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社会化是道德社会学的重要理论领域之一,从个体的角度看,道德社会化是道德行为的发生机制.长期以来,关于道德社会化的研究,存在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心理学取向,每种理论都把我们引向略微不同的方向.道德社会化的构成要素主要体现在认同道德规范、明晰道德关系和形成道德人格上.道德社会化实现的途径主要是社会的道德教育和个体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2.
用“道德”的方法养成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不同的实践活动各有其不同的本质或特性.这是由活动的对象决定的.学校道德教育也不例外.学校道德教育是否有效.取决于这种活动是否符合"道德"的特性.道德没有高、低层次的区分,没有"道德底线".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应该定位于"道德",而不是无休止的"更道德".道德生活是普通人的平凡生活.道德教育要符合个人生存、生活实践的需要.道德的发生、发展离不开生活.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真正的道德是自觉的、自律的,也是自足的.  相似文献   

3.
法律只是道德的底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和道德是法学理论研究中一组重要的关系。首先,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相互联系;其次,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相互包容。一般而言,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但从规范作用的范围来看,法律与道德对人们行为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郑欣 《现代妇女》2014,(7):345-346
随着我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时期的道德文化经历着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程度的演变。国内经济的发展也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发展,道德文化的建设也日益提上议程。只有不断强化国人的道德文化水平,才能为国内的和谐社会的构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文化协调发展谋求更好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面对海量信息。信息时代的政策是如何影响国内各地区道德文化的变迁和发展,树立正确的意识来辨析各类信息,旨在探索创建一个有利于国内各地区和社会发展的健康向上的道德文化环境,寻找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加强和改善国内各地区道德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以求能够帮助和引导信息时代正确认识道德文化的重要性,加强和改进信息时代道德文化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全面成长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法律具有鸿沟和界限。道德与法律的规范范围和特性各有不同,由此产生了历史上"德治"与"法治"的不同治国方略。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源于人性善、恶的二重性,表现出了道德与法律融合、互补的趋势。法律是道德的政治支柱,道德是法律的精神支柱。在二者冲突、融合过程中,发挥着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整合的功能,二者融合、互补,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使建立合理、合情、合法的和谐社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旨在从道德角度研究拉斯普京的《活着,并要记住》这部小说中的男主角和女主角。作品中的男主角安德烈性格很复杂,有着近乎病态的灵魂,他与常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而女主角纳斯焦娜是俄罗斯传统道德的典范,闪耀着丰富的人性光彩,体现了女性的魅力和俄罗斯传统道德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企业舞弊事件频传,使得企业管理者道德认知水平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商科学生未来将成为企业的管理者,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对企业诚信影响很大。本研究以问卷方式调查上海某高校商科学生和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是否因主修课程不同,其道德认知水平有所不同。结果显示商科课程对道德认知水平提升有限,未来我国商科教育应加强商业伦理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人类文明在发展中,受到众多的约束力量和控制力量,在原始社会可能更多的是道德和习惯,但如今必须依靠法律的强制性巩固统治者的既得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世界和平。本文主要区分了法律与道德、习惯、行政三者的不同,并阐述了法律与道德、法律与习惯、法律与性质三者间的联系,旨在让更多人认识到法律与其他社会控制力量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法学问题研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比探讨中国与西方在法律与道德关系研究上所持的不同的理论观点,提出应从制度层面上将人类的道德理想与原则外化为法律规范。同时,强调程序的重要性和公开性,从而为实现中国司法实践中真正意义上的程序正义提供良好的法制现代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道德和法律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最常见的社会规范。从产生的角度来看,二者产生的时间互补,但产生原因相通;从实施的角度来看,二者实施手段不同,但实施内容相通;从作用的角度来看,二者作用范围不同,但作用目标相通;此外,在实际生活中,法律与道德往往同时出现,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1.
周超 《现代妇女》2014,(3):208-208,203
正一、"全球伦理"的产生和特点"全球伦理"作为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议题,由1993年召开的世界宗教议会提出。之所以在90年代初出现全球伦理这一议题,学者们普遍认为有两个大的时代背景,一是冷战结束后国际间的冲突纷争愈加激烈,其中许多冲突都是以宗教为名的;而是现代社会的道德水平不断衰落,道德滑坡现象在全世界普遍存在。全球伦理的提出,其主旨正在于强调基本道德的根本重要性,展示基本道德在不同宗教中的深层基础以  相似文献   

12.
道德与法律作为维持人类社会规范的两大基本维度,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二者虽所属范畴不同,但都规范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法律具有惩恶扬善的作用,是一种善的产物,法律的道德价值为正义、公平、自由、权利、秩序,这些价值是道德赋予法律的精神实质。本文从法律源于道德这个视角,以中西方的历史及我国当代为背景,对法律的道德合理性进行详细论述,并阐述法律是一种善的事业,具有公共福利性质。为此,法律必须以道德做支撑,一切法律在根本上都不可能与伦理道德无涉。  相似文献   

13.
职业与职业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人的职业生活对他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以及人格特征都有重要影响。职业观念获得独特的道德特征,是清教革命的重要成果。职业观念的这种转变也是和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相联系的。职业道德摆脱了家庭道德的窠臼,职业缘分获得了与家庭缘份同样重要的地位。随着职业的世代传递和稳定发展,职业道德脱去了早期那种个人色彩,一种非个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职业道德已经成熟起来。为了维护职业群体的社会声望,超越地域限制的职业协会普遍地发展起来。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取向与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相联系。对人性的预设不同,造成了东西方职业道德的理性化程度的差异和道德教育方式的不同。中国文化倾向于把法律道德化,而西方则把道德法律化。职业伦理与社会经济发展有一种适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哲学家把不同的伦理学传统应用于环境问题时,他们要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人类应该给予生物怎样的道德身份?那么何为生物的道德身份呢?本文从中西方的传统伦理学的角度对生物的道德身份做了简单的分析,人类与生物是密不可分,互相依存的。  相似文献   

15.
道德需要与道德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代青年道德需要不足是其影响道德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这种不足导致了青年道德选择的偏差、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分离和道德行为的动摇。激烈且无序的竞争和高诱惑的社会生活环境,道德付出与道德回报的悬殊,道德信仰和道德榜样的匮乏以及当代青年对社会主流道德价值观认同不足等是他们道德需要不足的社会历史背景及主要原因。培育当代青年的道德需要,是改善他们道德行为的关键。而倡导道德信仰、树立道德榜样、改善社会道德环境和坚持社会主流道德价值引导是培育青年道德需要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职业道德的研究中,人们往往侧重于对各种行业道德的个别研究,其实,任何社会的职业道德虽然在形式上都表现为不同的行业道德,其间存在较大的差别,但必然都受到相同的文化尤其是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道德价值取向的制约,表现出共同的道德价值追求,具有共同的价值核心,对这种价值核心的把握是认识职业道德的关键。这些价值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全面迅速发展,在不同环境中的诚信研究也越来越细致和系统。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大学生是网络的主要使用者,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诚信道德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提出道德培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今年初,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德治”和“以德治国”,受到全社会上下普遍关注。重建一个道德中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而又沉重的课题。而《道德中国》的再版发行,非常及时,值得研读。《道德中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专著,而是王蒙、何清涟、邵道生、徐友渔等数十位著名人文学者文章的合集。分量极重。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描述和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社会各阶层、群体的道德面貌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中国所面临的道德危机。学者们  相似文献   

19.
李会功 《职业时空》2008,4(10):129-129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失范”就是“与道德规范不一致的社会现象,控制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越来越松弛,个人之间的道德制约丧失了”,这就是失范现象。网络道德失范,是指网络社会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道德规范体系,个人行为丧失是非善恶标准,由不同道德观、价值观相互;中突所造成的道德混乱和无序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道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个挑战对中国人来讲是如何发扬中国传统的道德资源,又如何使道德观念实行现代化。从我们所看到的情况和分析来看,有两个关键问题:1.对中国的传统伦理认识。中国人不缺私德缺公德,对不同关系的人用不同的礼节,中国的传统社会是“熟人”社会,处理的是熟人的关系。现在提出的问题是公民与其他公民的关系,如何发展私德形成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