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端午节划龙船,全国各地几乎皆为划只单船,唯有湘西凤凰土家族划的龙船,却是用两只小船并排相连在一起,为“双舟”龙船。且各龙船划船者,要穿绣绘有不同颜色的云纹“龙船服”。在龙船竞赛毕,主赛者甩鸭子于河里,让划船人相互抢夺。谁抢鸭子抢得多,谁就胜利。等等。对这一奇特的习俗,近几年,国内外许多民俗学家,专程来凤凰作考察,发表了不少颇有见地的著术。在这里,不揣冒昧,电写点个人浅见,以就教于方家。要对凤凰土家族端午节划“双舟”龙船,作一番考究的话,必然牵涉端午节的源流问题。当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考证端午  相似文献   

2.
木叶山是契丹祖源地、发祥地,故辽代皇帝频繁前往祭祀。对木叶山的祭祀,包含祭山神、祀天以及祭祀祖先等寓意。辽太宗时期佛教已很盛行,辽太宗遂变革传统祭山仪,将祭拜观音一环增加到祭祀木叶山的活动中。辽太宗即位初期,祭太祖庙、祖陵等祭祀祖先活动非常频繁,祭祀木叶山的活动基本伴随祭祀祖先的活动进行。从天显八年(933)开始,辽太宗祭祀木叶山的次数随着其祭祀祖先活动次数的减少而减少了,且祭祀木叶山的活动大多在游猎过程中举行。  相似文献   

3.
卢鹏  朱明 《学术探索》2009,(1):99-102
一般而言,祭祀场所是禁止女性进入的,于是女性地位低下似乎又有了一个有力的佐证。箐口村是个原始宗教盛行的哈尼寨子,村里一年到头祭祀活动不断,而女性是严格禁止踏入祭祀场所的。这些活动祭祀的对象是鬼神,它们威力巨大,既能赐福于人也能降祸于人,因此祭祀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为了最大程度上减轻这种威胁,人们不仅选择阳性之物作牺牲,同时还禁止具阴柔之体的女性进入祭祀场所。这实际上是出于对女性的保护,而女性扮演的灵魂守护者的角色说明,祭祀场所对于女性的“拒绝”实际上是男女在祭祀活动中的一次社会分工而已。  相似文献   

4.
阅读卫生学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阅读活动中的卫生问题与医疗卫生中的阅读活动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阅读与卫生的关系。据此,笔者把这两个领域归纳为一个学科范畴─—阅读卫生学,并对其历史与现状、对象与内容、意义与发展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一  美孚黎分布于海南岛西部昌化江中下游流域的山地 ,丘陵地带。即东方市的东方 ,江边 ,大田 ,抱扳四个乡镇和昌江县七差 ,石碌两个乡镇。由于美孚黎居耕历史悠久 ,所以有许多大村大寨 ,如东方县的东方 ,西方 ,东新都是数百户上千人口的大寨 ,这在黎族其他支系中是极少见的。“三月三”是美孚黎盛大的传统节日 ,它以祭祖与山恋为主要内容。“三月三”的祭祖活动甚为隆重。祭祖有祭祀共同祖先和祭祀家族祖先两种。共同的祖先是传说中的祖先天妃和观音 ,亦是美孚黎的创世始祖 ,它们是人们在“三月三”最重要的祭祀对象。除了祭祀天妃和观音…  相似文献   

6.
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古代,农业的丰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十分重大。因此为了农业的丰收人们要举行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动,如每当旱灾发生的时候要祭祀求雨。祭祀求雨是古代人民生产、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宗教活动,本文以汉代文学中的农业祭祀求雨为研究对象,来展现汉代农业求雨这一神秘的宗教行为及其这种行为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7.
伪满宫廷祭祀活动,在规模上虽简化了一些,但形式上仍旧沿袭清朝北京故宫的祭祀方式,同时还揉杂进殖民地化的祭神祀色彩。伪满初期,溥仪即在缉熙楼的寝宫旁设“佛堂”,供奉各路神、佛;在勤民楼北侧设“奉先殿”;在怀远楼供奉列祖列宗的神位。现仅存的乙酉年(1945)《礼节恭记本》,真实反映了伪满宫廷的日常祭祀活动。此本从农历1月记到7月,虽在伪满垮台前的动荡日子里,宫中祭祀活动仍照常进行。伪宫中的祭祀,逢年过节最为隆重。除夕要向列祖列宗以及各神位行礼辞岁,春节当天又要举行奉迎、贺年的仪式。每月的初一、十五都…  相似文献   

8.
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古代,农业的丰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十分重大.因此为了农业的丰收人们要举行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动,如每当旱灾发生的时候要祭祀求雨.祭祀求雨是古代人民生产、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宗教活动,本文以汉代文学中的农业祭祀求雨为研究对象.来展现汉代农业求雨这一神秘的宗教行为及其这种行为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中文信息》2007,(12):55-58
薄荷片推荐:鼓藏又叫鼓藏节,是贵嗣黔东南图库地区苗族节日中最古老,最神秘。而且带着神圣和悲壮色彩的祭祖活动。节日分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定期的一般13年举行一次,不定期的则要靠古卜求卦来确定。它围绕着血缘家庭的脉络来进行,成为整合苗家家庭,亲情的一项活动。节庆从准备到结束一般要历时三年,最后一年是杀牲祭祀年。也是活动最为隆重的一年,期间要举行歌舞,斗牛等多种仪式。  相似文献   

10.
东汉时期,祭祀山岳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祭祀活动.在汉碑中保留了一些当时山岳祭祀的史料.据汉碑与文献的记载,东汉山岳祭祀成为国家祭礼一部分.东汉国家实际控制对五岳名山以及郡国内名山的祭祀.在祭祀名山的方式上,有定期祭祀和以求雨为目的的祭祀.定期祭祀名山具有完善的礼仪,并在祠庙中举行祭祀活动.由于东汉人对山岳具有虔诚地崇拜意识,所以山岳祭祀成为当时重要的礼仪活动.  相似文献   

11.
古代祃祭是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但在不同历史阶段,举行祃祭的时间、地点以及祭祀对象并不完全相同。先秦时期,祃祭的含义较为复杂,祃祭的范围不仅仅限于军事活动;到了唐代,祃祭已经演变为一种祭祀军神的礼仪形式;宋以后,祃祭的对象基本上固定为军旗;直至清代,祃祭成了专祭军旗之礼。  相似文献   

12.
施劲松 《中国社会科学》2023,(1):104-123+205-207
成都平原的“三星堆—金沙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长江上游的一类区域文明,其年代大约为公元前13世纪中叶至前8世纪。该文化最重要的遗存是三星堆遗址的8个祭祀器物坑,它们大体同时并相当于殷墟晚期,埋藏物为象征性器物、表现祭祀场景器物、祭祀用器三大类,表达了太阳崇拜和王权两个主题。三星堆和金沙两个区域中心汇聚了域外四方的贵重物、资源、技术、观念、人员。这一区域文明之所以兴起并显现出独特样貌、成都平原之所以能够汇聚各方文化因素,原因除成都平原位于文化交流通道的十字路口外,更重要的是三星堆一带可能存在一个观象授时、沟通自然、获取神秘力量的知识中心和神性中心。  相似文献   

13.
古代祃祭是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但在不同历史阶段,举行祃祭的时间、地点以及祭祀对象并不完全相同.先秦时期,祃祭的含义较为复杂,祃祭的范围不仅仅限于军事活动;到了唐代,祃祭已经演变为一种祭祀军神的礼仪形式;宋以后,祃祭的对象基本上固定为军旗;直至清代,祃祭成了专祭军旗之礼.  相似文献   

14.
艾红玲 《南方论刊》2008,(9):51-52,54
祭祀是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具有攘祸、求福、报恩和怀念等功能。民国以来,许多祭祀活动都不再举行,不过,对逝去的亲朋友爱表达怀念和崇敬之情的祭祀活动依然保留。在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祭祀之礼仍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祭奠先烈、祖先等祭祀活动,不仅可以增加民族凝聚力,而且还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正确的祭祀之礼能积极引导现代精神趋向。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两汉时期国家祭祀制度的研究,前人虽作了些必要的研究,但有扎实的学术专业基础并执著不移取得成果的人不多,以专著论述形式介绍的也很少。近日,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广西民族学院王柏中博士新作《神灵世界:秩序的构建与仪式的象征—两汉国家祭祀制度研究》(下简称《神》),填补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读后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该书共九章,加绪论、结语、参考文献、后记,共计27万字。该书是作者长期研究汉代有关祭祀的结晶,是以汉代祭祀制度为研究对象的一部理论专著,全书内容涉及汉代的祭祀活动、国家祭祀礼仪和祭祀制度、祭祀活动的种类…  相似文献   

16.
哈节与海船节分别是中国京族、泰国乌拉拉维人的特色节俗。对这两个节俗的举行时间、神事人员、所祭神灵、占卜仪式和辟邪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两者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性。刨根问底,两者异同的原因主要来自两者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民族之间文化交流互动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此外,对两者特色节俗的比较研究,有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东盟的海洋民族,并主动参与推动中国—东盟海洋民族语言文化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蒙古和其他许多信奉佛教的国家,形成了纪念性建筑和祭祀性建筑的固定样式,无论是专门用来举行崇奉仪式的建筑物,还是多半用来执行专门宗教典礼的寺庙都包括在这些样式内,这些建筑物的产生是以当初某一圣地上的土堤或小石山为起点的。 如果估计到建筑物样式的过渡性,那么牢堵波(包括它的所有地方性变种)和寺庙都属于建筑学上的形态发生范畴,虽然它们所用来举行宗教仪式的空间组建原则不同。  相似文献   

18.
祭、、、彤、翌五种祭祀接连不断地举行,构成了乙辛时期的周祭制度。关于这一制度的周期,一般都认为有两种:三六旬和三七旬。如果抛开武乙文丁等在周祭中的祀序这一有争议问题,而仅用名甲先王图示的话,可以说诸家对周期为三六旬的周祭中五种祭祀间的接续关系的意见,是一致的。岛邦男先生的表述可作代表。他说,乙辛时期周祭的“三十六旬周期是由行祭工典于翌祀的最终旬,行彤工典于祭祀的最终旬而行翌工典于彤祀终了的次旬而得来的。”,这可由下面六片相连的甲骨作例证。它们是:  相似文献   

19.
祭天是人们因崇拜和敬畏天上的神灵,祈求它赐福禳灾而举行的各种祭祀仪式。从甲骨文的记载来看,我国从殷代开始就有了隆重的祭天活动。到解放前,祭天仪式在我国各少数民族中仍以不同的形式保留着。本文主要是根据我们对居住在云南省碧江和兰坪两县的白族进行调查的材料对白族三个支系的祭天仪式作一些叙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商代周祭制度》,常玉芝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9月第1版。 在殷墟卜辞特定时期所见的周期性举行的翌、祭、、协、彡5种祭祀,是董作宾在《殷历谱》(1945年)中首次发现的。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1956年)中,进一步进行探讨,将5种祭祀名之为“周祭”。岛邦男也专门注意这一史实,在《祭祀卜辞的研究》(1953年)——《殷墟卜辞研究》(1958年)中作成了祀谱。台湾的许进雄则在《殷卜辞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