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可日本社会却不断涌现出否认侵略战争的言论,究其根源在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问题没能得到彻底追究。探究战争责任是直接关系到战争性质和评价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战后研究的最大课题。本文根据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雅斯贝尔斯(K.Jaspers)的罪责分类说,来阐述日本普通民众应为侵略战争所担负的道德罪责,并进一步分析战后日本人漠视道德罪责的"道德盲视"现象。  相似文献   

2.
作为战后和平规划努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战时盟国发表和公布了诸多有关反对殖民扩张、鼓励民族自决、自治和独立的声明、宣言,并最终在《联合国宪章》中得到体现。战时这些有关殖民主义的思考、规划和宣传在鼓舞各国反法西斯斗志赢得战争胜利的同时,进一步激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族独立意识,并且也从法律和道义上否定了殖民主义制度的合法性、合理性,奠定了战后非殖民化进程赢得国际社会关注和支持的舆论和法制上的基础,从而推动了战后非殖民化进程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1945年抗战胜利前后,穆旦的诗歌创作曾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高峰。但此后不久,诗人却停滞了诗歌写作一年多,专注办报,直至1947年初再次提笔,写作《时感四首》并开始又一段较集中的创作。就书写内容来看,穆旦在这几年间的写作大多可用"时感"来概括,但却并不仅仅是与某一具体时段的社会历史现实相关,也与其对战争的回忆及对"战后"的想象相关。从抗战胜利到国共内战,从在"大后方"祈盼新生活的"小职员"到北返、去沈阳创办《新报》、再到1947年重新提笔时,诗人的"时感"中大约怀有了这样一种焦虑和质疑:历史是否在循环?当抗战胜利前后诗歌创作中表达的对未来祈盼部分落空,"战后"中国又回到"战时",穆旦在此时不断生发的"希望"与"控诉"之间既构成了一种矛盾,也构成了战时中国新诗作者一种深刻的、源于经验自省和历史思考的痛苦声音。  相似文献   

4.
朝鲜战争与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刘晓莉战后,日本经过短暂的国民经济恢复期,其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1952年和1955年分别恢复到战前水平。如此迅速恢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朝鲜战争的爆发。本文仅就朝鲜战争对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的影响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5.
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的崛起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推进到整体发展时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这种整体发展是建立在征服与掠夺之上的。进入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日益激化,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表明资本主义以征服与掠夺求发展之路行不通了。二战摧毁了法西斯战争势力,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促进了殖民体系的崩溃、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革命与改革,为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开辟了道路,使人类社会以平等与依存求发展取代了以征服与掠夺求发展,进入了整体发展的新时期,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带来了战后人类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哲学的发展,以及战争实践与哲学发展之间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抗日战争与毛泽东哲学的两次飞跃。毛泽东哲学的发展经过三次飞跃,其中第二、三次飞跃同抗日战争相联系。三次飞跃依次展开,表现为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相应地产生了应用哲学、理论哲学、实践哲学三种形态。第三次飞跃是前两次飞跃的辩证综合,表明毛泽东哲学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成熟。二、抗日战争:毛泽东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抗日战争前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丰富经验,是毛泽东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和陕北根据地相对安定的环境,为毛泽东哲学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合适的社会条件;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客观需要,是毛泽东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毛泽东哲学的胜利。毛泽东哲学提供了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正确思想路线,铸造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精神支柱,孕育了抗日持久战争的战略战术。抗日战争的胜利,又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哲学的正确。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革和动荡,各利益阶层矛盾重重,战争频发,为兵家思想的发展成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先秦兵家认识到战争对国家存亡重要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暴力性和巨大破坏力。因此主张在战争本身之外还应该有道德和道义的力量来控制战争,让战争从发动到结束,甚至于战后重建都具有浓厚的“仁战”色彩,这也是先秦兵家军事思想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8.
为了国家利益,澳大利亚的对外政策在二战中由原来亲英转为亲美,美国出于战争需要,与澳大利亚联合打击日本侵略者,并共同取得胜利。在战后,澳大利亚与实力大增的美国联盟,并且合作更加紧密,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澳大利亚由亲美外交策略走向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论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发展战略袁秀华战后,尤其是在1955年──1973年间,日本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此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8%。日本经济为什么能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从一个因战争破坏经济几乎濒于绝境的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为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0.
1592年日本统治者丰臣秀吉发兵入侵朝鲜,明政府应朝鲜请求出兵救援.战争前后历时七年之久.明王朝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战争却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战争的旷日持久消耗了明朝的国力,加重了人民负担;战争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实力,为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发展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播州的杨应龙乘机发动叛乱、建州女真迅速崛起,等等.已陷入全面政治经济危机之中的明王朝,在战后不到五十年终告灭亡.  相似文献   

11.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处境不利时,斯大林迫切要求英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以牵制德国,减轻苏联的压力。丘吉尔先是以种种借口拒绝,继而又千方百计进行拖延。其拖延手法,一是迅速制定英国的战略计划,把战略重点放在中东北非;二是在美国参战后,想方设法把美国兵力吸引到西北非洲,不让它为苏联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三是在北非战场取得胜利后,极力主张开辟巴尔干战场,继续阻挠开辟西欧第二战场。结果,开辟第二战场一事被拖了近三年。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宣告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中国近百年来屡遭侵略,唯一取得战胜国资格的一次胜利。这场战争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算起,长达14年之久,从卢沟桥事变算起也有8年之久。大半个中国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战火燃遍中国半壁河山,万物遭劫,生灵涂炭。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暴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是巨大的战争灾难,据战后统计死伤达三千万人以上,财产损失难以计数,对中国的综合国力破坏严重。按道理日本应当给予中国应有的战争赔偿,完全归还其劫掠的中国公私财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战后日本对华赔偿和归还问题卷入冷战后的  相似文献   

13.
抗战胜利时的国民党与战后内战吴其全抗战胜利之际,中国确实存在着和平发展的光明前途,中国共产党在战后领导人民为争取这种前途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这都是历史的事实。既如此,那为什么战后一年还是爆发了全国性的内战呢?能否准确回答这一问题,事关对中国革命由抗...  相似文献   

14.
学科新书架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6):F0002-F0002,F0003
《晚清的基点--1840至1843年的汉奸恐慌》简介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王瑞成教授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 1840年发生的中英战争,激活了自明代开始国家与沿海边缘社会之间的历史积怨,而鸦片走私更具有内外勾结的特征。于是,战争开始后,从朝廷到疆吏不断渲染汉奸导致天朝战败,从而造成大范围的汉奸恐慌。防范汉奸成为战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汉奸恐慌之下,战时民众动员陷入困境,战后中外条约谈判也围绕沿海边缘社会建构展开角力。  相似文献   

15.
二次大战后,西德的联盟归属悬而未决,因为这涉及到战后欧洲经济、政治与军事的全方位安排。归属未决又在很大程度上迟滞着阿登纳政府入盟西方,进而重获主权的外交构想。冷战的开始与朝鲜战争的爆发使西方战胜国对西德重新武装的观念在战后初期迅速经历了从排斥到接受的过程。这就为阿登纳入盟西方,重获主权的外交构想重燃了希望。  相似文献   

16.
哲学视角:战后日本的科技经济发展李宗耀本文试图从哲学角度探讨日本战后的科技经济发展。赶与超:欧美“赶与超”体现了战后日本科技经济的战略思想的哲理。日本是个不甘心失败与落后的国家。战后日本经济比战前大大跌落,一切均需从新开始。战后初期,日本刚刚从战争中...  相似文献   

17.
战争给予萨特的影响不仅有如上述,而且还使他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文学与哲学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自己的责任。他说:“我也是在战争里体会到社会秩序和民主社会的。尽管受压迫,被打倒,社会秩序依然存在。正因为民主社会受压迫,被摧毁,因为我们为保全它的价值而斗争,希望它能在战后重生,我们才体会到它。”基于这种认识,萨特战后在积极投身于争取社会进步的斗争同时,要求作家关心他们所处时代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损伤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元气。战争末期遭受美国空军的轰炸,加之广岛、长崎两市被原子弹轰炸,日本全国有119个城市变为废墟。日本岛国本来原材料匮乏,战后初期海上运输又被中断,致使日本经济陷于瘫痪状态,1945年失业人数为413万之多,通货膨胀加剧,社会矛盾尖锐。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到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发展达到了国际水平(参见表1),以美国诸年国内总生产作为参照系数  相似文献   

19.
岸信介的侵华思想主要是 :( 1)“满洲是日本的生命线” ,必须全力经营 ;( 2 )战争的胜利必须依赖战时的经济与社会统制 ;( 3)侵略中国无罪 ,共产主义是日本大敌。这可以从三个时期进行考察 :伪满洲国阶段 ( 1936年 10月— 1939年 10月 ) ,回国入阁阶段 ( 1939年 11月— 194 4年 6月 ) ,战后重返政界及组阁阶段 ( 194 9年 12月— 196 0年 7月 ) ,主要集中在直接参与侵华战争的 6年里。  相似文献   

20.
日本传统社会的核心是由上下级隶属关系所产生的报恩观念和忠诚思想,这种思想在战争时期强烈地影响了日本民族的群体行为,使日本全民族投入到了对战争的狂热支持之中,并出于对民族集团的忠诚意识而拒绝或淡化战后对战争的反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