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劳动力流动有效性是协调劳动力流动与教育关系,应对劳动力流动相关问题的理论.劳动力流动有效性,指劳动力流动主体的目标实现程度或需求满足度,表现为劳动力流动主体在流动过程中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适应性的大小.劳动力流动有效性可用劳动力流动有效量和劳动力流动效率来衡量.我们测得劳动力流动效率为2.049%.据此,我们判断当前我国劳动力流动有效性偏低.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流动及其决策模型的实证分析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评述国内外劳动力流动及其决策模型有关理论研究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劳动者的现实角度分析了影响劳动力流动决策的9项主要因素,并提出劳动者流动决策模型的初步框架,同时指出了下一步实证分析的研究任务及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有文献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间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性地分析了劳动力流入和流出两种流动模式对当地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通过对4个省份6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率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小。进一步的分析指出对于劳动力流入地而言劳动力流动率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小,而对于劳动力流出地而言劳动力流动率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分析了长江流域人口的分布,回顾、分析了其人口流动的历史与现状,探讨了流域劳动力的流动趋势,并为长江流域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及合理利用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苏南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由于乡镇工业边际吸纳能力的递减、农业耕地容纳能力的下降以及外来劳动力竞争压力的增加等原因,苏南农村劳动力流动中出现了诸多新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主要途径在于发展农村经济、转变劳动力的就业观念、引导他们进行生产性投入等,同时要为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流动是一个普遍的经济现象。剩余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的流动,就能提高了两部门的生产规模,促进了两部门的经济增长。对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分析,能够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自笛卡尔以降,绝对主体性理念已经成为一种统治模式,主宰和规制着西方世界的认识和实践方式,黑格尔意义上的国家主权至上性的哲学根基亦在于此。随着世界历史的展开,全球都为这种统治模式所裹挟,威斯特法利亚国家体系最终确立。然而战争、生态破坏等现代性问题使思想家意识到,主体绝对化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矛盾激化的根源,继而重视主体间性的后主体性观念逐渐占据西方思想和文化的主流,强调主体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同一性、共在性、互容性和流动性。对主体性的不同认识成为欧洲国家属性变动的思想渊源,以欧洲为代表的后威斯特法利亚国家的黄昏与主体性的黄昏相生相伴。在主体性理念转换的历史和逻辑视角下审视威斯特法利亚国家体系转型,探讨以相互承认为基础的一体化动力学,后主体性是深具意义的理论概念。  相似文献   

8.
李文安 《南都学坛》2007,27(2):112-115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不和谐之处就是农村各方面的滞后,所以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就是加快农村的发展。而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从而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然而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是一把双刃剑,处理不好则影响社会和谐,现实生活中农民工合法权益受损、劳资关系紧张甚至在特殊情况下尖锐对立,都对构建和谐社会构成了严峻挑战和极大风险。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解决好进城农民工遇到的各种问题,重视和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才能化解一系列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步入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9.
经典劳动力流动理论以完全理性为假设前提,难以准确分析当前我国存在的“盲流”“回流”等劳动力流动“异象”问题.通过对劳动力流动现状与传统理论之间的冲突进行分析,得出造成劳动力流动异象的原因在于劳动者的有限理性.劳动者的有限理性造成预期成本和收益与实际不符,进而影响劳动力的流动决策,当预期净收益现值与实际净收益现值异号时,劳动力流动“异象”便会发生.  相似文献   

10.
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它曾在维持社会稳定、经济的有序运行等方面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户籍制度的局限性日益突出。本文主要从住房问题、受教育水平、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及就业歧视四个方面分析对劳动力流动的阻碍作用。目的就是改革不合理的户籍制度,促进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建立健全的劳动力市场,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经济转型和金融开放过程中银行部门外资进入水平及其宏观决定因素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首先从数量和规模角度分析了外资在转型国家银行部门不同进入水平的决定因素,然后对外资银行进入问题进行了理论和文献研究,包括一般意义上外资银行进入的动机理论和进入模式以及针对转型国家的专门研究.通过构建相应的排序选择模型(OCM)对转型国家外资银行进入水平及宏观经济变量的作用关系展开实证分析后,本文指出:开放、自由的经济政策能够显著促进外资流入银行部门,而GDP增长率、收入水平、对外资开放度等因素对外资银行进入水平的影响在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显示出不同的效应.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一个恒新的问题,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比例较高,虽然吉林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其仍是制约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回归分析可知,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下大工夫,要坚持抓好基础义务教育工作,政府也要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机化率和良种普及率,同时应转变思路,在努力培育劳务市场的前提下,将工作重心放在解决转移劳动力的后顾之忧问题上。  相似文献   

13.
过度劳动及其就业挤出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过度劳动界定为“人力资源在较长时期的过度使用”,即就业者在较长时期处于一种超出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和强度的就业状态。中国许多行业存在过度劳动现象,从业人员的过度劳动造成了很多就业机会被挤占,从而造成一些具有就业能力的人员的失业;而过度劳动并不影响所在行业的资本盈利与经济增长。资本盈利与经济增长所应带来的就业增长均被过度劳动所抵消,甚至在某些行业或领域还出现了就业负增长的情况。过度劳动的存在可以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二者之间的“非一致性”做出部分解释。  相似文献   

14.
首先对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典型模式进行梳理,通过比较分析概括其共性,进而针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较低的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从推进农村教育、完善劳动力转移机制和加强农村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的总趋势就是对由于实行凯恩斯主义充分就业政策和福利国家政策所形成的刚性劳动力市场,进行新自由主义的灵活化改革。本文集中了分析劳动力市场灵活化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源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大量人口流动是不可避免的情况,我国农民工的流动虽具有其特殊性,但对于实现城市化,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经济生活水平是有益的。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原因和动机复杂,但以经济利益为根本驱动力的大量农民工的流动,无论对流出地还是流入地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湘西自治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起步晚、规模小,培训基地布局也不尽合理,面临着培训质量不高、培训资源缺乏等诸多难题;应对这些问题,应从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训质量、资金投入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8.
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快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目前已存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的研究,结合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恩施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实地调研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对该州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状况和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中国各地仍普遍存在户籍壁垒、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金融动力不足、农民工依法维权成本高等种种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瓶颈”。为此,在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还必须适度放低户籍门槛、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同时,合理、有度开放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并健全、完善维权机制等等,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