸书是汉文西夏文献中最具价值的;辽金元三朝是其辑录散佚时期,经过元朝史家的“精心删汰”,大量的西夏原始文献从此都亡佚了;明朝是其重辑创新时期,在编辑汉文西夏文献时所作的有益尝试为清人提供了借鉴;清朝是其辑佚勃兴时期,经过清朝史家的钩沉索隐、重修重著,形成了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汉文西夏史籍,为今人研究西夏提供了诸多便利。  相似文献   

9.
笔者拟通过穷尽式方法,找出春秋时代出土与传世文献中的虚词“及”,并对其进行分类研究,描写春秋时代虚词“及”的用法,进而总结出春秋时期虚词“及”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0.
学界依据各类汉文典籍资料,已辑出了部分西夏姓氏,并校勘出了文献传播过程中的同名异译、脱、衍、倒、讹等讹误;本文又发现了"部曲"、"冬至"、"令王"、"拽厥"等姓氏。汉文典籍中的这些姓氏或由于句读错误,或由于记述内容过少,长期隐埋于史料当中。此次甄别,得力于近年来公布的出土西夏文献的支撑,这些西夏文献在西夏姓氏及其他名词术语方面的价值应当引起学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1931年苏联杰出的西夏学者Н.А.聂历山首次对国际西夏学研究的早期历史作了简要回顾,全面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西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对西夏文字的创制、构成、发音、推广及其重要辞书、文献,尤其对西夏文释读作出重大贡献的《掌中珠》都作了生动有趣的描述。对我们了解西夏研究历史,总结前辈学人的经验教训,借鉴和完善方法理论,促进西夏研究的繁荣有着重要意义。现据《西夏语文学》译出,希望能为学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南都学坛》2015,(6):29-31
随着考古学的不断发展,出土文献在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贡献日益突出。2015年6月6日至7日在北京召开的"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百年来的出土文献,尤其是新出土或新整理的资料,从出土文献与古史研究,出土文献与秦汉制度史研究,出土文献与秦汉政治、行政、法律史研究,出土文献与学术史研究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展示了考古发掘、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先秦秦汉史乃至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开辟了新领域、新视角,推动了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官阶封号表》《天盛律令》卷首的"颁律表"与"司次行文门",以及西夏文献款题中出现的职官与封号是了解西夏官制的比较重要的资料,但其中职官和封号之难解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本文利用《掌中珠》以及存世西夏文献中有夏、汉两种文本可资对照的款题,通过对西夏职官和封号的勘同,讨论了西夏人对这些专有名称的翻译原则,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这一原则为指导,对《官阶封号表》《天盛律令》卷首的"颁律表",以及西夏文献款题中出现的职官和封号进行了重译,希望对这些译名的勘同、翻译乃至西夏官制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对于10至13世纪一体多元的宋夏民族关系格局,出土货币是研究这一问题的有力线索。西夏东南边界附近的铁钱窖藏和钱币法反映出宋夏之间存在事实上的货币制度“西传”交流,宋朝货币成为西夏这一中国境内的民族政权自铸货币学习效仿的典范;西夏通过对宋朝“先进货币经验”的学习,铸币经历了“西夏文自铸币—西夏文汉文自铸币—汉文自铸币”这一演化过程,反映出宋夏之间“一体多元”的文化交融进程;而对南宋境内西夏钱币出土状况进行统计,使得我们可以用量化方法实证分析宋夏之间“通货共用”的经济交往史实。宋夏民族政权间的货币交流与经验传播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历史进程,也是对这一区域内的货币经济与贸易体系的“再塑造”,更推动了宋夏之间民族深度交融、国家趋向统一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5.
西夏王朝创建了属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字,给世人留下了数量浩繁、内容丰富的西夏文献.自被发现以来,由于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大量流失海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遗憾和损失,现分藏于俄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本文总结了西夏文献流失海外的原因、经过及目前在各国的分布和编纂情况,为将来顺利追回这些流失海外的珍贵西夏文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党项与西夏碑石刻主要由夏州拓跋部家族及其幕僚的墓碑、西夏时期的佛事碑、西夏陵残碑以及西夏遗民的碑石刻等部分组成,它是“中国藏西夏文献”的特色所在,为研究西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宗教、国名、纪年、语言文字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出土文献与中古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学史上的中古时期指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利用新出土文献研究中古文学,有助于重新审视各个时段的文学背景、文学演变、文学主体以及文体形态,纠正长期以来文学史研究偏重线性梳理的缺失。首先,出土文献对于扭转区域文学史研究的薄弱局面具有重要作用;其次,通过出土文献可以发掘被历史掩埋的一些文学史现象;再次,出土文献对于文章学研究意义重大,尤其能够促进应用文为主的文体形态研究的深入。但因出土文献的发现具有偶然性和零星散乱的特点,故研究过程中应该与传世文献比照参证,在对出土文献文本复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社会文化学观照,以揭示文学生成与发展的原生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学是一个借自西方“古典学”的概念,指研究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学问。古典学的重建是指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打破旧的古典学学术体系、重建新的学术体系的过程。在汉晋前后和唐宋前后,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比较重要的古典学重建。19世纪末,中国现代古典学重建拉开序幕。社会变革是这次重建的原动力,疑古思潮的兴起是其诱因,现代考古学方法的引进和出土文献的发现是其基本条件,科学方法的运用是其重要工具。百余年来,中国现代古典学重建取得了巨大成就,正在从自发走向自觉。  相似文献   

19.
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医药文献多译自唐宋医籍,主要来源于唐宋时期的名家名方、金元医书以及西夏本民族单验方。这批文献的最大特点为保存了宋代校书前中医药古文献的原貌,同时保存了治疗地方病的本土方药,这些医方反映了当时西夏的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出土文献研究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是出土的文献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研究与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有很高的关联度。出土文献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学术潮流,从甲骨文到秦汉文字,大量的文学作品改变着我们的已有认识。对待出土文献要坚持几个原则:在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不轻易信古,也不随便疑古,而应该采取释古的态度;另外,在利用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进行比照的时候,不能因为没有出土文献的支撑就轻易地怀疑传世文献的真伪正误。出土文献带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即很多思想观念都有一个非常久远的来源。目前的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史研究具体涉及的作品需不断的扩充。关于出土文学文献的研究范围,应坚持双管齐下、齐头并进,既要有纯文学的学科分界清晰的研究,又要有打破藩篱、沟通整合、各取所需、为我所用的勇于开拓的精神和融会贯通的格局和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