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人们所从事的创造对象世界的社会实践,是界定人的本质和建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前提和基础;人们社会关系的存在与发展,是界定人的本质和建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依据和标志;而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是界定人的本质和建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以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了美”与“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的经典命题为逻辑起点,以人类的社会实践为路径,从自然美的产生、发展、人的审美能力的获得和形式美的生成三方面探求自然美的本质。结论是:自然美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实践,是求解自然美本质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3.
论“信息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信息社会中人的本质为焦点,论证了从自然属性看,人是一种特定的生物圈,一种信息系统;从社会属性看,信息及其交流不仅是社会文明的推进力,也是人的个性成长与社会本质成熟的基本前提;此外,人的生存机制与实践方式也与信息密不可分;从而提出了“信息人”这一概念,以期对人的本质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4.
一、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人性就是人的本质,而人的本质又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在一个统一的人性范畴里占有自己应有的地位。为什么人性的内容应该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呢?这是因为“人直接地  相似文献   

5.
人是自然属然和社会属性相统一的有机体,而人的本质则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出生,是“自然人”的开始,而要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就得  相似文献   

6.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是人的一个基本属性;“天性与德性的互动”是人的类特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个性)、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理性、非理性)、天性和德性的统一(天性、德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它们只是人的属性。结合“具体→抽象→具体”的图式可以进一步解析人性的本质和人的本质视野下人的属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7.
阿伦特和马克思的政治自由理论表面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实际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从理论基础来看,阿伦特从自然属性的角度分析“劳动”,而马克思则从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角度分析“劳动”;从理论领域区分来看,阿伦特采取静态的划分方式,马克思则采用动态的划分方式;从理论走向来看,阿伦特表达出一种空想的理论走向,而马克思则表达出人类走向新社会形态的科学归宿。  相似文献   

8.
人性是人之为人而区别于其他事物,特别是其他动物的根本属性.人性既包含自然属性,也包含自觉能动性和社会性,其中社会性是人的本质规定性。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观点科学地揭示了人性的真谛,也与形形角色的旧人性论划清了界限,是我们探索和认识人性问题的科学依据和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9.
以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了美”与“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的经典命题为逻辑起点 ,以人类的社会实践为路径 ,从自然美的产生、发展、人的审美能力的获得和形式美的生成三方面探求自然美的本质。结论是 :自然美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 ;实践 ,是求解自然美本质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0.
现代心理学必须克服旧唯物主义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的缺陷,坚持辩证唯物的统一观。人类的心理活动既具有自然的属性又具有社会的属性,自然性是其基本属性,社会性是其本质属性。人类个体只有参与社会实践并掌握反映人类实践经验的概念和语言,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有人类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1.
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即身心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身心的全面发展。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基本活动,是人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实现其社会属性的重要媒介,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途径。劳动教育以特有的方式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之一。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
认为人的本质是由“兽性”与“人性”共同构成的。从共时性上看 ,人的本质是“兽性”与“人性”具体的统一 ;从历时性上看 ,人的本质是“兽性”与“人性”历史的统一。人的本质的演进过程也就是“兽性”不断摆脱、“人性”不断生成 ,实现以人性为主的人的双重属性辩证否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长期流行的商品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的观点是不对的,商品使用价值是经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的社会使用价值,具有社会属性。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的间接社会性决定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不仅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而且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也是商品的本质,商品的本质是社会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正确认识商品本质,有助于正确理解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从而正确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4.
犯罪内涵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是危害行为所承载的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行为的客观危害,以及该行为所表征的行为人的社会危险性格三者的有机统一。犯罪具有四个基本属性:犯罪的行为性(自然属性);触犯刑法性;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刑罚当罚性。法益说存在美中不足,犯罪的法律本质应该被解释为“主要是对特定义务的严重违反”。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性本质论者认为,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只有人的社会性才能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这一哲学命题的失误表现在:一是将质与量这两个内容完全不同的概念相提并论;二是混淆了事物的特性与本质两个概念的根本区别;三是将属于意识范畴、第二性的东西的社会性当作事物的本质;四是将属于现象的社会性等同于本质;五是违背了本质的定义及其规定性;六是背离了生命科学的科学结论,违背了哲学的使命和要求。可见社会性本质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唯有人的自然属性才是人的本质,才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哲学家初步探讨了人的自然属性、精神属性(理性),天才地猜测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古希腊人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主要就是围绕人性论展开的。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古希腊“自然人性论”、“理性人性论”、“社会人性论”的批判继承,从而拨开了自古希腊以降的关于人的本质的种种迷雾,建立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如果把一个人的人格本质比作一个“圆”,那么,政治信仰便是“圆心”。换言之,政治信仰作为人格本质的内核,有具明显的“社会”属性,它随着人的社会创造活动而不断完善。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相统一的理论就可以看出,人格应该是“一切社会关系”中的某一部分——伦理关系、道德关系的一种自我塑造过程。人格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试论早期儒家对人的自然属性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儒家对人的自然属性的认识是从“性”开始的,通过“性”他们得以对人的自然属性进行界定,以此为他们各自的理论学说服务。早期儒家认为人的自然属性包括感官之欲和情。同时还认为道德构成了人的本质,用道德因素制约人的先天属性,才能使人性由物性状态升华到人性状态。早期儒家既看到了人的自然属性具有客观必然性,也看到了它潜在的危险性,认为对人的自然属性要进行以节欲、养性和修心为内容的调控,才能稳固人伦秩序和向理想的人格飞跃。  相似文献   

19.
众多关于人的特性的主张,普遍围绕着人性是什么、人的本质等问题而展开。人性与人的本质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就是人的社会属性,“人性”具有层次性,而且是变化发展的。“人性”和“人的本质”具有质的区别,两者涵义不同。人性属抽象概念,人的本质则属于具体概念。“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而揭示了人性的经验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孝道作为以人为发生对象的社会价值,其本质解读离不开人的自身属性。以人之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作为孝道本质解读的基点,孝道本质的理解就产生了层次性。基于人之自然属性,孝道一般本质可以理解为贯穿于一切人类文明的"爱";基于人之社会属性,孝道的特殊本质可解读为专属于儒家思想的"和"与"忠"。孝道本质适用类别和范围的差异是孝道本质层次性的根源,孝道"爱"之一般本质普适于当前社会,而特殊本质之"和"与"忠"则会消失或转变。因此,新时代实现孝道本质理论创造性转化的突破点在于探求孝道一般本质在新环境下衍生出何种新的特殊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