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决策》2008,(11):I0008-I0008
千百年来,辛勤劳作的种田人命定都是在土里刨食。多少人在做着同一个梦,盼望有那么一天土里能长出金元宝来。如今,在安徽阜阳市出了一位被当地农民称为“让土生金的人”,他就是阜阳市威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建燃。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对农民由过去的“多取”变成了现在的“少取”、“不取”,由过去的“少予”变成了现在的“多予”,对农村和农业地区由相对控  相似文献   

3.
刘奇 《决策》2012,(9):25
我想说两个观点,一个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五大模糊、第一个模糊是内涵模糊。现在“地”城市化了,盖上楼、修上路,但是“人”还没有城市化。城市化应该是人的城市化,是把农民引入城市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地权的困境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爱恋是怎么说也不过分的 ,他们把土地当作命根子。但现在的问题似乎是农民想离开土地 ,他们对土地的感情越来越疏远。他们对土地粗放耕作 ,甚至造成大量良田荒芜。湖北省广水市杨寨镇刘畈村的个别村民小组有一半以上农户举家离开农村 ,数年不归。他们的责任田有的被其他农户以低价承包 ,有的干脆抛荒。[1]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把土地承包给农民耕种 ,这是共产党最为自豪的仁政。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陈锡文把家庭承包经营看作是农村改革“伟大成就”之一。[2]原中央政研…  相似文献   

5.
前言:土地,对于经年累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土中求生的中国农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生产资料那么简单,土地上承载得更多的是依托土地建立起来的传统乡土情感和宗族维系,“金窝银窝,最舍不得的是自己的穷窝”,浓重的乡土情结也造就了中国农民故土难舍的土地依赖。搬家,对于中国农民来说是件家族大事,它不仅意味着居住处所的迁移,还意味着旧有宗族和邻里乡党关系的割裂,  相似文献   

6.
《决策探索》2013,(23):90-93
山光水景、花繁叶绿,20世纪的加州文艺大师们在卡梅尔营造了一个雅痞小城、今天,这里的自然、典雅和“守镇有度”依然叫人沉迷只要到过卡梅尔,没有人不爱上它,恨不得长住于此,  相似文献   

7.
沉重的土地     
蔡亮 《管理与财富》2006,(12):30-31
土地与农民是一对天然的结合体。在中国过往的历朝历代,有多少侯王将相为了争夺土地(食邑之地)而挑起事端,燃起战火。又有多少农民为能拥有自己的土地揭竿而起、浴血沙场但终究毫无所获。时代在更新,历史在前进。今天,农民们早已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是欢欣鼓舞,还是无动于衷,甚而是忍辱负重?其间酸甜苦辣,惟有农民们自己明白。土地:农民手中的一块“鸡肋”当年土地改革时农民们跪在刚分到的土地上捧起一抔土激动得热泪盈眶,如今这种令人感动的镜头已不多见。相反,土地在不少地方却成了农民们的包袱和累赘。在华北某乡,2004年大蒜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8.
以名立世     
唐朝陈子昂少时聪颖,自知所学足可以应世,于是入京去求功名, 到了长安,人地生疏,没有权贵人士为之吹嘘,其诗文自然不受人注意,遂落落寡合,郁郁不得志。 一天,子昂在街上闲逛,见一位卖胡琴的人索价百万,很多豪门子弟、文人学都议论纷纷,评论古琴价值,却谁也不买。陈子昂突然跑过去,叫侍童把琴买下来了,照价付钱,众人大吃一惊,争问这把琴的底细。陈子昂高声说:“此琴名贵,我又善操此琴,故不惜高价把它买下了。”有人问:“你可以弹弹给大家欣赏一下吗?”陈子昂说:“当然可以啦,各位若有兴趣,明天中午请到宜阳里来,我会献丑为诸君试奏…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好多事情,都是从农村做起。闹革命要“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城市则放到最后。搞改革“包产到户”打头,然后推到城市里。发展民主,还是从农村到城市,现在村民自治、村委会民主选举已是响动不小,城市呢,自然还是等农民们趟出路来再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地调整与使用权流转:几点评论   总被引:119,自引:0,他引:119  
一、历史总结大部分关于中国农地和租佃制度的讨论 ,以及描述中国农民如何倚重土地、重土轻迁的研究文献都表明 ,土地是农民的传家宝和命根子 ,无论是自耕或租赁土地 ,都非常强调土地占有和经营关系的稳定 ,除非极端情况 ,农民绝不会放弃土地和土地经营。步德茂等人在考察18世纪广东土地商品化过程时 ,揭示出农民大多憎恶与土地分离 ,他们典卖土地通常是由于婚丧大事所需不得已而为之。典卖价格一般是“绝卖”(不可回赎 )价格的60 %~80 % ,原主可以在双方同意的一段时间内赎回土地 ,赎回权不可剥夺。而且 ,由于农村经济的商品化 ,土…  相似文献   

11.
(一) 过去叫官,现在叫干部。干部的“干”,主要的,可解作“干事”——干事的观念,干事的责任,干事的能力。不想干事或不能干事的不叫干部或不能当干部。 (二) 想干事是任何一级干部的重要责任意识。恪尽职守,认认真真,“干什么说什么、卖什么吆喝什么”,是对干部最起码的要求。可是,在我们干部队伍中的少数人,却只想当官而不想干事。整日里,敷衍应付,拖拖拉拉,得过且过,得混且混,“当一天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现代化程度羁制着中国现代化的现实进程。21世纪,东方大国的所有宏伟蓝图都将一一落实于一个最为庞大而不引人注目的群体——农民身上。英格尔斯指出:“我们之所以在研究国家现代化时,把人的现代化考虑进去,正是因为在整个国家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人是一个基本的因素。一个国家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人格……,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中国现代化进程最终取决于九亿农民的现代化程度。“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句话应当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全部内涵。不过,当我们非常轻松地念叨着伟人的只言片语时,不意味着农民的命运真正进入我们的思维视野。精英阶层,包括各级领导,从深宅大院中走出,到田野中去,到农民中去,想农民之所想,思农民之所思,教育才不致蹈空。只有尊重,才能有所发现。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位颇有资历的社会学家,在对农村进行调研后,讲了一番令人震惊的话:“现在的农村青年,对土地的依恋感比较淡漠,对土地的热情明显不如上辈。再也不愿过那种‘脸朝黄土背靠天’的生活,能不种地尽量不种地,能享受的尽量享受……”在农村,尤其是沿海富裕的农村,出现了一批“吃喝玩乐样样精通,田里农活一窍不通”的“农民贵族”,这些年轻的“贵族们”的潇洒程度和花钱的阔绰足可与城里一些公子哥们媲美。 吃喝高档化。一些农村青年,“今朝有酒今朝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长远的目光,将父辈们留下的资产恣意挥霍。笔者对沿海一农村集镇调查后发现,自费出入饭  相似文献   

14.
海峡 《管理科学文摘》2009,(29):331-332
据我国《民法通则》第74条规定“劳动群众集体组织的财产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劳动群众集体组织享有对其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我们都知道,农村土地所有权是集体所有权的主要形式。概括起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在法律上大致有三类:(1)村民集体所有,由村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2)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可以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3)如果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可以属于各该农业集体经济的农民集体所有。《铖市房地产管理法》第8条规定,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所有的土地,经依法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其使用权,方可有偿转让。首先,要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就要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同时,要明确村委会本身不是集体土地的所有人,它只是作为全体村民的代表行使土地所有权。其次,要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必须理清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客体范围。建设用地指已用于非农业目的的土地,主要包括:宅基地、乡村企业用地、乡村公益事业用地、乡村公共设施用地。第三,要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完善是核心和重点。  相似文献   

15.
《领导文萃》2008,(11):9-9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规划中心主任牛凤瑞提出:现在房价偏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有效供给不足,这是一个关键。其他政策无论怎么设计,土地供应上不去,房价不可能降下来。现在一方面希望控制房价,一方面又限制土地供给,这无异于一只脚踩刹车,一只脚踩油门,不可能起作用。在一些城市,开发商之所以有“谁捂(盘)到最后,谁受益最多”的共同预期,就是因为他们瞅准了有效供给不足的“软肋”。供求关系是决定物价的基础,房价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6.
在1966年的英格兰世界杯上,英国人突发奇想,推出了一种叫“吉祥物”的小东西,是一只名叫“威利”的小狮子,身穿英格兰队服,憨态可掬,给紧张激烈的杯赛拼杀增加了一份幽默与祥和。那只可爱的小狮子最终竟真地保佑英国队捧得大力神杯。自那以后便形成一种惯例,凡举办大规模赛事必先创作出“吉祥物”。一般多选择在举办国具有象征意味的动物或花卉,加以夸张和变形,让人感到怪异有趣。谁不希望能获得吉祥呀?但是,既然你把它称做“吉祥物”,就赋予它一种“神意”,一种象征性,具备了某种神秘的力量。用中国老百姓的话说,最好是宁信其有,莫信其无。…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很重要的一点是强调“人的城市化”。人的城市化,总体来讲,就是不能只是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土地的城市化,而是要进一步将农民化进城市。关于“人的城市化”,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特别关注城郊农村的城市化,认为应当开放小产权房,从而让城郊农民“自主城市化”;第二种观点尤其关注进城农民工的城市化,认为城市化的重点就是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可以在城市住得下来的房子。笔者主张一种“可逆的城市化”,或者说是主张一种可以让农民既自由进城,进城失败后还可以自由返乡的城市化。这种主张认为,在当前中国人均GDP只有欧美日1/7的国情下,中国不可能为所有进城农民工提供他们在城市安居的收入和就业条件。中国农民工进城往往表现为年轻时进城务工经商,年龄大了仍然要返回农村。正是当前“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劳动力再生产模式,使农民家庭可以有比较高的收入和比较少的支出。当然,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可以为越来越多的进城农民工提供在城市体面安居的就业与收入机会,但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城市却不可能为大多数(更不可能是全部)进城农民工在城市体面完成劳动力再生产提供条件。农民工进城失败后可以返乡,对于农民工来讲,是十分重要的保障,是他们的基本人权,是中国城市化政策的底线。让进城失败的农民回得去农村,是这种“人的城市化”主张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红安,过去叫黄安,它位于大别山的东段。战火曾把这里烧成一片焦土,“无人区”从县北一直延伸到县南。在战火纷飞中,这里曾是红四方面军的大本营。当年,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队列里,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红安人;每四名英烈中,就有一名属红安籍。从这里走出了二百二十三名将军,因而,人们誉称红安为“将军县”。  相似文献   

19.
不知道世界上是否真有纯金构成的大山?但拥有或找到一座“金山”几乎是所有渴望财富的人的梦想──神话、童话和民间传说中有数不清关于金山的故事。中国取名叫金山的人不少于几万乃至几十万。现代人发明的电脑里没有“英雄”、“国营”等句组,却有“金山”一词。足见“金山”之深入人心,到处有“金山”。──我对“金山”的感觉就是一个人,一个虎虎有生气的男人。看上去在40岁以下,长方脸老是泛红,在城市里难得见到这样的气色。他在自己的心肝宝贝工地上摸爬滚打了三个月,穿烂了三双新皮鞋,把跟着他的人熬得满脸菜色,眼皮发青,金…  相似文献   

20.
老板靠边站     
“糟了!糟了!”王经理放下电话,就叫了起来:“那家便宜的东西,根本不合规格,还是原来林老板的好。”狠狠拍了一下桌子:“可是,我怎么那么糊涂,写信把他臭骂一顿,还骂他是骗子,这下麻烦了!” “啊!?”秘书张小姐转身站起来:“我那时候不是说吗?要您先冷静冷静,再写信,您不听啊!” “都怪我在气头上,想这小子过去一定骗了我,要不然别人怎么那样便宜。”王经理来回踱着步子,指了指电话:“把电话告诉我,我亲自打过去道歉!” 秘书一笑,走到王经理桌前:“不用了!告诉您,那封信我根本没寄。” “没寄?” “对!”张小姐笑吟吟地说。 “嗯,……”王经理坐了下来,如释重负,停了半晌,又突然抬头:“可是我当时不是叫你立刻发出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