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嘎达梅林》:拍出一部东方的斯巴达克思与杨振宁博士合影新消息树记者:听说你今年要拍出一部不亚于《红河谷》的影片《嘎达梅林》,请问你为什么要拍《嘎达梅林》呢?冯小宁:远在1989年,我的脑海里就在构思拍中华民族英雄的片子,《战争子午线》、《北洋水师》、...  相似文献   

2.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骏马奖”颁奖典礼上,影片《嘎达梅林》的男主演鄂布斯手捧金灿灿的“骏马”,笑容灿烂——他摘取了本届“骏马奖”最佳男演员桂冠。还是影片《嘎达梅林》在北影厂拍内景的时候,这位“草原牛仔”的一句俏皮话就让我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我叫鄂布斯,名字好记——饿不死。”后来才知道,“鄂布斯”在蒙古语里是“草”的意思。作为草原上的一棵“草”,鄂布斯对草原的一切有着难以割舍的亲情,草原就是他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冯小宁细说︽红河谷︾文\本刊记者陆文梅江凌刘增林《红河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丁关根《红河谷》是反映西藏题材的最优秀的影片之一。——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热地这样的题材,还是我们中国...  相似文献   

4.
冯小宁寻找“嘎达梅林”文/张维国图/老巴借《红河谷》之势,冯小宁一鼓作气完成了《嘎达梅林》剧本的创作。广电部有关领导看了本子后,对整体框架和故事结构表示基本认同。这是冯小宁日前在电话里向记者透露的信息。“你真应该去《民族团结》杂志当编辑。”“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英雄群像 看过电影《红河谷》,心里沉甸甸的,那种贯穿于全片的英雄主义精神和燃烧着民族力量的恢宏气势,震撼得我无话可说。这是中国电影的一道新的风景线,是民族史诗般的大片。难怪该片的编剧、导演冯小宁敢说:“要向美国大片挑战!”  相似文献   

6.
许鑫 《中国民族》2008,(3):27-32
丑丑不丑。这个年仅24岁的女孩子给所有人的第一印象惊人地雷同:单纯、善良、灵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女孩子,身后却承载着巨大的荣誉。2005年,年仅22岁的她凭借其自编、自导并亲自出演女主角的反映少数民族原生态生活题材的电影《阿娜依》,成为迄今为止,苗族和侗族历史上的第一位电影导演,同时也是中国影坛最年轻的少数民族电影导演。影片在2006年12月上映后,赞誉声、接踵而至。2006年3月,《阿娜依》入围参赛第十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2006年12月,《阿娜依》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电影院举行隆重的首映仪式,并公开上映!2007年3月,《阿娜依》在北京为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放映,受到好评!2007年7月,《阿娜依》作为开幕影片,在第一届中国原生态影视论坛上放映!2007年9月,《阿娜依》入选参加“北京放映”活动,在王府井新世纪影城放映!同时,《阿娜依》入选参加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第三届法国巴黎中国电影节,作为导演的丑丑随中国电影代表团赴法国巴黎参加电影节。《阿娜依》成为本届电影节上座率最高的影片,深受法国观众和旅法华人的喜爱!2007年11月,《阿娜依》入选参加在马里首都巴马科举办的“中国电影周”展映活动。2007年12月,《阿娜依》喜获贵州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丑丑以及她的电影,为中国影坛带来了一阵清新之风,一扫部分商业片脂粉浓重的庸俗以及文艺片装腔作势的病态,留下的,是家乡土地所散发出的淡淡余香。本文带我们走近这个侗族女导演以及她带来的原生态电影《阿娜依》。  相似文献   

7.
邢崇  张立笑 《民族学刊》2023,(11):102-109+167
作为中国诗意电影的滥觞之作《小城之春》,开启了民族化诗意电影语言的探索。“十七年电影时期”郑君里导演同电影大师费穆有着共同的美学追求,不断向中国古典艺术探胜求宝,创作出极具特色的诗意美学电影《枯木逢春》。当代电影《春江水暖》延续了传统诗意电影风格,融中国山水画意境美学于现代大家族危机故事中,展现当下年轻导演追求山水诗意电影民族化的探索。这三部电影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国影人在电影民族化诗意叙事的探索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春”:诗意的电影意象象征;江南影像:诗意的电影叙事空间;“中国画”:诗意的电影长镜头美学。通过对三部电影视听语言共性的提炼与个性的阐释,管窥三部影片诗意化的影像于不同时代的承继与发展,体认中国电影美学精神的自觉追求,探索民族化电影诗意语言的当代表达。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族》2007,(3):30-31
小江(北京)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硕士毕业,中国内地最为年轻的商业片导演之一。2003年,小江编剧导演的影片《电影往事》获国际国内多个大奖。2006年,小江执导的影片《PK.COM》获得广泛关注。小江在《云南影响》新电影项目中拍摄的电影《普洱茶》是关于普洱茶和女人生命中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牛颂 《中国民族》2013,(10):70-70
新影片是每届电影节最受欢迎的作品。《哈布库的羔羊》于2013年摄制完成,因而被选入当年的北京民族电影展。电影的故事发生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围绕“一场不能输的曲棍球比赛”展开。  相似文献   

10.
王康  杨拓 《中国民族博览》2022,(11):190-193
1994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获得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最佳男主角奖等大奖。在斩获大奖的同时,该片在豆瓣电影上也获得了9.3分的高分评价。《活着》讲述了徐福贵和他的家人的戏剧性故事,反映了在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的背景下一代中国人的命运。在影片中,张艺谋导演在展现福贵生活故事的同时,有着强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这个家庭的风风雨雨,谱写了一部历史,生动地描绘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本文将结合电影《活着》进行分析,探究张艺谋导演在影片表达手法方面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11.
牛颂 《中国民族》2014,(11):76-76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的首批规划项目、中法合拍电影《夜莺》,将代表中国角逐2015年第8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许多中外大师预言,中国在奥斯卡获奖的影片将很有可能产生于民族题材电影,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起初我对《夜莺》的理解是法国电影《蝴蝶》的中国版。  相似文献   

12.
李二任 《中国民族》2012,(Z1):104-105
是他,首次将爱情作为主题展现在新中国的银幕是他,使这部影片成为新中国首部纯母语电影早在1934年就以严格的现实主义方法创作出了"中国电影艺术史上的奇葩"——《神女》的吴永刚,在1950年导演了一部由袁文殊编剧、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辽远的乡村》,但反响平平。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我们不能成为朋友?!”/晓然“为什么我们不能成为朋友?”看过《红河谷》,如果你忘掉了其它所有的台词,你还是会记住这句话。因为它包括了影片所有的内涵;包涵了影片主人公所有的惋惜、迷惘、愤怒、痛悔、失望和无奈;包涵了创作者对人类历史和文明的深深思...  相似文献   

14.
《嘎达梅林主题幻想曲》是马友道先生根据辛沪光的交响诗《嘎达梅林》为长号创作的一首主题幻想曲,后被改编为大号独奏曲。作品的创作元素来源于交响诗《嘎达梅林》,此曲音乐素材取自于一首同名蒙古族民歌。他根据在内蒙古草原上传唱不息的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领导人民武装起义,抗击封建统治者对赖以生存的草原肆意破坏的英雄事迹的民歌《嘎达梅林》而改编。作品以悠长而富有民族风格的主题展开,不但有大漠草原的描写,也有千军万马的激战,更有对英雄的悲歌与赞颂。每个情节、每段故事都运用大号的不同演奏技巧来创造音乐形象,每个音乐形象同样也展现了大号的众多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15.
《嘎达梅林主题幻想曲》是马友道先生根据辛沪光的交响诗《嘎达梅林》为长号创作的一首主题幻想曲,后被改编为大号独奏曲。作品的创作元素来源于交响诗《嘎达梅林》,此曲音乐素材取自于一首同名蒙古族民歌。他根据在内蒙古草原上传唱不息的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领导人民武装起义,抗击封建统治者对赖以生存的草原肆意破坏的英雄事迹的民歌《嘎达梅林》而改编。作品以悠长而富有民族风格的主题展开,不但有大漠草原的描写,也有千军万马的激战,更有对英雄的悲歌与赞颂。每个情节、每段故事都运用大号的不同演奏技巧来创造音乐形象,每个音乐形象同样也展现了大号的众多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16.
张涛 《中国民族》2012,(Z1):11-13
《农奴》是一部史诗性的影片,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中国电影中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影片。它是典型的新中国文艺思维模式的产物,它第一次在电影银幕上讲述西藏故事。影片的主要角色全部都是藏族演员。片中的强巴、格桑两位主要人物的肖像,肤色发亮,线条粗犷,加上强烈的高光,宛如青铜雕像。影片以其版画式的粗犷、遒劲的光影处理,成为"摄影参与剧作"的一个极佳例证。  相似文献   

17.
牛颂 《中国民族》2013,(7):78-78
2013年5月7日,电影《德吉德》观摩研讨会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举行。会上,专家、艺术家对这部影片给予很高评价: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德吉德》可算是一部“低成本大片”。我对本片导演卓-格赫说:“一定记住这个日子,也许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电影品种。”  相似文献   

18.
电影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化传播手段,能够通过对影片人物的塑造以及情节环境的设计使其价值观蕴含其中,并对观众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战争电影的表现中,中美双方在人物情节上既有相似之处,却也体现出了两个民族在价值观念上的极大不同.本文试以两部典型的中美战争片《集结号》和《拯救大兵瑞恩》为例,浅谈二者在电影中表现出的价值观异同.  相似文献   

19.
引子:坚定可贵的“少数派”2005年,是中国电影100年华诞。一个特别的日子!上个世纪拍摄的《刘三姐》、《阿诗玛》、《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在广州、云南、以及各地自发组织的“中国百年电影十大经典”评选中榜上有名。面对这些历经岁月磨砺却仍闪耀着魅力的经典作品,我们在激动之余有一种责任和冲动,它驱使我们来做中国百年电影中的少数民族这样一个专题,以纪念百年电影中的少数民族。2001年的10月,本刊曾做过一组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介绍的主题报道,向读者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故事影片及其历史背景和意义。当时中国影协的黄…  相似文献   

20.
三十多年前《刘三姐》上映后,在中国至今还没有一部电影超过它的票房纪录。在新加坡,《刘三姐》盖过了美国著名的经典影片《乱世佳人》的上座率;在马来西亚它被评为世界十部十佳影片之一……而刘三姐的扮演者黄婉秋却因此被迫害达十二年之久。复出后的她以创建“刘三姐集团公司”再度成为中外新闻媒介关注的焦点,她麾下的“刘三姐艺术团”也随之饮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