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蜀记》载有郭冲所述诸葛亮隐没不闻于世的五事,裴松之认为五事皆为妄说,逐一驳斥。就刑法峻急一事而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刘备初入蜀地,诸葛亮使用严刑峻法治蜀,加之连年征战,蜀地人民的确苦不堪言。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执政时期蜀汉政权的统治政策已有所调整,蜀人对诸葛亮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不宜用后来善政的评价否认之前的严苛。蜀人相贺一事也反映出蜀人对蜀汉集团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而非一成不变,同样不宜用后来者的眼光看待。随着蜀汉统治政策的调整,蜀人对蜀汉集团及代表者诸葛亮的认识也在发生着变化,郭冲所述五事之一、四、五恰恰反映了这种变化,应该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不宜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2.
在拓宽了传统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中自然资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依据大量的统计资料,研究了上海市2003~2012年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相对综合资源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以全国为参照区域还是以四个直辖市为参照区域,上海市的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都处于富余状态,而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都处于严重的超载状态;尽管上海市的相对综合资源承载力波动不大,但由于上海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上海市综合承载状态正由富余状态逐渐转变为超载状态。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上海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利用科技优势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不断提升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在稳定现有较低人口自然出生率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外来人口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3.
人口、资源、环境与贫困——以甘肃中部18个贫困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均占有粮的变化看,甘肃中部在50年代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处于“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态”。形成这一状态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为缓解人口压力不断扩大的垦殖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贫困既是人口性的,又是资源环境性的,归根结蒂是人口—资源(环境)性的:少量的人口可以同差的环境相适应,高的生产力也难以承受不断增加的人口压力。控制和减少人口,提高人口—环境适宜度是制止生态退化进而缓解贫困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一般认为,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已经停滞。其主要指标之一就是生产工具较之宋元几乎一成不变,耕必以牛,收必以镰。或许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帝国的衰灭。 然而近几百年人口发展的事实却与这一观点相抵牾。众所周知,人口增长的速度不能不受食物供给状况的约束。早在汉代,中国人口已接近6000万,但此后1500年中,除宋朝外,人口起起伏伏、升升降降长期处于徘徊状态。然而从明洪武14年(1381)至清  相似文献   

5.
台湾人口性别结构的形成及发展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49年前后大批大陆青壮年男性移民迁入台湾,导致台湾部分年龄组的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给台湾的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而人口的自然变动对缓解台湾过高的性别比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科学技术在运用不当和失控状态下造成了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恶性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生态危机。所以,从60年代末以来,生态运动被逐渐地推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社会运动的最前列,许多人关注生态问题,各种“绿  相似文献   

7.
韦浩诚 《今日南国》2009,(19):30-30
2002年以前的河池人防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03年,河池撤地设市后,单独成立了市人防办。人防工作刚刚起步的河池市,看到了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中部分群众国防观念、人防意识的日渐淡薄……从此,河池开始了抓重点、推亮点,多方面、多层次的人防知识广泛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三类人防重点城市后,河池人防宣传形成声势,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人防建设的快速发展,“人防”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我国乡镇企业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起步的,这就是我国长期处于“短缺经济”状态,国有企业长期处于传统体制束缚下,不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从而造成了严重的行业缺陷和市场空白等,这一切都为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乡镇企业虽然从其“出生”之日起,就没有列入国家计划,不但没有稳定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9.
1949年以来,新疆人口省际迁移大进大出,形成了三次净迁入和两次净迁出时期。省际迁入人口规模大,来源广泛,以男性青壮年为主,文化构成高于本地居民。移民不仅增加了新疆的民族成分,改变了新疆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而且促进了新疆的开发、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采用系统动力学(SD)方式建立新疆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与劳动供需模型,预测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新疆人口省际迁移仍以净迁入为主,但移民规模不大,应该是素质型移民。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毒/艾滋病的广泛传播与快速扩散,并不仅仅只是影响到现实人口状态,而且通过青壮年人口死亡率的陡然上升,引致一系列严重的人口学后果。尤其是聚焦于深受艾滋病毒/艾滋病肆虐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艾滋病毒/艾滋病的持续传播与扩散导致分年龄人口死亡轨迹由"U"型变异为"W"型,遂带来人口规模萎缩、预期寿命减损、年龄结构扭曲、艾滋孤儿和孤老家庭凸显等一系列人口学后果,继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法家政治家。为了把蜀汉地区建设成巩固的战略根据地,给统一全国的战争打好物质基础,他在治理蜀国的过程中坚决实行法家路线,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大力恢复和发展了蜀汉的生产。诸葛亮在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二年)入蜀时,面临的是一片生产停滞、国贫民疫的局面。这以前统治蜀汉地区的郤俭和刘焉、刘璋父子,都是推行儒家路线的豪族割据势力的代表。他们“赋敛烦扰,谣言远闻”,“贪残放滥,取受狼籍”,使百姓备受剥削摧残,整个蜀汉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最高、持续时期最长、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人口性别结构作为人口结构问题之一,其失衡将引发种种社会矛盾和冲突,造成严重的社会风险,进而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处于人口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国家治理的角度,都非常有必要从战略高度认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口控制政策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口生育政策不是人口增长状况的唯一决定因素,人口增长也不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因素.从生育政策到人口增长再到经济增长与发展存在复杂的传导机制.人口控制政策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贡献很大,但并不意味着"高经济增长、低人口增长"是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永恒模式.从经济学家关于危机和反危机的理论与一些国家的实践经验看,适当的人口增长有利于经济长期处于准繁荣状态,而持续低迷的人口增长不是长期经济增长的福音.  相似文献   

14.
人口生育政策不是人口增长状况的唯一决定因素,人口增长也不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因素.从生育政策到人口增长再到经济增长与发展存在复杂的传导机制.人口控制政策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贡献很大,但并不意味着"高经济增长、低人口增长"是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永恒模式.从经济学家关于危机和反危机的理论与一些国家的实践经验看,适当的人口增长有利于经济长期处于准繁荣状态,而持续低迷的人口增长不是长期经济增长的福音.  相似文献   

15.
再论蜀汉政治中的北伐问题赵昆生三国时期的蜀汉,相对魏、吴而言,不仅国家小,政治、经济、军事力量薄弱,而且立国时间短,统治政治简单。在蜀汉政治中,最为突出的事件要算北伐曹魏了,它贯穿于蜀汉整个历史过程中,为历代史家关注。重新梳理这段历史,仍有诸多值得研...  相似文献   

16.
农业制度变迁与诺思界定产权的"国家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49-1978年间,我国农业政策的演变过程证明,诺思的国家理论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府行为也有很强的解释力。政府的经济人行为不受社会制度的约束,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也会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不断改变经济交易的规则,从而使这些规则完全失去激励,使经济增长处于长期的停滞状态。我国政府还具有强大的设计制度结构的功能:从工业化发展目标出发,改变土地产权结构,并创造出相应的组织、政策及意识形态。政府的这一功能已经超出了诺思国家理论框架的涵盖范围。  相似文献   

17.
国家新型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已经出台,在新一轮城市群建设中,2.5亿的农业转移人口还处于一种"半城市化"的边缘状态。基于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搞好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化的五条建议,意在研究多层次、开放性城市群建设中的诸多现象,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晚清国家权力的弱化及其对早期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有力的国家权力是后发展国家启动和推进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晚清时期,国家权力处于一种弱化状态,中央军权的不断下移、中央财政的日益衰败、地方势力的迅速崛起以及乡村社会的失控严重地影响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坎坷与曲折。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是我国长期推行城乡二元治理结构,城乡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过度提取农村发展资源的结果.治理"三农"问题,必须实施以加快城市化为主的空间政策,推动人口从山区向平原、农村向城市、内地向沿海集中,实现人口与国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竞争力;实施以加快产业化为主的产业政策,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并为农村人口实现空间迁徙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全国为参照区,合肥为研究区,介绍了以自然、经济资源为考量的区域可持续相对人口承载力的分析方法,并运用相关数学模型对20112020年合肥与全国的人口总量、农作物播种面积、生产总值等指标值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自19902020年合肥与全国的人口总量、农作物播种面积、生产总值等指标值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自19902013年合肥区域可持续发展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小于实际人口量,人口发展处于不可持续阶段,人口规模不利于推动该区可持续发展;2013年以后,合肥区域可持续发展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大于实际人口量,人口发展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人口规模将有利于推动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概括来说,过去合肥虽处于人口过载状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承载力的提升,未来将会处于人口承载力富余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