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有"中国硅谷"之誉的北京中关村,住着一位年逾九旬的瑞金籍老红军,他就是曾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副所长、党委书记的钟志雄。钟老参加革命七十余年,经历的战斗数不胜数,但他对长征的记忆始终清晰如昨。因为他在这漫长的征途中,不仅感受到豪迈和辉煌,也感受到日常少有的温馨。  相似文献   

2.
早春二月,我们在海丰县城一条宁静小巷,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访99岁高龄的老红军钟娘永。钟老的住所,没有豪华的装修和时尚的家具,但从钟老健朗的身体和充满豪情的举止言谈中,我们不难领略到这位1926年参加  相似文献   

3.
于明,1951年出生,比我大4岁.50年代,他的父母与我父母既是同事,两家又是邻居,关系很融洽.50年代末,我家搬到位于东交民巷的机关大院.那时我父母经常出差,顾不上照顾我.于是,大明(他的父母和大人们都这样叫他)哥奉父母之命,多次从东四他家那边坐公交来东交民巷接我去他家小住.记得他笑着叫我的小名"小豆"逗我:"豆、豆、启豆启豆呛,切糕炒白糖!"他爱讲故事,常把我逗得很开心.  相似文献   

4.
这是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康濯同志粉碎"四人帮"后写给我的11封信. 我和康濯同志通讯,向他请教文艺创作中的一些问题,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一直延续到1991年他不幸因病去世,前后达30多年.我从他那里得到的教益是终生难忘的.十分遗憾的是他写给我的、更多谈论文艺思想、文艺创作问题的几十封信,都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烧毁了.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的主体性不断扩张,任性的自我最终陷入生存困境及其生命本真意义的丧失之中.处于幽暗之谷的神秘"相遇"开始不断显现,"他者"逐渐成为众"我"关注的主词.布伯作为"我"同时也是"他者",在与"他者"的相遇-分离的经历中,生成了其独特的"他者"哲学:"我-它"分离关系中只有生存,没有人生;真实的人生皆在"我-你"相遇关系之中,在相遇关系中,一切"他者"都是"你",都是"永恒之你"的洞见者、表现者;你为在而需要上帝,上帝为你生之意义而需要你;在你我之间的相遇人生中有圣神的意义.布伯的"他者"思想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又局限难免.  相似文献   

6.
我教二年级时,班里转来这样一个孩子:他总是一个人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桌,学习成绩不理想,上课也不认真听,而且总喜欢招惹其他同学.特别是上手工课时,我时常听到他周围的同学说:"你走开!不要过来!好讨厌!""老师,他又不带材料!""老师,他一直来烦我们!"……可他仍旧一副死皮赖脸的样子,偏要站在别的同学那儿.他总是说:"我忘记带了,我想看他们做."每当出现这样的情形,我都很生气,就严厉地批评了他,责令他回到座位上,其他学生因此才"安宁",开心地互相交流.  相似文献   

7.
我唱的第一首抗日歌曲 今年5月,我找到了裴金声老人,对这位老抗日战士进行了采访.92岁高龄的裴金声,卧病在床,听说我要采访他,他非常高兴,并且详细讲述了他的抗日故事: "我是1923年生人,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我正在上小学.  相似文献   

8.
从文学伦理学和心理分析的角度,探索麦克白伦理身份转换所蕴含的伦理思想.功臣、叛臣、国王三种身份的变化,是麦克白"本我"、"自我"、"超我"不断调节和斗争的结果.作为功臣,他丰受着信任和荣誉,但是女巫预言的诱惑唤起他"本我"欲念.在欲望的驱使下,他破坏伦理秩序,沦为叛臣.麦克白作为一个臣子弑君篡权,颠覆自己的伦理身份,触犯了当时的伦理禁忌,最终咎由自取,造成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9.
三月 《北京纪事》2016,(1):13-15
他瘦高个子,少言寡语.据班主任反映,他平日里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经常不交作业,上课睡觉. 这天中午他坐在了我的对面,也是一副蔫头耷脑的样子. 我从他的精神状态展开了话题:"看你总是睡不醒的样子,晚上睡不好吗?" 他说:"睡得还可以." "那怎么总是无精打采的?" "我总是觉得日子很无聊,做什么都没意思,打不起精神." "总是这样吗?"我追问了一句,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往往容易把一些现象泛化成一种状态.  相似文献   

10.
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重新思考,试图打开一扇领悟"思与在"真实奥秘的全新大门.笛卡尔所论证的"我思故我在"不仅有着确立人类自身主体地位的功效和目的,同时也包含着他面向生活世界的深沉思考.也就是说,"我思故我在"既是承认"思"的形上之气质,在人类思维领域为人类自身能力"立法";又是在"在"之中超越了以往人们对于"思"与"在"关系的理解."思"与"在"不再只是对于"谁是第一性?"亦或是"本体如何演变?"这些问题的探讨,更多地表现为为体现"我"的世界的"全"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因此,"在"不仅体现笛卡尔对于客体实在性的关怀,也表现出他对真实生活世界的领悟.所以我们认为笛卡尔是从"我思-我在-他在"的凸显主体之认识道路拓宽到"他在-我在-我思"凸显生活世界之实践道路,其意在引起一种新思考,形成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年过九旬的原成都大学中文系钟树梁教授是桃李满天下的著名学者、诗人。文章作者是川大著名教授,六十年前曾是钟老的学生。本文在介绍师生情谊的背景下,以读书札记的方式,从正音、韵书、韵表、轻唇音等方面阐述了钟老在古声韵学领域的高深造诣,对钟老的学术手稿《古声韵学论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我父亲原来是北京市邮政局的乡邮员,他负责投递西直门外大钟寺一带.解放以后,他年岁大了,才被调到海淀区黄庄邮局工作.有一天,他正在大厅里扫地,发现有一位女干部一直在注视他,他也觉得这位女士有些眼熟.该女士先开了口:"您是住在大觉胡同吗?"我父亲说:"过去住过,现在搬家了.我看你是老陈家的大闺女吧?"女士忙说:"您是何叔!"于是两个人便坐在椅子上聊起来.  相似文献   

13.
儿子很快就要上小学了.我不知怎的,竟隐隐有些担心,担心他是否会喜欢、适应小学的生活.上幼儿园的儿子真是个快乐天使,他爱幼儿园,爱老师,爱上学.在儿子的心目中,当个"小学生"可是极神圣的.我真怕现实会惊醒了他美好的梦.  相似文献   

14.
在采访贺一平之前,我就对他的"豪爽"有所耳闻.据说,他兴致上来了,一口气能写几十幅好字,并慷慨相赠.我一向对性情中人心存好感,希望有机会能结识这位大师.  相似文献   

15.
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是日本先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的获奖.是因为评审委员们从他那里找到了"异国情调的日本、异国情调的诺贝尔";大江健三郎的获奖,则是评审委员们在他那里发现了"在美、在思想上,都绝不主张日本的美之所在,也绝不自吹自擂".他是个非常善解人意的"殖民地的"优等生作家.获奖讲演<暧昧的日本的我>戏仿<美丽的日本的我>,适成鲜明的对照.  相似文献   

16.
在读<钱伟长文选>之前,我就读过他的<八十自述>.他考入清华大学后,因受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刺激而坚决舍文学理,决心以科技救国,经刻苦拼搏而获得成功的事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觉得,这充分表现了一个爱国青年献身祖国、救亡图存的壮怀,也表现出他可贵的毅力和杰出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17.
顾元罡 《中华魂》2022,(2):38-39
朱政委是我的一位老领导,也是我最崇拜的一位偶像.过去在一起工作时,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将党性原则和个人感情把握得很到位,做人做事很有章法.他转业后从科级干部干起,一直到担任东南沿海某地海关副关长.有一天,其所属单位有一个想当处长的人托人将一笔重礼送给他,希望他"开开后门",成全他的"处长梦".朱政委当即怒斥道:"这种人今...  相似文献   

18.
主体按照弗氏的理论就是人的自我,而他者指的则是无意识即伊德或欲望.在小说中自我分别指的就是年轻的布朗先生和"我".他者在霍桑的两篇小说中指的是布朗到森林去参加魔鬼的午夜聚会和"我"到新英格兰去找我的亲戚去发展.他者在小说中不断地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其快乐的原则.文章还论述了他者在其满足欲望的同时也就导致了主体的坍塌.主体的坍塌也就意味着人的内心世界的崩溃.  相似文献   

19.
千久喜 《可乐》2008,(7):8-9
所谓患难.就是把我们的心串起来面对困难。1997年,香港回归,北京王府井大街上满是"欢迎香港回归祖国"的条幅和热闹的人群。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悄悄将手伸进前面一个女人的口袋。他很快发现跟在身后的我,转身凶狠地说:"臭丫头,你还准备跟多久?"我更加凶狠地回敬他:"你收买我.不然我就去告你。"师父教过我,抓到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20.
正1.话说,有位同学读小学时,一次期末考试前夜,晚上他听见爸妈在讨论,明早做什么早餐给他吃。他妈妈说:"要不做油条和鸡蛋吧,一根油条两个鸡蛋就是一百分。"他爸爸略加沉默后说:"他考那么多门,100分不够。要不给他吃方便面吧,吃那个‘统一100’吧!"2.我是救护医生,今天一个病人对我说他只有六个月好活了,我想说点鼓励的话!于是安慰他:"六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坚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