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军歌谣     
红军扎在芭蕉佗 红军扎在芭蕉蛇一① 半夜渡过酉水河. 脚步轻轻寨前过. 百姓睡得很安乐, 小孩梦中笑呵呵。天亮占了新鱼塘,大户人家翻了墙.开仓放粮救穷苦,弄柴挑水煎茶汤,野生高菜参杂粮。百性一见这才怪.男女老少议论开,自古官匪是一家,哪和穷人搞得来,是不做梦心在猜。访贫问苦忙不过,同下田来同上坡.夜晚同烤树莞火,睡觉一同滚草窝,小称弟来大称哥。红军一来享太平紫竹马鞭根连根,穿石破土节节生.穷人只盼贺龙来,冲破黑暗闹革命,红军一来享太平。贺龙来了有靠山钢钎不怕硬石头,斧头不怕大树莞,贺龙来了有靠山,大街市上横直走,官府门前敢…  相似文献   

2.
彜海湖畔红军情天粒当我翻阅一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时,有这样一段记述留驻心间:1935年5月22日,红军长征到达四川凉山冕宁。先遣队刘伯承司令员与彝族果基家支首领果基约达(小叶丹)在彝海之滨,以水当酒,歃血盟誓,从而使红军顺利通过彝区,为抢渡大渡河赢得...  相似文献   

3.
据河南濮阳六七千年前的古墓中的蚌壳摆塑龙虎图案,和虎文化是狩猎文化,龙文化是农耕文化,论证中华虎文化的起源早于龙文化。又从虎岩画、殷墟甲骨卜辞中的“获虎”、古文献中虎壮军威以及黄帝陵之地形“龙盘虎踞”等文化事象,运用考古学、文献学与人类学等方法论证中华虎文化之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4.
此篇文章是本刊蒙古族老记者斯热歌于六月中旬,在香山的一次跨国婚礼上,也即在她外孙男男和波兰姑娘喀莎婚礼上的讲话。当她用蒙古语和波兰语向远道而来的华沙亲家玛丽亚问好时,中外客人满堂喝彩。当她讲述居里夫人事迹,自称从小就是居里夫人的学生时,亲家玛丽亚不禁热烈鼓掌。  相似文献   

5.
正有人说"我天不怕,地不怕"。其实不尽然也,地动山摇,桥断路塌,你不怕吗?四周黑暗无光,伸手不见五指,你独坐屋中,你不怕吗?当然,世间有一些可怕的事,只要你鼓起勇气、信心,就不觉得可怕。但是有一些难以克服的事,还是令人害怕。例如:一、穷不怕,怕债:当一个人穷途潦倒,家无斗米,衣食不全的时候,真是苦不堪言。过去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每到大年三十,所谓"打着灯笼要债",今年欠下的债,一定要在过年前偿还,实在没钱还,讨债的人就坐下不走了,那种滋  相似文献   

6.
1935年,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路过我们凉山彝族地区。红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形成鲜明对比。在民族政策的感召下,彝族首领同刘伯承将军歃血结盟,红军顺利地通过了彝族地区。这些动人的事迹虽然已经过去了46个年头,可是仍然在彝族群众中传颂如新。我是在红军长征路过后的第二年出世的。在童年,当我有记忆的时候,母亲就给我讲述红军过彝区的故事,我知道了世上最好的军队  相似文献   

7.
    
听伯母说,我出生时堂屋神笼上曾突然闪过一道耀眼的白光。爷爷认为这是光宗耀祖的预兆,故我一出生全家人都寄予厚望。做了一辈子堡长的爷爷希望我长大成人后能有个一官半职,以了却他今生未了的夙愿。奶奶希望我继承她的衣钵,所以我未开蒙读书便先学画。爹希望我像他一样救苦救难去从医,娘的意思却是想让我当一个“文人”。我一直很纳闷,一字不识的娘怎么会这般看重“文人”。后来大舅告诉我才知,原来娘的家族出了一位了不起的“新闻勇士”,就连蒋介石都惧他三分。这个人就是三四十年代被海内外称为一代“惊世霸才”的龚大炮——龚德伯。娘非…  相似文献   

8.
(广西民歌)山歌不唱心不开山歌不唱心不开大路不走起薛苔;天一卜穷人不革命,幸福生活哪里来?下海不怕海浪高下海不怕海溟高,_上树子怕树捷摇;天不下雨便杭旱.砍树不断不丢刀。天上星子排对排天上星于排队排,园中菜花朵朵开;冷大我渭得解放,民族平等把夭抬。五星杠旗杠鲜鲜五星愈旗扛鲜鲜,毛生席象笑甜甜;他笑我俏翻身了,他笑我渭大团圆。多蒯多来多瀚多多箭多来多撕多,岛榭青击焦箭河;翻身多舞共产党,如冷得过好生活。曹廷便搜集颂歌五首(广西民歌)@曹廷伟  相似文献   

9.
在我脑海里第一个留下深刻印象的少数民族就是藏族,而这印象来自于电影《金沙江畔》。那时我刚上小学。20多年过去了,我有幸认识了影片的编剧,苗族老红军陈靖将军。陈老是1934年参加红军的,在贺龙同志领导的红二方面军,经历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解放后,他先后担任过北京军区特种兵政治部主任、空军部队昆明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等职。在此期间,他以长征为题材,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军不怕远征难》和《金沙江畔》(后由本人改编为电影),并于1958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开始了他的业余作家的生涯。陈老用手中的笔,以自己亲身的经历,热情讴歌工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龙 宋代罗愿在《尔雅翼》卷28《释鱼》中引用五符的话,说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真是世上罕见的怪物,想必没有人看见过。那么,龙是什么呢?学者们说:龙是蛇(闻一多);龙是蜥蜴(唐兰);龙是蜗牛(刘节);龙是鳄鱼(周勋初);龙是湾鳄(何新);龙是马(张紫晨),龙是蚕(骆宾基);龙是鱼(周国荣);龙是猪(孙守道等);龙是闪电(五笠筌),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1.
我与叶梅相识很久了。在我的印象里,叶梅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然而,这一回,叶梅送我的却不是小说,而是一本由蒋子龙作序的散文集:《我的西兰卡普》。不怕叶梅骂我,初拿到这本书,我心淡然。小说家写散文是常有的事,但那常常是他  相似文献   

12.
“长征”一词,随着红军长征的发展有一个演变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据中央档案馆梁慧荣的考证,“长征”一词的首次使用是在1935年5月中共中央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指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个汉族人,共产党员,现任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科委副主任。1960年,我从江苏农学院毕业后,来到了果洛草原。当初我一踏上这片草原,就遇上了两个难关。一是生活关。我是个南方人,对北方生活十分陌生,尤其是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原草地睡帐篷、喝奶茶、吃酥油糌粑,就更难适应。我想,既来之则安之,就主动地向藏族同胞请教。他们热情地教我吃,教我喝,教我骑马、骑牛。就这样,过了段时间,我终于闯过  相似文献   

14.
白族乡民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界市桑植县白族乡招待客人就餐,最喜欢设民宴。所谓民宴,就是按乡间规俗,酒 用乡里酿的,菜用乡里种的,粮食用自家产的,简单而又雅致,别有风味。 就餐地点一般设在吊脚楼厢房火坑里。锅里炖着鸡、鱼、鸭、肉等美味佳肴,一只铁撑 架骑在火中,柴火噼啪地响着,火苗呼呼地舔着锅,锅内扑扑腾腾飘着浓浓的香味。柴火的 香和菜肴的香便弥漫在整间屋子里…… 白族乡民宴第一个特点是菜味极辣,品种多样。山里人炒菜最讲究“辣”字,素有“土 家族人不怕辣,苗族人家辣不怕,白族男女怕不辣”之称。菜的品种很多,全是自家种的。 如“…  相似文献   

15.
在湘西碧波荡漾景色优美的澧水河岸,有个名叫肖家峪的小山村,1915年农历三月十七日,老红军肖瑞林就出生在这里。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这位老红军给前去采访的我们讲述了自己的经历。1934年,贺龙领导的红军驻扎在湖南桑植一带,一边向穷人宣传红军是扶助工人农民翻身的军队等革命道理;一边打土豪分田地,搞得如火如荼。青年的肖瑞林。深受感染,立即投笔从戎,被分到了红二方面军。1935年11月19日深夜,直属贺龙政治部的肖瑞林,跟随部队从桑植县刘家坪出发,开始了被后来称为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年多的长征生涯,使肖瑞林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6.
歌那不唱肚里忧,刀那不磨要生锈,书那不读字不晓,春那不耕冬无收。唱山歌是我们畲族人民最喜爱的文娱活动。每逢亲戚来往、婚丧喜庆和地方节日都有盘歌会。畲家人以盘歌来衡量一个人的“肚才”。因此,当我喃喃学语的时候,我娘就教我唱山歌——  相似文献   

17.
马锦卫 《民族学刊》2012,3(5):60-64,94
华夏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彝族以龙、虎为图腾。在中国的英雄史诗中,史诗与"龙"和龙的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支格阿尔姓氏中龙"尔"[lu]的缘起;汉藏语系语言中龙"尔"[lu]的源流;龙"尔"[lu]是英雄人物的精神和力量;龙"尔"[lu]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为内容,以解读《支格阿尔》等英雄史诗蕴藏的文化内涵为主线,对英雄史诗中龙的精神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龙的精神就是英雄史诗中的英雄精神,龙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勇敢、无畏、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宁夏区党委副书记梁国英在基层考察工作时讲:“象同心县的洪维宗,祖孙三代与共产党同心同德,红军时期就帮助革命政权,如今又捐资办学,宣传计划生育工作,应该多宣传宗教界这样的人物。”这是对我的肯定。我对共产党的朴实感情,是经过历史的考验的。它根植于坚实的基础之上。1936年红军西征时,右路军红十五军团政治部特派员与我祖父联系,我祖父冒杀头危险,保护红军联络人员,同情支持红军,赞助红军西征。当时,红十五军团政治部由政治部秘书程宗受、敌工部长唐天际二人署名,送我祖父“爱民如天”红缎锦旗一面。 1986年我和弟弟洪维祖有幸在北京301医院受到原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唐天际的热情接见。84岁  相似文献   

19.
十、访问娘古多洛村21日上午,中央考察组在林芝毛纺厂做调查,下午来到林芝县尼池乡娘古多洛村访问农民家庭。这是一个不大的山村,群山环抱,绿树簇掩,只能从茂林隙缝中露出的屋顶彩色斗拱上,识别出它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藏族山庄。汽车在通往村子的山道上停了下来。郝建秀、伍精华、张帼英、刘延东等跳下车,大口大口地吸着这山里的清新空气。一支山歌从娘古多洛村传来:  相似文献   

20.
1950年8月在北京陈赓家,贺龙拉住十四军军长李成芳说:“我有位老朋友、老大哥,他名叫刘达五,在大理当磨石匠,是个残废的红军,你替我捎封信,带张照片,代我去问候他!” 李成芳亲自登门拜访一位默默无闻的老石匠,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新闻。大理县政府也接到西南军政委员会的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