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江苏六合程桥先后发掘出三座春秋时期的古墓,文章从墓制、出土器物形制、铜器铭文三方面对江苏六合程桥三座春秋墓予以分析研究,试图廓清其中的文化因子,从而管窥吴楚百年战争背后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2002年11月,因城市建设之需,长沙市考古队在长沙市大托铺机场口发掘了一座古墓,通过棺内青石板制的墓志铭,确认墓主人为曾国藩之侄孙、曾国荃之孙曾广江。该石刻现存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石刻铭文如下:  相似文献   

3.
1969年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山嘴子公社毛布沟村(今属翁牛特旗乌丹镇)发现了辽墓。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今赤峰市博物馆前身)的于庚寅、苏赫、项春松等随即赶往现场清理发掘。发掘工作持续到第二年6月才结束。经发掘探明,这是一个共有4座辽墓的家族墓群。1969年9月,在一号墓出土了契丹小字《故耶律氏铭石》,为了庆祝这一重大发现,发掘者们还杀了一只羊,饱餐一顿。  相似文献   

4.
1976年底,由四川省民委、四川省博物馆、凉山州革委和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共同组成凉山彝族地区考古队,对昭觉县境内部分地区的石板墓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中的附城区城南食品加工厂、竹核区乌坡公社瓦寨山、尔巴克苦等三处墓地的二十多座墓葬作了清理。其后,又有其他同志在该县的四开区发掘了几座这一类型的墓葬。这种石墓,除个别特例之外,一般是先在地上掘一长梯形的方坑,用四块天然石板紧贴坑壁作墙,一块石板垫在底下,将尸骨和器物放在底板之上掩土而成,上面不加盖板。葬式为拣骨二次葬,每墓人骨一至数具不等。用天然石板构筑的石板墓,过去在四川西部岷江上游的茂汶地区,云南的德  相似文献   

5.
长清双乳山西汉济北王陵发掘成果的学术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5年10月~1996年7月,由山东大学考古学系和山东省文物局主持,对位于长清县东南15公里处的归德镇双乳村中小山(双乳山)上的古墓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发掘结果表明这是一座规模宏大、形制奇特的大型墓葬,共出土各类文物达2000余件,取得了丰硕成果。此次发掘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各界人士的关注,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光明日报》1996年二十大新闻之一。根据墓内出土的文物和该墓所处的地理位置,确认为西汉济北王的陵墓。由于这座王墓未被盗掘过,资料保存比较完整,对于研究汉代诸侯王墓的埋葬制度、汉代车马制度、汉济北国的历史以及诸侯国和皇室的关系等,均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鱼圈遗址位于舒兰县法特公社黄鱼大队村西的珠山上(又名团山子),此遗址的文化面貌与相应阶段的“西团山文化”诸遗址比,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别和联系.一九八一年十月,曾在遗址中清理出一座晚于房址的石棺墓,棺长2.2米,宽1米,高0.25米,方向45°.棺底及四圹均以自然碎石堆砌,未见盖石,棺外是土圹.棺内骨架已腐,葬式不明. 棺内西南角上出土有一组计12件随葬的小型陶器,除一件未能复原外,余皆完整.其中有一  相似文献   

7.
夜,漆黑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一位壮实的大汉悄悄来到了白天踩好点的一座古墓,摸出怀中特制的工具,正在一下一下地往下刨。原来这是一个专事盗墓营生的盗墓贼! 这时,历史时针正指向1700年前的我国西晋时期,地点是在河南的汲县某地。 当这位盗墓贼从墓道进入墓室时,发现墓中有一大堆竹简。这个盗墓贼要的是金银财宝,自然对竹简不感兴趣了,于是,就点着了竹片在墓中胡乱翻找,将墓中的金银玉器装入随身带来的袋中,然后扬长而去。 天亮以后,村民发现有人盗挖古墓,立即将此事报告给了官府。官府十  相似文献   

8.
闵哲 《百姓生活》2010,(5):61-61
下面是美国《考古学》杂志公布的2009年十大考古发现。 1.莫切古墓(秘鲁) 以数量众多的陪葬珠宝而闻名于世的莫切古墓,一直是学界热议的话题,但其具有怎样的统治架构一直是个谜。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考古学家在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以北大约750公里处发现了一座属于印加时期莫切文化的坟墓,从中出土的大批铜制面具、盾牌和王冠等文物,与40公里外另一座大墓的出土文物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9.
彭金鸿 《老友》2016,(4):6-8
2016年3月2日,《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始展出,备受瞩目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墓主身份终于揭晓。多重证据最终确定,墓主为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自2011年启动考古发掘以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已经出土了各类精美文物2万多件,创下了国内考古多个第一。那么,这座距今两千多年的汉代古墓,为什  相似文献   

10.
邛都夷,是汉代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今四川安宁河流域的少数民族。大石墓,是从本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发现于安宁河流域的一种古代民族的墓葬。1975年1月原西昌地区博物馆在冕宁县三块石清理了一座这种墓葬。此后,文物考古工作者又相继发掘清理了数十座,巳发表的资料已有廿座墓葬。随着大量文物的出土,对大石墓族属问题进行了探讨,大体有四种意见:邛人说,笮人说,濮族系统的邛人说,氏羌系统的邛人说,等等。笔者认为大石墓与邛人有关。现就此问题发表一些粗浅之见,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1.
活埋不死     
《阅读与作文》2008,(11):50-51
17世纪中叶,印度西北的阿姆利则郊外,为了埋葬死人,一群村民正在挖坑。不想他们错误地挖到了隔壁的坟墓,从墓内覆盖的尘土中发现了一具年轻瑜伽僧人的遗体。那是一具用褪了色的长袍裹着、盘腿坐着的遗体,已经变成木乃伊了。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作文》2009,(9):29-31
2003年.英国的考古学家在英国的索尔兹伯里因史前巨石阵附近发现了一座古墓。经过他们的考证.墓的主人是公元前2300多年前的一位显赫人物阿彻。令考古学者感到惊讶的是,阿彻的墓地距离巨石阵只有几英里远,自从巨石阵被发现以来,巨石阵是谁建造的?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又是如何建造的?一直没有确切的答案,那么这座墓中的主人,是否生前和巨石阵有着某种联系呢?  相似文献   

13.
1993年6月,旗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本旗新地乡老虎沟村附近清理古墓时,发现汉白玉质契丹小字墓志一合,字体多带行书体,不仅书法流畅,而且字上涂有朱砂,极为秀丽。因无汉字,又残去左上角和右上角,无法确定墓主人是谁。旗博物馆把拓本送刘凤翥鉴定,刘指出:根据部分契丹字的解读可知,墓主人的先世在辽兴宗和道宗时曾做官,  相似文献   

14.
马山1号楚墓——刺绣宝库早在西周时期,我国的刺绣工艺就已初具规模。出土实物表明,战国时期,楚国的刺绣工艺极为发达,取得长足进展,手法、纹样均显出自己独特的风貌,其制品甚至远销到西伯利亚地区。那里发现的龙风纹绣丝织物,其纤维结构、纹饰风格与工艺手法等与长沙楚墓所出同类实物相同。楚国的刺绣实物,在长沙、江陵、荆门等地均有发现。1982年1月上、中旬,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对一座小型楚墓进行了清理发掘。该墓位于江陵县(马山公社砖瓦厂的取土场内),考古工作者称之为"马山1号楚墓"。这座楚墓共出土器物130余件,按照质料可分为丝蔴织品,青铜器、陶器、漆器、竹器和木佣等类。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该墓出土了一批数量多、保存好的珍贵丝织品而蜚声中外,而被誉为丝织品的宝库。  相似文献   

15.
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的古墓葬名单内,编号167的是辽阳汉晋壁画墓群。墓群分布在辽阳北郊。其中北园墓的壁画可见痕迹,迎水寺和南林子二墓破坏无遗,而棒台子(一座)、三道壕(四座)、上王家(一座)、道西庄(一座)规模较大的七座墓,则保存较好。这些墓有大有小,基本结构相似。墓室用南芬页岩大石板建造,上面都有高大的方锥形封土。大墓长约八米,宽  相似文献   

16.
在辽宁省辽阳市东7.5公里的清云山的西南坡上,有一座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洪武年间的永宁寺。它是辽阳城内广祐寺的东庵,占地约4000平方米。在该寺后院缭墙外3米处,有一建于明清时期的僧墓塔院,塔院内东西并列着7座墓塔,背靠青山,松林环绕。其中最大的一座墓塔,名为永宁寺圆公塔,  相似文献   

17.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的西北约三公里叫擂鼓墩的地方,从北南流的(氵厥)水和从西东流的涢水在东南合流,西北是起伏的山峦,曾侯乙墓就在两水相会合的三角地带的一支向东折的小山岗的尽头。这里背山环水,居高临下,景色宜人。曾侯乙墓为竖穴岩坑木槨墓,平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面积220平方米,从封土堆至墓底深约13米以上。曾侯乙墓工程巨大,保存完好。加之出土器物精彩丰富,墓内有陪葬人二十一个,殉狗一只,皆用木棺装置。对  相似文献   

18.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的西北约三公里叫擂鼓墩的地方,从北南流的(氵厥)水和从西东流的涢水在东南合流,西北是起伏的山峦,曾侯乙墓就在两水相会合的三角地带的一支向东折的小山岗的尽头。这里背山环水,居高临下,景色宜人。曾侯乙墓为竖穴岩坑木槨墓,平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面积220平方米,从封土堆至墓底深约13米以上。曾侯乙墓工程巨大,保存完好。加之出土器物精彩丰富,墓内有陪葬人二十一个,殉狗一只,皆用木棺装置。对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我省发掘的第三大古墓——荆门市十里铺包山大冢近期已发掘出四百多件战国时期的珍贵文物。包山大冢位于荆门市十里铺镇王场村三组,南距楚故都纪南城约十六公里。发掘这座古墓共挖土一万五千多立方米,是我省迄今发掘古墓挖土最多的一座。葬具为一椁五室四重棺结构,所用木料达一百余立方米。在发掘处理众多文物中,部分器物为国内所罕见,分陈于四个边厢和棺室中的大批竹简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可辨,因韦编已朽,难以成册辨读,所载内容待进一步清  相似文献   

20.
1980年10月,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在陕西华县梓里村进行了考古发掘。经过发掘,清理的新石器时代墓葬共有14座,其中仰韶文化墓葬就有12座。仰韶文化墓葬,基坑方向均为东西向。墓坑形状分为两种:一种为圆角长方形,另一种是圆角方形,以前一种占大多数。墓式有单人葬、多人合葬和二次合葬三种。其中单人葬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