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俗文物是我国历史工艺品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型,其具有较高的历史传承价值。博物馆是这些民俗文物保护的基本载体。确保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和利用的规范,不仅有助于传统工艺文化的有效传承,更对人们精神生活丰富和审美水平提升具有深刻影响。本文在阐述民俗文物保护利用价值的同时,对当前博物馆民俗文物的保护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保护与利用的具体策略。期望有利于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和利用水平的提升,继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俗文物是我国历史工艺品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型,其具有较高的历史传承价值。博物馆是这些民俗文物保护的基本载体。确保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和利用的规范,不仅有助于传统工艺文化的有效传承,更对人们精神生活丰富和审美水平提升具有深刻影响。本文在阐述民俗文物保护利用价值的同时,对当前博物馆民俗文物的保护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保护与利用的具体策略。期望有利于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和利用水平的提升,继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苏南地区传统农耕文化资源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苏南地区农耕文化遗产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旅游价值,得出了苏南农耕文化遗产具有独具特色、不可或缺、内容多样、传承悠久等重大特点.通过调研发现苏南地区农耕文化遗产保护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常州青松共享农场为例,尝试探索苏南地区共享农场模式开发建...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合理的旅游开发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发挥其经济价值、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优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旅游开发策略,旨在促进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5.
师公戏在壮族戏曲中是一种形式,它也是壮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成长的年龄虽然不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舞蹈,在宗教文化中成长起来。它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在成长的过程中,经过了历史的磨炼,现仍在传承。从它在民族文化中可以传承下去的理由中得出,民族文化中的自我保护是很重要的。民族音乐文化内涵可以继续保护与发扬。由于外文化不断进入、音乐品种的不断丰富增多,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显得极为迫切。本文从形成与发展方面对壮族师公戏进行讨论,从民族音乐方面阐述民族音乐的保护方式以及传承。人们对于本土文化认识不够导致民族音乐脱节。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从而使大众在对民族文化认识进行了转变。  相似文献   

6.
作为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山歌文化,保护和传承好这一优秀民族文化的精华,对于整个壮民族的发展来说,意义深远。时代在发展,世界各文明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趋势愈加强烈,保存壮族山歌文化的独立性和独特性更为重要。在社会转型时期,壮族山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应该是以整体性思维为视角,同时在产业化适度开发中传承,在动态中进行传承保护。  相似文献   

7.
作为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山歌文化,保护和传承好这一优秀民族文化的精华,对于整个壮民族的发展来说,意义深远.时代在发展,世界各文明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趋势愈加强烈,保存壮族山歌文化的独立性和独特性更为重要.在社会转型时期,壮族山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应该是以整体性思维为视角;同时在产业化适度开发中传承;在动态中进行传承保护.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所遗留下来的古建筑文物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历史文化、经济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也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不可再生性,因此,对于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同时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在刻不容缓。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也有了更科学、先进的手段和方法,不过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加强对其修缮和保护理念和方法的研究,使其能够真正焕发光彩并留存下去。本文就目前古建筑文物修缮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进程中,有效地连接了历史与现代、时间与空间,其内容和形式历经时代的汰选不断走向适应包容,其具有的共生思想和表现形式,是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兹利用的载体。以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多关注其内涵、分类、保护和开发等,但对其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关联则关注不足。新时期,应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价值引领,通过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各级立法,推动社区主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体系,增强民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0.
壮族嘹歌显示了壮族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对其进行保护传承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嘹歌文化面临严重的冲击,而传统的传承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与时俱进,进行新的探索。打造壮族嘹歌文化品牌,将会促进当地村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所遗留下来的古建筑文物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历史文化、经济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也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不可再生性,因此,对于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同时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在刻不容缓。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也有了更科学、先进的手段和方法,不过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加强对其修缮和保护理念和方法的研究,使其能够真正焕发光彩并留存下去。本文就目前古建筑文物修缮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在桂西学校教育中传承与发展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提出了桂西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传承与发展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系统性、多样性、历史进步性、不可替代性、民族性等特点和必须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在桂西学校教育中传承与发展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提出了桂西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传承与发展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系统性、多样性、历史进步性、不可替代性、民族性等特点和必须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加强和旅游业的大发展,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已初见成效;受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和地理地域等方面影响,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开发存在着理论研究不足、政策法规不健全、传承后继乏人以及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等问题;考察分析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的症结因素策,以期更好地促进呼伦贝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工业化、市场化的浪潮中,壮族传统手工技艺逐渐衰退的趋势日益加剧,抢救和保护壮族传统手工艺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对广西靖西凌准村壮族制陶手工艺历史与现状的分析,探究传统制陶手工艺盛衰的原因,论证生产性方式保护传统手工艺的切实可行,认为增加土陶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开发创新性、工艺性、装饰性产品是壮族传统土陶手工艺走出困境与实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建筑文化遗产是在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普遍价值的建筑物,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传承价值,应结合时代发展进行合理保护。文章通过对瑞士多个地区城镇建筑文化的参观学习,总结瑞士建筑风貌及主要特点,研究瑞士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理念与方法,结合中国贵州省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发展现状,思考中国城镇建设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和谐共存,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城镇建设过程中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当代壮族布洛陀信仰的重构,在其世俗化建构的表象下,其重建、复兴、重释、变异等过程都是在心灵传承机制的整合作用下进行的;壮族布洛陀信仰的重构,对后现代语境中民族传统信仰的复兴与重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启示和典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古村落是不可再生、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具有多种学科与学术研究的价值。其所具有的丰厚文化积淀和历史信息,是传承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开启心灵智慧和道德修养的绿色基地。对古村落的保护,许多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许多地方对此进行了努力探索实践,但古村落遭人为、自然破坏的形势依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壮族传统节日自成系列,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稻作文化色彩.壮族称过节为“吃节”.因而,节日是壮家人畅饮的盛宴、祭祀的盛典、娱乐的平台、交友的良机,凝聚着壮民族深厚的情结,承载着壮家人对人寿年丰、平安生活的追求与期待,储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铭刻着壮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印记,具有调节身心、振奋精神、促进团结、增强信心、丰富文化生活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在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加强对其节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实现节日文化的重构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各民族在传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山西太谷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辉煌的历史传统,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主要针对山西太谷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展开分析,旨在从知识产权视角对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可行性保护,使其发挥自身的经济价值和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