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规制企业破产逃债行为,保护债权人公平受偿权是破产法亟需解决的基本问题。实践中企业利用破产逃债表现多种多样,需要从法律视角提出规制这类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企业利用破产逃债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制企业破产逃债行为,保护债权人公平受偿权是破产法亟需解决的基本问题.实践中企业利用破产逃债表现多种多样,需要从法律视角提出规制这类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破产机制的完善与失业保障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破产机制是促进市场经济常新的机制 ,完善破产机制对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 ,破产又与失业相联系 ,失业者必须得到一定社会保障 ,否则 ,不仅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从而阻碍企业破产机制的正常运行。因此 ,要发挥破产机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必须首先化解失业矛盾 ,建立完善的失业保障制度与之配套。文章通过考察失业保险制度的现状 ,提出健全失业保障制度 ,完善破产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破产法》的颁布实施,企业破产也将成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业破产以后,原有企业作为经济实体虽然已不存在,但原有企业人员依然存在,其出路何在,还值得我们思考。本文针对当前破产企业人员流动的现状,影响人员合理流动的因素,及其如何解决破产企业人员出路问题作了一些初步探索。很多资料表明,在处置破产的不同模式中,如“重针”模式,“义乌纸厂”模式,大连模式等对待破产企业人员流动问题都几乎采取三步走:一是进行离退休人员安置;二是通过有关行政部门向其它单位…  相似文献   

5.
破产是企业退出市场的重要途径。破产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 ,是现代企业制度能否实现的关键。但在实践中 ,却存在许多问题 ,一个相对完善的、能够基本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破产机制难以形成。本文通过对几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加以分析 ,就进一步完善企业破产制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资不抵债的企业破产则是这个结果的表现形式。对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破产,对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经济面向国际市场,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是经济秩序规范化和法制化的需要;是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合法权益的需要;是盘活资产存量,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是强化企业风险意识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企业法人恶意破产与金融债权保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采取虚假破产等形式恶意破产逃债的行为,严重损害了银行等债权人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诚实信用的市场规则,并可能埋下金融危机的巨大隐患。应建立企业破产预警制度、实行破产案件异地管辖、完善破产障碍制度、完善征信系统等措施,遏制企业恶意破产逃债,保全金融债权。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破产制度经过近20年的改革已经取得了卓著的成效,目前的改革瓶颈主要是破产制度的不统一、稳定与效率不能兼顾、债权人得不到保护、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这些瓶颈严重制约着中国企业破产制度改革的向前推进。为此,解构这些制约因素,建构和创新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范式和路径是我们目前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企业破产界限,是指企业在什么情况下才在法律上被宣告破产的界限。它既是法律确定应当开始破产程序的事由,又是衡量企业是否有偿还债务能力的法定标准,因而也是法院宣告破产的根据。所以企业破产界限是各国破产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国外,一般把破产界限称为破产原因;我国也有不少学者称之为破产原因。我们认为破产原因容易被理解为导致企业破产的因素。实际导致企产破产的因素往往十分复杂,既有企业本身经营管理的因素,也有国家政策因素,乃至某些特殊因素,等等。而企业破产界限作为破产程序开始或法院宣告企业破产的法定标准,并不追究和企业因何种因素而破产,只要企业达到了法定破产界限,就可以开始破产程序或宣告企业破产。  相似文献   

10.
政府规制是政府的微观管理职能 ,旨在为市场运行及企业行为建立规则 ,确保市场的有序运转 ,与旨在保证经济稳定与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构成政府干预经济的两种主要方式。本文阐述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规制的基本理论 ,并对中国政府规制体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借鉴西方国家放松规制和引入激励性规制改革的经验 ,确立转型经济中政府提出规制体制改革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中国的权力寻租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资源有限、对政府权力制约疲软、社会伦理和经济伦理的缺失、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落实可持续发展,实现有限资源充分利用、合理分配;通过完善政府的运行体制,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发展社会主义伦理价值观,实现经济伦理回归本位;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实现权力在合法轨道运行等来规制权力寻租。  相似文献   

12.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中国的权力寻租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资源有限、对政府权力制约疲软、社会伦理和经济伦理的缺失、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落实可持续发展,实现有限资源充分利用、合理分配;通过完善政府的运行体制,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发展社会主义伦理价值观,实现经济伦理回归本位;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实现权力在合法轨道运行等来规制权力寻租。  相似文献   

13.
破产法是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法律制度。我国现行破产法的产生背景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代,受制于时代的局限,其适用范围过于狭窄。为满足现实的需要,我国应扩大破产法的适用范围,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同时,为抑制该制度消极作用的出现,应当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以对其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4.
市场规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教育产业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然而在运用这种手段和方式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规制失灵"现象。教育产业市场规制中存在四种"规制失灵"现象,激励规制和放松规制是政府对教育产业市场规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可通过特许投标制度、区域竞争制度、社会契约制度三种方式实现教育产业的规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第二代环境规制的产物,其中第三方核查作为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关键要素,仍未跳出政府直接干预的窠臼。社会系统高度分化的情势下,法律系统不能对碳交易第三方核查系统进行充分规制,造成碳交易第三方核查存在法律规制模式单一、法律规制标准不统一、法律规制绩效不彰、法律规制存在盲区等现实困境。反身法理论强调尊重社会子系统的运行逻辑,主张受规制者的自我规制,为突破碳交易第三方法律规制瓶颈提供了新路向。基于反身法理论对碳交易第三方核查法律规制的范式进行革新,并结合其组织、程序、权能规制策略形成碳交易第三方核查监管的半自主社会系统,弥补传统命令控制型模式的不足,即从更新碳交易第三方核查法律规制的理念、调整碳交易第三方核查法律规制的结构、优化碳交易第三方核查组织的内部理性、增设碳交易第三方核查的民众参与路径等方面健全系统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6.
在企业经过破产程序退出市场的过程中,制度设立的重要目的在于保障破产债权的公平分配。在众多形态各异的企业破产中,关联企业的破产基于其固有的特殊性,对于其破产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进行破产债权的保障更值得进行探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破产债权保护的相关制度的不足越来越明显。由于企业从设立到退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对于破产企业债权的保障也应从企业设立时就开始,通过“前端”到“后端”的连续制度设计,构建好关联企业破产债权保障的完善机制。  相似文献   

17.
企业合并是企业迅速增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纵向合并作为企业合并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限制或妨害市场竞争的问题也会伴随着过度的纵向合并而产生。美欧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有健全成熟的纵向合并反垄断规制制度,以规范企业纵向合并而趋利避害,给我国经营者集中控制制度的完善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多元治理成为时代特征,政府规制作为一种治理模式和一种制度现实进入政治学者的研究视阈中。将治理理念与规制改革相结合成为后规制政府的重要特征。文章通过对政府规制的类型、政府规制改革的动因、内容及改革路径的分析,探讨治理时代后规制政府的模式,为中国政府规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遵循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消亡的市场经济运行法则。因效益每况愈下,资不抵债而面临破产的企业所能作出的选择无疑是和解整顿和破产清算。当企业和解整顿期满仍不能按和解整顿协议清偿债务时,唯一的选择就是破产清算。破产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呼唤着破产审计的规范化。由于破产企业与正常持续经营的企业在很多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使企业破产审计的理论和实务都具有一些特殊性。为此,本文就破产审计的职能、对象、目的、目标、原则和标准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1企业…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破产法实行债权人或债务人申请宣告破产的制度。这一制度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 ,但从目前企业破产法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 ,这种破产制度有很大的局限性 ,造成该破不破、破产欺诈、债权人利益受损、国资流失等诸多负面后果。我国的破产法应对破产申请制度进行重大改革 ,逐步建立起债务人破产申请义务制度和强制破产制度 ,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