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办公室业务》2009,(5):64-64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15日召开第二次会议,会议强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下力气再减少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切实加强对行政审批权力运行的监控,推动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历了削减审批项目、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审批方式、建设审批制度四个阶段。治理行政审批权成为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治理、激发市场创造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拐点,并成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拐点。放权才能精简政府,监管才能廉洁高效。建立"小政府、大社会、好市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格局,要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治理行政审批权的关键在于牢牢把握住简政放权与监督管理这两条生命线,实现简政放权与监督管理的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3.
行政审批制度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出现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有行政审批,但很难说已形成一种制度,行政审批作为一种制度的出现是改革开放的结果,行政审批制度发展到今天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制度成果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行政审批制度也随之相应的做出调整,做出了一些贡献;看到贡献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了使行政审批制度可以更好的为市场经济服务也应进一步的做出调整。本文从行政审批的定义、我国行政审批改革的历史过程出发,指出我国行政审批制度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间所取得的成果与贡献的同时也揭示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待可以对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行政审批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籍以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一种主要制度安排,是管理行政的制度典型。本文概述了行政审批制度的历史来源和理论含义,在分析现行行政审批制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合理设定审批权限,清理审批事项和范围;法定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和透明度;实行公务员轮岗制等有效进行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进行了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一制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政府完全起主导作用和审批过程存在腐败现象两个方面.为进一步完善审批制度,政府需要从规范审批过程、重视市场的作用、建立独立审批部门、提高行政审批人员的素质和加强对行政审批中介机构的管理等方面进行加强与改进.  相似文献   

6.
闵杰 《领导文萃》2013,(2):28-30
日前,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取消和调整的314项行政审批项目。自2001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启动以来.这已是第六次消减行政审批项目。十年来,中国共取消和调整了2497项行政审批项目,占原有总数的69.3%。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2,(29):13-13
7月17日,广东省召开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决策部署,部署实施《关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和2012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第一批目录,明确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达179项、转移事项55项、下放事项115项、委托事项5项,全部354个调整事项占到广东省级政府现有实际审批项目的三分之一以上。全面启动市县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8.
自2001年9月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在它的总体领导和监督下,尤其是新一届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改革演进轨迹和改革成效的梳理,并从中发现改革面临的四大难题,进而提出了改革现行行政审批制度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脸难看、事难办,图章能把腿跑断."这句曾在老百姓中十分流行的顺口溜儿,一语道破了行政审批制度的种种弊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我国加入WTO的日益迫近,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审批管理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市场经济呼唤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转变要求改革现行的审批制度.于是,各级政府转变职能,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浪潮风起云涌,此起彼伏,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府办事效率"大提速"运动在全国各地迅猛展开.可以说,世纪之初,政府改革驶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10.
<正>行政审批制度是国家干预、调控以及管理社会经济事务的一种有效的权力手段,在加强行政管理制度,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我国行政审批制度历史悠久。早在大禹时期,就制定了"春三月,山林不登斧。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这条禁令,这是我国官方干预经济的最早记录。随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由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行政审批工作的调查,分析了当前行政审批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阐释了形成相关问题的深层原因,并就未来改革和完善我省行政审批制度,构建优质高效政务环境提出了建议。行政审批权是各级政府依法组织和管理公共事务的一项重要公权力,它的科学配置和正当行驶,事关政府管理的有效性、廉洁性和合法性。因此,改革和完善我省的行政审批制度,是着力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能、构建优质政务环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2,(48):14-15
意欲再造体制竞争力的广东,日前拿出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施工图。据11月23日印发的《广东省“十二五”时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行先试方案》,广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分为四个阶段,到2015年,力争成为全国行政审批项目最少、行政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行政过程最透明的先行区。  相似文献   

13.
黄加思 《经营管理者》2009,(13):107-107
本文通过对行政审批制度相关文献的阅读与分析,对于反腐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了解,结合社会实际针对其弊端,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议,以期可以为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虽然行政审批是现代政府履行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行使行政权力的重要方式和基本内容,是治理市场失灵的重要工具,然而,过时、不良的行政审批制度阻碍了资源有效配置,滋生腐败,势必影响经济增长。在全球化时代,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当前金砖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在经济增速集体放缓的背景下,能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仅会影响其经济增长质量与国际竞争力,还会制约其持续赶超进程。因此,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经成为金砖国家未来的重大挑战与不二选择。本文从金砖国家行政审批制度的困境、改革、改革评述三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五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改革历程,较为客观地评述了五国改革的异同以及对西方国家、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借鉴意义,指明了未来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5.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项目,规范审批流程,创新审批方式,健全行政审批制约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审批权运行的监督,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条件。我国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目前行政审批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树隆 《领导决策信息》2013,(29):F0004-F0004
2012年底,安徽省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范围最广、审查最严、力度最大的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对省直45家单位实施的707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确定保留省级行政审批事项320项,取消和调整387项,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达54.7%,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了51.2%  相似文献   

17.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有效手段,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因素。在当前建设"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试验区,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本文旨在通过对先导区行政审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制度的对策,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增强先导区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薛澜 《决策探索》2013,(18):20-21
行政审批与监管的关系有点像是“功夫在诗外”,没有强有力的监管,行政审批的放权很难真正持久。 阻碍审批改革的三个因素行政审批改革已进行过多次,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逾2000项,但实际效果并非尽如人意。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最后批准放行要经过几十个部门、上百道审批环节,盖上百个章,全套程序费时数年。审批改革成为一个难题,成为阻碍改革有效进行的因素,笔者认为存在审批权不清、观念意识陈旧、配套改革跟进不足三个方面,具体来谈: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10,(2):19-19
2009年12月11日,上海市召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用案例分析查找工作不足。市长韩正在会上指出,上海要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始终走在前列。做好下一步审改工作,关键是做到“四个一”。  相似文献   

20.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实 (一)动因.建国以后,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模式,决定了行政审批必然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规制型行政的产物,行政审批则成为执行计划经济重要的行政手段.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行政审批的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客观上要求行政审批的内容、对象以及方式要随之发生改变,行政审批逐渐向市场经济靠拢,不过,这种靠拢是缓慢的、渐进的、滞后的,不能适应和满足市场的根本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