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孙英杰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43-44
在1951年,威廉·福克纳出人意料地把沃尔夫列为当代美国作家的前茅,他自己居其次,帕索斯第三,海明威第四,福克纳对他这种排列作了如下的解释:“我把沃尔夫列为第一,因为我们都失败了,可是沃尔夫最能尽力而为,想讲的最多,因此他的失败最为杰出……,我敬佩沃尔夫,因为他全力以赴,想把话全都说了,甚至情愿把文体、连贯性以及所有精确的原则加以扬弃,而希望把人类心灵的所有经验,原原本本的放在一个针头上。” 相似文献
3.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92-96
在托马斯·沃尔夫的作品中,寻找父亲是一个常见的主题。在他的初期作品中,随着作品主人公尤金的不断成长,他心中的父亲也相应地变化成各种不同的精神力量。文章结合西方文学中父亲形象的演变历史,重点探讨沃尔夫作品中的寻父主题,分析主人公心目中父亲形象的六种原型,探寻其精神追求的实质与内涵。寻父主题的扌契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丰富了故事的内涵,使小说的外在形式与内部思想更趋于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4.
施建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
大概因为鲁迅曾经批评过林语堂的缘故,人们总认为鲁迅是反对幽默的。这是误解。大量资料证明,鲁迅不仅不反对幽默,而且他本人正是一位具有幽默风格的伟大作家。鲁迅的幽默,除了具有幽默的一般特点:借助于善意的微笑,含蓄地批评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通过笑的感情渠道,将作者对客观事物的审美评价传达给读者,并能给人以启迪,引导人们去思索,去探讨之外;还有一种不仅外国作家无法模仿,就对本国作家来说,也是“别具一格”的幽默感——鲁迅式的幽默。 相似文献
5.
李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5)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其教学工作的全部劳动主要要靠语言完成。学生知识的掌握、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发展以及道德品质的完善,基本上是在教师语言的影响F实现的,学生脑力劳动效率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师语言素养的高低。同时,教师的教学素质、能力、水平以及教学修养、教法风洛等也都会从教师的语言运用上体现出来。所以,教师的语言必须是一种科学和勉力的结合体。这也就&教师的语言风格。一、文明得体思想鲜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今天的“道”就是要… 相似文献
6.
赵冰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
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的作品是充满了无穷魅力和深遂哲理的,他在毕生的创作中,从不掩饰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他凭着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嗅觉披露着世间百态,并以绝妙的文学素养诉诸于他勾人魂魄的笔端,使人看清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解了社会的世态炎凉。 相似文献
7.
刘瑶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143-145
文章以莎士比亚作品的语言特色为出发点,结合伊丽莎白时代的特征和英语发展的历史背景,加以案例分析,揭示莎翁作品的语言在遣词、结构以及修辞手法方面的特别之处,并与现代英语的用法进行比较,从而对其在英语的使用和后世文学发展中的影响进行归纳,也为进一步研究莎翁作品提供语言特色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吴金华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
奥斯卡·王尔德的作品素以描写生动,措词巧妙机智见称。尤其是在戏剧创作方面,趣味十足和绝妙的对话显示出他的卓越才华。王尔德的语言简练、准确、俏皮在此值得一提。文章通过分析王尔德采用的几种修辞手法来欣赏他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9.
论劳伦斯作品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纲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1):98-100
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是英国现代著名作家劳伦斯作品中的重要特征,本文从特色词汇的运用、象征性语言、比喻修辞手法、具有意象化与感悟性特征的语言等几个方面对劳伦斯作品的语言特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罗淑芳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
金秋时节,漫步小说林,满目斑斓,果香袭人.近年的小说新篇,从题材的开拓,思想的深掘到艺术手段的脱颖,都来了个新的飞跃.可以说,迈进了新的里程,攀上了新的高峰.不少新作,为我们创造了新鲜奇异、广阔邃远、生机勃勃的艺术天地.那里有千人围观的棋场,有变幻莫测的蓝色世界,有滔滔不息的北国大川,有艰苦创业的神奇土地,有披覆历史烟尘的京都小巷,有透出莹光而稳度春秋的新围墙,还有清泉般纯净的村姑的眼睛……这片艺术天地的胜景令人留连忘返;这片艺术天地辉映的七色霞光尤令人惊赞不已. 相似文献
11.
刘正国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鲁迅小说在锻词炼句、辞格运用等方面独具特色。鲁迅小说中将虚词也赋予强烈情感,运用在特定语境下构成临时同义关系的词语传情达意,因人因情设喻,以加强主题表现力度与深度,这些修辞艺术手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刘雪梅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所谓语言风格,即一个人在写作时所显现出来的气质或气度。字字珠玑、意境深远是一种风格,朴实自然、明白如话也是一种风格。前者可称为文雅,后者可称为通俗。 相似文献
13.
贾晞儒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2)
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格。蒙古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了自己无比丰富的、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风格的语言。本文试图从几个侧面对蒙古语言的风格做些初步的探讨,并借以阐明蒙古语言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晓光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24-28
托马斯·沃尔夫(Thomas Wolfe)是三十年代活跃在美国文坛的著名小说家,其成就斐然却瑕瑜互见.他以情感旋律作为小说的内在结构,继承了以惠特曼、爱默生和马克·吐温为代表的一代美国文化名流所创立的以边疆生活为核心的,切近生活,即兴博发、朴实奔放的文学传统,文风豪放,抒情色彩浓郁.长期以来评论界对他的小说创作形式褒贬参半.但他个性化的抒情性表现风格以及他融入小说语言中感官色彩浓郁的直观表现方式使他的作品独具特色,风格迥异.他的小说因此染上了浓重的史诗性色彩,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5.
金海侠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3)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句诗,是鲁迅先生光辉战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的作品思想性的高度概括。搞好中学语文鲁迅作品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这种爱憎分明的无产阶级思想感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语文中鲁迅作品素以思想的深刻、构思的精巧、语言的简洁凝炼著称。但一般情况下,学生学后却体会不出鲁迅作品的奇崛,反而认为鲁迅作品艰深难懂,学起来费时费力。如果采用比较教学法,对 相似文献
16.
刘云卿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3):88-91
作为博尔赫斯最基本的隐喻,性、失明与巴洛克风格也是他写作策略的一部分。通过对它们的呈现或变形,博尔赫斯逐步切近其先验世界,同时又使其拥有增殖与自发性。 相似文献
17.
骆小所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1,(2)
语言风格,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总结和分类,它可以归结为语言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个人风格和表现风格。这些不同的风格都有其形成的原因。 (一) 时代风格语言的时代风格是指某一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形成的语言风格。不同时代的人们,在社会生活、思想情操、语言修养方面都有差异,这反映到语言风格上,就使不同时代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语言的时代风格是时代精神在语言中的客观体现。不 相似文献
18.
刘凯东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47-48,51
文学大师契诃夫,用忧郁的色调再现了,帝俄时期的社会制度和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对于唤醒人民被愚化的思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谈“语言风格”的定义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明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4)
一我们从事任何科学研究都要首先明确概念,掌握定义。“风格”的定义是最复杂最难表述者之一。大量的材料表明,关于风格的定义是五花八门,莫衷一是,很不统一的。这主要因为风格是美学、文艺学、语言学、修辞学、文章学以及其他一 相似文献
20.
张楚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鲁迅的作品大多“若隐而味深”,含意隽永,从作品内容到表现形式,无不体现出他的独具匠心,显示着蕴蓄美的风采。这种蕴蓄美主要体现在“空白”设置上。空白,本是指绘画中有意用空旷的形式来蕴涵一定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这里指鲁迅诈品中根据已写而着意不写或写了却又留下许多令人联想和想象的地方,是为表达某种感情,不便或不必直说而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段。它如绘画中的“虚实相生,无菌处皆成妙境”。又都音乐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而产生景外有景,弦外有音,言外有意”的艺术表达效果,具有耐人咀嚼,意味无穷的艺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