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文艺学与文化研究的关系成为国内文艺学学科反思的热点.当下西方文论界发生的从"理论"向"后理论"的转向提供了重审学科的新契机.对现代学术体系内学科层级关系的考察有助于看清文化研究崛起的真相,知识生产力的大扩张以及加剧的创新压力更是其动因.然而,文艺学原有专业课题不仅其创新潜力并未用完,而且由于文化研究所造成的忽视更凸显了其呼唤创新的急迫性.在"后理论"时期,重返学科本位和文学焦点是可以期待的.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文艺学的学科建设与反思——赵宪章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军:这些年来,围绕文艺学的学科反思此起彼伏.但真正构成对文艺学学科合法化危机的主要原因无外乎两条:一个是"文艺学"这个学科出身不好,沿用了前苏联的名称和路数,这给许多人以口实,认为文艺学没办法与西方学术接轨.二是文化研究引进中国之后,其研究方法和关注对象都大大超越了文学研究的领域,其重灾区就在文艺学.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的西学热主要是"美学热"、"方法热",多多少少还推动了文学研究范式的转型的话,而现在的"文化研究热"则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了现代文化理论,失去了激活文学的因子.您对当前的文艺学学科反思问题有何看法?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文艺学方法论讨论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 80年代关于文艺学方法论的讨论是新时期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步骤。这次讨论以 1985年为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1985年之前 ,讨论的重心是以所谓“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科学理论的移植为标志的文艺学方法科学化问题 ;1985年之后 ,讨论的重心是以文学的“主体性”为标志的文艺学价值取向问题。关于文艺学方法论的讨论打破了僵化的文学观念和单一的文艺研究模式 ,促进了文艺学方法论研究从不自觉向自觉的转变 ,并最终使新时期文学研究向科学化、系统化和多元化迈进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转向” (liguisticturn)是 2 0世纪世界文化领域里的一个重大事件。它使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文艺学和文化学等各个人文学科都产生了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就文艺学而言 ,“语言学转向”为文学理论研究带来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催生了一大批崭新的文论流派与形态 ,从而造就了文艺学领域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但是 ,全面评价 2 0世纪西方文论的语言学转向 ,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语言学转向 ,并且将此语言学转向与发展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结合起来的学术成果尚付阙如。最近 ,冯宪光教授和…  相似文献   

5.
章辉 《社会科学》2008,(2):180-187
新世纪的中国,政治文化语境的变革以及全球化的多面推展致使文艺学知识和理论论域的范式新变迫在眉睫,年度文艺学热点问题正是文艺学理论新变的表征.30年来的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反思和学术创新、文学本质的审美意识形态论争、新媒介对于文学生存方式的影响、视觉文化以及都市文化研究的兴起等是2007年度比较重要的文艺学热点问题.关注生活变化,反思既往视界,创新理论命题是作为理论探索的文艺学的应有使命,也是2007年度文艺学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6.
王坤  蓝国桥 《学术研究》2008,1(3):151-155
文艺学目前正面临多重挑战:文化转向所带来的"无边化"、进入图像时代所带来的"文学终结论"、后现代思潮中的反本质主义思路.如果把这些挑战理解为危机,那么造成危机的根源之一,应该还是与经典的距离.西方文论史和中国文论吏都表明:优秀的文论著作是以研读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为基础的.在印刷时代与电信时代并存的社会,研读经典作品还要考虑结合图像文本,重视表演语言文本.重视经典作品.是为文艺学的发展带来学科生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便产生经典文艺学与非经典文艺学的分野,文艺学仍然不能脱离经典作品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论30年所经历的从"去政治化"到"泛政治化"过程,也是一个从"泛学科化"到"去学科化"的过程.在1980年代具有整体性的"向内转"所引发的"新学科"运动与"泛学科化"思潮中,文艺社会学学科重建工作尽管相对滞后但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与进展;而世纪之交的具有"向外突"性质的"文化转向"所导致的"去学科化"取向,却造成了文艺社会学重建工作的中断或"悬置".作为文艺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学科交叉,既可以有偏重于文艺一社会之学的"文艺社会学",也可以有偏重于社会-文艺之学的"社会文艺学";既可以有文艺学学科定位,也可以有社会学学科定位.无论是"文学研究"还是"文化研究",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和发展空间.因此,对于当下中国文艺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来说,建设具有"多维论"性质的文艺社会学现代形态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新时期出现的影响深远的文学观念.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和文艺学学科的发展,近来国内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争论又趋于热烈.本文简要梳理了争论双方的基本观点,认为这一论争显示出双方都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理论水平,但也应该扩大理论视野,汲取各种新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以把新时期所取得理论成就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真正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许明 《社会科学》2006,(1):102-105
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时代精神、社会生活的变迁,文学艺术也不断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文艺学正是在对现时代文学艺术变化和文学理论自身的双重反思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近些年来,文学创作日益呈现出边缘化和多样化的局面,而文学理论则在各种西方理论思潮的影响下不断 "越界"、"扩容"。如何认识文学创作在人类精神文化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确认文艺学研究的核心价值及其问题成了当务之急。有鉴于此,2005年10月在中南大学举行的"新时期文学理论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三位长期从事文艺学研究的理论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审视了中国当代文艺学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特别结合自己从事文艺学研究和参与文学理论重大问题讨论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文学本质观和我们的问题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童庆炳 《社会科学》2006,(1):98-102
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时代精神、社会生活的变迁,文学艺术也不断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文艺学正是在对现时代文学艺术变化和文学理论自身的双重反思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近些年来,文学创作日益呈现出边缘化和多样化的局面,而文学理论则在各种西方理论思潮的影响下不断 "越界"、"扩容"。如何认识文学创作在人类精神文化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确认文艺学研究的核心价值及其问题成了当务之急。有鉴于此,2005年10月在中南大学举行的"新时期文学理论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三位长期从事文艺学研究的理论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审视了中国当代文艺学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特别结合自己从事文艺学研究和参与文学理论重大问题讨论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文艺学主要是研究中国文学的规律性、趋势性、架构等方面的问题,它需要把目光聚焦在中国问题上;而另一方面中国的文艺学不是传统的国学,它作为学科是西学东渐的学科引入的结果,在它的学科基本范畴、理论框架的方面,都是从西方文论脱胎而来.这样一个既要面对本土文学状况,又要遵循国际化的学科规则的研究领域,它所需要研讨的就不仅是早已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学本身,而且还需要对自身状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张岩  刘欣 《齐鲁学刊》2007,(4):98-101
"命运观念"是古希腊文学和哲学的核心概念。古希腊悲剧被称之为命运悲剧,它以神谕这一感性的意象形式抒写着命运的神秘可畏,以及人与命运冲突的悲剧必然性;在希腊哲学中,毕达哥拉斯的"数",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以及柏拉图的"理念",其实都是"命运"这一意象的哲学表达。现代基因理论从分子这一微观水平上较为科学地解释了什么是命运,基因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人类的现代命运。从古希腊文学的命运悲剧到现代基因理论对命运观念的科学阐释,西方文学似乎完成了一个有意味的循环。  相似文献   

13.
如何使西方叙事学适合于中国文学研究,是中国文学界在理论上不断探索的问题。新的意图叙事学理论是对西方行为叙事理论的借鉴和修正,它基于叙述学是关于叙述人行为的学说,由于人的行为必有其动机上、意欲上的原因,并从中得到解释,故而叙事学也理应从人的行为动机和意欲入手加以研究的认知。将西方行为叙事所排斥的人物及其心理意图引入叙事学,凸显从人物行为意图的视角研究人的行为叙述及其叙述结构的方法。在此理论方法的观照下,以中国古代小说主人公的行为意图为划分小说类型的标准,从寻找小说主人公、确定主人公主体属性、分析主人公行为意图元类型、主人公意图元内人物关系组合类型等方法、途径,最终划分出中国小说的若干叙事类型,这是对中国小说意图叙事分类方法的一次探索。  相似文献   

14.
随着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图像文化史作为新兴的研究方法进入中国,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图像文化生产与传播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同时,西方图像学研究为各类文学、美术、电影等作品的解读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理论支持,研究者把图像学理论与文本分析有机结合,展开了艺术学与文化研究的批评实践。"十七年"时期的图像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与美学价值,目前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有进行学术史回顾与反思的必要。通过对现有的"十七年"时期图像文化研究成果的整合分析,可以展现中国图像文化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西方图像学方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相似文献   

15.
姜桂栩 《文史哲》2003,(5):102-108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作家重要的精神资源 ,是外国文学研究中一个不容回避的评论视角。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 ,由于极左思潮和庸俗社会学的影响 ,宗教文学研究陷入政治性否定的误区 ,文艺思潮与作家作品被“局限性”设定 ,某些世界文学名著被误读乃至曲解。许多论说至今仍占据着话语霸权地位。伴随着改革开放 ,评论界出现了新的批评话语 ,把希腊精神、人文主义与基督教精神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受到质疑与挑战。实际上 ,在构成西方文学精神的悲剧意识中 ,渗透着复杂的宗教思想 ;发端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及其后的人道主义 ,也与基督教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 ;是浓厚的宗教情怀赋予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等文学大师磅礴的道德激情 ,成就了他们创作的不朽 ;就连 2 0世纪打着反叛旗号崇尚“自我”的诸多现代派作家们 ,也没有放弃过寻求上帝的努力。基督教文化视角烛照下的文学研究 ,预示了外国文学史重构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夏秀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2):119-122
在20世纪最后20年涌入我国的众多西方文论中,原型批评理论是最受欢迎的理论之一,无论是对中国的文学批评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其影响下,文论界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在运用原型批评理论进行文学批评的过程中,还存在机械化、忽视对作家作品心理层面的关注等不足之处,需要研究者深入、充分挖掘原型理论的相关价值,促进文学研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方诗画关系与莱辛的诗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画相分是西方文艺学史上自古希腊以来占主导的传统,其中不少观点在今天看来,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一些中国学者对西方诗画相分的理论缺乏充分的辨析,往往囿于字面的相似,将其与中国诗画一律的理论混为一谈。西方诗画相分论中最有影响的是莱辛的诗画异质说和诗优画劣论,但若从学理出发,莱辛的诗画观可商榷之处甚多。诗画不同却平等的两个艺术门类,不存在高下优劣之分。我们在分析诗画关系,尤其是分析与西方迥然不同的中国传统诗画关系时,不应唯莱辛诗画理论的马首是瞻。  相似文献   

18.
巴特思想体系复杂多变的特点,决定了国内外学术界在巴特的身份定位、思想分期、理论体系构建等研究上难以达成共识、甚至衍生出诸多分歧和误解,进一步加大了正确认识巴特及其思想的难度,使巴特思想研究成为学术界一座极富魅力的迷宫。在巴特学术生涯的第一阶段,零度写作和解神话这两个关键词在巴特的思想体系中得以凸显,前者以文学为研究对象,后者则从日常大众文化表征入手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进入学术生涯的第二阶段,巴特的符号学研究迎来了高峰期,这段时期也被学界称为巴特学术生涯中的符号学阶段。进入学术生涯的第三阶段后,巴特思想呈现出多样性、解构性等特点。在第四阶段,巴特的解构主义文学、文化符号学研究继续往纵深发展,除了在思想和内容上践行解构主义精神之外,巴特还积极寻求一种解构主义的写作方式,来响应所要表达的解构主义主题,从而使作品做到形神合一。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是政治学理论中近年来兴起的新的研究途径.西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对观念的重视,推动了中国政治学者开展建构主义性质的研究,并涌现了一批富有洞察力的学术成果.建构主义作为一般性理论,可以为比较政治、中国政治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具体研究纲领.建构主义中国政治研究的下一步:一是应回到政治科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澄清基础性问题;二是需发展出建构主义比较政治研究纲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