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学报编辑与著作权法意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就高校学报编辑与作者在著作权法的实施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有关解决 这些问题的方法,提示编辑与作者要增强著作权法意识,在工作中认真学习、贯彻执行著作权法。只有依法办刊, 才能将刊物办好。  相似文献   

2.
论学术期刊编辑的著作权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颁布和实施,对我国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和学术活动的规范运行起到了重要的法律保证作用。学术期刊编辑应当深刻学习领会著作权法,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并在审稿、编辑加工、校对等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认真贯彻执行之,以维护刊物声誉,保护作者权益。  相似文献   

3.
作者与编者的和谐关系成为维系期刊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作者应约或自发地把稿件寄给杂志编辑,意味着允许以出版的方式使用作品,即编辑享有出版权。与此同时,编辑亦须依据著作权法,维护作者的正当权益,否则,如果侵犯了作者的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作者会对面目全非的稿件怨气冲天,编者也会因此牢骚满腹,可见,期刊编辑修改稿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编辑的权力需要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4.
学报编辑侵犯作者著作权的几种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校学报领域存在着侵犯作者著作权的现象 ,编辑部及其编辑对学报论文的著作权归属不明晰 ,导致对作者的修改权和经济权的侵犯 ,如不征得作者同意 ,对作品进行实质性修改 ;擅自不支付稿费 ,或者随意降低稿酬标准 ;不按《著作权法》规定尽编辑的告知义务等。学报编辑应增强法律意识和加强著作权法知识的学习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避免导致可能的道德或法律纷争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仅规定了视听作品首次使用的付酬问题,而未明确规定视听作品二次使用的付酬问题。最新公布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引入了视听作品二次使用的付酬制度。该制度有利于保护原作作者、编剧、导演、作词、作曲作者及表演者的利益,但不利于保护制片人的利益,对电影产业的发展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我国著作权法在引入视听作品二次使用付酬制度时应当慎重考虑。对于原作作者、编剧、导演、作词、作曲作者及表演者要求分享报酬的要求,可以由当事人通过协议解决。协商不成,由法院审理决定。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在论及“著作权客体”这一题目时,几乎所有的学者和教科书都明确地使用了“作品”这一词汇.比如复旦大学研究著作权法的梅慎实先生把“著作权客体”定义为:“由作者创作的,以某种客观形式表现思想和情感、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的,依法允许传播、出版的作品”.和学者提出的学理上的定义一样,《著作权法》也把“作品”视为著作权客体.所以,对于“著作权客体”这一问题普遍达到了共识.但是,进一步分析“作品”这一工作引起了人们的兴致:因为从《著作权法》和教科书中看,几乎没有对“作品”作一解剖,只是《著作权法》第三条中把作品分为文学作品,口述作品等九类,而未能对“作品”进行分解.  相似文献   

7.
期刊编辑与著作权法刘红薇著作权即版权,指著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精神权利(人身权);另一个是作者的经济权利(财产权)。自从1886年在伯尔尼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著作权协议,即《伯尔尼公...  相似文献   

8.
《著作权法》实施一年来,对于作者权益的保护、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在我国高校学报界,对于《著作权法》的重要性与严肃性认识不足,未能很好地贯彻执行《著作权法》。在编辑实践中不是积极依据《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对学报工作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把《著作权法》的颁布与实施当成是改进学报工作的契机,而是仍按过去框框办事,以《著作权法》中一些原则规定为依据,来注释学报编辑工作中的做法,似乎《著作权法》就是根据这些学报的作法来制定的。显示出了我国高校学报在贯彻执行《著作权法》过程中被动的一面。我们认为,高校是作者密集之地,学报作为一种生产期刊,应该在保护作者权益,促进知识传播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还《著作权法》以严肃性和权威性,以更好地发挥高校学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这一概念表明了作品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著作权法保护对象限于文学、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范围内的智力创作成果。第二,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必须有一定的形式加以体现。第三,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这三个特征是互相联系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特征都不能成为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著作权法》仅保护作品的表达方式,而非作者的思想内容。而作品情节既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又兼具作品的表达方式两种属性。所以,作品情节应当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同时,作品情节要受到法律保护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由作者独立创作和满足最低程度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敬告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于1990年9月7日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已经于1991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既是我国建国40多年来第一部著作权法,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标志。它的施行,表明了我国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等知识产权实行法律保护的历史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期。 依照著作权法的规定,作者对其所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人身权  相似文献   

12.
浅谈学报编辑加工的法律权限与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于1991年6月1日起正式生效,它规定了著作权人及编辑出版者的有关法律权利与责任,对于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与科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大意义。《著作权法》涉及面广,给我们的学报管理工作和编辑人员提出了许多新课题,现就学报的编辑加工的法律权限与法律责任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增进对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是我国建国40年以来的第一部著作权法律。它的实施对于保护作者因创作作品而产生的正当权益,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调动新闻出版、音像制作、文化教育等部门传播作品的积极性,促进科学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著作权法视野中的高校学报编辑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存在许多与《著作权法》相违背的地方,也存在对该法的误解与曲解,并且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以上问题关键在于依法办刊,而依法办刊,关键又在于编辑要增强著作权法意识,敢于和善于将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学报编辑的精品意识对于学报精品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学报编辑应具有精品意识的内涵,精品意识的贯彻,精品化对学报编辑的要求等三个方面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根据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纲要、著作权性质与知识产权制度的目标等,借鉴主要发达国家著作权法的立法经验,以促进著作权运用和文化产业发展为视角,并考虑到制度文明已经入宪,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可修改为“为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叉文化、科学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与繁荣,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及传播者相关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相似文献   

17.
在编辑实践中,编辑面对自己所编辑的不同作品随时随地会有不同的思想火花闪现或不同的考量。本文作者在考量编辑与作者的关系、编辑的自身修养、编辑的审美观(政治审美观、科学审美观、艺术审美观、道德审美观)诸方面的基础上,以语录式的体裁,多方面、多角度、立体式地透视了编辑的一些基本特征,给出了编辑对编辑实践的一些看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18.
期刊作者与编辑应增强著作权保护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期刊领域违反著作权法的情况仍较普遍。从期刊作者方面来说,主要有署名不规范、引用不当及一稿多投等;从期刊编辑方面来说,主要有修改不当、不按稿约要求处理来稿和少发或不发作者稿酬等。期刊作者与编辑都应加强学习著作权法中的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著作权保护意识,维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9.
对于纪实文学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在我国存在不同的看法。作品是作者创作的。著作权制度的宗旨是保护作者的权利和鼓励创作。一般情况下,著作权属于作者。我国《著作权法》也在特定的情况下,把著作权归属于作者所在的单位或者委托人。纪实文学记述的事件,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对于纪实文学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仍然可以在辨明作者之后,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20.
保护与限制的平衡是著作权法应该树立的一个理念.对于科学作品而言,在保护的前提下,必须强调科学作品既是单个人的智力成果,又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既要强调著作权人的利益,也要充分考虑传播者(出版者)、社会公众(使用者)的利益;既要明确著作权人的权利,也应规范著作权人对社会承担的义务;既要强调国际惯例,遵守相关公约,也要注意我国国情,以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提高.在这样立法思想的指导下,著作权法应该保护原始创新,解决学术著作中重复、抄袭、注水等问题.科学确定、合理使用与合理引用标准,减少科学作品保护限制,使科学作品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