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肠内营养患者的腹泻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圈员对患者发生肠内营养腹泻的原因进行现状把握、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值,拟定目标值,拟定具体对策加以实施:制定个性化的肠内营养方案;规范肠内营养护理技术;加强患者的管理;提高护士肠内营养的理论水平。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肠内营养患者腹泻的发生率为90.69%,活动后为44.12%,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后圈员能力提高,进步率为51.35%,目标达成率为108.83%。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率,保证患者营养,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与分析老年术后入住ICU患者与肠内营养( EN)有关腹泻易患因素。方法连续选择了2012年1月~2013年9月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ICU内接受治疗与护理的老年术后患者206例,他们均填写了“与EN有关腹泻易患因素调查表”,并按有无发生与EN有关腹泻进行分组比较调查结果。结果206例老年术后入住ICU患者发生与EN有关腹泻69例,患病率33.50%。老年发生与EN有关腹泻患者的平均年龄、给予EN总量、EN输入速度、发生低蛋白血症和使用广谱抗生素例数均显著多于未发生与EN有关腹泻组,而开始行EN时间明显少于后者( P<0.05,P<0.01)。结论年龄偏大、给予EN总量多、输入速度较快、发生低蛋白血症和使用广谱抗生素的老年术后入住ICU患者更容易患上与EN有关腹泻,设计对应护理方案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营养护理干预改善老年肺癌术后患者营养状态评估指标。方法连续选2013年1月~2013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ICU内接受治疗的老年肺癌术后患者36例,营养护理干预包括肠内营养(EN)及肠外营养护理(PN)两部分,干预前后检测各类营养状态评估指标[体质量指数(BMI)、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和淋巴细胞总数(TLC)]。结果36例老年肺癌术后患者接受营养护理干预后BMI、ALB、TCH、TG和TLC等多数评估指标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0.01,P<0.05)。结论营养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肺癌术后患者各项营养状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老年食管癌患者PICC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151例行PICC置管的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5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76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PICC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食管癌患者的PICC置管过程中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于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非计划拔管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ICU)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50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非计划拔管以及并发症情况,观察两组ICU住院期间不良事件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原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非计划拔管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中ICU不良事件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因镇静不充分、约束不到位以及操作不当所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比例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可以显著降低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计划性拔管以及ICU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营养护理方法对老年腹部术后患者疗效指标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治疗与护理的老年腹部术后患者85例,入选对象随机被分为早期营养干预组(48小时内行营养护理,43例)和对照组(≥48小时行营养护理,42例,对照组),营养护理包括肠内营养(EN)及肠外营养护理(PN),出院前评估各类疗效指标。结果早期营养护理组的摄食开始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频度、ICU停留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总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早期营养护理方法可以明显改善老年腹部术后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干预时间对高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88例高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禁食72小时后进行肠内营养干预,研究组则于禁食24小时后进行肠内营养干预,两组患者营养干预期间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康复情况,并记录常规生化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腹部疼痛缓解时间、初次排便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淀粉酶、血糖、血清总蛋白等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淀粉酶、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总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尽早进行肠内营养干预效果更佳,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临床症状改善,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和肠内营养是ICU常见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老年重症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生理方面存在其特殊性,通过加强机械通气期间的观察与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确保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地实施,对提高老年患者救治率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方法,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诊治的4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照组行全肠外营养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血红蛋白与血清蛋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感染率、住院时间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10天后血红蛋白指标明显下降,血清蛋白指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指标均显著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感染率明显降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红蛋白与血清蛋白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间接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及家属负担,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经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预防空肠造瘘管堵塞护理、造瘘管周围皮肤的护理、胃肠道并发症护理、代谢并发症护理,出院健康教育等六个环节。结果7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经空肠造瘘管早期行肠内营养,由于护士精心护理,本组患者恢复顺利,伤口愈合好,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应用可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状态,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结合微生态制剂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入住ICU机械通气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结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对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变化和胃肠功能障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b水平比对照组明显更高,LDH、CRP及WBC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胃肠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比对照组(46.67%)显著更低(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结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能够有效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改善胃肠道功能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护理方法对老年腹部术后患者疗效指标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我院收治与护理的8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各4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48小时营养护理,研究组给予48小时营养护理(早期营养护理),主要包括肠外营养护理、肠内营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成效指标。结果研究组40例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开始饮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ICU停留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各类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7.5%)显著低于常规组(55%)(P0.05)。结论对于老年腹部术后的患者,实施早期营养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肠胃恢复情况,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风险预警管理对患者及工作人员采取的干预措施,总结出有效方法减少老年患者不必要的导尿管留置,降低老年患者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率,提高拔管率,降低重插率,维护患者尊严,提高患者舒适性。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09例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与干预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7.3%,对照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率为27.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老年留置导尿管患者实行护理风险预警管理能有效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拔管率,降低重插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恒温与加温输注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0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肠内营养液温度的不同进行分组,基于肠内营养支持恒温输注的2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加温输注的2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两组肠内营养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肠内营养暂停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显效率为76.00%,比对照组48.00%的显效率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比对照组36.00%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3天肠内营养暂停次数、7天肠内营养暂停次数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临床给予脑出血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加温输注能够有效提高营养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减少肠内营养治疗暂停次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与ICU收治的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采取常规护理方式,为了积极有效地预防VAP的发生,研究组60例采取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VAP产生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脉搏、体温、呼吸频率、病死率、VAP的发生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不仅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而且还能保证治疗的可靠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低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文对2014年7~12月份在我科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老年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比较2014年7~12月与2015年1~6月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应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给予护理干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13.31%下降到实施后的5.51%。结论针对老年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实施护理对策干预,可有效保证留置针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中的使用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中给予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脓毒血症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确诊为脓毒血症并于我院住院治疗的762例患者,年龄在18~90岁,住院治疗时间超过72小时且资料完整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符合2012年SSC脓毒血症诊断指南。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伴有常见慢性病、首次血糖、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肠内营养治疗情况、血钠、护理质量等。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率或百分比表示,分别采取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脓毒血症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38.19%。与非低钠血症组比较,性别、血糖过高、肠内营养治疗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伴有慢性病、年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护理质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否伴有慢性病、年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护理质量对脓毒血症患者发生低钠血症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0例ICU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重症监护室护理,观察组首先对患者进行早期预警评分,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30%)显著低于对照组(33.85%),护理工作满意度达86.1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能够对患者的风险状况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ICU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4例服用埃克替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观察用药后1个月内不良反应的发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 24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发生皮疹(37.5%),4例患者发生腹泻(16.7%),3例发生转氨酶升高(12.5%),4例发生恶心(16.7%)经过用药前后护理干预及积极地对症处理,患者均能耐受治疗.结论 埃克替尼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通过相应护理干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均好转,没有延误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