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释迦牟尼佛是佛教创始人,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2500多年前诞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位于今尼泊尔南境.佛陀的父亲净饭王即该国国王,母亲为摩耶夫人.  相似文献   

2.
普贤荘     
《青岛画报》2011,(7):75
佛像/佛具/沉香/红木/木雕/珠宝释迦牟尼佛是佛教创始人,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2500多年前诞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位于今尼泊尔南境。佛陀的父亲净饭王即该国国王,母亲为摩耶夫人。佛陀出生在人间、生长在人间、成佛  相似文献   

3.
尼泊尔佛教起源甚早,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在尼泊尔卡皮尔瓦斯图县(古迦毗罗卫)的蓝毗尼园。释迦牟尼本姓乔答摩,名悉达多,相传为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公元前565年出生(这是北传佛教的说法,南传佛教认为他在公元前624年出生),29岁出家,35岁时在印度菩提伽耶成佛,创立佛教。释迦牟尼虽是尼泊尔人,但他在印度创立佛教,因此,佛教何时从印度传入尼泊尔,则是个疑问,尼泊尔佛教界和学者们一直关心与研讨着这个问题。一在尼泊尔,人们为了说明尼泊尔佛教起源之古老,常引用尼泊尔往世书《苏瓦扬普史》  相似文献   

4.
作为佛陀故乡的尼泊尔,从古迄今均与佛教有不解之缘。佛教在尼泊尔经历了荣枯兴衰的漫长岁月。尼泊尔曾是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与印度佛教联系的枢纽,也是佛教文献和梵文作品的宝库。对于佛教历史尤其是佛教在尼泊尔的历史,本文提供了不少宝贵资料和一些新颖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尼泊尔佛教宗教社团组织的变化 尼泊尔佛教与喜马拉雅山以北国家的关系日益紧密.元世祖忽必烈通过其国师八思巴邀请阿尼哥率团前来北京从事佛教建筑营造.萨迦派僧人过着拥有家室的世袭生活,尼泊尔僧人也采取了相应的僧团制度.其僧团有四种僧侣:圣僧(Bandya或Bare)—世袭的僧人;金刚师(Vajracharya)—密宗仪式咒师;古巴朱(Gubhaju)—普通祭司;乌达斯(Udasa)—出身商人的出家人.对普通信徒来说,他们均属僧侣阶层,但都过着有家室的生活.这是一种居于喇嘛教和印度僧侣之间的一种体制.尼泊尔佛教徒经历了长期的各种天灾人祸,并且学会了在喜马拉雅山以北国度寻求生存之法.部族山民沿袭他们代代相传的原始社会理想,佛教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三) 佛教属于沙门思潮。立足于前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大背景,结合佛教的具体情况,我认为,从思想文化的渊源关系来考察,佛教的产生主要受如下一些因素的影响。第一、释迦族部族宗教的影响释迦牟尼出身于释迦族聚居的迦毗罗卫国,在释迦族部族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因此,研究释迦族部族文化对释迦牟尼及其创教努力的影响,乃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例如,释迦族曾有许多人加入了释迦牟尼的佛教僧团,其中有释迦牟尼的堂兄弟——提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结集与迦叶、阿难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结集是印度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其意义在于,它首次将佛陀所说的教法汇诵出来,并按一定方式加以编排整理,从而初步建立了佛教的经典体系,成为佛教思想发展的根本源泉。按照佛教史料的一般说法,这次结集是由佛陀的著名弟子摩诃迦叶主持完成的,他最初的目的正如结集的意义所指明的那样,是为使佛陀的教法常存于世,以为后世教徒修学的基准。这种说法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按照佛教史料的记载,第  相似文献   

8.
佛教文献中没有单独成书的神话集,但佛教神话是存在的。它散见于三藏经典,尤其是佛陀传记类经文。即使在佛陀尚未被神化而仍然作为人师的巴利文经典中,神话成份也已见端倪。例如,《长尼迦耶》第十四部《大本经》(Mahāpadāna)中说佛陀具有天耳通、天眼通等等;《中尼迦耶》第一二三部《未曾有法经》(Acchariyabbhutadhamma)中记叙了佛陀出世时的神奇事迹。但在那里,陈述和描绘都很简炼和朴素。后来,随着“菩萨”(Bodhi  相似文献   

9.
佛教文献中,佛陀传记一类的经文是晚出的,是顺应佛教教义发展嬗变的产物。在早期佛教巴利语三藏中,没有一部系统的佛陀传记。佛陀传记经文的出现,大约是在部派佛教时期和小乘向大乘过渡的时期,或者说,是在佛教大乘化的时期。“传记”,梵语、巴利语的常用词是Carita,原意是“行走”、“行迹”或“行动”,引伸为“经历”、“生平”和“传记”。但是,在古代印度,“历史”概念常常混同于神话  相似文献   

10.
薛克翘 《南亚研究》2012,(2):124-137
金刚乘悉陀们的诗歌表达了他们自己的宗教哲学思想和修行体会,他们的写作目的是教诲弟子和世人,但同时他们的作品中也留下了历史的痕迹.通过这些诗歌,可以看出他们是沿着佛教大乘——真言乘——金刚乘(包括易行乘和时轮乘)的路线走过来的.他们以佛陀的名义颠覆了佛陀的传统,为佛教在印度的消失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宗教在尼泊尔有着悠久的历史。印度教和佛教是该国传统的宗教。在长期的宗教发展历史过程中,印度教和佛教一直具有互尊互容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尼泊尔各族人民之间的和睦与社会的稳定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 通观尼泊尔宗教的发展史,印度教和佛教自古代梨查维王朝时期即并行不悖地发展。即使在社会发生变迁,改朝换代的历史时期,两教之间仍然和睦相处。中世纪马拉人进入尼泊尔谷地(现称加德满都谷地)占据了梨查维人的祖居地,建立了马拉王朝。马拉人信仰密宗,从而使印度教密宗、佛  相似文献   

12.
僧伽罗族是斯里兰卡最大的民族,占全国人口的72%,约有一千多万人,他们大多数人信奉佛教,僧伽罗族人的主要节日有:僧伽罗新年、维莎迦节、波宋节和阿塞拉节。每年的四月十四日是僧伽罗族人的新年。他们认为这天是太阳神的生日,隆重地供奉太阳神,可以使自己得到平安和幸福。同时,按照佛历,每年的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是“巴克月”(巴克为吉利的意思)。因此,在这期间欢度新年,对僧伽罗族僧俗二众,更加有意义。新年伊始,全国统一择了吉时  相似文献   

13.
《历代名画记》卷七记梁代三个外国画家,依次为: 僧吉底俱,外国人,中品。僧摩罗菩提,亦外国人,中品。僧迦佛陀,中品。禅师天兰人,学行精悫,灵感极多。初在魏,魏帝重之,至隋,隋帝于嵩山起少林寺,至今房门上有画神,即是迦佛陀之迹。见《续高僧传》,存《(艹佛)蒜国人物图》、《器物样》、《外国兽图》、《鬼神画》,并传于代。姚最云:“已上三僧,既华夷殊体,亡以知其优劣。  相似文献   

14.
敦煌气功史料初探马德福,李重申,李金梅敦煌地处华戎之交,印度佛教约在东汉孝明帝时期(公元57-75年)沿着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它首先在敦煌等地形成了传教中心,继之佛教经文和佛像的传入,佛教道场、寺院、石窟、禅洞的兴建和开凿,以及大量僧人与居士长年修炼所...  相似文献   

15.
侯传文 《南亚研究》2003,(1):52-57,60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陀的形象存在于佛教徒的心目中 ,也广泛存在于佛教文学艺术作品中。本文主要探讨了这一形象的渊源、演变、内涵及人格与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佛陀与孔子为公元前6世纪中期的两位东方伟大圣人。佛陀是佛教的创始人,活动于南亚印度的恒河流域;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活动于东亚中国的黄河流域。这两大圣人的思想体系,遥相辉映,象征着东方文明,至今仍对东方人民有着巨大的影响。佛陀是出世的宗教家,孔子是世俗的思想家,孔子对佛陀的宗教教理,例如四谛、十二因缘  相似文献   

17.
经量部又称说转部(Saukantika),是部派佛教中产生最晚的学派。此派产生虽晚,但对以后佛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在大、小乘对立时期,它和毗婆娑论师同为小乘佛教的代表,而瑜伽行派(Yogacara)和中观派则为大乘佛教的代表,并合称为印度佛教的四宗。约在公元一世纪时,经量部从毗婆娑论师即说一切有部中分化出来。与说一切有部的重论不同,经量部则偏重于经。由于所重的典笈不同,所以两派的基本观点也不相同。经量部认为现在实有,过去、未来无体,这就和说一切有部完全不同。经量部的这一基本观点,是在接受大众部的影响与批判说一切有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之,可以说经量部是小乘内  相似文献   

18.
尼泊尔主要流行印度教和佛教。此外还有耆那教、藏传佛教(喇嘛教)、笨教、伊斯兰教、锡克教等。但后几种宗教在尼泊尔从未占过主导地位,其信徒也较少。目前,在尼泊尔全国人口中,印度教徒占89.5%、佛教徒占5.3%、伊斯兰教徒占2.6%、其他宗教信徒共占2.6%。印度教是主导性宗教,在尼泊尔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起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萌 《社科纵横》2014,(12):149-151
明代天主教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面对佛教的竞争,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采取了批评佛教的传教策略。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明代末年发起对的理学清算浪潮,为传教士的斥佛提供了学术背景;二是佛教管理混乱,时有僧人行不法之事;三是天主教与佛教的教义相悖,无法调和。以上三点,为传教士抨击佛教提供了事实和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中国的佛教僧侣作为传播汉文化的使者,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早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著名高僧鉴真师徒二十四人就抵达了日本。他们一行不仅对日本佛教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对日本汉文学的发展也产生过一些影响.其后宋元两代,又有不少中国僧人踏着鉴真一行的足迹飘洋过海,东渡扶桑。他们对日本佛教的繁荣所做出的贡献并不亚于鉴真一行,而对日本汉文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则更远在鉴真一行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