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一般认为,伊斯兰教清真寺是穆斯林的象征,是伊斯兰文化的一个缩影。本文将就清真寺在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和整个社会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谈一些看法。 伊斯兰教清真寺,阿拉伯语音译为“麦斯吉德”,意思是“礼拜场所”,后来逐渐成为穆斯林进行宗教及整个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圣训》写道:“谁若在早上或晚上去清真寺,在赴清真寺途中,真主就已在天国为他准备了席位。”穆斯林的每日五课(五时)、七日一聚(主麻日)、一年两会(开斋节和尔德节)的各种礼拜仪式必须在清真寺举行。—切婚姻丧葬都是由阿訇作证致词,颂经祈祷始得成功。穆斯林犯了教法,或彼此间发生了什么纠纷,也得到清真寺里由阿訇论“蒿空”(审理),或调解。所以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及其他许多社会活动几乎都离不开清真寺。  相似文献   

2.
回族的清真寺及其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回民族与伊斯兰教之间深刻而又密切的联系,已是众所周知的。清真寺是穆斯林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于是在中国就有了“哪里有回民、哪里就有清真寺”的说法?本文就回民清真寺及其制度作一概述。 一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阿拉伯语称为“麦斯吉德”(意为礼拜安拉的场所),也有把它称为“白屯拉”的,意为“安拉的宅弟”。在我国,唐代人把它称为“礼堂”,如杜环在其《经行记》中讲,大食“有礼堂,容数万人,每七日,王出礼拜,登高座为众  相似文献   

3.
中国清真寺建筑风格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清真寺约有两万余所,其建筑式样、结构、艺术风格丰富多彩,近10年采,随着中国伊斯兰教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出现一大批关于中国清真寺的专题介绍与研究新成果。特别是刘致平教授《中国伊斯兰教建筑》一书的出版,将清真寺研究的水平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研读了这些成果,使我们对中国清真寺的历史沿革,社会职能,建筑风格有了一个较完整的了解;通过这种了解,我们又可以进一步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穆斯林的历史发展过程及经济、文化、思想状况。近年来笔者到西北、东南及中原部分地区也进行过一些实地调查,见到了许多风格各异的清真寺。在此不揣冒昧,草此拙篇,希望有助于对中国清真寺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西藏是一个佛教盛行之地,研究西藏的人都研究藏传佛教。但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决不会置西藏于不顾。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的学者往往对西藏的伊斯兰教不置一词,因为他们缺乏资料。有伊斯兰教,就有穆斯林,但这些穆斯林又并非都是回族。白寿彝等人编写的《回族简史》对西藏的回族也不置一词,也是因为极度缺乏资料。因此,这个问题就变得引人注目了。笔者试图勾稽多种文献,对伊斯兰教在西藏的传播及其发展、对穆斯林在西藏的活动,作一番初步的叙述,以供从事西藏史、回旅史及中国伊斯兰教史研究的学者们参考。由于资料的极度缺乏,不可能作很系统的论述,请同志们原谅。  相似文献   

5.
北京三里河清真寺的《重修清真寺碑记》,刻于明代天启年间,据碑文载,三里河清真寺的主要创建人是明万历年间的大太监李寿;天启年间重加修整并镌刻碑碣的,是另一位大太监金良辅。本文以碑文所提供的历史信息为主线,对明代宦官群体中的穆斯林成分及其活动有所考述,试图从一个侧面对明代伊斯兰教的发展作必要的探寻。  相似文献   

6.
在西北回族,撒拉族与东乡族聚居的社区,你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随着清真寺中传出呼唤礼拜的“邦克”声,三五成群的穆斯林便走出各自家门,涌向清真寺。由于青壮年白天忙于生计,因此作礼拜去的多数是老人,看到这些老人们衣着整洁,面色红润健康,表情安详,你便可知他们晚年生活是幸福而充实的。 的确,如果对各民族老年人生活作一下比较研究的话,那么可以说穆斯林各民族的老人生活是比较合理的一种,从社会化的角度看,是较为成功的社会化过程。这种合理的老年生活当然与伊斯兰教有密切关系。宗教生活是老年穆斯林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对此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我国穆斯林历来有不吸烟的良好传统习惯,更不允许在清真寺里吸烟.“文革”期间,这一习惯遭到了破坏,伤害了穆斯林群众的感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落实,被破坏的清真寺得到了修复,穆斯林群众又获得了正常的宗教生活,可是,在清真  相似文献   

8.
李泓 《中国民族》2013,(9):27-27
在北京西南38公里处,矗立着一座恢弘、精美的清真寺。它吸收了阿拉伯式的圆顶式和尖塔式建筑艺术,堪称穆斯林宗教建筑的经典之作。这座清真寺以当地地名冠作称谓——窦店清真寺。窦店清真寺位于北京房山区窦店村村南。窦店因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在此筑城屯兵得名,这个新兴的文化名村、经济大村居住着汉、回、满、蒙古等四个民族的村民,其中回族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公元1713年,聚居于此的回民先祖,在窦店村选址创建了一座占地面积2_75亩的清真寺。作为区级重点保护文物,1994年和2003年,窦店村分两次对清真寺进行了翻建。随着小城镇建设的迅猛发展和高端制造产业新区的建设,窦店聚集的人口越来越多。这个原建筑面积不足650平方米的清真寺,已不能满足当地穆斯林宗教活动的需求。新窦店清真寺于2013年7月竣工,共占地14958平方米,建筑面积12142平方米,总投资约8000万元。新建清真寺雄伟、壮观,整体建筑用石材装饰,具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可以容纳1500名穆斯林同时做礼拜。在窦店村的整体规划中,新窦店清真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界人士和穆斯林群众的精神家园,穆斯林生活习俗的载体,也是党和政府宣传教育穆斯林群众的阵地,展示穆斯林群众精神风貌的窗口。清真寺管委会是寺坊穆斯林群众的自治组织,寺管会主任是寺坊穆斯林群众的领头人、清真寺的当家人,应履好职、尽好责,力争做到做好学习、服务、建设、维稳、发展"五句话、十个字"。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韦州的历史和韦州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韦州的时间和韦州穆斯林主要姓氏的来源,简单介绍了韦州清真寺及穆斯林公墓,重点探讨了韦州清真大寺和韦州经堂教育历史.  相似文献   

11.
宗教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必然在建筑中得到照应。宗教观念在宗教建筑中直接得到反映。清真寺建筑是穆斯林聚落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综合体观。 清真寺移植来华是一种外来文化传播过程,经过几百年与中国本土文化之碰撞、交汇、渗透、融合、重组,互补,形成了主要分布在回族穆斯林地区的中国形制清真寺。 清真寺之于回族穆斯林如影随形。从穆斯林“番客”来华和外国形制的清真寺移植中国,到回回民族的形成和中国形制清真寺的成熟,两相对应,基本同步。只需探问清真寺之兴衰,便可知道回族之境况,清真寺是回族历史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2.
试论清真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真寺作为穆斯林日常生活的中心,作为穆斯林的精神家园,它关注弱势群体,提倡社会公正,规范穆斯林的社会行为,对穆斯林群体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清真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真寺与回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凡有穆斯林的地方,都有清真寺,它已成为伊斯兰教的标志,在穆斯林的日常生活中,清真寺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清真寺是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发展和壮大而产生的,它是伊斯兰教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在教义中特别强调了对信仰的外在体现,作为穆斯林不仅在内心要诚信安拉的独一性及种种属性,而且还应遵守安拉的一切法则,身体力行地向安拉礼  相似文献   

14.
从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到2019年,西藏实现了从封建农奴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西藏社会面貌与人民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选择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班觉伦布村,先后于1995年、1997年和2004年3次进行了社会调查,并以此为基础发表了《西藏农民半个世纪生活的定量分析》与《西藏农村的新变化——以帕拉庄园所在村庄的调查为例》两文。时值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之际,笔者又继续对班觉伦布村进行追踪调查,用具体生动的数据和事实来反映西藏农村的变迁与人民生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一)清真寺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群体的型制之一,是穆斯林举行礼拜、宗教功课、举办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动的中心场所。亦称礼拜寺。系阿拉伯语“麦斯吉德”(即叩拜之处)意译。“清真寺”一词在《古兰经》中一共出现28次,每次都与建设、教育、稳定、安宁、提升信仰、完善美德、陶冶情操等内容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6.
伊本·白图泰游记马金鹏译 2 5元《真境花园》全译杨万宝译 11.80元回族民间文学史纲 (平 /精 )李树江主编 2 6 / 30元《金汤瓶·回族民间故事丛书》(9册 )李树江主编 5 4元伊斯兰教史王怀德等著 2 6 .5元伊斯兰文化新论马明良著 16 .5元中国穆斯林朝觐纪实铁维英等著 8元中国穆斯林民居文化马 平等著 12元中国的伊斯兰教冯今源著 5 .5元中国清真寺综览 (精 )吴建伟主编 2 5元中国清真寺综览 (续编 )吴建伟主编 2 0元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 (平 /精 )余振贵著 19.8/ 2 4.8元穆罕默德传李德茂等译 10元伊斯兰与穆斯林潘梦阳著 4元清实录穆…  相似文献   

17.
8月19日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共同节日——开斋节。当日,湖南省广大穆斯林群众来到各地清真寺互道色兰,聆听阿訇讲卧尔兹,并参加隆重的节日会礼,品尝特色糖粥和油香。在邵阳,节日当天,各回民群众身着节日盛装,纷纷赶往各地清真寺。大家互相问候,互相祝贺,一派欢乐景象。该市大部分清真寺里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爱国爱教的回民群众在感赞真主的同时,更加感谢党和政府,给了回族群众这么好的宗教信仰自由的生活环境。在岳阳,该市伊协组织召开了座谈会,对上半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对下半年的工作进行了认真部署。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等单位应邀参加,与大家欢度节日,向广大穆斯林群众致以节日的亲切问候。  相似文献   

18.
中国留学生于1992年4月21日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国际伊斯兰大学举办了为期一天的中国文化展览。展览包括实物、图片、画册,书籍和录相。实物有中国国旗、包竹花瓶,景泰蓝手镯、蜡染艺术、传统宫灯、屏风、工艺风筝、棉花画、麦杆画、郑板桥名画、草编工艺品、中国货币、中国纪念邮票、飞天图案纪念章、中国名菜等;书籍有英文和乌尔都文两种,内容包括中国历史、文化、名产、民俗、服饰、旅游、宗教生活、经济建设、高等教育、中巴友谊和丝路文化等;画册有中国风光、中国画家访巴画集、新疆及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介绍;图片包括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国著名清真寺、中国穆斯林生活等内容;录相为《中国穆斯林与锦绣中华》。 这次中国文化展览宣传了中国文化,介绍了中国少数民族穆斯林的生活,得到了巴基斯坦朋友的普遍称赞。  相似文献   

19.
西藏世居穆斯林是生活在西藏的特殊族群,长期以来学界非常关注并产生了一些比较有影响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入了解西藏世居穆斯林及其文化,而且还有助于进一步运用人类学、民族学理论阐释族群关系.这种研究对促进西藏的发展和稳定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历史脉络、主要观点、特点分析和研究展望四个方面,对国内关于西藏世居穆斯林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述评.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教传入西藏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藏穆斯林研究还停留在起步阶段 ,虽然国内外已发表了为数不少的论文 ,但尚缺乏系统性研究 ;且一些作品中存在明显的谬误。本文建立在前人研究、实地调查、以及尽可能多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主要以清真寺的修建为标志 ,考察了伊斯兰教传入青藏高原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