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0 毫秒
1.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已经成为"走出去"的一种重要方式并引起理论界广泛关注。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践,从战略资产寻求的视角进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和特征分析,认为跨国并购是中国企业快速整体获取战略资产从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同时,中国企业战略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具有"弱势并购"的基本特征。中国企业实施战略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必须关注交易对象的选择、交易过程的管理以及交易后的整合三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亚州金融危机后,韩国以跨国并购吸引FDI有其成因,同时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跨国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多重效应,特别是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的中国来说,跨国并购是引进外资的有效途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对跨国并购浪潮应正确认识其积极的意义,同时也要意识到跨国并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呈现出并购金额不断扩大、并购行业更加广泛、单项并购标的额趋于上升等特点。中外企业在跨国并购的主要动因、并购战略、并购主客体、并购的主导行业、并购的支付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中国企业在今后的跨国并购中必须转变并购战略,重塑并购主体,多采用现金支付手段,充分发挥国际中介机构作用,政府应制定和完善跨国并购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联想并购IBM PC为例,对跨国并购后的人力资源整合风险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分析认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在于迅速获得企业所有权优势,通过协同效应实现内部化优势,避开反倾销获得区位优势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将呈现并购规模越来越大、谋求双赢、获取专项资产、政府支持更为积极、中介机构愈发重要、并购交易以换股方式为主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PSM-DID方法检验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国并购的技术创新促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国并购有助于母公司技术创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对母公司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差异,表现为对高科技企业、第三产业、非供给侧改革行业和东道国经济基础好的跨国并购对母公司技术创新效应更佳,而第二产业的跨国并购却呈现显著的抑制效应;尽管第二产业呈现抑制效应,但第三产业正效应弥补了第二产业带来的负效应。从技术需求动机看,不是所有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均能实现技术创新,只有具有知识储备的高科技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才能促进母公司技术创新;从市场需求动机看,以满足当地市场为目的的跨国并购能促进母公司技术创新,其中高科技企业的跨国并购对母公司技术创新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企业并购是一项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商业行为,许多企业希望通过并购转嫁产业危机,规避投资风险,化解企业债务,扩张企业规模。然而,与振奋人心的高并购金额和数量巨大的并购案例相比,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忽视并购中的整合。联想集团在实施多元化战略失败后,回归PC主业,并购了IBMPC业务部。联想并购整合IBMPC业务部,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整合案例,对国内企业跨国并购,并购整合的理论与实践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差异整合策略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有效整合并购企业双方的跨文化差异是实现成功的跨国并购的关键所在.传统研究对并购中文化整合的分析往往侧重于企业层面.但是,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许多企业层面文化冲突的分析在跨国界的情况下已经不能适用.因此,立足于跨越国界的视角,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差异整合策略进行探讨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东道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文化制度三大因素出发,对2005年至2012年中国企业在全球176个国家发生的432起跨国并购案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政治制度方面,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投资倾向于政治制度完善的国家;在经济制度方面,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投资倾向于经济制度自由的国家;在文化制度方面,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距离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投资的区位选择没有确定的正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兴起,跨国并购迅速成为国际投资的最重要形式。跨国并购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生产体系,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已成为必然。中国加入WTO后,应抓住跨国并购的机遇,积极应对全球竞争的压力,有步骤地开放国内产业和市场,实现中国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大范围内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在阐述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重大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对跨国并购实践活动的分析,总结了相应的并购策略,提出了促进跨国并购的投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企业并购中存在很大的文化风险,为实现企业并购后的成功,企业文化整合是企业并购实施阶段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文章阐述了企业并购中存在由于文化冲突而产生的文化风险,并提出并购的文化整合原则和整合策略以确保并购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科技型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防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外并购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型企业取得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金融危机后,政策、价格及购买力等三大机遇将成为中国科技型企业海外并购的有力推力。但是,中国科技型企业在海外并购实务中需要对技术、估值和文化等三大主要风险点保持足够的警惕,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3.
并购和新建投资是企业外部扩张和内部扩张的两种典型战略发展方式.本文运用战略管理、产业组织和并购理论,从中提炼出并购与新建投资决策影响因素.认为影响并购和新建投资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市场的竞争程度、资源的限制、资源的可转移性、行业需求变化,影响并购和新建投资活动的内部因素主要有进入市场速度、企业战略类型、管理水平、主营业务多元化程度、企业文化、企业并购经验以及管理层偏好,并试图建立并购和新建投资战略选择框架.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品从低端到高端分布的Hotelling模型,同时考虑上下游企业产品定位的内生决策,探究外资高端下游企业垂直并购上游企业对我国低端下游企业产品定位和市场份额的短期与长期影响后发现,外资高端下游企业垂直并购上游企业,短期可导致我国低端下游企业产品定位的提高,甚至市场份额的扩大;长期而言,对我国低端下游企业产品定位的影响与上游企业的成本有关:当上游企业的生产成本较低时,会导致我国低端下游企业产品定位的下降,降低幅度与上游企业的成本负相关;当上游企业的生产成本较高时,会促成我国低端下游企业产品定位的提高,提升幅度与上游企业的成本正相关。但不管上游企业的生产成本如何,长期都会导致我国低端下游企业市场份额的下降。该结论在二次运输成本情况下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15.
以2006-201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样本,实证考察地方政府干预背景下剩余资源与企业并购之间的关系发现,不论是地方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剩余资源都是其发动并购的前提条件。与地方国有企业不同,民营企业在并购前贮存更多的剩余资源,更多的依靠自身的并购能力完成交易。对于地方国有企业而言,政府干预则部分替代了剩余资源的作用,显著降低了其与并购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大型数字平台企业以消除潜在竞争威胁、巩固既有垄断地位为目的对初创企业的猎杀式并购,对各反垄断辖区的经营者集中规制是一个重大挑战。由于初创企业成立时间短、规模小,此类并购通常达不到事先申报标准而不能进入竞争审查程序,而且即便进入后续的竞争审查,也由于竞争损害评估与证明困难而难以被合法制止或得到救济。鉴此,欧美国家在补充事先申报制度漏洞、挖掘现有竞争审查制度进路下的执法资源之外,开始借助对大型数字平台的专门立法,为平台并购设置“特别化”规则。我国对大型数字企业猎杀式并购的反垄断规制,亦有必要双管齐下,两条进路并举:一方面完善事先申报制度,针对数字企业并购特点调整竞争损害评估方法,必要时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制度引入事后规制之中;另一方面,针对特定关键企业,对超级数字平台的合并收购设定特殊的竞争审查规则,实行竞争损害举证责任倒置,从根本上缓解执法机构的举证困难。  相似文献   

17.
并购和新建投资是企业外部扩张和内部扩张的两种典型战略发展方式。本文运用战略管理、产业组织和并购理论,从中提炼出并购与新建投资决策影响因素。认为影响并购和新建投资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市场的竞争程度、资源的限制、资源的可转移性、行业需求变化,影响并购和新建投资活动的内部因素主要有进入市场速度、企业战略类型、管理水平、主营业务多元化程度、企业文化、企业并购经验以及管理层偏好,并试图建立并购和新建投资战略选择框架。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发展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提出了政策调整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并购(整合)是中国传媒发展的趋势。文化整合是传媒并购(整合)的一个重要层面。指出通过文化风险评估、树立新传媒集团的战略目标、机制创新、企业文化培育、完善监督协调机制这五大策略方式,可以实现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德国对外经济法》《德国对外经济条例》改革的介绍及其与欧盟法、《关贸总协定》的比较,认为应对这两个德国法中的"公共安全和国家秩序"进行更加准确的界定,并分析了这次改革对我国企业在德国以及欧盟范围内并购德国企业所产生的法律风险,进而提出事先和事后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