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翻译中存在改写的策略,然而译者的改写自由是有限度的。通过对旅游文本翻译产生改写现象的理论依据进行讨论发现,出于文本功能和文本接受的考虑,需要对英汉文本进行平行文本对比分析。这一方法有助于译者实施改写策略和明确改写的限度。  相似文献   

2.
翻译改写是翻译实践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影响翻译改写的因素很多,本文试图探讨译者民族情感对翻译改写的影响,指出一个民族的爱国情感,审美情感和价值情感都会影响翻译的改写.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把翻译当作一种政治手段,女性主义翻译改写非常兴盛.勒费威尔的翻译操纵理论认为翻译就是一种操纵,一种改写,它与女性主义翻译达成了契合.本文以勒费威尔的翻译操纵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女性主义翻译中改写现象盛行的原因进行研究,具体将从诗学形态和赞助人这两大因素对女性主义翻译改写盛行的原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是公认的当代中国文学英译的第一人.然而,他的翻译却一直饱受学界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其翻译中的改写.该研究以文学操控论为理论基础,以《生死疲劳》的翻译为个案,对葛浩文在翻译中所做的改写进行考察,研究发现:葛浩文在翻译中确实进行了较多改写,其中很大一部分改写是目标文学系统的诗学形态综合作用于译者而发生的改写,这不是译者的无心之举,而是有意为之,其最明显的意图便是让译作在异域环境中为更多的异域读者接受,从而延续作品在异域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运用平行文本比较模式归纳和分析英汉博物馆藏品解说词在表述内容和表述方式上的差异,并揭示其对中国博物馆藏品解说词英译的重要启示,即应在英译时采用编译、改写等变通翻译策略。基于平行文本比较的英汉博物馆藏品解说词英译充分考虑了目标受众的阅读习惯和译文的接受问题,对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接受和跨文化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实用类语篇的语用功能,采用语用对比方法,对英汉酒店介绍语篇进行语用语言对比分析与社交语用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增补解释、去繁就简与转换视角的语用翻译策略,对原文进行改写或重构,从而使译文最大限度地贴近目标受众。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文化交流活动,即从一种语言符号到另一种语言符号的转换活动。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了翻译过程改写现象的必然,一是英汉语言结构的不同决定了翻译过程中改写现象;二是英汉语言所在不同文化系统间的差异决定了翻译过程中改写现象。文化因素对翻译活动影响决定了翻译改写的性质,在翻译实践中,改写是经常出现的,有时贯穿整个翻译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8.
勒菲弗尔提出的翻译改写理论是当今翻译文化学派的重要理论之一。传统的翻译理论注重“对等”以及文本分析,而改写理论更注重翻译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语境、历史等对翻译的影响。本文以改写理论的视角,结合笔者的翻译实践,分析改写理论对文学翻译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英汉习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因此,文化差异构成习语翻译中的一大障碍.文章分析了英汉习语所反映的英汉民族文化差异,指出为了最大限度地传递原语信息,英汉习语翻译主要采用直译法、替代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10.
情感隐喻是隐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汉翻译的难题.英汉情感隐喻既有认知的共性,也有认知的差异性.英汉情感隐喻翻译应当采取认知对等策略.以避免翻译失真.  相似文献   

11.
翻译改写是基于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的一种策略选择,旨在更忠实地呈现源语的文化特质同时又能保持译语的流畅。生态翻译学及其“三维”原则对此颇具解释力,并赋予翻译改写以理据。语言维的改写,旨在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对语言形式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以力求译文的可接受性。文化维的翻译改写,旨在以目的语文化为主导更多地“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和阐释”,以努力实现英汉语言文化信息的动态对等。交际维的改写,旨在格外“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以提高“整合适应选择度”并忠实再现源语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古今翻译方法论出发,论证恰当的“改写”不论对于文学翻译,还是对于科技翻译,都具有切实可用的功能效果。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翻译标准,实践中须根据互文本间的文化差异程度,把握“改写”尺度,在“改写”的最佳平衡点上协调语言差异,实现跨语言交际目的、满足译语读者的期望。  相似文献   

13.
著名翻译学家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é Lefevere)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面上的活动,它更是译者对原作所进行的文化层面的改写。他提出,改写主要受到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这两个因素的制约。其中意识形态指普遍接受的社会认知,诗学形态是语言层次的、普遍接受的对文学的预期形式。本文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两个不同时期的译文为例,着重研究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的变化对诗歌翻译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4.
网络英语消息是对传统媒体消息的英译.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在网络英语新闻翻译中应发挥主体性,对新闻文本进行跨文化的改写,以取得最大的对外传播效果.译者的主体性在网络新闻英译中主要体现为:在保留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对新闻进行符合西方受众接受心理的改写,包括对标题和导语的改写、对背景信息的增补和对正文信息的取舍.  相似文献   

15.
比较庞德与理雅各对《论语》的不同翻译,可知庞译《论语》有用拆字法翻译中国汉字、提供多种译文和创造性的翻译等特点;从翻译即改写的角度可探讨该特色的原由;并且,从庞德《诗章》中的《论语》思想可见庞译《论语》的影响及地位。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翻译研究注重原著与译作的对比,将翻译看作是文本之间的转换。然而翻译研究决不能忽视语言外的因素。本文对意识形态与翻译量、翻译选材以及翻译策略之间的紧密关系进行了描写与分析,以期说明意识形态以无形的力量对翻译所起的操控作用。正因为受到这种操控,译者才会选择有意误译、节译、改译等一些非常规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改写理论视角下解读林译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纾是我国晚清时期的翻译奇才,他的作品典雅流畅,风行一时。由于他的翻译小说中存在大量省略、增添、删节,常被翻译界指责为"不忠实"。本文从翻译学文化操控派代表人物勒菲维尔的改写理论视角出发,结合林纾所处的特定时期的社会环境,分析了影响他翻译思想和策略的因素,探究了林纾在中国当时社会意识形态、诗学观等因素影响下对西方文学进行改写并取得成功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8.
改写理论视角下,翻译是一种改写,译者受到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的制约。通过分析葛浩文翻译的《沉重的翅膀》在以上三种因素制约下对原文的改写,总结出葛浩文发挥译者主体性的特点,进而发掘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在改写理论视角下可操作的维度。  相似文献   

19.
食人主义翻译理论主张通过吞食强势的文化,吸取原作的文化精华,以强化本土文化,改变自身文化身份和边缘文化的地位。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通过文本的选择、翻译标准的制定和翻译策略的选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对原作进行"食人"式的重写和再创作,在翻译过程中发挥协商和斡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