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世纪末叶至今,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进一步发展时期或日后经典时期.依时间序列和观念取向而言,后经典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可以分为科学型、政治型、社会批判型和文化分析型四种理论形态.四种理论形态各有其理论成就和局限,显示出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同时在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背后,也蕴含着理论主题上的共通性与统一性,这就是对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传播的重要使命。发挥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关键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何以可能的前提审视是破解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难题的重要之维。转化话语方式、创新传播方式、优化效果预设是思想政治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具体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5G愿景、需求和更多技术服务为出版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作为国家话语体系建构工程的主题出版,要想在5G技术视域下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和作用,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中国方案,彰显中国精神、中国气派,能有效地让主题出版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进而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需要出版业认真思考。从政治、文化、价值等方面引领时代发展,建构起主题出版的话语内容;从服务理念、内容生产、传播路径、营销渠道等知识服务方面为主题出版的话语建构提供服务场域;从技术层面为主题出版话语体系建构提供技术支撑,并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与他国搭建合作平台,从而建构起主题出版国际视野的话语战略。  相似文献   

4.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空前扩大了大众话语权、瞬间诱发了信息爆炸、极大促进了信息透明、强力突出了草根性。微博的上述传播特征,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微博视域下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策略应包括: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夯实群众基础;整合新媒体信息资源,创建微博理论传播的新模式;加强网络道德和法律宣教,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微博生态;强化高校的育人和文化传播功能,服务马克思主义的微博传播。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量化文本分析方法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英文版进行了“宏观远读”。文章从整体性的角度,对马恩全集的基本内容和写作重点做了客观全面的统计描述;从历史性的角度,纵览马恩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背后的社会背景因素;从实践性的角度,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产生所扎根的现实土壤和回到实践的现实关怀;从社会性的角度,对马恩通信的社交网络做了整体建构。本文是将量化文本分析方法应用于马恩经典文本研究的探索性尝试,在保证马恩分析的宏观性、演绎性和客观性,诠释马恩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推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众化等方面,本研究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和方法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播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是在大众传播学语境下如何更广泛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简言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一个政治传播学问题。因此,首先应当科学地分析当前政治文化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为确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学研究的价值问题是马克思主义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学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整体来研究的一门综合性、跨学科的新兴学科,研究起来是很难的,因此必须先弄清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弄清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对马克思主义学研究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人本主题在蒙蔽与解蔽、出场与退场的交织中向前发展。在中国,人本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宏观背景,藏蕴在毛泽东人本思想当中:即以人民为社会之本、以人民为价值之本、以人民为创造之本。这些人本思想的提出正是马克思主义人本主题在中国的第一次出场,并为我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最终确立和马克思学说人本主题的彻底恢复做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同时带来了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当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马克思主义必须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交流碰撞中,吸纳其他意识形态中有益、合理的成分,从而发展壮大自己。同时,面对各种错误思潮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想动态的冲击,我们要继续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在国家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实践指导作用,敢于迎击。只有将马克思主义视为当代中国社会思想动态之根本所在,社会思想动态才能不断获得正能量,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才能在社会思潮的批判与自我批判中彰显自身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领域赢得最广大人民根本上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阵营努力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新发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持久价值,实现了真实有力的理论创新。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者为唯物史观申辩、为辩证唯物主义正名、发展数字异化批判,实现了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哲学批判再出发。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者从“机器论片断”、经济危机理论、资本逻辑学说中汲取思想资源,实现了基于《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新建构。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围绕阶级理论、国家理论、空间批判理论和生态批判理论,重新发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政治批判创新潜能。因此,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通过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实现理论创新的路径,为我们提供了三点重要启迪:第一,聚焦经典、关注思想;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带着问题意识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第三,站稳当代立场、以开放的心态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1.
作为重要马克思主义学者,英国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有着杰出的贡献,通过对他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分析,揭示出他在意识形态终结论大行其道的背景下依然坚定地从辩证的思维模式、现实性、实践性等方面继承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辩证思维属于方法论、意识形态生产等新观点,从而促进了意识形态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和实践活动来看,马克思主义具有意识形态性。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主要表现为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党派性,彻底的实践和批判精神以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儒学宗教复位论调的高度上扬,一方面是精神文化需要生成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相关理论廓清儒学本质,明确儒学的发展样态及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位置;在科学辩证地对待儒学的基础上,推动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相互成就,完成儒学的现代转型。这是保持马克思主义中国气派、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4.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是新时代赋予红色主题出版的时代使命。本文从叙事的视角阐释红色主题出版“讲故事—话语权-软实力”的叙事逻辑,从国家叙事和地方叙事、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跨媒介叙事层面提出红色主题出版话语建构与传播路径,让中国故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富有时代意义,让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民看到中国故事,听到中国好声音。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出了苏联传统教科书体系的研究视域,重新建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以人和实践为主题的新马克思主义。从表层看,关于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称谓问题的探讨,但从实质看,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位问题的研究。通过对"人道主义与异化"和"实践唯物主义"这两个问题的梳理,展示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种发展路向,它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当代中国必须在反思自己的生命历程、理解自己的生存境域、寻找自己未来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中创建当代中国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关于人的本质及全面发展的一门科学理论体系,“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的核心问题,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是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同时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紧密结合我国大国崛起形势下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既不忘初心,又与时俱进,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向人的回归,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大社会观”之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具有元理论层面的决定性意义。基于大社会观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一要在历史维度接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的历史传统,二要在实践维度确立面向中国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发展目标,三要在学科维度明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科内涵,由此方能建构基于大社会观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范式。建构基于大社会观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范式,需要推进“学科发展史—基础理论—交叉应用”三个维度的研究,从而推动形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8.
时代主题的转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主题和反映这个时代特点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是在适应实践的需要和反映时代的要求下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主题、不同的时代特征下表现为不同的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必须以时代主题的转换为依据,并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正确认识时代特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唯心主义思想的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影响,有些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信仰危机。因此,科学、正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共产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的思想和特征。指出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思想是由七个方面的观点所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强调了全面深入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