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6世纪英国金融家托马斯.格雷欣提出,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贵金属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逐渐会因收藏等原因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会逐渐充斥市场,这一法则被人们称为“格雷欣法则”,又称为“劣币驱逐良币法则”。  相似文献   

2.
创新的哲学     
创新、创造、创意,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流行的名词。因为只有它们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为稀缺的资源。一、需要是创新之母柏拉图说:“真正的创造者是需要。”如果你不需要某样东西,你就不会积极地去创造它。当人们意识到某种需求时,就会开始思考并去实现它。亨利·福特需要为汽车装配一种八缸发动机,于是他向他的设计师们提出了这样一个任务。但设计师们回答:“这不可能,不可能制造出这样的发动机。功率巨大的发动机其实只是一种幻想。”福特说:“非常好,现在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把它做出来。”福特有了需要———他的设计师做出了反应…  相似文献   

3.
“日行一创”,是美国创造工程学家奥斯本激励自己的座右铭。提到它,这时还有一则生动的逸事。奥斯本没有上过大学,21岁那年失了业。一天,他到一家报社应考,主考人问:“你有多少年的写作经验?”奥斯本回答:“只有三个月。不过请你先看看我写的文章吧!”主考人看完文章,对他说:“从文章来看,你既无写作经验,又缺乏写作技巧,文笔也不够通顺;但是因为内容富有创造性,决定录用你三个月试一试。”奥斯本由此领悟到“创造性”的可贵。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赋予我们推陈出新的创新思维,尤其在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全国各大银行在营销形式和服务理念上不断创新,各出高招。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与咖啡店进行“联姻”的银行网点会创造怎样的营销奇迹。  相似文献   

5.
晴带雨伞,他备干粮,此乃生活之警言,意在提醒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做多方面考虑。生活的警言,也是市场的哲理,运用得当,企业就会处变而不惊。据载,美国“胜家”公司原是一家享誉全球的缝纫机生产企业,然而,到了1948年后,“胜家”牌缝纫机便名落孙山。同样,美国奥斯本计算机/k司在七十年代推出了一种重量轻、体积小、价格低廉、便于携带的计算机,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并很快获取了巨额利润。正当该公司陶醉于头上的光环时,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却在悄悄研究更为物美价廉的微型计算机,导致奥斯本计算机公司的计算机遭淘汰。有道是:…  相似文献   

6.
<正> 当人们把“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牢牢记住时,却没有记住创造这句话的18世纪美国科学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先生创造的另一句同样重要的话:“记住,信用就是金钱”。 一、不该出现的经济信用失常现象。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历史悠久的“诚信为本”的  相似文献   

7.
袁学伦 《经理人》2008,(4):110-111
“创新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不仅要有一股敢干敢闯的精神,更要有一种埋头苦干、不怕失败、坚韧不拔的韧劲。否则,创新可能就会半途夭折。”深圳皮皮熊玩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扈蓝天,这位创造出世界上第一款情绪数字化智能玩具的美丽女性,回首企业的创新之路感慨良多。“几年来,我们既品味了创新的快乐,更尝尽了创新的艰难,但再大的困难我也绝不放弃。中国玩具要从‘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8.
吴浩 《决策》2004,(7):44-45
在现代旅游经济的发展中,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对于消费者的选择趋向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坦率地说,安徽、合肥的对外形象早已落后于实际拥有的宝贵资源和已取得的进步,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太多可以用来包装、刷新这块热土形象的珍贵题材,可惜常在人们熟视无睹、束手无为之中空置或被别人用以发展。在进入信息时代的地球上,竞争的法则是:“你不表达自己,就必然会被别人所表达”。不要小觑了包公题材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当老师在课堂上把某些数学问题给学生解答出来后,一些学生会迫不及待地举起手问:"老师,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解吗" 一是要树立"创新"观念,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曾谠"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称得上创造,我们要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把它看得太神秘,非要有新的科学理论不可才叫创造,那就高不可攀了.  相似文献   

10.
牟敏 《科学咨询》2015,(3):32-33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众多理念的核心内容,教材作为培育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重要载体,其内容、编排体系以及隐含其中的教育理念在现实中仍然较为直接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而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让教师在面对教材时能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呢?一、研读中理解教材在我们的头脑中,以往的数学教科书内容大都是一个个枯燥而抽象的概念、定理、法则、公式,一大堆人为编制的远离生活的习题。当我们翻阅新课标教材时,会感受到孩子们学  相似文献   

11.
<正>今日的突破并非今天开始创造的,每天每天一点改变,是塑造团队文化不可或缺的动作。为什么员工会失去创造业务奇迹的原动力?业务讲究的是达成目标,就等同于电玩一样过关斩将,同样是另一种“达致目标”的体现。为什么当我们玩电子游戏的时候会废寝忘食,谈到工作达致目标却是有心无力呢?原因无他:你的工作伙伴已经没有了创造业绩的推动力。最能激发他们“复制”之前的突破性奇迹的方法,莫过于让他们的业务目标注入游戏奖励的元素。你要的是把业务的阶段游戏化!想一想:你的宏  相似文献   

12.
<正> 当今世界流行这样一句话:不创新就灭亡。在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对企业来说,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生命。谁能积极主动技术创新,牢牢掌握技术创新,将技术创新运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谁就意味着获取了打开市场之门的金钥匙。 确立创新理念,开启市场之门。企业实施技术创新,首先要确立技术创新的方向。如我们嘉纺集团在实施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确立了“高、少、好”的技术创新理念,我们将这一理念延伸为以“科技含量高、品种档次  相似文献   

13.
人们一提到科学家,常常会想到:“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深钻。许多有关科学家的传记和报道中,也经常说到科学家从小肯用功,废寝忘食,放弃了作为一个孩子乐于享受的游戏、玩乐,抓紧一切时期学习。如此看来,科学创新注定是个“苦差事”,投身科学探索创新,就一定意为着必须当“苦行僧”?毫无乐趣可言?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运行进程加快 ,我们的企业将面对更加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 ,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 ,就必须创造“世界级质量” ,创新全球化市场 ,不断提升科技与质量水平。实践证明 ,全面涵意上的质量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研究中外顶尖企业强企制胜的法宝 ,发现具有六个方面的质量管理理念及实践创新的作法 ,值得我们认真借鉴。一、质量经营上升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对于跨世纪经济竞争与发展 ,质量问题已成为世界经济界关注的焦点。前不久 ,美国召开了有全美著名企业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参加的美国质量大会 ,专题研…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理念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目前,在中国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已为许多企业所接受,并成为企业的核心文化理念。但是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还存在许多问题。究其原因,与我们对相关概念理解的模糊性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认为“以人为本”的理念“古已有之”——是我们的老祖宗创造出来的,我们似乎已深得其精髓;  相似文献   

16.
纸上俱乐部     
各抒己见众上层人物围着一婴儿各抒已见。国防部长:“这孩子将来会当将军,你看他踢脚动作就知道。”总理:“他将来会当银行家,你看他握拳的姿势就知道。”总统:“不对,他将来会当总统。你瞧他尿裤湿了还笑得出来的模样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17.
“麦当劳”卖的是饮料和快餐吗?“耐克”卖的是体育用品吗?看上去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但在我们说“是”的时候,心中会带着一丝疑惑,因为这无法解释同样类似的饮料、快餐、体育用品价格为什么比它们低出一大截。到底是什么,又不是什么?经过长时间研究,经济学家给出了回答:它们卖的是一种难以拒绝的生活方式,一种让人难忘的体验。正如英特尔公司总裁宣称的:“我们的产业不仅是制造与销售个人电脑,更重要的是传递信息和形象生动的交互式体验。”当体验不再是人们的主观个体活动,而成为一种经济现象;当人们开始用金钱来衡量物质以外诸如心情、…  相似文献   

18.
《决策探索》2010,(5):87-88
每当提及“福尔摩斯”这个名字,人们脑海里会第一时间闪现出那个“模糊”的身影。缜密的思维和连绵不绝的案件卷宗涌来,立刻铺满了我们固有记忆的每个角落。于是,当导演盖·里奇将这个我们熟悉的形象颠覆,升级为身手不凡、出生入死的超级动作英雄时,人们发出了不可思议的惊叹。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由于权力在手,地位特殊,往往被人们“捧”着。而领导干部一旦热衷于被“捧”,陶醉于受“捧”,思想的防线就会洞开,就容易被各种心术不正的人拉下水。特别是当吹捧与金钱、物质、美色结合起来时,造成的危害往往就更直接、更严重。因此,领导干部如何对待别人的“捧”,怎样抵御“捧”的诱惑.值得引起人们的深思。“捧”的表现形态不外乎三种: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制约的因素还很多,其中一个主要的阻力,仍是来自人们的思想观念领域,仍在于人们的思想禁锢和传统积习。因此,我们仍然面临着艰巨的解放思想的任务。当前,影响思想解放的最主要的障碍,仍然是“左”的禁锢。从50年代以来,“左”的东西就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并已形成一种习惯势力。这种根深蒂固的“左”的影响,不仅不会随着“左”的错误的结束而在人们头脑中自行消失,而且还会在新的形势下,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过去那种照搬国外高度集中统收统支的经济模式,在所有制上搞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以及那种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等等的做法和影响,都不可能一下子扭转和肃清。在今天,当触及到某些具体问题时,“左”的思维定势仍在不同程度地笼罩着我们。如在对待改革开放的态度上,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