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方法学角度,利用分行业能源消费数据对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进行改进,编制出中国“碳排”投入产出表.从生产和最终消费两个角度设计了直接和完全碳排放系数,对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43行业进行碳排放系数的测算以及碳排放关联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无论从生产角度还是最终消费角度,电、热生产和供应部门的碳排放系数都是最高的,并且在国民经济碳排放系统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利用北京市2002-2012年的统计数据,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分别测算北京市农村和城市低、中、高3个收入居民群组的消费间接碳排放量,利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对北京市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2年,城乡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总量从2002年的3 131.81万吨增加至2012年的3 857.67万吨,年均增长率为2.11%。分收入群组看,农村低、中、高3个收入群组的居民间接碳排放随着收入上升而下降,城市低、中、高3个收入群组的居民间接碳排放随着收入上升而上升。SDA结果显示,2002-2012年,平均消费水平变动是城乡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碳排放强度变动则是主要抑制因素,消费结构和城镇化水平的变动则影响有限。因此,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减排建议:进一步降低产业部门碳排放强度和优化产业结构;严控人口规模,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基础上优化消费结构,鼓励低碳消费、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循环的视角厘清国内国际双循环,基于供给和需求面构建双循环测度框架,由全球投入产出(ICIO)表调整缩并为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分解,对1995—2018年国内国际双循环进行测度,并由测度双循环结构分析新发展格局下的双创新模式。由测算结果可知:1995—2018年,国内循环对GDP的贡献率呈现“U”型曲线;国际循环对GDP的贡献率呈现倒“U”型曲线。研究表明:在数量上,国内循环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但国内循环立足于技术创新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模式有待实现;国际循环虽然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配置和全球价值链,但原有的利用外资等增长方式转换为以技术创新为主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也有待实现。提出建立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良性的双创新模式,从而实现中国新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双碳”目标下准确测算我国内资和外资企业的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有助于合理界定我国的碳排放责任和实现外资与环境的共赢发展。【设计/方法】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跨国企业活动数据库,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及结构分解法对中国内资与外资企业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和分解。【结论/发现】研究期间我国10%~15%碳排放来源于外资企业,生产责任原则高估了中国的碳排放责任;外资进入对我国内资企业碳排放的拉动效应不显著;高碳行业煤炭消耗碳排系数下降显著抑制了内外资企业碳排放的增加;国内内资最终品需求和外资最终品出口显著促进了内外资企业碳排放的上升。总之,清晰界定我国的碳排放责任,促进内资与外资企业碳减排合作和降低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耗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已成为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但由于巨大的贸易顺差而替进口国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碳泄漏的发生。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对2002年和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问题进行研究,分别核算国家及部门层面的贸易隐含碳排放情况,分析进出口排放较多的重点部门,探讨由对外贸易引起的碳排放责任的归属,最后为得到更加合理的减排方案及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建筑业的发展直接影响钢铁、建材等多个高能耗经济部门,是对中国能源消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和可比价投入产出表,计算了2005年、2007年以及2010年中国建筑业的完全能耗,然后结合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了生产部门的直接用能强度、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中间需求、人口规模与产业结构等宏观因素对建筑业完全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建筑业的完全能耗远高于其直接能耗;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等宏观因素是导致中国建筑业完全能耗不断上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HOV模型的思想使得我们必须从要素含量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出口内涵。文章以我国2007年42部门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将进口产品重新拆分,重新计算了2007年出口中的要素含量,发现剔除进口产品,出口要素中间投入呈现出基础原材料较多,劳动报酬占出口价值的比重较大等现象。于此,应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以获取更多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进口石油依存度的不断升高,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与冲击,是值得认真关注并尽快澄清的科学问题。已有研究一方面通过MULTMOD、CNAGE等较复杂模型进行测算分析,另一方面基于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进行研究,没有考虑国际原油与国内原油价格的差异。因此,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推导给出了价格影响模型,区分了国际原油与国内原油的价格差异,并在修正的中国2002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测算了国际原油价格在2002年平均价格基础上分别提高10%、5美元/桶和10美元/桶后,对其它各部门的价格水平以及价格总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程度,为测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生产网络视角出发利用Ghosh投入产出模型从最终产品入手构建测度数字经济规模的方法,同时考虑数字部门产品和数字化产品,基于中国时间序列投入产出表测算和分析2002—2018年期间全国的数字经济规模及分布,并基于我国2012年和2017年省级投入产出表分析数字经济区域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从2002年到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最终产品规模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平均增长率为16.33%,远高于GDP平均增长率;(2)数字经济最终产品中资本形成的占比在2007年之后大幅提高,从24.18%提高到2018年的37.56%;(3)在数字经济总规模中,数字部门产品占比高于数字化产品占比,而数字化产品规模稳步提高,广泛分布于各个传统产业,同时又具有集中性;(4)数字经济的区域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占地区GDP比例差异显著,区域经济增长与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经济转型绩效是对城市经济转型效果和现状的描述,转型绩效评价可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客观有效的数据支持.通过对2007年上海和重庆42个部门原始投入产出表进行调整,得到包含一般产业部门、资源部门和民生相关部门的三大类25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基于该表建立城市经济转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DEA模型对城市经济转型绩效进行评价,具体分析两座城市的经济转型绩效水平、相同产业的效率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碳排放的快速增加.总结目前国内外所使用的碳排放预测方法,讨论国内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应用离散二阶差分方程预测模型(DDEPM),预测中国2020年的碳排放量与GDP数值,结果表明中国未来10年碳排放增长速度依旧很快,单位GDP的碳排放降低潜力巨大;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问卷调查与头脑风暴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体系;运用应用结构解释模型(ISM)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经过UCINET模拟,将影响因素体系划分为5个聚类;根据聚类中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分析各个聚类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得出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体系中的5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运用SBM-Tobit两阶段模型,对中国各省市的能源效率进行分析。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中国各省市1995—2010年的能源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广东、海南和青海四省市的能源效率最高,贵州最低。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加强技术引进,以及提高政府影响力都有助于能源效率的改善;而内部技术创新和市场化程度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还难确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正经历一个由负转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进出口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协整分析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进出口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之间存在单方向的因果关系;进口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4.
物流业除自身消耗化石能源产生直接碳排放以外,还通过使用来自其他产业的中间品而形成间接碳排放.在从物流业自身角度分析其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增加产业关联维度研究与物流业碳排放关联度较大的具体产业,能够从经济大循环的角度对物流业的低碳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投入产出模型为理论基础,基于中国2012年和2017年4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将产业部门归并为9大类,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和产业关联效应分析方法,从物流业自身和产业关联两个角度,揭示物流业的碳排放强度变化原因.研究发现:中国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可分解为直接碳排放系数效应、增加值系数效应、中间投入技术效应和最终需求效应,且直接碳排放系数效应和增加值系数效应贡献较大;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对物流业间接碳排放量贡献最大的产业为重制造业;物流业与重制造业处于非均衡融合发展阶段,物流业的发展对重制造业的依赖度较高.未来,物流企业需要减少对高污染技术、高碳性中间投入产品的依赖;管理部门需要从经济大循环的角度提高对产业部门间碳排放关联的重视程度,并制定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和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碳排放驱动因素、减排贡献及潜力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拓展的STIRPAT模型对1995-2016年中国四大地区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实证探究,同时基于脱钩分析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以揭示各地区历史碳减排贡献、潜力及其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人口规模、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等对全国及各地区碳排放而言均为稳定且重要的影响力量,且对不同碳排放水平地区这些作用力表现差异明显;(2)外贸仅为驱动东北与东部地区碳排放增长的显著力量;(3)表征技术效应的能源消费结构,仅对东部地区发挥了符合理论预期的抑制力作用,而碳强度则没有发挥出理想的技术溢出效应;(4)样本期间,各地区平均碳减排贡献及平均碳减排潜力大小均依次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就是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的重要产业制定产业倾斜政策,通过辅助这些产业快速发展,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其他各产业部门,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加权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方法可以适当甄别和选择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研究结果分析,加权影响力系数或加权感应度系数排序前5位为重要产业部门,需要重点扶持;影响力系数或感应度系数排序前5位的产业部门需要结合其加权影响力系数或加权感应度系数具体分析,选择性扶持;但传统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如纺织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应给予必要的重视或扶持.国家应加强农业、能源、交通、城市公用设施、环保等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的建设,从整体上把握产业发展的格局和方向,在政策上大力支持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以利于在未来的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7.
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影响程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小麦、大米、玉米、大豆四种粮食产品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年度和月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对影响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成本推动、国际传导以及预期等三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粮食价格波动主要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推动和自身价格滞后的影响,国际价格波动只对大豆价格影响较为显著,对小麦和玉米影响较小,对大米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政府稳定粮食价格应首先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此外,短期可通过粮食储备进行调节,长期则应通过生产规划和完善期货市场以平抑价格波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定义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其影响有信息人因素、信息资源因素、信息技术因素、信息制度因素,论述了信息人之间、信息人与信息资源、信息人与信息技术以及信息人与信息制度的相互作用等,对加强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构建产业融合模型,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二者总体融合能力不显著,并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融合能力较强,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融合能力较差。为改变当前这种状况,安徽省应采取加强政府宏观政策引导、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辅剥离、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等措施,努力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运用DEA方法测算了我国12家商业银行1999~2005年的技术效率;然后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银行业整体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最后就如何提高银行业效率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