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论述是十分丰富和深刻的。他始终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将生产力的发展放在首位,对农业、农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行了科学地分析,指出农民的富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三农"思想。今天,认真学习和运用这一思想,对解决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推进农村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三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我国农村工作、解决农业问题,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内容十分丰富、特点极为鲜明,对我们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九个方面梳理出了邓小平"三农"思想的丰富内容,继从四个方面揭示了其"三农"思想的鲜明特点,还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这一思想对解决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邓小平"三农"思想为正确解决新时期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课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阐述邓小平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若干思想,主要包括强调农民问题是我们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问题,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确立了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代化战略目标;提出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思想;明确了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明确了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明确了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思想;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明确提出提高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水平,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问题.这些思想对于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三农"思想,是从中国农村实际出发,遵循"只有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客观规律;突破传统农业观念,在中国农村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科学创新.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摆脱困境,转型发展,亿万农民奔小康,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邓小平"三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就中国"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所发表的一系列讲话和谈话,形成了其特色鲜明的"三农"思想。邓小平认为,在中国,农业的根本地位始终不能忘,农村的问题应该首先解决,农民的积极性要给予激发和保护,否则,这些问题就会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的"三农"思想为指导,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以解决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就中国"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所发表的一系列讲话和谈话,形成了其特色鲜明的"三农"思想.邓小平认为,在中国,农业的根本地位始终不能忘,农村的问题应该首先解决,农民的积极性要给予激发和保护,否则,这些问题就会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的"三农"思想为指导,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以解决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8.
面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出现的诸多新情况,江泽民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将三者综合考虑,系统、深入地论述了巩固农业基础、推进农村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思想,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江泽民的“三农”思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江泽民"三农"思想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若干思想主要包括: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确立了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跨世纪目标;提出了建立健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的重要思想;明确了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明确了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思想;明确了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明确提出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明确提出了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这些思想对于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及其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社会进步发展观的新发展。它的内涵是,以人为 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 则;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和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南。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作为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深厚的以人为本的精神,而这一精神恰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然而,在现阶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还面临种种制约因素,但执政党有智慧也有能力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统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发展的核心。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坚持全面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是我们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根本目的;是检验我党在新时代执政能力的标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高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实际运用,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蕴含丰富的科学思维方法。立足于方法论的高度把握科学发展观,实现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深入解读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关学智慧:首先表现在对社会实践过程的审美追求的系统的、自觉的认识上,强调了审美价值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的根本作用;其次是对马克思提出的“美的规律”的内涵从更深刻的层次加以理解;再次是通过对现实与未来的和谐的明确揭示,拓展了人类对于和谐美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衡量发展的根本标准、实现路径和实施手段等问题都做出了科学的回答,包含着极其深刻的价值意蕴。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就必须深刻领悟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7.
从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关系入手,将循环经济放在我国现阶段的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加以考察,从经济法律的角度阐述并分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为我国的循环经济法律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依据;我党历史上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渊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发展是客观事物的普遍规律。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丰富理论和观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发展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则对中国历史和现实发展进行了很好的阐释,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具有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剖析邓小平生产力观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内在逻辑,在分析邓小平生产力观形成背景的基础上,诠释了邓小平生产力观的科学体系,论证了邓小平生产力观与科学发展观的逻辑关系:"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出发点和归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时代主题和要求;"共同富裕"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目标指南;"适度增长"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指导;"可持续发展"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