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了张辑哲先生的《创论公关四要素》(《公关世界》1996年第8期)一文后,我写了一篇题为《画蛇添足》的短文,发在《公关世界》1996年第12期上。近读张先生《再论公关四要素》(《公关世界》1997年第4期)一文,对拙文进行了批评,指责“不知何故”“文中不正面阐述其观点的理由”,却“扯”出个“公关状态”与“组织(个人)、公众、沟通(传播)”是不是“同一范畴”等逻辑规则性问题,以至使张先生陪着我“不得不说”些“‘多余的废话。’”读了张文,总觉自己尚未糊涂至此,竟将“公关状态”概念与“组织(个人)、公众、沟通(传播)”三个概念扯在一起,并一定要扯在一起,说它们四个不是一个范  相似文献   

2.
看了张辑哲先生与孙书第先生在《公关世界》(1996年第8期、第12期及1997年第4期)上进行的有关公关要素理论的讨论,我认为这是一次很有启发意义的讨论。历年来,公共关系“三要素理论”似乎是公共关系学者们比较公认的观点,较少有人提出异议,张先生《创论公关四要素》一文引发的这场争论,无疑引导了更多的人思考“公关的要素到底是什么”的问题,这种学术争论是有利于理论的成熟的。但同时,我也认为张先生的  相似文献   

3.
张辑哲先生在《公关世界》今年第8期上,发表了《创论公关四要素》一文,“向公关理论界诸位同仁郑重创议:修正三要素或曰改三要素为四要素——即在原三要素中再加上一个要素:状态!” 简言之,张先生要把公关活动(工作)的三要素“组织(个人)”、“公众”、“沟通(传播)”,改为“公关四要素”:组织(个人)、公众、沟通(传播)、状态。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公共关系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公共关系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在这种关注中,似乎存在着将公共关系道德化的倾向。例如:《公关世界》1996年第8期刊登的《道德:公关之魂》一文就比较明显地  相似文献   

5.
张雷先生在《公关世界》95年第2期上撰文,提出了一个观点——“内部公关”不应属于公共关系学研究的对象。其理由之一是“这是一个逻辑悖论”,即员工不能既是公关的主体,又是公关的客体。王安军先生又在《公关世界》95年第12期上撰文,认为这不是逻辑悖论。其理由之一是“一个集合概念是完全可能既是某行为的主体,又是该行为的客体”的。笔者不打算对双方的争论焦点(“内部公关”是否属于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加以评论,只想从逻辑学的角度对王文的论据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6.
1995年8月第五届全国公关理论研讨会的主题是“公关策划”。会议认为,公关策划是中国公关事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要求公关学术理论研究应把解决公关的应用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同年11月,《公关世界》在卷首语发表该刊编辑部所撰《勇于实践,拿出精品》一文,此文是对研讨会内容的深化,十分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公关界要参与公关实践这一重大问题。此后1996年第6期的《公关世  相似文献   

7.
《公关世界》杂志95年第11期发表了张雷同志答本人的文章《“员工”是不是企业公关对象》(以下简称《“员工”》。该文坚持认为“不应把内部员工作为企业公关对象”,并表述了几条理由。《“员工”》一文认为,“把员工作为企业公关对象在逻辑上说不通”。其理由是:员工是企业这个主体的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因此员工就是企业主体。这一点该文作者曾在一篇叫作《企业公关和企业公关学的哲学思考》(《公关世界》95.2)的文章中表述得很清楚:“既然企业公共关系的主体是企业,它就应该包括企业的所有员工,他们都是企业公关行为的具体承担  相似文献   

8.
本刊在2001年第11期编发了山海先生的文章《“伪公关”神话的幻灭》剖析了远华集团假公关之名,谋私利之实的点滴内幕,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使我们不得不进一步思考:究竟什么是关系?什么是科学的公共关系?本期编发了谭昆智与廖东升先生的短文,以满足读者的探询,也欢迎广大读者对此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9.
六月份,中国两大公关协会均有“风云之作”,中国公关界出现“双虹奇观”——第四届中国公关协会会员代表大会和第六届中国国际公关大会几近同期举行。本期杂志竭诚将“双虹奇观”向读者做重磅阅读推荐。《聚焦目光凝聚希望——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和《突破与创新第六届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大会侧记》这两篇文章对“双虹奇观”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公关世界》编辑部及广大读者:我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祝贺《公关世界》出刊200期!《公关世界》,我从第1期看到了第200期。14年来,我期期都看。《公关世界》从14年前诞生之日起,走到今天,虽然其间经历了严峻的历史考验,但《公关世界》编辑部的同志们,坚持报道公共关系的专业特色,不游移,不动摇,始终如一,成为了目前全国唯一创办时间最长的公关核心期刊。这是一份功劳,这份功劳第一要算在以汪钦同志为首的《公关世界》杂志社全体同志们身上。在14年里,《公关世界》能够生存下来,并得到了发展,首先是由于《公关世界》  相似文献   

11.
百期祝贺     
《公关世界》杂志社全体同志:自创刊以来,克服了创业进程中的重重困难,今天它的“第100期公关世界”,同海内外广大读者见面了。我谨代表贵州省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向你们致以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公关世界”百期的出版发行,是编辑部全体同志无私奉献、辛勤劳动以及全国公关界人士共同努力结出的丰硕成果。“公关世界”多年来,为  相似文献   

1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河南三门峡市公关协会的杜明国。
  1992年,我发起成立三门峡市公关协会时年仅三十岁,风华正茂。现在,我已经过了五十三岁,已经满头白发。在三门峡市公关协会里面做副会长兼秘书长十年,2008年协会换届后一直担任会长。2003年《公关世界》杂志采访我,《杜老师的公关人生主格调》一文刊登在该刊第六期。正如文章的题目那样,公关是我人生的主格调!  相似文献   

13.
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公共关系学》,是江西师大文学院副院长赵卫宏先生的一部公关学力作。笔者读完赵卫宏先生的这部新著,大有耳目一新之感:一、以往的公关学著作大都“以长远为方针”视为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之一,而赵著的表述为“以着手平时着眼长远为方针”。笔者认为,赵先生的表述更加完善。任何社会组织制订公关计划、实施公关行为,  相似文献   

14.
《公关世界》2022,(15):128-129
<正>在走进公关的世界前问大家一个问题,公关是什么?或许有的人听到了“公关”就想起了2020年的一部公关电视剧《完美关系》,并说道“公关就是把危机事件变成转机”。其实这个回答既正确了,又没完全正确。《完美关系》里面大部分展示的是公关的一部分“危机公关”,而另一部分“品牌公关”就是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举国欢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的喜庆日子里,我们迎来了《公关世界》杂志发刊200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中国公关界唯一坚持十余年如一日的《公关世界》杂志,其发展的艰难历程使公关界许多同仁感慨万千,这本杂志及其创办人中国公共关系协会顾问、专家委员会主任、新华社高级记者汪钦先生对中国公关的突出贡献在社会各界有口皆碑,  相似文献   

16.
8月24日—26日,由中国公关协会学术委员会、《公关世界》杂志社联合主办,由廊坊市公关协会承办的“中国公共关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峰论坛暨中国公关协会学术委员会2005年年会”在有“和谐廊坊”之美誉的河北省廊坊市召开。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名誉会长、中国驻美国首任大使、《公关世界》杂志社编委会主任柴泽民,中国公关协会常务副会长苏秋  相似文献   

17.
《公关世界》2023,(7):24-27
<正>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运河之畔,鸟语花香。3月29日,“公关世界共同富裕研究院”、“公关之家(浙江)文化传媒公司”成立揭牌暨“一实轩”浙江市场启动仪式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这是《公关世界》杂志社为适应新形势、新发展要求,探索媒体经营新模式、新途径的一次大胆实践。也是《公关世界》杂志社深化与浙江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各级公关组织友好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8.
至本期面市,《公关世界》已出版发行整整一百期。如果从酝酿、筹备创刊之日算起,本刊的历史也已届十个春秋。百期和十年,按国人的传统习俗,都是象征圆满的吉祥整数,本当好好庆祝一番。但我们思量再三,终而决定免俗,除发表一些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的祝勉之辞,便是以本篇“感言”向读者略畅肺腑。当初酝酿创办《公关世界》,其初衷便在认定现代公共关系乃  相似文献   

19.
我是首次把我的一片关注之情倾泻于笔墨之下。作为读者,是出于一种心愿,能目睹《公关世界》从幼小走向成熟、完善而高兴。作为联谊会员,能为《公关世界》助一臂之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关世界》能走进千家万户,甚至家喻户晓,是各位编辑同志辛勤劳动换来的,请允许我代表身边的会员向你们表示由衷地感谢。  相似文献   

20.
公关要闻     
本刊与美国瑞琦共商合作事宜应《公关世界》杂志社项目开发部盛邀,美国著名公司,瑞琦公司中国总经理王泉成先生等数人来到太湖之滨,共同探讨普及健康知识与=公关密切结合等事宜。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达成了“迎奥运、普及健康知识志愿者”的协议。(沈国兴华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