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威与孔子:生态哲学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杜威开始使用“经验”这一术语来描述其哲学思想中最重要的中心环节时 ,遭到了诸多职业哲学家的斥责 ,认为他摧毁了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哲学所取得的成就。还有人把他看做是一个拙劣的“普及者” ,一个美国唯物主义的最糟糕的代言人。但是这些恶意的批评反过来也证明杜威已经触及了经院哲学异常敏感的神经。在杜威的时代 ,经院哲学开始模仿科学 ,关注精确性和绝对的确定性。对人类而言最重要的事情退居其次 ,取而代之的是与之毫无关系的抽象思考。他们完全忽视了茁壮成长的美国本土哲学 ,它植根于其自身的土壤中 ,尝试解决其自身的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形而上学”这个西方哲学范畴为例 ,探讨 2 0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在引进西学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个普遍而独特的现象 ,即在对西方学术思维还没有搞清的情况下 ,就已迫不及待地用中国人自身的传统观念来理解之。本来在西方 ,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的“形而上学”(metaphysics) ,曾被长期作为最高层次上的“科学”来追求 ,因而其理想一直是成为严格的科学知识而非追寻人生的终极答案。但是 2 0世纪以来 ,中国学者在引进西方“形而上学”范畴时 ,极为普遍地将它与中国古代的求“道”之学混为一谈 ,视之为一门专门追求人生的最高价值或境界———即“形而上”的价值“本体”———的学问 ,甚至于把宋明理学当成了真正的“形而上学” ,从而对“作为科学的皇后的形而上学”这一西方哲学中的历史事实及其所具有的深刻意义从未真正理解过  相似文献   

3.
洪楼 《社科纵横》2011,(12):106-107,113
巴门尼德是第一个将"存在"作为其哲学最高范畴的哲学家,并开创了基于逻辑的形而上学。不同于之前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将某种物质性的元素作为世界的本原,巴门尼德认为只有存在本身才是存在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能被思想的和能存在的是同一的"这一重要命题。巴门尼德的宇宙演化论在其整个学说中的作用是研究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这个问题涉及他究竟是否是一位严格的一元论者。  相似文献   

4.
范振杰 《学术交流》2006,(11):15-17
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实质上是科学本身的发展观,它只是相对于传统哲学而言的一种新的哲学态度。它是对何以作为科学事实或科学真理的一种哲学思考。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倡导:科学的客观真理只允许确认事实,要求科学必须排除一切价值判断,因此“形而上学”必须排除,既而哲学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从逻辑实证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来看,逻辑实证主义者们都力图排除形而上学,使哲学科学化,但是他们最终无法建立具有普遍性的科学观,因而使理论自身陷入不可走出的困境。逻辑实证主义从经验证实原则出发来企图获得绝对真理的努力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科学虽然是人类理性的事业,但作为理性的承载者的人的价值和信仰也是不可排除出去的。科学本身就包含着人的价值等非理性因素,因而作为认识论的科学观必然要包含“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5.
现代马克思主义者在严格确定哲学问题的存在方面所遇到的困难的严重性,只有新实证主义的各种流派在围绕这个同样的问题进行激烈争论时所遇到的困难才比得上。笼统地说,现代马克思主义者和新实证主义者的目标是相同的,即研究搞形而上学的哲学  相似文献   

6.
20世纪 30年代海德格尔思想经历的转折 (转向 )是论题域的重大改变 ,即从“回到形而上学基础”向“克服形而上学”的转向。它从“物之纯真”和“人之诗意栖居”两个方面敞开 ,形成了两大主题 :其一 ,在现代技术的展现中 ,思考“物的纯真”如何被剥夺 ;其二 ,寻求在一种诗意的“言说”与“栖居”中 ,切近并守护“物之纯真”。克服形而上学的问题 ,既是克服形而上学的现实 (作为形而上学之展现的现代技术 ) ,同时也是克服形而上学的思想文化 (哲学 )。“克服形而上学”关涉着更本源的“真” ,是海德格尔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喧哗中对“思之本源”的探寻。  相似文献   

7.
同一性是一逕被认为很重要的哲学范畴。十八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最伟大的代麦黑格尔,曾经在他的《小邏輯》里說:“对于同或同一的真正意义加以正确的了解,乃是異常重要之事。为达到这目的,我们首先必须特别注意,勿把同一认作抽象的同一,认作排斥一切‘異’的‘同’。这是使得一切坏的哲学有别于唯一值得称为哲学的哲学之关键。”黑格尔虽然是个唯心主义者,但是他的这段话却很重要,指出了对同一性的不同理解是区分形面上学的哲学和辩证哲学的一个关键。形而上学的暂学认为事物只和它自身等同,把同一看作是排斥掉差异的同一。它的公式是:A=A。正如恩格斯所指  相似文献   

8.
《求是学刊》2019,(4):29-36
不深入反思黑格尔形而上学体系所隐含的差异意识(或经验之差异维度),就无法深入揭示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内在张力,马克思所实行的实践哲学转向也就是无法理解的。马克思在"解放"和"批判"的意义上接受了黑格尔的差异意识。差异意识是近代形而上学到实践哲学转向的认识论和存在论基础;差异意识预指着人之存在与对象之存在,以至存在自身的共同的原初发生;存在本身之原初发生的超越性是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的共同基础。  相似文献   

9.
唯理论是欧洲近代哲学史上同经验论并起的一个哲学派别。唯理论者认为,人类一切真实的知识都仅仅是理性活动的产物,单凭理性就可以推演出无所不包的知识体系来。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被认为是十七世纪唯理论的三个代表。怎样估价唯理论在认识史上的地位,怎样看待唯理论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笛卡尔的唯理论 笛卡尔曾建立了一个包罗一切科学的哲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形而上学”是基础。因为“一切科学的原则都应当是从哲学(即“形而上学”──引者)。里面取得”(《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1975…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超越是一种哲学超越或存在论超越,《资本论》就是马克思的新哲学。这种新哲学建立在对"哲学的两个耻辱"反思的基础上,成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的出发点"此在",其所共在的世界依旧是抽象的、无区别的生活世界,从而决定了海德格尔的解决方式只能是一种诗意的形而上学救赎。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现实的个人,是处于一定生产关系中的个人。因此,其所在的世界是一个生产关系的世界。这样,马克思就把人类的解放诉诸生产关系的改变,其存在论也就突破了形而上学的束缚,成为一门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即作为"现实的历史"的存在论。这就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所开辟的哲学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先验自我被看成是孤立的主体;相应地,悬搁、还原被看成是现象学认识论的主要手段与途径。其实,先验自我因其构造性具有普遍性而本身就是主体间性的,因而悬搁与还原更是形而上学的奠基。先验自我的本质在于逻辑性,先验自我自身的逻辑性决定了它被把握为什么:逻辑。它首先是一种功能,就其能进行构造而言,表现为主体性;就其构造性具有普遍性而言,表现为交互主体性。先验自我把自身把握为功能性、主体性、交互主体性,而这一切都源于先验自我将自身根本地把握为逻辑性,并从中阐明了我们日常的交互主体性的世界实际上就是先验自我的显发,先验自我与生活世界实际上是一以贯之的一体。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一个混沌未分的世界,它没有成见,没有一定,因而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后者则是我们个人在自身的经历中形成的属于个人的特殊的世界,它包含了我们个人的成见,总是从一定的角度出发去看事情,而对事情的其他可能性却视而不见,因而也就没有如实地把握事情本身。为了把握事情本身,我们就要从个人的特殊的有成见的生活世界返回到先验自我,那样一个没有成见的世界。而这就需要悬搁与还原———它使我们摆脱个人的特殊的生活世界,即摆脱特殊的视角,从而如其所是的观照事情,并在这种观照之中保持我们自身人之为人的本质。从而表明悬搁与还原在形而上学层面上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精神分析的十大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据说,一位精神分析学家对一个人的行为提供了“真正的”解释,这个解释是这个人在一位精神分析学家的帮助下获得的。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真正特性。精神分析可能已经展示了无意识的思想、信念、动机、目的和情感。在《无意识》(1959年发表于《心灵》)这篇论文中,I.狄尔曼(I.Dilman)说:“那些我们作为‘弗洛伊德所发现的精神深处的无意识’而加以谈论的东西是一组创新,‘精神分析的奠基者’使用它来研究人类精神”。(第446页)对于这个“创新组”与人类行为的关系,我提出十点质疑。狄尔曼欲使这个关系非神秘化。这个工作所面临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潜能与成全是亚里士多德的核心概念.在《形而上学》第9卷中,亚里士多德分析了两种潜能与成全的关系.一种是严格意义,另一种是延伸意义.延伸意义是指实体的生成(从质料到实体的生成完成),严格意义是指实体的功能发挥或能力运用(实体从禀有功能而未发挥到功能发挥或能力运用).并且这两种意义是对应着第9卷第6章后半部分讨论的运动与成全的区分,延伸意义即实体的生成,对应严格区分后的运动,目的不在活动之中并且现在态与完成态不是同一的;一开始讨论的严格意义或运动意义即实体的功能发挥,才是指严格区分后的成全,目的在活动之中并且现在态与完成态是同一的.进一步来说,这两种意义又是对应第9卷第1章讨论的两种潜能的区分,延伸意义即实体的生成对应被动的潜能,生成是从被动者或受作用者的角度而言的;严格意义即实体的功能发挥对应主动的潜能,功能发挥是从主动者或作用者的角度而言的.只有把亚里士多德的这三个“二分”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潜能与成全.  相似文献   

14.
思想是人类的能力和本性,思想的本性是永恒的否定和超越,思想的本性即是人的形而上学本性。以思想的方式把握世界,世界即是思想中的世界,时代就是思想中的时代。反思思想内容的基本逻辑规定,就是揭示存在和世界的本质。逻辑学即形而上学,思想是形而上学的秘密。思想形而上学的界限是以思想的形式把握世界的界限。表象、情感、意志和实践态度的把握世界的方式,亦有自身的真理和价值。所以,当代哲学超越形而上学的思想或后形而上学思想,根本问题在于寻求一种“非规定性的思”,或使思想得以可能的“存在”、“无”或“他者”。  相似文献   

15.
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晓芒 《求是学刊》2003,30(1):15-17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即探究终极原因和原则或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形而上学 ,是任何哲学都以直接或隐性的方式所内在地包含的不可或缺的本质维度 ,其深层本质是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及其本质精神的自觉显现 ,是内在于人之生存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传统哲学大多包含着自觉的形而上的维度。然而 ,传统哲学常常遗忘或遮蔽了哲学形而上学维度与人之生存本性的本质关联 ,陷入了“无根基”的状态。因而 ,当 2 0世纪人的生存困境以文化危机的形式深刻地表现出来时 ,传统形而上学的危机便在现代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普遍拒斥中展现出来。于是 ,如何在人的生存论基础上重新恢复形而上学的力量 ,便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一个时代课题。高清海教授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关联入手 ,认为在走出“曾经是”的形而上学之后 ,形而上学并没有失去其原来的规定和价值 ,“应当是”的形而上学的命运正是人自身发展的命运。朱德生教授认为 ,人是在立足形而下的世界 ,追求形而上的世界过程中才成为人的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生存意义的反思 ,在这种意义上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邓晓芒教授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反思 ,指出形而上学深深植根于人性的本源之中 ,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 ,但它的发展方式是自我  相似文献   

16.
形而上学的情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德生 《求是学刊》2003,30(1):12-15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即探究终极原因和原则或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形而上学 ,是任何哲学都以直接或隐性的方式所内在地包含的不可或缺的本质维度 ,其深层本质是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及其本质精神的自觉显现 ,是内在于人之生存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传统哲学大多包含着自觉的形而上的维度。然而 ,传统哲学常常遗忘或遮蔽了哲学形而上学维度与人之生存本性的本质关联 ,陷入了“无根基”的状态。因而 ,当 2 0世纪人的生存困境以文化危机的形式深刻地表现出来时 ,传统形而上学的危机便在现代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普遍拒斥中展现出来。于是 ,如何在人的生存论基础上重新恢复形而上学的力量 ,便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一个时代课题。高清海教授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关联入手 ,认为在走出“曾经是”的形而上学之后 ,形而上学并没有失去其原来的规定和价值 ,“应当是”的形而上学的命运正是人自身发展的命运。朱德生教授认为 ,人是在立足形而下的世界 ,追求形而上的世界过程中才成为人的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生存意义的反思 ,在这种意义上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邓晓芒教授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反思 ,指出形而上学深深植根于人性的本源之中 ,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 ,但它的发展方式是自我  相似文献   

17.
谢永康 《求是学刊》2007,34(2):51-55
阿多尔诺在其关于形而上学的课程中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解读,对于理解否定的辩证法具有重要意义。在阿多尔诺看来,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形而上学家,因为只是在他那里抽象概念与感性世界间的关系才第一次得到自觉、认真的对待。这种关系本身就表明了形而上学内在的辩证结构。亚里士多德提出“这个”、“质料”等概念,试图使非概念的领域概念化。而这类概念恰恰昭示着非概念物的不可消逝性,从而成为非概念物的踪迹。这些踪迹的存在表明了形而上学的不完整性,并将形而上学的问题引向了形而上学之外。阿多尔诺认为亚里士多德在形式与质料、特殊与普遍的关系中意识到了中介问题,但由于其对主体反思的完全陌生,这种中介只是一种“中庸”,而非辩证的中介。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包含的非同一物的踪迹对于阿多尔诺反思近代形而上学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危机与"形而上学"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中华 《求是学刊》2003,30(1):17-20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即探究终极原因和原则或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形而上学 ,是任何哲学都以直接或隐性的方式所内在地包含的不可或缺的本质维度 ,其深层本质是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及其本质精神的自觉显现 ,是内在于人之生存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传统哲学大多包含着自觉的形而上的维度。然而 ,传统哲学常常遗忘或遮蔽了哲学形而上学维度与人之生存本性的本质关联 ,陷入了“无根基”的状态。因而 ,当 2 0世纪人的生存困境以文化危机的形式深刻地表现出来时 ,传统形而上学的危机便在现代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普遍拒斥中展现出来。于是 ,如何在人的生存论基础上重新恢复形而上学的力量 ,便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一个时代课题。高清海教授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关联入手 ,认为在走出“曾经是”的形而上学之后 ,形而上学并没有失去其原来的规定和价值 ,“应当是”的形而上学的命运正是人自身发展的命运。朱德生教授认为 ,人是在立足形而下的世界 ,追求形而上的世界过程中才成为人的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生存意义的反思 ,在这种意义上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邓晓芒教授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反思 ,指出形而上学深深植根于人性的本源之中 ,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 ,但它的发展方式是自我  相似文献   

19.
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清海 《求是学刊》2003,30(1):10-12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即探究终极原因和原则或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形而上学 ,是任何哲学都以直接或隐性的方式所内在地包含的不可或缺的本质维度 ,其深层本质是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及其本质精神的自觉显现 ,是内在于人之生存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传统哲学大多包含着自觉的形而上的维度。然而 ,传统哲学常常遗忘或遮蔽了哲学形而上学维度与人之生存本性的本质关联 ,陷入了“无根基”的状态。因而 ,当 2 0世纪人的生存困境以文化危机的形式深刻地表现出来时 ,传统形而上学的危机便在现代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普遍拒斥中展现出来。于是 ,如何在人的生存论基础上重新恢复形而上学的力量 ,便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一个时代课题。高清海教授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关联入手 ,认为在走出“曾经是”的形而上学之后 ,形而上学并没有失去其原来的规定和价值 ,“应当是”的形而上学的命运正是人自身发展的命运。朱德生教授认为 ,人是在立足形而下的世界 ,追求形而上的世界过程中才成为人的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生存意义的反思 ,在这种意义上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邓晓芒教授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反思 ,指出形而上学深深植根于人性的本源之中 ,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 ,但它的发展方式是自我  相似文献   

20.
陆杰荣 《求是学刊》2003,30(1):20-22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即探究终极原因和原则或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形而上学 ,是任何哲学都以直接或隐性的方式所内在地包含的不可或缺的本质维度 ,其深层本质是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及其本质精神的自觉显现 ,是内在于人之生存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传统哲学大多包含着自觉的形而上的维度。然而 ,传统哲学常常遗忘或遮蔽了哲学形而上学维度与人之生存本性的本质关联 ,陷入了“无根基”的状态。因而 ,当 2 0世纪人的生存困境以文化危机的形式深刻地表现出来时 ,传统形而上学的危机便在现代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普遍拒斥中展现出来。于是 ,如何在人的生存论基础上重新恢复形而上学的力量 ,便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一个时代课题。高清海教授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关联入手 ,认为在走出“曾经是”的形而上学之后 ,形而上学并没有失去其原来的规定和价值 ,“应当是”的形而上学的命运正是人自身发展的命运。朱德生教授认为 ,人是在立足形而下的世界 ,追求形而上的世界过程中才成为人的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生存意义的反思 ,在这种意义上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邓晓芒教授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反思 ,指出形而上学深深植根于人性的本源之中 ,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 ,但它的发展方式是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