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英语是一种以形合特征为主的语言,汉语是一种以意合特征为主的语言."天人相分"、"主客对立"是西方民族的哲学文化传统,而"天人合一"、"主客一体"是中华民族的哲学文化传统,前者孕育了英语民族理性思维和客体意识的习惯,培育了英语语法是形态驱动型语法;而后者孕育了汉民族悟性思维和主体意识的习惯,造成了汉语语法是一种语义驱动型语法.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关于语言共性论与个性论的语法哲学思想,引导人们去探索民族语言与民族精神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现代语言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语言世界图景是记录在语言中的某一民族对世界认知成果的总和。语言世界图景以知识的形式存在于各类语言文本中,谚语便是其中之一。民间广泛流传的谚语集中了民族语言的精华,反映了民族文化和思维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记录在俄语谚语中的俄罗斯民族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作为谋生手段的农业生产活动的认识,揭示俄罗斯民族语言世界图景中的一个重要片段——大自然。  相似文献   

3.
语言、文化与思维关系密切。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思维模式。这些差异体现在语言中。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呈圆形,以直觉体验为工具,强调整体性;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呈线形,以逻辑实证为手段,强调部分分析。中国汉语是具有显著意合特征的综合性语言,而英语等西方语言是具有显著形合特征的分析性语言。本文对中英两种文化思维模式和语言差异进行了对比与分析,进而积极探索形成英汉语言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关于结果预见义务,刑法理论上主要有四种学说:具体结果说、抽象结果说、违法性与结果预见说、包含违法性意识的具体结果说。关于结果预见义务中预见虎容的理解,违法性意识的具体结果说较为合理,但认识上尚有待于补充。行为人预见的对象是具体的结果、行为与结果问的因果关系的重要部分、违法性意识或违法性意识的可能性三个方面。违反法的注意义务是单位过失犯罪的核心,违法性意识是单位过失犯罪的单位意志之后的深层次因素。  相似文献   

5.
关于结果预见义务,刑法理论上主要有四种学说:具体结果说、抽象结果说、违法性与结果预见说、包含违法性意识的具体结果说。关于结果预见义务中预见内容的理解,违法性意识的具体结果说较为合理,但认识上尚有待于补充。行为人预见的对象是具体的结果、行为与结果间的因果关系的重要部分、违法性意识或违法性意识的可能性三个方面。违反法的注意义务是单位过失犯罪的核心,违法性意识是单位过失犯罪的单位意志之后的深层次因素。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体现,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许多深层文化内容(如人生观、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通过隐喻来表达和传承。英汉语言中都存在着概念隐喻,且自成体系。通过分析比较两种语言中概念隐喻的异同,进一步阐明概念隐喻和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和中英文化的差异,以及如何在概念隐喻指导下,培养和提高英语学习者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7.
论英汉语篇中的省略及其在翻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汉语是以意合为主的语言。以英汉语篇中的省略现象为例,通过对比分析,可看出这两种语言在文化上所体现出的形合与意合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可以获知英汉互译中省略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世界图景是人类对世界知识的总和,是一个世界观的基础,表现为其携带者对世界本质特点的认识,是人所有精神能动性的结果。人所处的客观外界形式一般展现为三种不同的世界图景:现实世界图景、文化世界图景、语言世界图景。语言世界图景是世界图景在语言中的局部表达,研究的实质是现实、文化、语言三种世界图景的互动关系。“现实的”语言世界,着眼却是“虚拟的”文化或概念世界。语言世界图景与文化世界图景之间的关系总体上可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予以界定,即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英语重“形合”与汉语重“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最重要的区别特征。这一差异在照应、替代、省略、连接等各语篇衔接手段上都有所体现。本文通过对Of Studies及王佐良译本的分析认为英汉互译时,应掌握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特点和规律,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语言与国家"高层论坛由教育部语言文字管理司和绍兴文理学院主办,2007年4月18日——19日在浙江绍兴文理学院隆重举行,20余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语言学家在论坛中就汉语的国际推广、语言研究如何服务社会、语言教学方法和研究理论、民族语言规划与民族语言教育政策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论坛呼吁语言学工作者应该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为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提升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1.
语言符号与人类意识的语言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与人类意识有一种共生关系。人类意识内容的表达使以人声为媒介的语言符号得以形成 ,语言符号也在人类意识的表达中得到发展。然而在人类意识外化要求下产生的语言及其派生形式对人类意识的表达也有某种局限性 ,语言表达的人类意识是人类意识中需要外化及语言形式所能外化的部分。在以往的研究中 ,过分地夸张了语言对人类意识的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交际工具,汉英两种语言的基本属性应该是相同的,用汉语或英语表达、描述自然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汉英民族分属东西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加上各自生活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等状况的差异,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维模式,汉民族倾向形象思维、整体思维、主体意识,而英民族偏重抽象思维、个体思维、客体意识.汉英民族思维模式上的这种差异是形成各自对应语言形态特征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语义语法接口研究的"‘用例事件'模式"提出三项假设:句法表征语义、语义体现为意象、句法结构就是事件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以下的语法语义接口的基本操作:以事件为基础、以意象作驱动。语言运用是一个从事件到用例事件的心智过程。语言运用是从表达主体的心智对内外世界事件的感觉开始,形成最初意识,经过心物随附性的作用,并充分发挥主体的意向性的主导影响,形成反思意识,作为感受;感受以意象的形式出现在大脑里,这就是前语言的用例事件。意象形式的前语言用例事件被固化为概念形式的语言用例事件就是句法的发生。研究意象建构与句法的发生的关系就是研究语法语义是如何接口的。  相似文献   

14.
漱石文学中的女性与日本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夏目漱石一生的创作 ,他塑造了不少女性形象。漱石对女性在主观上虽然存在厌恶与恐惧的心理 ,但是现实生活中女性的美 ,女性的哀 ,女性的苦 ,在他的笔下形成了一个丰富的女性群体。而这些女性蕴蓄着已内核于漱石思想中的日本传统审美意识 ,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漱石文学中的女性表达了作家对“爱的真实”的追求 ;二是漱石文学中对女性的描写可以说达到了一种“樱花飘香”技巧 ;三是漱石文学中的女性明显地体现出了日本民族审美意识“哀、闲、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论春秋时期的忧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智勇 《南都学坛》2004,24(2):18-22
春秋时人在对周王的某些行为以及周王室现实处境的认识中,渗透着王室将倾的忧患意识。春秋公室间的激烈竞争引发了时人对公室生存的忧患情结。而“守宗保族”的观念在当时则嬗变为强烈的宗族忧患意识。民本思想中也暗含着特定的忧患因素。春秋忧患意识的认识根源主要有为政者品行不正、政策不当、行礼不端、奢侈贪福等几种情况。春秋忧患意识有三个特征:一是层次性,它发生在周天子、诸侯以及臣子等不同层面;二是阶段性,春秋前期忧患意识主要是针对周王室,到了春秋中后期忧惠意识则过多地加进了忧患公室、忧患宗族(或家族)的内容;三是普遍性以及批判性,春秋忧患意识波及于诸多层面与场合,春秋时人常对缺乏忧患意识者予以批判。  相似文献   

16.
语言作为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其音、义的结合并非存在于外部世界,而是存在于人的大脑内部,一般说来,有自然结合和非自然结合两种形式。自然结合作为一种有关之关联,是少数的、偶然的,语言符号系统大多是通过无关之关联的非自然结合方式形成的。然而,两种结合方式都是在人的意识焦点作用下完成,具有任意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室内设计中玻璃艺术的表现语言,探讨了玻璃语言的时间性和空间性,认为玻璃语言因其时间性和空间性,丰富了室内空间与环境设计语言,改变了室内空间形态,提升了室内设计语言的文化品格,使其更加具有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离骚》与意识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意识流",人们总是把它与小说创作联系在一起.其实"意识流"与诗歌有着更密切的渊源关系.我国最早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诗歌.<离骚>中的意识流手法表现为意识过程的全知叙述或者内心独白;意识流的婉转起伏和瞬息万变;波澜壮阔的心理激流展示了诗人丰富复杂的心路历程.潜入到<离骚>意识流世界的深层,我们会发现另一番神奇瑰丽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台湾影视作品也表现出新的面貌。在21世纪的台湾影视作品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这些女性更为迫切地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追求自我的独特价值,在实际生活和心理上自觉摆脱对男性的依赖,表现出独立自信的特质,并不断追求自我完善。文章从如许方面入手,具体阐释21世纪台湾影视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意识流是最先来到当代文坛的西方现代派文学潮流之一,它成功地参与了新时期小说的艺术实践。莫言是20世纪80年代文坛出现的一颗新星,他成功的原因之一便是他创造性地吸收了西方现代派表现艺术,其中特别重要的就包括意识流。莫言在他意识流笔法较为明显的作品里,将对人的意识挖掘与生命感觉连结在一起,从而发现了“人”的本真感受,发现了生命感觉之于生命的意义。而这一发现恰是新时期小说对“人”的真正的发现,是新时期小说认识“人”、表现“人”的真正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