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在哲学界深批四人帮所谓“斗争哲学”时,有人又向前走了一步,认为毛泽东同志的“一分为二”命题,只讲斗争,不讲统一。是对立统一规律非完整表述,需要补充。对此,我们谈些不同意见。一、全面理解“一分为二”所谓全面,就是抓住命题的内在联系,它表现为命题的二重含义。第一重含义,作为事物的“一分为二”,是指任何事物都是由两个对立面组  相似文献   

2.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个命题,作为思维对存在的地位问题的一种正确回答,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多年以来,人们都仅仅以《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关于自然界对精神来说是本原,便属于唯物主义的概括为依据,而未指出这个重要命题的来源.毫无疑问,恩格斯所作的概括是科学的,符合唯物主义哲学的本质.但是,我们目前的哲学教材,却忽视了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有的哲学家就已经提出了自然界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命题.因此,对这个命题的由来和发展进行探讨,在理论上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弗兰西斯·培根无论在世界哲学史上还是在科学技术史上部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命题,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为一代代人所传唱。这个命题虽然简单通俗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对于古代哲学到近代哲学的过渡,对于科学摆脱神学的束缚,以及人的自我觉醒和解放起到过巨大的作用。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人的主体性日益发展的今天,重新审视和思考这个伟大命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讲哲学"是冯友兰建构新理学系统时言说一切哲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包括"就哲学说"和"就哲学之于人的影响说"两面。"就哲学说",又可分为"在哲学内讲哲学"和"在哲学外讲哲学",主要是谈哲学这门学问在学理上的独立性与存在上的合理性;至于"就哲学之于人的影响说",则主要是"就民族说",指哲学对"民族精神"的"影响"。这个层面的"讲哲学",又是有"见"于"义理"的人(哲学家)能"接着讲"本民族尚未说清的"义理";"自己无见"的人(注释家)则并非"接着讲",而是对古人讲"义理"的语言进行"翻译"(如多数经注),也就是"照着讲"。从"讲哲学"的观点看,冯友兰眼中的中国哲学是一门"就民族说"而非"就哲学说",是"接着讲"而非"照着讲"的学问。充分理解这一点,将使我们避免许多无谓的争议,并能对中国哲学的未来有更清晰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论和唯意志论的实质是不是一样的?本文提出以下粗浅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教。 (一)思维和存在同一性是唯心主义的命题,不能用它来概括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列宁曾经指出:“……当拉波波特硬说马克思认为‘存在着观念和实在的同一性的时候’,他是错误的。首先,我们从来也不使用这样的形而上学用语。”(《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971年版198页)这里就涉及一个实质性的问题,究竟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同一论’的命题有没有‘合理的内核’?对于这个问题,意见分歧很大。问题首先发生在对《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二章一段话的理解上,恩格斯当讲到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在提出‘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等问题之后,曾接着说过:“用哲学的语言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有人抓住这句话,认为恩格斯肯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全然是一种误解。这里讲的“哲学的语言”,显然是指黑格尔的语言。恩格斯只是指出:如同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  相似文献   

6.
蒋孔阳《美学新论》明确提出了“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命题。这个命题经过新时期以来的历史实践检验,是实践美学和新实践美学的正确命题,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这个命题揭示了美学的人文学科的性质,揭示了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的内在联系;其次,这个命题对于自然美这个千古之谜和“啊喀琉斯之踵”给予了科学的解释;第三,这个命题有力地回应了反本质主义,给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后期维特根斯坦把自己的哲学规定为“概念研究”。作为概念研究的哲学对事实和概念进行了区分,并把目光投向关于这两者所作的陈述的方式,即经验命题和语法命题的概念建构。概念研究通过“语言游戏”来达到这样的目标:让语法命题与经验命题各如其所是,让物理学命题与心理学命题各如其所是,让描述性的语法命题与解释性的语法命题各如其所是,最终反对以物理学命题的表达式为标准来攻击和改造日常语言。在这个意义上,哲学“让一切如其所是”。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百年分析哲学的历程表明,这一曾经声势浩大的哲学运动已经终结,其基本特征已经不复存在,这预示着英美哲学界“后分析哲学时代”的来临。而在后分析时代,一方面分析哲学作为一种方法论资源仍然具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在哲学史研究、形而上学、交叉研究、语言哲学、心灵哲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新的趋向,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英美哲学与欧陆哲学之间的对话。这一对话为我们绘制新版的英美哲学地图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原因和结果必定是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这种时间上的顺序性是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前因后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的.前因后果的哲学命题是已为人类实践活动所反复证明、也为古今一切唯物主义者所承认的客观真理.陈昌曙同志在《前因后果说质疑》(载1981年4月23日《光明日报》,以下简称《质疑》)一文中,认为:“前因后果的命题是值得研究的.至少,我们可以举出若干实例,表明原因和结果不是一先一后,而是同时出现的”,“原因和结果的同时并存(或曾经同时存在)总是一个前提,作为前提它有一定的普遍性.而时间顺序则是特定场合的因果关系的特征,不是因果关系的一般特征”;进而提出“因果同时性”的命题.这种观点见诸报刊后,一些新出版的哲学教科书和哲学问答书也举例论证有因果同时性的现象存在,甚至有的哲学原理教学大纲也将此观点列入教学内容,可见在哲学界已有一定的影响.我们认为《质疑》对前因后果说的诘难不能成立,所主张的“因果同时”说也是不妥的,特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0.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年轻的马克思1842年在《莱茵报》上所说的这句名言现在经常被人们直接当作历史唯物主义的命题加以引用。“哲学要反映时代精神”,人们现在经常这么说,这么号召,认为这同样体现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然而,作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应当把特定的命题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我们应当思考:马克思的那个命题来自何方?体现着什么样的哲学路线?向哪里发展?我们还应当思考,作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究竟应当怎样理解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是时代?什么是时代精神?什么是真正的哲学?哲学、时代精神和时代三者的关系怎样?对于这些问题,并不是所有重复着马克思的那句名言的人都认真思考过并能作出正确的回答的。对于多数人来说,甚至想也没有想过,马克思1842年提出的那个命  相似文献   

11.
索引词包含指示词“这”、代词“我”、时态词“现在”、地点词“这里”等等。在英语文献中,常常用名词“deixis”和“indexicality”表示,其相应的形容词是“deictic”与“indexical”。所不同的是,前者为一个语言学概念,而后者是一个哲学、逻辑学概念。而且逻辑学家更喜欢用“indexicals”表示索引词。 对索引词的研究,我们大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斯多亚学派。斯多亚学派把命题分为原子命题与分子命题。其中原子命题,塞克斯都·恩披里柯(Sextus Empiricus)认为有三种形式:确定的原子命题、不定的原子命题与中间的原子命题。对索引词以细致而深入研究的还是现代哲学、现代逻辑学和现代语言学。其研究目的与手段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索引词理论。本文主要从语用学角度,通过追寻其历史发展的线索,对索引词的若干理论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两次论及的"自然界的人的本质"这个命题,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极其深刻的思考,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成本体论和人本生态观中极其重要的观点.基于人与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对于这个命题的具体内涵可以从构成元素、结构动力和整体生态三个层面来理解.正确阐释这个命题的内涵和意义,不仅有助于回答一系列重要的相关问题,深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更有助于认识审美活动的生态本性、自然美的人性本原、自然界之所以是人的生命和精神家园以及自然性成为艺术美的最高境界的根本原因.这个命题实际上是人本生态美学的一块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3.
乔治·摩尔(G·E·Moore)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哲学分析方法对本世纪的英美日常语言哲学有持久而深远的影响.揭示出他的哲学分析的本质和特征,有助于我们了解批判当代英美哲学.本文便试图从摩尔的具体哲学论证出发,对他的哲学分析方法及其影响作一简要的探讨.一哲学分析是当代英美哲学家为了解决哲学问题而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当然,不同派别的分析哲学家使用的分析方法各有其特色,摩尔也不在例外.不过,摩尔作为哲学分析的开拓者和实践者,对自己的  相似文献   

14.
也谈哲学就是哲学史的含义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为什么要谈哲学就是哲学史的含义和意义最近读到《新华文摘》2011年第9期上转载的、今年《吉林大学学报》第一期发表的孙正聿教授的文章《哲学就是哲学史的含义和意义》,他是针对对于"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个命题的批判而写的,他是赞成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个命题的,在他  相似文献   

15.
劳动人民有没有自己的哲学?这个问题以前有过争论,近几年又被提了出来。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剥削阶级史学家的笔下,历史不过是帝王将相的家谱世系。自从马克思主义问世以来,历史学才开了新生面。但是,哲学史怎么样呢?直到现在,它基本上还是用著名思想家的哲学观点联缀起来的。而且,一般说来,他们都是剥削阶级的思想家。于是,问题发生了:剥削阶级有哲学,劳动人民有没有?如果有,它在哪里?如果说没有,难道他们的愿望就不通过哲学形式反映出来吗?看来,讲哲学史不讲劳动人民的哲学,就好象拿着被人啃吃了一半的苹果一样使人难受。因此,这个问题,确  相似文献   

16.
语言和意义问题已经受到当代西方愈来愈多的哲学家的普遍关注。对语言现象的哲学研究已不再仅仅为分析哲学家们所独有,它成为当代西方哲学的主要特征之一。起于欧洲德奥诸国而广泛流传于英语世界的分析哲学,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曲折道路之后,今天却出人意料地返回到它的理论出发点。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指出并分析了英美语言哲学发展中出现的这种奇异的循环现象,即从反形而上学的逻辑起点走向了一种新的形而上学。毫无疑问,新的形而上学的出现显然违反了哲学家们从事语言分析话动的初衷,但这种循环却是英美语言哲学发展不可避免的必然结果。由此我们不禁要问:语言哲学的发展是否就此走向了绝路?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欧洲大陆哲学家们对语言的哲学研究为英美语言哲学摆脱困境开辟了新的道路。只要不是囿于英美哲学与大陆哲学之间的传统偏见,语言哲学将会在结合两者优势的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两种语言哲学的比较、对语言哲学的发展做一些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40年代以来,国内外广泛流传着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的命题。1980年以后,我国哲学界对这个命题展开了讨论。经考证,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其哲学时,尚不了解“三大发现”的内容。因此,“三大发现”不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这个错误命题是怎样提出和流传开来的?据笔者粗略考证,它来源于日丹诺夫在《西欧哲学史》讨论会上的发言。日丹诺夫的错误命题所以能广为流传,乃在于我们的学风不正,犯了只唯上、只唯书、不唯实的错误。类似的错误命题还有许多。由此可见,完整、准确地理解、阐发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重要原则,也是拨乱反正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口语是语言履行交际职能的最直接的方式,而口语语言的表达尤为重要。我们在接触英美口语时,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英美人很善于使用语言的委婉与强调这两种表达手段。根据交际目的的不同,抑或语气色彩淡雅,委婉含蓄,娓娓动听;抑或语言色彩强烈,锵铿有力,落地有声。这一弱一强,一暗一明的交替使用,使英美口语刚柔相济,相得益彰。这样既加强了交际效力,又增添了英美口语的魅力。 下面,笔者分别从委婉和强调两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亚利斯多德曾讲过这样一句话:“凡是不存在于感官的东西,就不能存在于理智”。当我们研究一个伟大的作家的作品的时候,首先应该发掘其作品的主题、主角、形式、目的以及作品所涉及到的有关哲学问题,是用什么样的艺术摄制力摄制成功的。也就是说,伟大的作家是怎样站在时代的顶峰,锐敏而又缜密地研究这个时代的纵断面和横断面:洞察社会,解剖社会,体验各阶层人的生活,透视人们的各种心  相似文献   

20.
对大众媒介与"文学终结"问题作了具体分析,论述了"文学终结"的西方"哲学终结"背景,还论述了在与西方哲学和文论异趣的中国哲学和文论中,少有"哲学终结"与"文学终结"之类的命题。认为中国哲学与文论讲"生",并从纵的角度讲通变,一代有一代的文学;从横的角度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可以指导文学应对各种挑战与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