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尼泊尔佛教起源甚早,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在尼泊尔卡皮尔瓦斯图县(古迦毗罗卫)的蓝毗尼园。释迦牟尼本姓乔答摩,名悉达多,相传为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公元前565年出生(这是北传佛教的说法,南传佛教认为他在公元前624年出生),29岁出家,35岁时在印度菩提伽耶成佛,创立佛教。释迦牟尼虽是尼泊尔人,但他在印度创立佛教,因此,佛教何时从印度传入尼泊尔,则是个疑问,尼泊尔佛教界和学者们一直关心与研讨着这个问题。一在尼泊尔,人们为了说明尼泊尔佛教起源之古老,常引用尼泊尔往世书《苏瓦扬普史》  相似文献   

2.
作为佛陀故乡的尼泊尔,从古迄今均与佛教有不解之缘。佛教在尼泊尔经历了荣枯兴衰的漫长岁月。尼泊尔曾是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与印度佛教联系的枢纽,也是佛教文献和梵文作品的宝库。对于佛教历史尤其是佛教在尼泊尔的历史,本文提供了不少宝贵资料和一些新颖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尼泊尔佛教宗教社团组织的变化 尼泊尔佛教与喜马拉雅山以北国家的关系日益紧密.元世祖忽必烈通过其国师八思巴邀请阿尼哥率团前来北京从事佛教建筑营造.萨迦派僧人过着拥有家室的世袭生活,尼泊尔僧人也采取了相应的僧团制度.其僧团有四种僧侣:圣僧(Bandya或Bare)—世袭的僧人;金刚师(Vajracharya)—密宗仪式咒师;古巴朱(Gubhaju)—普通祭司;乌达斯(Udasa)—出身商人的出家人.对普通信徒来说,他们均属僧侣阶层,但都过着有家室的生活.这是一种居于喇嘛教和印度僧侣之间的一种体制.尼泊尔佛教徒经历了长期的各种天灾人祸,并且学会了在喜马拉雅山以北国度寻求生存之法.部族山民沿袭他们代代相传的原始社会理想,佛教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宗教在尼泊尔有着悠久的历史。印度教和佛教是该国传统的宗教。在长期的宗教发展历史过程中,印度教和佛教一直具有互尊互容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尼泊尔各族人民之间的和睦与社会的稳定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 通观尼泊尔宗教的发展史,印度教和佛教自古代梨查维王朝时期即并行不悖地发展。即使在社会发生变迁,改朝换代的历史时期,两教之间仍然和睦相处。中世纪马拉人进入尼泊尔谷地(现称加德满都谷地)占据了梨查维人的祖居地,建立了马拉王朝。马拉人信仰密宗,从而使印度教密宗、佛  相似文献   

5.
黄夏年 《浙江学刊》2003,(5):160-166
云南鸡足山佛教与浙江佛教的联系 ,主要反映在学习的阶段 ,属于请进来的情况。明代万历年间 ,佛教复兴 ,浙江成为中国佛教复兴的重镇 ,许多鸡足山的僧人纷纷到江浙一带参学 ,他们在浙江亲近禅门大老 ,大机大用 ,受益终身 ,并把浙江的禅风引入云南。浙江天目系和天童系的佛教对云南的禅宗发展和禅风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种活动到当代仍未停止。浙江佛教对云南佛教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6.
吴光正 《学术交流》2013,(2):144-146
近五年来,武汉大学中国宗教文学与宗教文献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西藏民族学院、内蒙古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一批中青年学者共同编撰12卷25册《中国宗教文学史》。这是国内第一部叙述中国佛教徒、道教徒、基督教徒、伊斯兰教徒创作的文学的通史性著作,也是国内第一部兼顾汉语、蒙语、藏语、维吾尔语、傣语等多个语种的大中华宗教文学通史性著作。课题组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达成了如下共识:宗教文学史就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的历史,就是宗教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文学的历史。《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在文学史观上倡导三种理念:一是提倡文笔并举,二是倡导信行兼顾,三是倡导辨体研究。《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应该包含四个观照维度:一是教派史的体认,一是创作史的梳理,一是精神史的把握,一是诗学史的建构。围绕着《中国宗教文学史》的编撰,课题组先后发表了系列笔谈,就《中国宗教文学史》的总体构思和具体构想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诗意五台山     
印度佛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中说:"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山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眷属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传说中文殊菩萨是般若(智慧)的化身,是释迦牟尼身旁的上首大菩萨,主司智慧的大智菩萨,所以,从汉文帝开宗,北魏孝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宋真宗、元代诸帝、明太祖、康熙、雍正、乾隆等历代皇帝都将五台山视为"真佛境界"、"最上福田",修寺建塔,祈福求盛,五台山也因此处处体现着皇家风范与浓浓的政治色彩。历代的达官贵人、文人学士,更是趋之若鹜,求智开悟……  相似文献   

8.
何剑平 《唐都学刊》2003,19(3):10-14
刘禹锡与佛教的关系,贯穿其一生。他与僧人的交往具有文字之交、佛理之交和不拘宗派的特点。贬谪之后,刘禹锡奉佛尤盛,方式也有所不同。他会通儒释的观念代表了中唐文人的普遍看法。《维摩诘经》是对刘禹锡影响较大的一部经典,这不仅表现在他对与之相关的佛教传说故事的袭用及义理的阐发,还表现在他以维摩诘教义为人生践履,在尘俗世界一直顽强地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并形成有别于其他文人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9.
尼泊尔是一个文化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本民族的文学艺术。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是尼泊尔文化艺术的宝库,保存着各个朝代的文化遗产。据说,在加德满都河谷成为人类的家园之后,就产生了民间文学。从有记载的尼泊尔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古代梨查维王朝(公元4世纪之前-10世纪)和中世纪(公元11-18世纪)马拉王朝的国王们,都爱好诗歌、戏剧与艺术雕刻。中国高僧玄奘撰写的《大唐西城记》,对尼泊尔梨查维王朝的国王之著书立论就有所记载:“尼泊罗国,周肆千余里,在雪山中。……王,刹帝利票占婆种也。志学清高,纯信佛法。近…  相似文献   

10.
《南亚研究》2007,(1):20-20
由尼泊尔驻华使馆前公使尼兰詹·巴塔拉伊(Niranjan Bhattarai)先生撰写的《尼泊尔与中国》一书的中文本(刘建、王宏纬、陈明、马维光译)于2007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刊行。  相似文献   

11.
尼泊尔强震     
  相似文献   

12.
距离加德满都5公里的帕苏帕提拿寺是尼泊尔印度教中最重要的一座寺庙,寺庙供奉的是印度教中最有影响力的湿婆神。在寺庙的外面有条巴格马提河,这条不起眼的河在尼泊尔有着"尼泊尔恒河"之称。印度教徒们就在河边的火化台上焚烧去世的亲人,把焚烧后的骨灰扫进河里,他们相信人死后将骨灰投入河中,灵魂才能真正得到解脱。而寺庙前面的火化台,也是最尊贵的火化地方。  相似文献   

13.
三访尼泊尔     
20 0 0年 8月 6日至 9月 1 9日 ,我应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和尼泊尔中国研究中心的邀请 ,赴尼访问了 6周。这是我继 1 96 3年和 1 985年之后对尼泊尔进行的第三次访问。通过访问 ,我感到 ,尼泊尔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民群众中出现了新的觉醒。我十分庆幸能在“退休”6年之后得到再次访问友好邻邦尼泊尔的机会 ,结识了那么多学者 ,广泛地接触了群众 ,并会见了比兰德拉国王。从踏上尼泊尔国土的第一天起 ,我便生活在友谊的海洋之中。所见所闻常在眼前徘徊或在耳旁萦绕 ,此情彼景令人久久难以忘怀。平易近人而热心的大使 我的第三次访尼之所…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尼泊尔的关注源自美国和苏联在亚洲的冷战。冷战期间,美国从意识形态角度出发,以援助为核心手段,力图影响尼泊尔王国政府。避免苏联共产主义对尼泊尔的影响和渗透。冷战后,尼泊尔在美国南亚战略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已大不如前,美国对尼援助也随之大幅减少。九一一事件和尼泊尔反政府武装问题使得一度沉寂的双边关系再度焕发生机。随着尼泊尔国内政治危机的逐步化解,恢复和巩固尼泊尔的民主进程又成为美国关注尼泊尔的焦点及维持两国正常关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尼泊尔主要流行印度教和佛教。此外还有耆那教、藏传佛教(喇嘛教)、笨教、伊斯兰教、锡克教等。但后几种宗教在尼泊尔从未占过主导地位,其信徒也较少。目前,在尼泊尔全国人口中,印度教徒占89.5%、佛教徒占5.3%、伊斯兰教徒占2.6%、其他宗教信徒共占2.6%。印度教是主导性宗教,在尼泊尔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起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尼泊尔是世界上最穷困的国家之一,其经济特征是长期以来经济增长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根根世界银行1987年发展报告,1965~1985年尼泊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0.1%,1988年人均收入为150美元,另据尼泊尔国家计划委员会报告,4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是世界上第50个最贫穷的国家。在南亚地区也仅与孟加拉国、不丹王国的收入水平相当,并且大大低于该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316美元(1988年已上升到337美元)。本文将着重考查尼泊尔的经济增长环境,长期以来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和外债情况,并对2000年的经济发展作些展望。  相似文献   

17.
佛教传入西藏以后,便与藏族人发生了不解之缘,深入到藏族人的信仰中,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带有浓重民族色彩、丰富深刻的西藏佛教文化。一公元7世纪初,我国西部崛起了一个强大的王朝——吐蕃王朝,吐蕃王朝经几代藏王的奋战,传到藏王松赞干布,他在巩固内部的基础上,统一了西藏高原,他的继承者们将国力扩展到  相似文献   

18.
彭琦 《浙江学刊》2002,(5):93-97
帝王对宗教的态度 ,是政教关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上 ,南宋孝宗是个有名的尊崇佛教的皇帝 ,但对于宋孝宗如何尊崇佛教 ,较少有人作专门地、深入地分析研究 ,致使有关的认识停留在较浅的水平。本文试图通过对宋孝宗尊崇佛教的言论 ,通过他同佛教徒的交往 ,揭示宋孝宗的内心世界 ,揭示宋孝宗尊崇佛教的特征和实质 ,从一个侧面揭示宋代皇权同儒、释、道三教的关系及形成的格局 ,以推动宋代政教关系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汪增相 《学习与探索》2012,(10):148-153
现存南朝时期三部皇朝史对佛教极为关注,主要是东晋末年以来佛教日渐兴盛而在社会生活中影响增大使然,也是因为三书作者与佛教有很深的渊源。南朝专门佛教史籍撰述发达,主要与佛教兴盛有关,是佛教兴盛的产物:佛教兴盛不仅为专门佛教史籍撰述的发达准备了基本条件,而且使专门佛教史籍撰述的发达有了多方面的现实需要。南朝时期,世俗目录对佛教经典的著录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与佛教兴盛密切相关,是佛教兴盛、佛教社会影响不断增强的现实情况在世俗目录编撰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在吠檀多学派的学者当中,与佛教关系密切者,首先浮入脑海的恐怕是(忄乔)荼波陀(640-690)和商羯罗(700-750)。的确,在吠檀多哲学史上,象作为《蛙氏奥义颂》的著者。荼波陀那样受到佛教影响的思想家是没有的,也没有发现象商羯罗那样对佛教有着丰富而正确知识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