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政治:近代中国人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人类社会第一次用民主这个词表达“人民的统治”的政治形式开始,不知有多少人在努力地追求民主,实践民主,完善民主。马克思曾在批判黑格尔哲学所极力推崇的君主制中,充满激情地赞扬了民主政治:“民主制是君主制的真理,君主制却不是民主制的真理。”“民主制是国...  相似文献   

2.
“公共精神”和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道德探索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鸦片战争以来,向国外寻求治国良方的各界志士和知识分子,在中国近代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撰写大量有关时政的文章,主张近代中国建立民主制度。通过积极比照中西“公共精神”的异同,希望借助于西方民主的实践模式济东方的精神之穷,推行近代中国政治改革方案的实施。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道德探寻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客观地反映了近代中国政治改革的现实需求,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理论先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1989年春夏之交,一场政治风波的发生,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教训.由此人们联想到民主问题,这方面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谈以下几点看法.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所处的历史阶段.民主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如前所说,自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制代替封建的君主制以来,民主经历了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两个大的发展阶段.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民主,这种民主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完善,它也  相似文献   

4.
徐勇 《学术月刊》2022,(3):101-109
中国式治理民主概念的提出,是对中国政治内部性演变的概括,是由中国的国家根本性问题与根本性议程所决定的。人类是在不断解决面临问题过程中发展的。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是指国家进程中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为解决根本性问题而设置根本性议程,即为达到一定目标要完成的最为重要的任务。不同国家面临的根本问题及其根本性议程不同,民主形式会不一样。古希腊小国寡民城邦制产生民主制。对于广土众民的领土国家,公共权力的统一性成为国家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以君主制解决统一性成为国家根本性议程。在君主制下,为了长治久安,在治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民主因子,从而使得中国的君主制具有极大韧性。近代以来,国家的统一性受到极大挑战,民主制取代君主制。在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根本性议程。民主是根本性议程应有之义,传统治理民主因子提升为现代治理民主形式。它包括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治国理政的全过程都要体现人民意志;二是人民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之中,依法行使人民民主权利。国家根本性议程决定了中国不会,也不能采用通过选举实现政党轮替的西方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具有悠久、复杂而独特的政治传统,长时段的历史透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政治的渊源和特质。3000年、200年、100年三个时间坐标,彰显了中国政治的变与常。“殷周之变”和“周秦之变”后,大一统、中央集权、官僚君主制、儒法兼用的政治形态形成并长期延续和发展,这奠定了传统中国政治的底色。19世纪以降,为实现独立、统一、富强、民主和现代国家建构的目标,近代启蒙传统得以融入中国政治体系。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并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三千年来,中国政治在制度和观念上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演变为一种现代政治文明,但一元主义和民本主义的政治传统得以长期延续,彰显了中国道路的独特逻辑。  相似文献   

6.
孙磊 《天府新论》2018,(4):42-52
近年来,贝淡宁的“贤能政治”学说引发许多关于贤能政治与民主政治的争论。要摆脱对二者贴标签的做法,不能简单地将二者对立,并有必要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首先,要更深刻地理解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利弊,认清只有贤能才能克服民主政治潜在的德性危机。其次,要更全面地理解儒家贤能政治的传统,儒家贤能政治不仅强调以德性为根本的“德治”,还重视以制度保障为根本的“礼治”。在与君主制彻底剥离后,儒家贤能政治传统可以在当今中国民主政治的德性教化和制度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华文 《江汉论坛》2001,1(9):62-65
五四民主启蒙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以空前的规模、浩大的声势倡导和宣传了民主观念和思想,使整个中国的意识形态一度浸透了民主的色彩;它又突破和超越了清末以来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着力凸现了“个性解放”和“民权政治”的民主内涵。同时,由于受制于具体国情和民主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认识水平,五四民主启蒙运动又明显地存在着民主理论建构不足的缺憾。  相似文献   

8.
1912年颁行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它成功地将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宪法理论转化成近代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首次实现了中国政体由君主制向共和制的转变;初步构建了公民宪法基本权利体系;精心设计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机制。《临时约法》的颁行是中国近代宪政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法制实践。  相似文献   

9.
徐思彦 《云梦学刊》2005,26(4):21-22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近代中国学术史研究颇受青睐,常有佳作问世。个中缘由纷繁,与世纪之交人们的“回顾”心态不无关联,亦有志向宏伟的学人悬的高远:寻索学术发展之正途大道,示来人以轨则。十数年研究中的得与失,或许尚未到总结的时间,然所谓“史无定法”或“文成法立”再次得到验证。有注重研究学术与社会互动关系者,这本是题中应有之义,且近代中国逢“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相似文献   

10.
英国是世界上实行资产阶级立宪君主制政体的典型国家,然而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初,英国并没有建立这样的政体.相反,1649年资产阶级曾废除君主制和上议院,在英国建立起共和制政体.但共和制仅维持4年,即为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载的护国主制度所取代.护国主制实施7年,又被斯图亚特王朝的君主统治所代替.此后又经28年的风风雨雨,才确立起立宪君主制的政体,并一直持续至今.那末,英国政体几经变化,何以前几种均难持久,唯立宪群主制能持之以恒呢?本文拟就此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是中国式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层民主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草根社会到基层政权,从执政党外到执政党内,以及从民主选举到民主治理的多维发展。这一趋势曾得益于中央宏观改革的决策以及中国政治制度内含的民众政治参与空间,也与基层群众政治权利意识的觉醒紧密相关,被视为“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但是,中国推进民主政治,实现选举民主的社会基础条件有待逐步成熟,全社会对民主法治的共识有待形成,基层民主发展面临诸多困境。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利益分化、社会矛盾加剧等因素对执政党国家治理体制形成的挑战,决策层出于对国家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的严重关切,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日益重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再定义和新诠释。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复强调执政党必须坚持和加强对“民主”“法治”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一度以“公推直选”为主要模式的基层民主探索日益式微,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导向,也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党内问责”等一系列新的制度安排中发生重大转向。在各种政治力量和不同利益集团的长期博弈中,中国执政党已明确拒绝了西方式“选举民主”,而致力于在传统政治文化中建构中国特色的由执政党领导的“协商民主”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现阶段民主政治发展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对中国现阶段民主本质的认识  要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民主发展的状况 ,首要的是把握其本质 ,否则将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一些实际现象。列宁说 :“民主是国家形式 ,是国家形态的一种。”① 这说明我们讲的民主首先是国家政权问题。作为国家政权的民主 ,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类型 :剥削阶级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这两种类型的民主在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剥削阶级民主 ,包括奴隶主阶级民主、封建地主阶级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 ,都是以维护剥削阶级所有制为基础的、少数人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则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现阶段的民主是有中国…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国家初始时的政体是君主制,从个人权威的君主制发展到公民广泛参与国家管理的民主制,中间还经历了贵族集团的集体统治时期即贵族制阶段。在从君主制转向贵族制的过程中,民主的因素和民主的传统已经开始在古希腊各地萌生;同时,贵族制取代君主制,也建立了集体决策的制度,在阶级和等级社会的新条件下,破除了个人领导的旧制,这一点对整个民主制的进程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我们把这一阶段视为古希腊民主制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民主社会主义.也称社会民主主义,起源于19世纪初.是世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所信奉的思想体系与意识形态,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考察民主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演变.特别是它的“社会主义观”的历史演变.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宁新昌 《学术研究》2003,3(3):59-60
建设现代民主政治离不开传统文化 ,因为它仍然“在场”。传统文化仍是中国建设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的理论资源 ,二者的关系并非绝对对立 ,而是相互为用、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中国的独立、自由和富强,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共和国道路,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奋斗了一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成为我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开拓者。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来是从中山先生开始的”。在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建设上,中山先生在许多方面都是超越前人的。  相似文献   

17.
孟子的“民贵君轻”说并非视民为“工具”,而是认为民的价值高于社稷和君主。儒家所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即以人民为国家、社会的价值主体。在战国时期,孟子劝说诸侯国君行仁政而“王天下”,故孟子并非“尊天子贬诸侯”。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与君主制结合在一起,从政治体制上说,它是与民主制相对立的,这是其历史的局限,但不可否认儒家是以人民为国家、社会的价值主体,因此,在民本思想中亦蕴含着从君主制向民主制发展的种子。在中国近现代的民主进程中,传统的民本思想被扬弃:一方面,与其结合在一起的君主制被否定;另一方面,其以人民为国家、社会的价值主体的思想被继承。理清民本与民主的关系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主是“从个人开始”,是“以我为主”,是承认“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这是最近个别“全盘西化论”的鼓吹者所提出的口号。这种天赋人权论与无政府主义相混合的看法,早在近百年中国实践中就宣布破了产。我们党已把高度民主列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坚定不移目标之一。我们要的是社会主义的高度民主,不要资产阶级民主。这是近百年中国历史发展的逻辑,也是今天民主最好的选择。民主道路的选择不是任意的,而是确定的,有规律的。归根结底它决定于民主的依附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民主政治是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最高政治理想和目标。民主党派在争取民主的斗争中,其民主思想也在逐步形成和发展。1928年春,从中华革命党即第三党的成立,到1935年华北事变,民主党派的民主思想集中体现为“农工民主”,即“平民民主”。“农工民主”与同时期共产党所倡导的“工农民主”在其思想内涵上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明显的区别。“农工民主”思想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相似文献   

20.
唐健 《东南学术》2024,(2):21-32
中国式现代化从三个方面回答了当今世界面临的“民主之问”: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乱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世界现代化中着力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解决国际政治中的“民主赤字”问题;中国的政治实践和发展成就将“民主向何处去”从所谓的“民主改造”的歧路中解放出来,“三大倡议”为人类民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更安全的国际环境和更加多元有效的交流平台。中国在国内和国际社会的民主实践是一以贯之的,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新探索、新发展、新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推动着人类民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