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勰文论体系中,《情采》五篇论文体构成,《比兴》五篇论文体修辞,两者之间为五体五用关系。刘勰的文体修辞思想具有以篇章结构为主而兼及章句结构的总体特色。前者意味着文体创作方法,后者意味着语用修词。两者之间的理论、实践之源流关系不应倒置。  相似文献   

2.
读了刘勰《文心雕龙》,我觉得文学创作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有真情实感.否则,便象刘勰在《情采》篇中指出的那样,“为文而造情”,“真宰弗存,翩其反矣.”刘勰这里所说的“情”,即指情思.一部作品的思想内容,也便是作者思想的寄托,情感的体现.这便是说,文产生于情;“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情采》)人们只有在感情充沛的基础上,才能写得出优秀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3.
刘勰《文心雕龙》蕴含着系统而丰富的文学理论思想,这一点早已为国内外学界所公认。但是,历代研究者与讲授者大多着眼于“剖情析采”即创作论部分,而忽略了对“论文叙笔”即体裁论部分的研究。这就割裂了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留下了一个研究上的“空白”,给人的印象似乎《文心雕龙》只有创作论那些篇论文学术价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反映在《原道》至《辨骚》五篇中,《序志篇》称这些篇目为"文之枢纽"。其中《原道》、《征圣》和《宗经》三篇,关系密切,阐述执正之理,核心是阐明圣人根据道和上天意志制作的经书是文章的典范和渊源。因此为文必须宗法经书,故《宗经》是三篇的结穴所在。在这三篇中,刘勰阐明了对文学的起源和作用、文学的艺术思想标准这些文学问题的根本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文体学的角度看,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具有特殊的意义。它第一次将"骚"单列为一种文体,萧统的文学观显然受到刘勰的影响。《昭明文选》按文体编排,将"骚"单列,在"赋"、"诗"之后,位居第三。《辨骚》篇中由于刘勰的宗经思想带来了理论上的矛盾,并对楚文化及战国文化对楚辞的作用论述不足。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有其导论兼总论,即《原道》《徵圣》《宗经》《正纬》和《辨骚》。这五篇里面包含着刘勰对文学的若干基本看法。把它们考核得比较清楚些,将有助于理解和评价这部古典文学理论名著。本文拟就《原道》一篇的两三个重要问题,试加讨论。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风骨论的文化要素中文系九○级研究生查屏球,黄中模指导教师本文选自硕士学位论文《刘勰文化精神简论》的第一部分。论文包括“由风骨论看刘勰美学追求的文化精神”、“由批评态度冒刘勰文论的文化品位”、“由永明文化看刘勰思想的文化性格,三部份,共计5...  相似文献   

8.
经学对刘勰文学思想的影响在《文心雕龙》中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总论篇中表现出的取经典为模范的思想,即刘勰有意识的"宗经"为其文学思想提供了强有力的依傍;二是刘勰的文学本质观与经学有显而易见的牵连;三是刘勰的文学作品论向经学的复归;四是创作论中的物感说与通变观对经学思想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逮及商周,文胜其质"一句,作为《文心雕龙·原道》篇中论及商周文学的重要观点,其释义不容忽视。学者们大多关注于"胜"字应释为"超过"还是"相称"的问题,而未关注到"其"字的具体释义。"其"字应代指"商周"之文,而并非代指"唐虞"与"商周"。同时,在《宗经》篇、《通变》篇等篇章中,皆可看出商周文学文质彬彬的完美状态。关于商周之文的评价是刘勰论文的重要观点之一,符合刘勰文质并重的思想,因而"胜"字应释为"相称"。  相似文献   

10.
情采说是刘勰的文学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之一。它主要体现于《文心雕龙·情采》篇的论述之中。这篇论文集中而精辟地阐述了情与采的涵义、情与采的关系及其对写作,对矫正文风时弊的重要意义,并认为情采的要求是“立文之本源”。  相似文献   

11.
从文学制度的角度,对文学评奖这一范畴做出了一种历史性的研究。论文提出,文学评奖作为文学制度的一个面向,它本身也是社会现代化和文学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个产物。一方面“制度”与“文学”的关系,以及“评奖”与“文学”的关系必然会投射于文学评奖之上。同时,作为具有某种独特性的文学评奖的出现是与社会现代化和文学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特定因素紧密相联,而这些特定因素在相当程度上界定了文学评奖。在这两个方面的制约下相应地形成了文学评奖及评奖策略上的某种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文学不仅提供历史素材也是人类道德生活史的画卷,它揭示人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存在,是人类追求诗意性存在的成果;伦理学追问生活及人存在的正当性,是人类追求合道德性存在的结晶。二者的结合为我们展现既美又好的生活,即人最好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3.
明治文学从1906年开始到1910年,呈现出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各自繁盛的局面。1912年前后,此局面逐渐崩溃,日本文学走入新的成熟与分化,到1923年9月左右即被一个新均衡替代——社会主义文学与新感觉派成为当时文坛引人瞩目的双璧,而1914年正是日本近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过渡的重要一年。考察其前后文坛情况与社会风貌,可以发现,代表日本近代文学的自然主义文学与代表现代文学的社会主义文学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当代重庆文学合法化身份的取得是在直辖以后,而空间的地域性与作家身份的地域性是认识和研究当代重庆文学的重要前提。当代重庆文学迫切需要全国性的认同。这种全国性认同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学术的全国性认同和受众的全国性认同。本文认为,当代重庆文学要能在中国文学的版图中凸现出全国性的所指,主要有四种方法:第一,地域性体验的全国性认同;第二,进入全国性的传播体制;第三,加强学术评价与文学创作的良性循环;第四,制造新的学术话语。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人的原创文学主要是诗歌,尤其是阿拉伯抒情诗曾经对欧洲产生过巨大影响。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对欧洲骑士文学的影响;其二是对欧洲十四行诗的影响。可是,这种影响问题至今仍有很大的争议,产生争议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方学术界存在着一种故意将阿拉伯人"侏儒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17.
少数民族文学早已进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现在的问题只是怎样"入史"。怎样入史?一是要做好少数民族文学的翻译工作,扩大其在全国的影响;二是要坚持文学的国家水平标准,准确地反映各民族文学的创作成就;三是要采取融入的方针,从不同民族文学的交流和融合的高度来把握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特色;四是可以撰写单独的少数民族文学史,或者是单一少数民族的文学史,在高校开设少数民族文学专题课。真正的民族平等是基于民族自信的平等,处理少数民族文学入史的问题,也应提倡这样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中国文学放在世界文学体系内加以考察,指出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即古代中国是世界文学的摇篮之一,中古中国文学丰富多彩光辉灿烂,近代中国文学历史较短成就不高,现代中国文学正在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乔厂长上任记》无疑是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乔光朴作为改革文学主人公的代表,具有了"类"的意义,他与海明威的"硬汉"形象又有精神上永不言败的相通之处。在特定历史阶段,这种硬汉精神与大众的阅读心理期待达成默契,其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九十年代文学中的一些因素 ,已经难以从作为其合法父代的新文学小传统即“现代性”传统中找到其变化契机 ,并以现代文学合法性资源为依据对之作出有效阐释。九十年代文学变化中的种种迹象显示 ,中国文学史上的“二十世纪文学”和“现代文学”很可能是一对可以互相取替的等值概念 ,其恰当的下限 ,应判定为二十世纪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