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汉诸侯王墓是规模、等级仅次于皇帝陵的大型墓,其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一阶层的埋葬制度,而且便于更全面认识汉代丧葬等级制度.通过对考古发掘并已基本认定的东汉王墓、王后墓的考察,结合文献记载,从墓葬的地面建制、墓葬形制、随葬品、玉衣制度等四个方面,可以看出东汉诸侯王墓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郜丽梅 《殷都学刊》2008,29(4):33-38
据《史记》记载,夏后氏有11个同姓国族,其存亡断续及地理分布,历来聚讼不已。考古和文献证实,夏后氏大部分同姓国族都曾迁徙,而多迁往黄河下游所谓“东夷”一带。同姓国族的东迁,使文献中夏代同名国族在不同地域出现.为后世研究带来混乱,这同时也显示夏代政治活动中心的变迁,为夏文化的内涵提供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关于单位犯罪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单位犯罪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一,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界定问题。单位犯罪的主体,无论是不是法人,都必须是依法成立的组织。第二,单位犯罪的主客观特征。主观上有故意和过失两种。客观上是行为人以单位的名义实施了由单位集体决定或者由负责人员决定的危害社会的并由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第三,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应严格执行双罚制,对罚金刑标准应遵守刑法分则的规定,不能采取以罚代刑的办法。第四,对单位犯罪的处罚采取两罚制为主,单罚制为辅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环境犯罪行为作为现代社会一种新型的犯罪行为,其与传统犯罪行为无论是在认识论还是在价值取向上都有着诸多的不同,而正是这些不同决定了环境犯罪的刑事处罚亦须采取不同于传统犯罪的刑事处罚,以适应惩治环境犯罪的要求,从而促进了现代刑罚理论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未遂犯的从重处罚、法人犯罪处罚的多样化,及特殊主体处罚的加重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西汉时期基本上具备了开发地方经济的条件,成为历史上中国西部开发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西汉“弛山泽之禁”、“如粟拜爵”、屯田林垦等政策的引导下,促成了地方开发、诸侯开发、商人豪强开发等多种形式。开发的成效显著,培育出了经济中心、调整了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但也造成了西部自然资源的巨大耗费和导致灾害频繁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邓中文 《兰州学刊》2004,(3):176-177,200
伪劣商品犯罪的刑事责任 ,是国家刑事法律对产生、销售伪劣产品行为的否定评价 ,是国家司法机关强制行为应承受的刑事负担。在刑事处罚方面 ,作者对该类犯罪的主刑、附加刑以及单位犯罪的相应相罚均作了一定研究。  相似文献   

7.
齐、鲁自古不同,延至秦汉尽管仍有差异但皆以礼义闻名。西汉时期齐鲁之地以其雄厚的知识资源和人才优势深切地影响了历史的发展进程,但同时自身也受到当时社会大势的影响,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这种交互的影响中,齐、鲁最终合流于经学之下。在社会整体风气的影响下,齐地变化不大而鲁地则受到巨大的冲击,大体上呈一种鲁地齐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张弘 《齐鲁学刊》2002,(6):127-133
西汉时期的工商管理政策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前期 ,黄老主要的工商思想先后得以付诸实施 ;中期 ,实行的是剥夺工商权益、强化对工商业干预控制的管理政策 ;后期 ,则是随着盐铁会议的召开而对工商管理政策加以调整。经过以上三次较明显的波动和摇摆 ,在政治干预的总前提下 ,呈现出以暴力色彩浓厚的干预到经济手段逐渐加强的层次变化 ,而这一变化恰与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大体同步运行  相似文献   

9.
客观处罚条件 ,是指犯罪成立之后 ,国家对犯罪进行刑罚处罚必须具备的某种客观事实条件 ,其实质是以某种客观条件的具备与否来限制国家刑罚权的发动。我国刑法应当引入客观处罚条件的概念 ,以完善犯罪构成 ,消除目前理论中的混乱。我国刑法引入客观处罚条件的概念应当解决四个理论问题 :1 .客观处罚条件与犯罪社会危害性的关系 ;2 .客观处罚条件与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关系 ;3.客观处罚条件与过失犯罪中危害结果的关系 ;4 .客观处罚条件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西汉时期,徐闻古港对外贸易繁荣:贸易规模的庞大、贸易形式的多样、贸易物品的丰富、物品来源地的纷繁、贸易国家和地区的众多。西汉以徐闻古港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古代王朝对外开放、友好交往的友谊之路。  相似文献   

11.
结合简牍材料与传世文献,可以对汉代的匿名文书犯罪问题作深入探讨.汉律否定匿名书信的法律效力,对"投书人"科以重刑,对依据匿名书信立案司法的官员严加惩治,其所体现出来的立法精神对后世有重要影响.传世文献中的"投书"、"飞书"、"飞条"、"飞章"等不可一概视作"匿名书信".案例表明,事涉君主、朝廷、权贵的匿名信案件,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并不严格遵守正常的司法制度.这一变通做法为后世所沿袭,甚至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12.
于志刚 《中国社会科学》2012,(6):134-150,208
伴随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的出现、增多和整个国家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口激增,中国开始面临长期困扰西方发达国家的外国人犯罪问题。文章在分析北京地区近10年外国人犯罪的规律和趋势的基础上,着力思考如何解决城市、国家的国际化发展与外国人犯罪应对体系滞后的现实问题,如何构建与城市、国家的国际化程度相适应的外国人犯罪刑事政策,如何设置顺应国际人口流动的出入境犯罪罪名体系,如何在全球化趋势下扩张中国刑法的适用范围、强化属地管辖意识和增强国际刑事司法协作,从而尝试为应对中国境内国际化大都市的逐渐增多和整个国家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而做好法律层面的准备提供学理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彰显了对老年人犯罪的宽宥精神。修正后的刑法条文不仅继承了对老年人犯罪予以宽宥的传统刑律精神,而且探索了对老年人犯罪予以宽宥的当代路径。但是,该修正对老年人犯罪予以宽宥的年龄标准还有些偏高,对老年人犯罪予以宽宥的刑罚制度还比较有限,有待于进一步的放宽。  相似文献   

14.
《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规定了老年人犯罪轻刑化处罚。这一规定彰显了我国立法者对老年犯罪的恤刑趋向,但也带来了潜在的问题,即违背了罪刑均衡原则,不利于遏制犯罪。对老年人犯罪在刑罚执行完之后,符合条件的可以适用假释,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此外,应建立并完善一定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保证老年人犯罪轻刑化后的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15.
张敞是西汉宣帝时期的著名大臣,曾长期担任地方大员,成绩卓著:一是敢于直言,有政治远见;二是有行政才能,长于处理繁乱的地方事务;三是勇于追求个性解放。他成功之秘诀在于采用教化与刑罚两手并用的统治方法。因其为官风度随便没有威仪,受到时人的指责而不得升迁。然后代有识之士却给其以极高的赞誉,成语“张敞画眉”的广泛流传即为明证。  相似文献   

16.
完整七言诗的形成年代,历来有争议。现有的文献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七言诗形成于汉代之说,而地下出土文物——汉镜七言铭文恰可帮助我们证明,完整七言诗的形成年代绝不晚于西汉中期。汉镜七言铭文句式整齐,结构完整,写作程式化,并且铭文中还常有"言"、"七言"的字眼,甚至"言之句从竟始"的诗句。  相似文献   

17.
西汉盐铁会议若干问题再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盐铁会议的背景,目前大多认为实质反映了霍光与桑弘羊之间要不要继续执行武帝轮台诏的分歧.但从轮台诏的主要内容以及霍光和桑弘羊的言行看,此说实际仍值得探讨.盐铁会议的论辩方式主要是讨论"古今之变",双方论辩类似辩论赛,并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会议失控问题.这些都对我们重新认识盐铁会议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8.
陈蓓 《阴山学刊》2007,20(4):46-50
西汉景帝中元四年发布"禁马出关"令。此禁令禁止体高1.36米以上,13岁以下的马匹出关;汉代马匹身高测量方法与现代相同,即耆甲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由史书记载和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津关令》可知,该禁令针对对象是境内关东诸侯国,而不是境外敌对少数民族;该禁令出台时间最早可追溯到高祖初年,文帝时期有所松动,景帝"七国之乱"后再度严厉执行,昭帝由于形势的缓和而废止;该禁令作用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9.
两汉时代正处在中国古代宗教的萌生阶段,乡间社会充满着浓厚的原始信仰与原始崇拜气氛,人们所崇仰、祭祀的神祗、鬼怪多种多样,对待它们的态度也各不相同.这一切构成了汉代乡村社会神祇崇拜的独特风格.也构成了汉代社会精神世界的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20.
张家山汉简所见西汉继承制度初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臧知非 《文史哲》2003,(6):73-80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等表明,西汉已建立系统的继承法。继承方式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继承内容既有身份继承也有财产继承。身份继承包括二十级爵位和一般户主的身份在内,二十级爵位除彻侯和关内侯的爵位世袭罔替之外,其余均降级不均等继承;一般意义的财产继承原则是诸子均分。继承人及继承顺序按血缘亲等确定而兼顾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未婚女子有一定的继承权。西汉的继承制度对爵位降级继承的规定,使军功地主的后代逐渐失去爵位;他们由于大量继承财产和凭借父祖的政治权势,成为西汉前期严重影响乡里社会的豪民地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