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3 毫秒
1.
柏林吐鲁番藏品T.Ⅱ.D.205b回鹘文写本撰写于回鹘入主西州的第二年(791年).文书中的题年qoj(i)n j(i)l t(f)aqsaput aj sεkiz otuzqa(羊年腊月二十八)为唐贞元七年腊月二十八日(792年1月26日),qad(i)r bilgε tεηri ilik qut(i)(顽强、贤明的天王尊者;顽强、贤明的天王阁下)是入主西州的回鹘最高长官颉于迦斯·骨咄禄(εl φgεsi qutluκ).此文书是其人为缓解摩尼教徒与佛教徒之间的矛盾,笼络民心而颁发的官方文件.鉴于骨咄禄当时的身份仅是天王而并非是可汗,应将文书定名为《豁免木头沟寺院赋税徭役令》.文书的内容对于研究8世纪末吐鲁番地区的寺院经济、寺院的各种经济特权、赋税类别以及回鹘统治政策的调整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葛逻禄有狭、中、广三义,分指药勿葛部落、炽俟集团(炽俟国)和葛逻禄集团。药勿葛部落所在的炽俟集团原分布在今果子沟以东的中天山北麓地区。649年药勿葛部降唐,713—741年间转为回鹘属部。唐朝于649年在葛逻禄、悒怛二部置葛逻州,657年或658年又在葛逻禄集团分设阴山、大漠和玄池等三州都督府。其中阴山都督府设在分布于今伊犁地区的谋落部,大漠都督府设在分布于今果子沟以东中天山北麓地区的炽俟部,玄池都督府设在分布于七河地区的踏实力(突骑施)部。后又由大漠州析置金附州都督府,以管理东迁至今乌鲁木齐地区的炽俟百姓。7世纪初至8世纪上半叶,怛逻斯、伊犁河流域和西、中部天山北麓地区由于屡经战乱而引发诸部落频繁迁徙,导致了该地区诸部落交错分布的格局。710年或711年由西、中部天山北麓投唐的葛逻禄和谋落等部落被安置在东天山南麓的伊州,谋落亦因此获"投国的谋落"之别称。后来为回鹘所收的葛逻禄是留居中、东部天山地区的炽俟集团。药勿葛部落于758年移徙西天山南麓,进而据有碎叶、怛逻斯诸城。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辅佐骨咄禄,为创造突厥第二帝国(682—744年)建树了功勋的阿史德元珍,与作为毗伽可汗(716—734年)的“谋主”而受到重用的暾欲谷的关系,原先夏德认为是同一个人,但岩佐精一郎氏则指责此说“纯系孟浪杜撰”,小野川秀美氏亦附和之,还有刘茂才,尤其是古米列夫也提倡是两个人。对此,克里雅什托尔涅依从历史学角度批判了刘茂才的意见,进而从语言学方面提出了新的论据,加强了同一人说。可是,他的论证也难说能够完全推翻岩佐氏的两人说。下面,只就岩佐说的论据中尚未  相似文献   

4.
靺鞨诸部与渤海建国集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军 《民族研究》2006,(2):87-96
靺鞨七部的名称始见于隋代。唐人对靺鞨七部的区别已不甚清楚,对伯咄、安车骨皆统称为靺鞨,乞四比羽出自这部分靺鞨。粟末靺鞨主体部分在隋代已迁往辽西,后迁入幽州,未参与渤海建国,余部依附高句丽,即“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大祚荣出自这部分粟末靺鞨。渤海建国集团主要由原伯咄、安车骨、拂涅、白山等四部靺鞨人构成,粟末靺鞨与高句丽人所占比例皆不大。  相似文献   

5.
“卜古可传说”是蒙元以后中外文献中广为流传的关于回鹘起源的一个传说。本文经研究后证明,该传说实际上是唐朝咸通七年(866)回鹘部落联盟中的仆固家族建立西州回鹘国的历史折射,西州回鹘国的创建者仆固俊就是所谓“卜古可”的人物原型。该传说之所以流传于蒙元时期,主要因为当时的畏兀儿族政治家力图通过这种形式为其统治者──亦都护家族修纂一个家谱,提供一个王统承嗣关系的合理说明而已。  相似文献   

6.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从河西、陇右抽调了大批驻军,东向平叛。长期窥伺唐朝西北地区的吐蕃,乘虚而入,到广德元年(763年)前后,占领唐陇右诸州,至贞元七年(791年),又攻占了唐河西数州之地。从此,河、陇地区相继为吐蕃所统治。若从公元8世纪中叶吐蕃进据陇右算起,到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起事,推翻吐蕃在河、陇的统治时止,吐蕃统治这一地区近百年之久。  相似文献   

7.
《唐会要·葛逻禄国》的记载过于简略且多有错乱.葛逻禄分布在西、中天山北麓地区,唐朝曾于649年在葛逻禄、悒怛二部置“葛逻州”.车鼻部居地在今吉木萨尔县境内.郁督军山左右的葛逻禄人是唐朝讨伐车鼻可汗后于650年安置在该地的,713-741年间转为回鹘属部.天山北麓亦自744年冬开始为回鹘领辖.葛逻禄朝贡献马的时间是715年.突骑施乌苏米施可汗是744年5月或稍前某月被磨延啜俘获,当年10月被杀的.突厥叛酋阿布思(李献忠)是753年被葛逻禄俘获,次年由程千里解送京师的.葛逻禄集团于758年2月13日-759年2月2日间移徙至西天山南北地区.  相似文献   

8.
陈意 《中国民族》2023,(5):70-71
在今吐鲁番市鄯善县吐峪沟乡麻扎村一条幽深僻静的山沟里,隐匿着一处规模较为宏大、结构布局完善的佛教遗址。它便是吐峪沟石窟,即古人所说丁谷窟(寺)。对此,敦煌文书《西州图经》残卷有所记载:“寺其(基)依山构,揆巘疏阶,雁塔飞空,虹梁饮汉,岩峦纷糺,丛薄阡眠,既切烟云,亦亏星月。上则危峰迢遰,下(则)轻溜潺湲。实仙居之胜地,谅栖灵之秘域。见有名额,僧徒居焉。”  相似文献   

9.
关于以前的伊朗语吐鲁番文书的研究情况,最有价值的综合性记述是1956年 W·伦茨(Lentz)报道的。之后,1960年 M·博伊斯(Mary Boyce)又在其所著的《德国吐鲁番收藏品中摩尼教抄本伊朗语文书目录》里进行了综述。本人也曾就同一题目分别于1969年和1970年在两篇论文中作过叙述。但是由于没有出现新的研究成果,故不可能提供什么更有意义的报告。造成这种研究工作前期一度中断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研究中世纪伊朗语言最伟大的学者、曾许诺要研究和出版所有伊朗语的吐鲁番  相似文献   

10.
吐鲁番出土文书是研究新疆乃至全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文献,其中的法制文书对于了解唐朝法律制度在西域的贯彻落实情况具有重大意义。1973年,吐鲁番阿斯塔那532号墓出土的《唐律疏议·名例律》残卷长45厘米、宽29厘米,共有文字41行,为《唐律疏议》卷六《名例律》疏议中的一部分。其中的第9、第10、第29和第31行均钤有朱印,印文为“西州都督府之印”。  相似文献   

11.
回鹘文是在胡人文化影响下由粟特文演变、发展而来的一种音素文字,碑铭及出土文献也反映了突厥语族群从对粟特文的借用到改造的演变、发展轨迹,而借用粟特文字母来拼写突厥语也就标志着回鹘文的产生。《多罗郭德纪功碑》可证回鹘文至晚在552年已开始使用,而哈喇和卓古墓群发现的以粟特文字母书写突厥语kif(i人,妻子)字样的代人木牌还意味着回鹘文极可能于482年已开始使用。通常认为回鹘文是继如尼文之后开始使用的,就目前所见碑铭及出土文献可断定,其使用历史远要早于如尼文,应是最早用来拼写突厥语的文字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民间寺庙的三种类型--一是较为自发和简易的"三间房"类型;二是带有象征意味的较为雄壮气派的类型;三是带有旅游参观性质的具有一定官方背景的类型;并分析各种类型寺庙的建立原因,分别给予理论上的解释,由此进一步讨论了民间宗教的功能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史料学的角度研究了托忒文历史文献。首先 ,阐述了托忒文历史文献的出现及整理研究情况。其次 ,对这一文献在卫拉特蒙古史学术研究中的应用状况进行了叙述。最后 ,强调了整理研究托忒文历史文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内蒙古西部重要寺院阿拉善南寺的创建者和六世达赖喇嘛 《仓央嘉措(tshangs dbyangs rgya mtsho)传》的作者阿旺多尔济(ngag dbang rdo rje)的生平事迹作了较为系统的叙述。作者从比较多的蒙、藏、汉文献中找出有关阿旺多尔济的零散记载,把它们按年代顺序整理汇编,从而比较完整地描述了 他一生中的重要活动。这对研究六世达赖喇嘛和《仓央嘉措传》一书及其作者,有 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戈 《民族研究》2003,(5):51-58
回鹘文契约中有倒写文字 ,常见于纸背。某些突厥语专家对此现象未予重视 ,因而在一些专门著作中对它们既不作标记 ,也不转写 ,在译文中往往被省略。其实 ,这些倒写文字是不能被忽视的 ,它们是回鹘文契约附言中的一部分 ,形式上它可以溯源于吐鲁番出土唐代汉文文书 ,内容上它反映着宋元时代内地经济生活中的一些规矩。回鹘文契约中倒写文字的形式与内容所表现出的年代的不一致性 ,正是回鹘文契约及回鹘人文化的一种特点。  相似文献   

16.
作者认为自己对该墓志的最初考释不确。该墓实为辽圣宗之孙、耶律宗愿之子耶律弘用与其妻萧氏的合葬墓。  相似文献   

17.
阿升喇嘛考     
阿升喇嘛是锡勒图库伦札萨克喇嘛旗历史上首任札萨克达喇嘛(追认),他早年频繁往来于蒙藏地区间,为藏传佛教格鲁派传入蒙古地区功不可没,也为蒙、藏、满等民族间的相互联系起过重要的作用.有关该喇嘛历史事迹在蒙、藏、汉、满文书写的历史文献中均有述及,不过,对其身份来历和历史事迹等的记载,不同文字文献又有所不同,故研究者们就该喇嘛相关问题的阐述还未达成共识.本文将运用相关文献对阿升喇嘛身份来历和主要的历史事迹做一系统考述.  相似文献   

18.
王启龙  杨洋 《民族学刊》2020,11(1):105-111, 145
乌瑞(Uray Géza,1921-1991),匈牙利著名藏学家、语言学家,他在藏语言、藏族历史研究领域享有盛誉。乌瑞的学术生平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藏学启蒙时期(1940-1948),藏学研究初级阶段(1949-1973),全身心投入藏学研究阶段(1973-1991)。其对藏族方言、古藏文的研究包括对藏文动词结构、藏文词后缀的探究;其对藏族的研究主要通过对古藏文历史文献的考证,以探讨吐蕃时期的历史制度等。乌瑞的研究成果体现其丰富的文献基础和扎实的文学功底。他对古西藏文献学的一些难题和有争议问题有着颇为审慎的判断力,这使他成为一代典范。目前,国内学界对乌瑞的研究不多,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amines and compares ethnic identities of the Chechen and the Uighur,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Russia and China, respectively. The Russian–Chechen relationship, which has seen centuries of intense hatred and intolerance, appears to be entering a period of peace and some acceptance. In contrast, the Chinese–Uighur relationship has been mostly begrudgingly stable for a century, but rising tensions in Xinjiang could spell disaster in the years to come. We argue that identities of the Chechen and the Uighur and their interactions and conflict with Russia and China are consequences of historical legacies and social, religious and political forces. Our research supports scholarly arguments that a strong sense of marginalization endured by Muslims and trauma and anger experienced by Chechen and Uighur Muslims all play major roles in the violence and terrorist behavior conducted by both the Chechen and Uighur.  相似文献   

20.
人口流动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分析了影响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