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网络文学粉丝是不仅对网络文学作品产生沉浸式阅读体验,而且还有维护和推动网络文学文本生产和再生产行为的读者。网络文学粉丝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心理机制、组织机制和社会机制。读者社区为网络读者社群构筑了栖息地,增强了粉丝黏性,为网络文学作品拓展了传播渠道,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层次地剖析网络文学的质量监管所面临的问题,本文构建了包含“政府监管部门-网络文学传播平台-创作者”在内的多方博弈模型。同时,结合我国网络文学发展现状,以模型仿真结果分析出影响网络文学质量监管成效的关键因素,并从政府监管部门、网络文学企业、创作者等角度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建议。本文将为提高我国网络文学发展质量和完善当前网络文学的质量监管机制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媒介角度解读网络文学的快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数字媒体为切入角度分析网络文学同数字媒体的关系发现,数字媒体开放、互动的传播方式赋予了网络文学快餐性,从而使网络文学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网络文学的快餐性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并给当代文学创作带来越来越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学发展到当下,亟需理论界对其生产机制、传播机制、接受机制、批评机制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禹建湘的《网络文学关键词100》选取涵盖了网络文学本体、网络文学特质、网络文学形态、网络文学体式、网络文学产业与网络文学批评等6个层面的关键词100个,这是面对复杂的网络文学场域所作的一个扎实的基础性理论工作.该著作没有对所列的关键词作普通词典意义上的定义或解释,而是对这些词所反映的网络文学现象作一个现场记录,在记录中进行质疑、思辨、探讨、阐述,力求反映出所列词语的时代气息以及在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从而揭示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洞见网络文学的本质所在.这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普及,更是一种文学观念的传达.这些关键词还原了网络文学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的种种变革,表现了这些变革带来的冲击力与影响力,以及这些变革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学作品中的英语语码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详细分析了网络文学中英语语码转换的表现形式和功能,说明了语码转换在网络文学中的重要意义,揭示了网络文化、网民的心理与文化背景及网络作家自由、原创的精神对网络文学的影响,讨论了汉英语码转换产生的诱因。  相似文献   

6.
多维视野中的网络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产生给文学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影响 ,正如互联网络造就了一个网络时代 ,互联网络也造就了一个网络文学 ,对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学的特性及其发展现状的研究 ,有助于我们对网络文学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网络与文学的联姻产生了网络文学,使得网络文学的接受主体也呈现出多种类型,有消遣型与功利型、嗜好型与职业型、分享型与旁观型、消费型、欣赏型和鉴赏评论型;也使得他的接受主体出现了空前的主体与对象的相融与互动,接受主体更加自由,并且趋向年轻化、校园化等特征;同时,网络文学接受主体对网络文学也产生或利或弊的影响。我们需要对其正确认识,以促进网络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存在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网络传播的特点,网络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文学的创作方式、交流方式和传播方式。这些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对文学产生重大的影响。从社会学、文学、写作学、文化学四方面探讨网络文学存在的意义,揭示网络文学的存在对中国文学未来发展路向的影响,更深刻地理解这场已经悄悄开始的文学变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网络技术和公众意识两个维度对网络文学进行思考、研究,探讨网络文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文学的诸多特点,揭示了网络文学在创作手法、创作氛围、创作理念、创作本质和作品审美意识等方面都与传统文学不同,折射了网络文学更加向往自由、反传统、轻权威以及阅读方式和阅读心态上的新特点,反映了数字化生存时代社会发展对网络文学的影响和不可磨灭的烙印.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学的兴盛使当下中国文学场呈现出三分天下的格局,但文学场内新的秩序规范却尚未建立。修改后的《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将网络文学纳入评奖范围,目的是将这一新兴的文学形态整合到既定的文学秩序之中。评奖条例的修订意味着网络文学影响的扩大与地位的提高,但由于其评奖程序设置了诸多把关人,遵循印刷文学的游戏规则,并且评奖标准体现了主流审美原则与精英审美意识的优势地位,因此客观上限制了网络文学获奖的可能性。要有效地加强鲁迅文学奖对网络文学的引导,设立网络文学专项奖或许是未来较为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1.
《南都学坛》2016,(1):118-121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而出现的网络形式,与概念清晰、对象明确、理论体系稳固的文本文学相比,具有灵活性与时尚性、多样性与共享性、自由性与开放性等特征。受阅读商业化的冲击、网络文化产业的外部张力、新媒体与移动互联网络的影响,网络文学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以巨大的张力影响着文学发展的潮流,人们的写作习惯和阅读习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然而,在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的同时,对这一全新的文学出版形式的管理还处于缺位状态,存在着部分网络文学出版哗众有余而内涵不足、文学趣味和基本范式缺失、网络文学出版承受着多方管理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对网络文学出版的质量管理,要借助行政和现代信息手段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对文学网站进行监督,促进网络文学的真正繁荣。  相似文献   

12.
网络空间与文学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信息时代网络文学大量出现的现实 ,分新技术时代的影响、网络事实、网络文学与书面文学的差异、网络文学的特点以及网络写作的意义等几个层面 ,探讨并剖析这一新的书写形式的多种可能性及意义。作者指出 ,虽然目前网络文学只是存在于萌芽状况之中 ,但其前景不可低估。网络给我们带来一个虚拟的世界 ,与文学一样 ,是一个没有边境的世界 ,它的空间取决于人们的想象力。而文学的社会意义也是网络文学的社会意义。探讨网络文学的起源、特点、问题和发展 ,最主要的目的是证实 ,在网络交流中所形成的文学 ,已经悄然成为一种和传统文学相呼应的网络文学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女性网络文学受到女性主义全球化和主流文学个人化创作的影响,呈现出鲜明的个人化特征。它是创作主体挣脱社会主流意识统辖而返回文学本体的一种主要方式,是当代文学发展进步的成就之一。正确理解、区分女性网络文学个人化以及帮助、引导其健康发展,是当前网络文学创作与评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多媒体文学是网络文学发展的主流形态.本文探讨了网络文学创作的多媒体特性给创作活动带来无限生机和隐患,及它对传统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CNKI数据库的中国网络文学文献,运用知识图谱研究近20年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其演进。研究发现,中国网络文学研究文献近年来增速明显,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文学网站、网络小说、网络文学版权、网络文学批评、IP”等5个主题,演进则经历了“什么是网络文学”“为什么网络文学繁荣”“怎样繁荣网络文学”三个阶段。中国网络文学研究呈现出对“移动阅读、写手权益、粉丝文化、现实主义转向、文学批评、全版权运营”等的日益关注。  相似文献   

16.
关于高职大学生网络文学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形态,正以其超强的传播能力影响着日益庞大的网民群体。人数众多的高职大学生,在阅读接受网络文学方面显示出:关注度高,以娱乐为主,能较好地自我确认其影响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经过20余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在作者数量和读者数量上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和影响,然而,因为文艺批评的弱化,网络文学的类型化、概念化、模式化等问题也较为突出。网络文学要提高审美标准,改变快速消费品的形象,必须面向现实生活,选取现实题材,进行现实主义突围,这样才能创作出符合新时代文艺精神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学创作述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20世纪最后几年 ,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络文学也悄然兴起。从聊天室、BBS站出现一些富有文学情趣的文字开始 ,经过众多文学网站、个人主页、电子文学刊物的推波助澜 ,使得网络文学的存在 ,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种流行文学现象 ,网络文学的存在价值、生存环境 ,以及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走向 ,它对传统纸介质文学、传统印刷出版业的影响 ,网络文学的评判标准和前景等问题 ,正在受到关注。文章对此类探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与传统文学不同,网络文学是通过网络这一媒介发表的。由于网络媒介的开放性特点,网络文学也具有了开放性。网络文学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传播方式的开放性、生产方式的开放性、文学文本的开放性、网络文学消费的开放性以及文学生产与消费的互动性等。深入讨论网络文学的开放性有助于网络文学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学研究现状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网络文学这种新的文学现象产生后,文学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也存在不少模糊之处,如对网络文学概念的界定,对网络文学特点的描述,对网络文学与网络技术关系的探讨,都需要重新思考。本文从网络文学概念的定义和特征等问题入手,对网络文学的研究进行了反思,试图为进一步研究打开一个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