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又是社会主义必须付诸实践的一个根本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有人对按劳分配提出质疑,认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与发展商品经济二者是矛盾的,企图既发展商品经济又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是不现实的”,“要发展商品经济就只好放弃按劳分配原则。”(《论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的矛盾》,《江汉论坛》1987年第7期)按劳分配究竟属何性质,它与商品经济是互相排斥还是可以统一,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现为怎样的特点?这些当代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急需从理论上作出充分的说明。本文就此发表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2.
在探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坚持按劳分配和发展商品经济是矛盾的,要发展商品经济就很难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要坚持按劳分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商品经济。诚然,在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原则和当年马克思的设想已具有某些新的特点,但是,不能以此来否认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主商品经济条件下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把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这不仅有悖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也不符合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实际。  相似文献   

3.
在探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坚持按劳分配和发展商品经济是矛盾的,要发展商品经济就很难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要坚持按劳分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商品经济.诚然,在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原则和当年马克思的设想已具有某些新的特点,但是,不能以此来否认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主商品经济条件下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把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这不仅有悖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也不符合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实际.  相似文献   

4.
前两年在按劳分配的理论研讨中,出现了一股全盘否定按劳分配的风。在那些同志看来,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水火不相容的,主张要从商品经济出发探讨社会主义的分配规律,由此而来,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力也就只能成为商品,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也就混淆了。笔者认为,要从理论上解决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的关系,必须分清二者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时候,是以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因而不存在商品和货币为条件的。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虽然公有制已处于主体地位,但是,还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程度不同的差别,此外,还存在私营经济、个体私有经济以及其它非公有制的经济成份,因此,商品经济不仅必需存在,而且还要发展。在这种条件下,公有经济范围里实行的按劳分配就不可能象马、恩所论述的那么简单明了,而是要复杂得多。正因为如此,就出现否定按劳分配的观点,即使是认为在公有经济范围里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应该贯彻,学术界关于如何贯彻按劳分配,仍然有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在实际经济工作中,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出现分配不公的现象。因此,联系我国实际,进一步研究马、恩的按劳分配思想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笔者在1985年曾经发表过《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一文。这里想作些进一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是一个需要重新认识的问题。社会主义实践要求我们,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现实,分析和研究按劳分配的新特点和新形式,以便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能否兼容,这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还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人对商品经济条件下能否实行按劳分配提出了怀疑。显然,既要发展商品经济,又要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对此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是否存在着矛盾呢?我们认为就两者的本质规定来看,两者的确存在着矛盾。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是广个重大的突破。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而且落脚是在商品经济上。这不仅表述出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不是对立的,我认为还强调了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或者说,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商品经济。就总体来说,我国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不是完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现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制度。但一切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人,决不是为按劳取酬而革命的。新党章总纲在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述中,肯定“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原则。新宪法第六条明文规定:“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怎样完整地理解坚持按劳分配制度和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水文就个人学习党的十二大文件的一点粗浅体会,谈谈“各尽所能”与“按劳分配”是一个统一体的看法。“各尽所能”与“按劳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社会主义分配的本质。社会主义的物质分配要兼顾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产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理论,探讨了按劳分配理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发展和变化,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中的主要障碍。文章认为,只有反对平均主义,才能按照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对我国目前的工资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是一个客观经济规律,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问题。马克思按劳分配学说的立论前提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品经济,而我国当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这种条件下,要不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具有什么新特点,具体分配模式发生什么变化,如何更好地实现按劳分配原则,将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 理论界出现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按劳分配只适用于产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阶段不是产品社会主义,而是商品社会主义,因此,认为按劳分配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现阶段.我认为这种把按劳分配仅仅同产品经济相联系,而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按劳分配同产品经济的关系,仅就字面而言,在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是找不到的.因为,马克思在谈到按劳分配时,并没有运用产品经济这个范畴.产品经济是后人对直接的社会劳动,直接的社会生产和直接的产品分配这种经济运行方式的一种理论上抽象和概括.按劳分配作为产品分配的一种方式,当然同产品经济是有一定联系的,但二者决不是一种前因后果的决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按劳分配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社会主义劳动者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是否坚持按劳分配,是要不要在分配领域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的重大理论问题。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人对按劳分配提出质疑,认为我国现阶段不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条件,主张取消按劳分配。他们的主要理由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对传统的商品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重新正确认识按劳分配理论,并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的新模式,这是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一、马克思关于按劳分配的设想和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马克思在1875年所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对未来社会(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设想。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理解,正是根据马克思的这一设想。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和没有商品货币关系出发,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唯一原则。但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决定了按劳分配不可能是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单一方式,还必然存在着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其他方式。赵紫阳同志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除了占主导地位的按劳分配外,还存在非按劳分配方式,即便是在公有制范围内,涉及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也还有财政补贴、集体福利等非按劳分配因素。那么在按劳分配的范围内,是否也存在非按劳分配因素?我认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中也可能会包含一定的非劳因素。这种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按劳分配中的非劳因素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按劳分配从而社会经济的影响如何,以及怎样克服其消极影响,这些就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这个概括是依据改革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新发展。当前理论界在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时,一般认为,多种分配形式的存在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决定的。但我认为,就是在公有制企业内部同样存在着除按劳分配形式以外的其他分配形式的客观必然性。认真地运用这些形式,对于增强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活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全民所有制企业中按资分配的形式,按资分配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及其作用等问题,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确立,理论界重新掀起了讨论按劳分配的热潮,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是否存在按劳分配,王建国同志在《山西大学学报》1989年第一期发表了题为《略论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空想性》一文(以下简称“王文”),指出“长期以来,人们根据马克思的设想,认为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理论界形成了一个逻辑定式,认为只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必然决定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也成了社会主义一个不变的经济特征。本文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必要条件,而决非充分条件,按劳分配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现阶段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使以按劳动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重要的经济特征。  相似文献   

20.
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学术界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认识分歧之大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少有的。一种观点认为,商品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实现按劳分配;另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贯彻按劳分配。究竟如何正确认识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呢?这不仅有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而且对确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