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本刊讯6月8日至11日,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与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教育部名栏工程"艺术学研究"学术委员会、《艺术百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2中国南京"图像与表演"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东南大学吴健雄纪念馆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和美国的三十余位学者以及我院二十余位师生参  相似文献   

2.
"三棒鼓"是土家族一种古老的民族艺术形式,流行于湘鄂渝黔边邻的土家族地区,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法。明清时期是土家族土司统治兴盛时期,在土司制度下,"三棒鼓"在表演、内容、结构、音乐以及唱腔等方面都保持了土家族传统特色,后来又融合了土家族戏曲、民歌等素材,逐渐形成具有土家特色的说唱艺术。明清土司统治时期的文化制度为土家族"三棒鼓"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对土家族"三棒鼓"的革新、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舞蹈"韵律组合"三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一种表演艺术都需要形式与内容的完美融合,外在形式美与内在意蕴美的高度统一,是艺术家们孜孜不倦穷其毕生的追求目标.在艺术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形式与内容、形式美与意蕴美的关系问题,始终伴随着基本功(技术)和作品表现(艺术)的关系问题.一般讲,对于表演艺术的学习者,要经过表演基本功和表演剧目的分别学习过程.这种学习过程,一方面易于循序渐进地获得系统的知识与规范的技术,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产生技术与艺术脱节的副作用.因此,表演艺术教育工作者,历来都十分重视促进学生将表演技术与表演艺术联系起来,尽快缩小基本功学习与作品表演之间的距离.北京舞蹈学院唐满城教授开设的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卓有成效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表现舞蹈韵律美的能力,成为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与剧目课程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更是一门表演艺术,表演需要情感与理智的融合.音乐的本质内容,音乐的表演,以及体验派与表现派合流的表演艺术,都证明了情感与理智相融合在钢琴演奏乃至所有艺术表演中的重要性,证明了情感与理智融合统一的美学原则,在艺术创作中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5.
声乐表演是音乐创作与音乐接受的中间环节,反映了表演主体的创造性心理活动的过程,体现着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感情性再创造。"表演"作为一种艺术要有品位,而提升艺术品位的必由之路在于积累表演主体的理论素养,积淀以声传情的"顿悟"力,激发表现的灵感,积蓄自我调控的势能。  相似文献   

6.
戏曲艺术同歌剧艺术一样是综合艺术,不仅表演形式可以为歌剧所借鉴,同时,还为歌剧走向民族化提供了帮助。民族声乐表演者应该认真学习民族戏曲艺术,努力使声乐艺术同戏曲艺术更好地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图像艺术与话语文本的结合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命题。随着当代视觉艺术的发展,文学创作的视觉化趋势更加明显,并体现在图像艺术与文学话语的结构组合与意蕴融合中。文心画意是散文家自觉的审美追求,影响着散文的叙事、写景与抒情。西部散文中就有许多图文并茂的作品集,成为散文创作与图像艺术审美互生的艺术表征。  相似文献   

8.
我国曲艺的具体生成源头及其情形"可证之史短",而从图像文物看,汉代乐舞百戏中的俳优诙谐表演、表情、动作、伴奏乐器及唱和形式等都与后世的曲艺表演形式相似,因此,曲艺的说、唱、表演等喜剧表演形式导源于汉代的乐舞百戏.  相似文献   

9.
声乐艺术的审美思想是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意识形态。人们通过歌唱来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展现绚丽多姿的精神世界,并从中获得美的体验。声乐艺术审美要注重旋律、表演、伴奏、语言等要素的雕琢与刻画。在表达呈现过程中,要积极能动地把作品的客观内涵和表演者的主观体悟沟通起来,把历史传承与时代特色统一起来,把表演技巧和情感展现融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声乐艺术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田野个案表明,作为口头表演的侗歌艺术,传承场域中表演者的标定性表演与程式化创作值得探讨。分析认为,侗歌艺术的标定性表演与程式化创作自有其特殊性本质。然而固有的经验认为,作为传统携带的表演者,其"标定性表演"仅是一种程式化的复制,创造性甚少。"帕里—洛德"口头程式理论指出"这种经验已经欺骗了我们","剥夺了真正的口头诗人作为独创性的创作者的声誉";侗歌艺术的表演者在表演、展演过程中对"特殊的套语"、"求诸传统"等既定性与结构性语言的巧妙运用即证明了"帕里—洛德"诗学理论的针对性意义。譬如《创世款》中"特殊的套语"的运用,表演者借助套语的传统性和密传性,旨在引发受众的参与和"唤起一种合作的期待"以及增强表演技巧与魅力。这说明"对口头诗人来说,创作的那一刻就是表演"和"创造传统"。据此,结论认为,实践过程中惟有发掘、发见文化遗存基因的创造活力及其特殊性本质,"文化环保"意义上的尊重传统和创造性继承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由东南大学“9 8 5工程”“科技伦理与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联合上海大学等单位举办的2 0 0 6“全球化视野中的艺术史论”国际研讨会于2 0 0 6年5月1 9-2 1日在上海大学召开。与会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艺术学科的定位、艺术史观和研究方法、门类艺术研究等三个方面的话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这对艺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校美育是提高审美、化育心灵的主要途径。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当前学校美育仍然面临重智育轻美育、师资力量薄弱、美育形式单调等问题。重庆市渝中区作为学校美育实验区,对美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探索了一条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地域文化特色和实践推广价值的美育途径,即:坚持时代文化和地方文化相融合的校本美育课程理念,打造综合美育课程特色——将课程与活动及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开展"学校型"大型艺术活动,突出综合性;注重组织"社会型"大型艺术活动,形成国内外审美互动、艺术家传帮带、生活体验与艺术审美相结合、家校融合、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良好局面;搭建跨界艺术活动平台,在实践劳作、艺术鉴赏、文艺展演中探寻"美"的创新教学模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地中小学校要根据新时代对美育的要求和自身所在的地域环境来开设丰富多样的艺术课程,以"大美育、大课堂、大教学"理念探索创新多样化的美育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字化时代,表演艺术的创作发生了空前剧烈的演变。数字表演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在舞台剧、舞蹈等艺术表演领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开拓出一个不可思议、现实与虚拟交互的新世界。它改变了表演行为中的诸多元素,颠覆了图像的角色、表达方式。同时,这种新现象也触动了人类的行为和永恒的精神世界。本文从表演和图像的角度,以数字表演为载体,探讨表演与图像之间的关系,挖掘这种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因素之间相互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思考数字表演的影响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人的两种大脑模式的差异,对美术的工作性质和状态都有着极大影响。我们在实际的美术工作中,长期以来都存在右脑模式与左脑模式隔离的倾向,认为技能训练是纯然感性的,右脑模式的,似乎与理性即左脑模式的理论分析关系不大。左右大脑半球虽然有着不同的工作模式和职能,但它们却是在共同的中间机能和某种特殊机能的协调下,完整的处理各种复杂信息,美术工作正是需要右脑的图像模式与左脑的语义模式有机协调,而不是将这两种大脑模式彼此分离。因而注重感性与理性,理论与操作的紧密联系,以及对两种大脑模式的自由过渡和衔接方式的研究,对美术创作和美术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85年“侗族曲艺交流会”的召开,是侗族曲艺艺术研究的开端,也是侗族曲艺研究中的里程碑,同时也是“曲艺”这个概念首次进入到侗族文化系统内部.侗族曲艺的研究对侗族歌谣系统中的说唱艺术进行了梳理、归纳、分析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侗族民间艺术的整体研究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意象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以词语为载体的一种修辞艺术,是诗人情感与世间万物的融合体。本文以中英文抒情诗中常见的景物意象月、海、花为例,从哲学观念、地理环境、审美态度及文学传统四个方面剖析中英意象使用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深层次地理解中英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7.
隐喻艺术思维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思维形式,它具有情感性、整体性、象征性和启发性的特征。艺术通过隐喻使情感得以外化或物化,隐喻思维贯穿于艺术创造的全过程,象征性构成了艺术元素之间的联系,填补了意象之间的空缺,启发性是隐喻艺术思维的根本所指,它增强了隐喻艺术思维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1942年4月2日延安文艺界问题被正式提上中共中央的议事日程,4月1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同意毛泽东提议,决定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在4月2日到4月10日的决策过程中,萧军、艾青、李又然等人都程度不等地或直接或间接为毛泽东提供过思路,而周扬则有可能为毛泽东决定以召开座谈会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最后作出结论的方式提供过完整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文学创作构思中的整合是指在创作构思活动中将参与文学创造的各种心理因素及生成作品的诸要素进行综合、协调、重构,形成观念中未来文本意象和意象系列及结构形式的心理过程和心理能力。以事物的有机整体性为基础的文本整体性及由创作主体艺术创造认知方式所决定的文学构思的整体性是创作构思整合的客观和主观依据。创作构思中的心理整合是创作主体各心理因素之间的互动、适应、协调、配合。意念中未来文本意义、意象、结构系统的生成和建构是整合作用的产物。整合贯穿于文学创作、构思过程,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心理机能及创作构思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影视艺术在艺术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方面仍然缺乏足够的文化自觉意识,远未形成大众传播意义上的"文化合力";旨在面对中国当代影视艺术所表现出的宏观战略的缺位问题,探讨在当前形势下建立相关战略思想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