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徐志摩诗新识〔韩〕具氵光范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对“五四”以后的白话新诗的发展是有特殊贡献的。然而,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其诗其人不仅没能得到评论界公正的、如实的认可,反而有过较多的误识,甚至否定。此文试图把志摩的诗放在“五四”新诗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月派:诗艺探索与文化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昌勇 《浙江学刊》2003,7(2):75-83
新月派格律诗学理论在创建之始,主要是古典主义人生观念与艺术精神的内驱力使然,当他们专注于格律这一诗学本体的探索时,又显示出与文化诉求的分离性,而当他们意识到格律之难的同时,诗学本体意识又在另一个层面上显现了人类探索艺术的某种限度。  相似文献   

3.
孙之梅 《求是学刊》2003,30(4):87-91
明代复古派之所以能够发动声势浩大、旷日持久的文学复古运动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该派始终坚持文学本体的立场。通过辨诗文之别、诗与非诗之别 ,以及诗歌的时代之别 ,突现了诗歌的本体特征 ;强调诗歌的抒情功能 ,摆脱了议论、铺陈、性理对诗性的裹挟缠绕 ;诗歌六义中特别拈出比、兴二义 ,确立了诗歌的创作原则。辨体、抒情、比兴构成了复古派的文学本体论 ,也是复古派最有价值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现代》文学月刊不是同人杂志、文学社团,并主张文学风格多样化,称它为“现代派”、“现代主义”不符合历史事实。穆时英等人的小说从整体看,与西方“现代派”仍有很大差别,以戴望舒的诗为据论定《现代》是“现代派”则更不恰当。戴望舒要求中国新诗同时摆脱中国诗和西洋诗的两种格律枷锁,是值得赞赏的。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以致良知立说,致良知的过程具体展开为本体(良知)与工夫(致)的统一。王阳明以“本体上说工夫”与“工夫上说本体”界定本体与工夫的关系,在对本体作先天预设的同时,又以后天工夫限定了本体,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理论张力。由工夫而达本体的过程,既表现为正面的切入,又有去蔽、日减的维度,后者以意见的悬置与世俗的意义世界之消解为其内容,其中包含多重理论意蕴。  相似文献   

6.
新发现的林钧《题陈厚甫红楼梦填词》诗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发现的林钧《题陈厚甫红楼梦填词》诗发微王人恩在“红学”史上,以诗词曲赋的形式评论《红楼梦》者,有“题咏派”之称。如果我们稍加宽泛一点看,那些题咏以“红楼”故事而改编的戏剧、曲艺、绘画等的诗词歌赋,也完全可以归入题咏派之列。一粟编的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的新诗学是中国新诗历史上第一次文体意识的自觉.他在诗学理论上提出格律论,在创作实践上引入十四行诗,他引领的新月派也成为中国新诗史上第一个卓有成就的诗歌流派.闻一多的新诗学因为其内在的矛盾性,并没有实现其理想预期,这导致了他很快就离开新诗转向了古典文学研究.尽管其中原因众多,但最主要的还是,他的新诗学忽视了现代汉语的语言特性,从而对新诗做出古典诗歌样式的拯救.有意味的是,闻一多还有借新诗"炒作"自己的嫌疑,这种非本体的选择,也决定了他的新诗学很难成功.  相似文献   

8.
魏晋“言意之辨”的前期学术语境即是“经”与“道”两种诗学本体论的傅立与冲突。本文把“言”与“意”的冲突归属到两种本体论范畴“经”与“道”的傅立上,认为“言”就是“立言”,即崇尚在儒家诗学命定的终极本体──“经”的范畴上“立言”,“意”就是“立意”,即崇尚在道家诗学命定的终极本体──“道”的范畴上“立意”。在修辞学意义上,“经”与“道”均是超感性的抽象能指,是生命主体在本体论意义上设定的两个外延最大而内涵最小且具有恒定意义的本体范畴。“经”是一个遮蔽的本体范畴,而“道”是一个敞开的本体范畴。西方古典诗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在理论和思维形式上对应于儒家诗学的经学中心主义,而不是道家诗学的体“道”本体论。道家诗学的本体在敞开中没构筑起一个中心主义,因此道家诗学理论的直觉体验没有形成一种封闭而剥夺他者思想自由的权力话语。而儒家诗学的本体论建构者以语言游戏在本体──“经”的范畴上遮蔽了这个世界,在剥夺芸芸众生的意志自由中把思想统治者个人的“唯我自由”写真在本体论的语境表象上。  相似文献   

9.
近代尚力思潮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近代尚力思潮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力的发现阶段,力体现为外在的体质生命力量,主要反映在严复到20世纪的军国民主义思潮中,第二阶段是“力”向文学领域的渗透,由鲁迅到新文化运动,表现为崇尚情感、意志的“诗力”、“意力”、“强力”; 第三阶段,“力”向文化哲学领域渗透,即朱谦之的“力”的生命化、情感化的“惟情本体论”和战国策派的“力”的本体化。长达半个世纪的尚力思潮虽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它仍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它标志着中国近代的感性启蒙和感性精神重建的开始,标志着古典文化精神向近代文化精神的过渡。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派诗到九叶派诗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嬗变,首先表现为主题的开放性趋势:从现代派的寻找精神的家园到九叶派的突入人生现实与心灵的现实。其次,现代派诗人在30年代建立的现代主义诗歌形式范式和审美价值系统到九叶派诗人手中发生了一系列更具有现代化形式意味的转型。这种演化中的转型突出表现为:由情绪诗化到智性诗化,由诗的意境化追求到诗的戏剧化形式探索。九叶派诗人把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12.
Poetr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ervices and procedures of the Philadelphia Geriatric Center's multi-service respite service demonstration project for 305 caregivers of elderly Alzheimer's patients. Selected sections of data are reported that provide information needed by professionals for planning and delivering such services. Of all caregivers who were offered respite, 52% actually availed themselves of the services. Of those, two-thirds chose in-home services, with smaller proportions using day care and institutional respite. Reasons for such choices and for the non-use of respite,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different types of respite, and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 of respite program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14.
李娓 《唐都学刊》2003,19(2):114-117
意识旋律是诗歌词句之下情感的潮动流程 ,是诗歌词句间联系的内在脉络 ,是诗歌的真正生命。诗歌鉴赏的关键 ,就在于把握好其内在的意识旋律 ,并通过声情韵律等外在形式使其准确地再现出来。诗歌的意识旋律由诗人的胸襟气质、富于意态的典型词语、洪细得当的声韵色彩、恰如其分的长短句式四个因素共同促成  相似文献   

15.
16.
17.
刘昕华 《唐都学刊》2003,19(3):29-33
20世纪80年代前期,西部"新边塞诗群"以其强劲的冲力雄起于新时期诗坛,其豪放激越、粗犷强悍的"新边塞"诗风给新时期诗坛灌注了一种全新的活力,也引领了人们热烈的目光.一时间,周涛、杨牧、昌耀、章德益等诗人的名字频频醒目于不少文学报刊,一度领尽风骚.但当"新边塞诗群"画上它辉煌的句号,西部似乎又复原了它往昔的沉寂.还好,这种沉寂不算太久!继起的西部第三代诗人(这里的所谓西部第三代诗人并非一个诗歌流派和诗歌群落的概念,而是一种代际指称.是对继"新边塞派"之后,成名于20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的西部诗歌创作新人的总括)复又打破了这种沉寂.沈苇、杨梓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和有代表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8.
在浩瀚璀璨的唐代诗苑里,留下了许多妙趣横生的咏钱诗句,真实地记录了形形色色的金钱事象,形象地传达了金钱的交易流通功用及其象征财富权势的意蕴,深刻地揭示了金钱存在的道义物理,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树立正确金钱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薛克翘 《南亚研究》2010,(2):141-150
本文在介绍了宗教和文学背景之后,重点介绍了印度中世纪耆那教诗人焦因度和罗摩狮子所写的神秘主义诗歌,并从中选译数首作了评介。最后分析了耆那教神秘主义诗歌产生的原因,总结了这些诗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崔放黎 《学术交流》2007,(8):146-150
对唐诗总体艺术风貌的探讨,前人主要是集中于唐、宋诗优劣的争论上。在争论中,有人认为,唐诗主情,宋诗主议论。唐诗作为一代诗歌,尽管各个时期、各个作家,大都具有自己的风格,但在这些不同的风格当中,往往体现出浑厚的特征。从风貌属性的范畴来说,以"浑厚"概括唐诗的总体风貌应是适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