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左宗棠、李鸿章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左宗棠、李鸿章关系董蔡时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字季高,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举人出身。1832年乡试后,他长期以教书为业,生活清苦,窘困的环境,反而使他奋发向上,师承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等,主张读书是为了“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2.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迅速加深和自然经济的日趋解体,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已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课题。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清王朝,经营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举办洋务事业时间最长、经营项目最多、花费心血也最多的李鸿章,无疑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最有力推动者。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的东亚,曾发生了两次以推行近代化为主要内容的运动:一是由封建官僚发动,以“求强”、“求富”为口号的中国洋务运动;一是“指明了日本历史今后应走的方向”,并从此成为“国富民强”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明治维新。虽然两者发生的时间、社会背景大体相同,内容和形式也有颇多相似之处,并都成为两国近代化的起点,但它们的结果却“南辕北辙。”笔者以为,就这两个历史事件作一比较,有助于我们弄清为什么中国未因洋务运动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的心态与洋务运动的得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鸿章是早期中国近代企业的倡导者,他积极引进大机器生产,旨在“稍分洋商之利”;他醉心于“官督商办”,阻碍了资本主义近代企业的发展。他虽然大力呼吁“变成法”,但却反对动摇君主专制制度。剖析李鸿章的思想主张,颇有助于理解洋务运动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5.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指导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是中国和日本两国近代化的起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是“和魂洋才”.这两者颇多相似之处,但产生的实际效果却大不一样.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洋务运动后中国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越陷越深。这不能不令人潜心思考. (一) 鸦片战争失败后,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率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不过这一思想当时并未发生实际的效用.时过二十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是“中体西用”思想的最初表述。此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推动洋务运动,基本上也是循着这一思路.于是,“中体西用”便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留学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叶,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同一时期,洋务运动也在中国蓬勃开展,两场运动中,统治阶级都实行了“走出去”的方针,派遣了大批留学生赴欧美。从留学教育的兴起、发展及留学教育的作用来看,明治维新时期的留学教育与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本文试图阐述这种“同”与“不同”,从一侧面说明为何明治维新取得成功而洋务运动却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7.
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之比较董以山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发生了洋务运动,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由于二者是发生在大体相同的国际背景之下和大体相同的时间里,更由于二者在某些口号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因此人们往往愿意将二者进行比较。一、明治维新...  相似文献   

8.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是近代中俄两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本文就两者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作了比较,指出:一方面两者都在客观上顺应了世界近代化的潮流;另一方面由于改革前两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以及两国中央政府对外开放意识与两国对外部世界开放程度的不同,两者在改革的内容、性质及客观影响方面又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前李鸿章对日本侵略野心估计不足,不立足于战守而一味依赖列强调停,外交策略幼稚单一,结果陷入全面被动;而日本则能够准确判断形势,灵活运用外交策略,最终在战前避免了列强的干涉,取得了有利的战机,掌握了与清政府作战的主动权。中日双方战前的外交直接影响到甲午战争的成败。  相似文献   

10.
李鸿章是中法战争中主和派的代表人物,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对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的表现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在清政府对法宣战前后他的表现有没有区别,清政府对法国最后妥协签约过程中李鸿章应负的责任等问题。本文拟对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的具体表现做一番考察,以明是非,不当之处希望得到批评。  相似文献   

11.
12.
中、日两国在19世纪下半叶,几乎在同一起点、同一时间内,分别发动了一场社会变革运动──洋务“新政”和明治维新。但日本成功了,中国却失败了。这不能不令人深思!本文试图就两国变革运动的社会背景、指导方针及其变革措施等方面进行比较,以寻求其成败的原因。一、同一背景下的两种社会变革运动经过1848年反封建革命大风暴冲刷的欧洲,加速了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业生产的步伐,使机器生产带来的大批优质廉价产品充斥市场,由英国开拓的商品市场进一步扩大,于是,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的改革浪潮在西方各国兴起初英国的国会改革,西、比…  相似文献   

13.
收复、开发新疆是晚清名臣左宗棠对中华民族做出的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笔。值得关注的是,这与他个人的品性修养特别是他笃守信用的美德分不开的。该文试图从这一事件入手来探讨传统士大夫的信用问题,继而揭示左宗棠这一人物的人格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在中日甲午战争时,身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等重要职务,他不仅是中外交涉的具体负责人和战争的直接指挥者;同时,也是清政府统治阶级中最重要的“主和派”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左宗棠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有功有过,而功大于过的人物。他曾经镇压过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起义,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但在晚年时期,当祖国边陲的新疆处于危急关头,他毅然率领爱国将士,挥师西征,抵制了英俄的侵略扩张,摧毁了阿古柏皮动集团,使几乎沦为异域的新疆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在不久后的中法战争中,年逾七旬的左宗棠仍然壮心不已,又以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投入了反侵略斗争。最后,病死在抗法斗争第一线。关于他收复新疆的西征壮举,已经脍炙人口,早有定评。但他在中法战争中的杰出表现,却鲜为人知,甚至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亲法派”。本文拟就这方面的情况作一简略论述,以就正于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7.
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中日科技教育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本文通过对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中日两国在科技教育领域采取的措施,及为科技教育紧密联系的其它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力图从科技教育这一侧面找出两国科技发展差距的原因,为今后中国科技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作为北洋舰队的创始人,李鸿章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终于于1888年建成了位居世界第四位的海军舰队,使北洋防区实现了近代化。他忠于朝廷,但同时也热爱自己的祖国。在多灾多难、备受凌辱的国家中任国家重臣,他竭尽所能,却因多方原因最终亲手葬送了北洋舰队。客观而全面地分析李鸿章的海防思想与经营北洋舰队的功过,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赫德与海关、洋务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德创建中国近代海关制度,税收不断增加,缓和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有效地保证了洋务事业、企业经费的供给;赫德之与英国,日意格之与法国,他们将中国采购军火、机器设备等商业利益,尽量与自己祖国的利益联系起来,是很自然的现象,与侵略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文祥在洋务运动中无疑是一个重要、不容忽视的人物 ,他是清朝新外交政策的真正制定者 ,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对外结好 ,对内改革 ,借西法自强的外交政策。奏请设立总理衙门和京师同文馆 ,积极倡导购买洋枪炮舰和创办近代军用、民用工业。最先认识到西方设议院的好处 ,坚持海防、塞防并重的主张 ,首倡以蒲安臣为中国使臣出访西方各国 ,协助奕言斤振兴清王朝的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