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理论思维和辩证逻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这个方法首先是由黑格尔在唯心主义的基础提出,后来,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对它进行改造,并且加以重新表述。马克思曾经把这个方法称为“我的辩证方法”,哲学界也公认它是辩证方法的核心,但对它的研究却十分不够。这种状况和这个方法的极端重要性是很不相称的。为了推进这方面的研究,笔者愿意提出一些探讨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美、美感和艺术美是美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建国以来,美学界在批判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对美、美感的本质从许多方面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但关于这些问题的某些方面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理念应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往往把理念同唯心主义体系相联系,认为只有唯心主义认识论才去讨论理念问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哲学史上,理念虽然是由唯心主义哲学家提出并加以阐释的,但它不应该成为唯心主义者的专利品。应该说,理念范畴的提出和阐释,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成果,它标志着哲学对人的认识过程作以概念式把握的一大进步。剔除其旧哲学的杂质,理念应该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灵感?什么是直觉?在许多有关的著作与文章中,往往没有给出精确的定义,或仅仅通过举例加以说明,而这些例子在一篇文章里被称为灵感,在另一篇文章里又被叫做直觉。同一种现象,在同一篇文章里既被当作直觉,又被说成是灵感。我们认为,为了克服这种混乱,把灵感与直觉概念进一步明确起来,以推动思维科学的研究与发展,对灵感与直觉的异同点有必要作一些具体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先生在“关于老子哲学的两个问题”一文中的第二个问题,讨论老子书思想是属于唯心主义方面还是属于唯物主义方面。他认为:“有一部分人认为老子书所讲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但“也承认老子书所讲的哲学思想有唯物主义的成分,甚至有相当大的唯物主义的成分”,他称之为甲方;“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老子书所讲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但“也承认老子书所讲的哲学思想有唯心主义的成分,甚至有相当大的唯心主义成分”,他称之为乙方。文章里的重点,虽然提出在讨论方法上应该注意两点,即“不要把老子哲学现代化”,和“必须从老子的真面目讨论起”,“必须认真地以老子书为依据,而又不局限于老子书”,可是在说明问题的时候,处处都在解释为什么老子哲学应该属于唯物主义方面的道理。现在根据冯先生所提出的见解,从三方面来研究:第一、谈“其中有物”;第二、谈“其中有精”;第三、谈“冲气以为和”。  相似文献   

6.
直觉活动可分为两层,一层是直觉者所能感受到的直觉状态,一层是这直觉状态赖以形成的心理和逻辑根据。虽已有许多学者对直觉状态进行了研究,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加之研究者的反思失之全面,致使许多有关直觉状态的描述产生了偏差。其实,直觉状态是一个包含诸多因素的动态系统。这些因素都处于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之中。其中,意和象、理解和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7,(3):26-32
西方哲学的直觉研究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不但产生了专门以直觉作为研究对象的实验哲学,而且促成了心灵哲学分化,出现了实验心灵哲学这一新的哲学分支。实验心灵哲学借助实验、调查等经验手段,重点分析心灵哲学中的各种思想实验,对以直觉为主的众多问题展开研究。这些研究对心灵哲学研究中大量存在的直觉论证进行了梳理、辨析、描述、解释和核实,并依靠经验材料讨论直觉的心理基础。本文在整体把握当代直觉研究和实验心灵哲学发展的基础上,对之展开批评与反思。  相似文献   

8.
在评价和对待唯心主义问题上,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不但不能战胜唯心主义,反而会使人们丧失对唯心主义的识别力、免疫力和战斗力,结果必然助长唯心主义的泛滥。只有用具体分析的态度,使得人们了解它,研究它,才能彻底驳例它。多年的教训,特别是十年浩劫中的事实,足以帮助我们清醒地认识这个问题。 但是,也不可以矫枉过正,走向另一个极端,去过分地肯定乃至于夸大唯心主义的历史作用。而现在的问题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9.
略论直觉的本质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直觉的本质,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直觉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方法、“思维方法”。也有人认为直觉是“人类一种高于知觉、低于思维的心理能力”,它“不是隶属于理性思维”。我们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是值得商榷的。要是把直觉仅仅看成是一种认识方法,那确实会降低它在认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但如果把直觉看成既不属于感性直观,也不屈于理性思维的“中介能力”,那也是不恰当的。因为直觉固然是一种心理能力,但它具有认识功能,而这一点对于认识和实践着的人来说,正是带有根本性的。为了体现直觉的本质,可以而且应当把直觉规定为人类理性所固有的一种认识能力,是思维的一个要素,是理性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10.
从前年十月至十一月在太原召开的中国哲学史讨论会和全国现代外国哲学讨论会以来,在全国的主要报刊上,就如何正确评价唯心主义的问题,展开了有益的讨论。在此基础上,去年十月在安徽黄山又召开了关于正确评价唯心主义的专题讨论会。这个问题,对有些同志说来,还有一种历史造成的畏难情绪;但在有些同志看来,似乎觉得有点费解:要批判唯心主义,为什么还要正确评价唯心主义呢?显然,这些同志是把批判唯心主义与正确评价唯心主义这两个“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绝对对立起来了。其  相似文献   

11.
制度问题的哲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度问题是近几年来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人们从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文化学等学科 ,多角度对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哲学应当对各学科的研究材料加以概括和总结。哲学理论界关于制度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制度的维度、制度的本质、制度的功能、制度创新方面展开的。但对制度问题的研究还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层面 ,对很多实际问题的探索还没有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12.
心物主客关系自古以来就存在,并由此而成为哲学基本问题,任何一种哲学对之都无法超越。对心物主客关系问题的各种回答形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与之相关的二元论、多元论等不同哲学流派,它们都可以被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唯物主义为基础、以主客统一为特征的实践哲学,它与现代西方哲学都是对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超越,但二者又有原则区别。否定这种超越势必导致否定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重点批判唯心主义,但都没有停留于一般唯物主义。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观点是他们的哲学的根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他们的哲学的核心内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其认识论方面。它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回答,绝大多数哲学流派都反对不可知论。  相似文献   

13.
在欧洲哲学史上,黑格尔最早以唯心主义的方式,明确地、系统地而又自觉地表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诚然,它是神秘的、唯心主义的,但其中却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在辩证法思想发展史上是一个贡献。正如马克思所说:“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但是如何准确地、科学地把握黑格尔否定之否定学说的实质,在哲学界却是长期争论的问题,这是关系到正确评价和继承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的问题,并且还涉及到理解辩证法的核心问题。因此,对黑格尔否定之否定思想的进一步探讨,这对开展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是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程金海 《江淮论坛》2003,2(3):108-112
审美直觉是美学中的重要问题,审美直觉的本质特征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但中国美学中的审美直觉是感性统一于实践理性,西方美学中的审美直觉是感性统一于认知理性,从而在审美直觉的发生机制问题上,中国讲"工夫",西方更重"天才".  相似文献   

15.
《老子》认识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认识论割裂了知与行的关系,排斥实践,否定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但又不同于唯心主义先验论;《老子》从“道”的高度提出了认识天下万物的总原则,强调以“道”观物,开创了“直觉思维”这一道家认识论的传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关直觉问题的探讨已成为国内哲学、心理学、思维科学、科学方法论等研究领域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特别是1985年以来,有关论著大量涌现。为促进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开展,现将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嵇文甫对船山学的贡献:在政治思想方面,首先是顺应时代的需要突出宣传其某一方面的思想,其次高度评价船山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第三首倡对船山政术论思想的研究,第四明确论定船山思想的阶级属性;在哲学思想方面,首先是肯定船山哲学是在宋明道学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和新发展,其次肯定船山是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但有浓厚的唯心主义杂质,第三详述船山哲学的理论成就,第四具体分析其哲学上取得成就的原因;在历史思想方面,首先分析了船山的历史观,其次探讨了船山历史观的性质,第三分析了船山的史学方法论,第四编了《王船山史论选评》。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争论很多,分歧也大。从五千言中,任何争论一方确实都能选择到一些有关章句来证明自己论点。然而,说他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这是研究终了的结果,不能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古代哲学家,尤其是不自觉的哲学家,在其思想中,或多或少地都有其自相矛盾之处。研究老子哲学思想,还应该就其思想的基本方面,加以讨论,不要为了立论,创造一套古人所没有的体系。本文三论,就老子的“道”、辩证法思想及认识论,发表点意见,请教大家。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在探讨美学的时候,把主要力量用于对康德、黑格尔所建立的完整的唯心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而对同一时期在法国兴起的以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现实主义艺术思潮则探讨的不足。特别是对丹纳这样一位具有自己独立而完整的理论系统的批评家对美学所作的积极贡献以及他对现实主义艺术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却不恰当地被认为是“实证论”而加以否定,这不能不使人感到不太公平。  相似文献   

20.
最近学习中,对于哲学的根本问题,我们也产生了一种想法,即哲学的根本问题只能是一个吗?根据学习的体会,我们认为,不应当“只能是一个”,而应当是两个。首先,从哲学本身来说,只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不够的,还应当提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特别对辩证唯物主义来说,尤其必要。因为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党性原则,就必须,一方面同唯心主义作斗争,一方面同形而上学作斗争。哲学是世界观,即对世界的根本看法。人们研究哲学为了要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所谓正确地认识世界,总括起来不外有两个问题:一是世界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一是世界到底是怎样的问题。前者是关于世界的统一原理的问题,后者是关于世界的发展原理的问题。关于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早在1886年恩格斯就已经明确地提出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