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张謇研究近期的学术目标是建立“张謇学”。“张謇学”是张謇研究到一定阶段的标志。一、问题的提出张謇研究,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是从上世纪的6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在全国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的学术讨论中,涉及到对张謇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从此报刊上有了评价张謇的文章。这引起时任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长曹从坡的重视,开始组织力量从事研究和搜集有关资料等学术活动。1962年,曹从坡发表了《张謇的悲剧》一文。同年,有不少外地学者来通访问,章开沅、祁龙威等都是在这一时期来通查阅资料、进行研究的。研究张謇开始热了起来。但好景不长。是年…  相似文献   

2.
随着张謇研究高潮的到来 ,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健康发展 ,应该对张謇的评价达成一定的共识。文章通过对三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回顾 ,肯定了张謇研究已取得了巨大成绩 ,并对“儒商”的提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还重点论析了几个关系张謇评价的如“辛亥革命期间支持过袁世凯”、“五四后反对学潮”等问题 ,说明了进一步肃清极左思潮对史学研究的干扰的重要性。文章最后提出了对张謇应定位在张謇是我国早期现代化的开拓者 ,是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坚强战士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张謇一生的坎坷经历,证明他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所表现出来的“傲骨热肠”精神,就是爱国主义精神。我们从三个方面择例来探索,张謇是如何爱国家、爱家乡、爱百姓的。张謇兴办第一个中国的“托拉斯”张謇的“实业救国”是从1895年筹建大生纱厂开始,1901年筹办通海垦牧公司,1907年成立大生实业总公司,在国际大都市上海设大生纱厂“驻沪事务所”,开展进出口业务,成为大生企业集团的神经中枢。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为了扩大生产,合理使用资源。张謇又建广生油厂、办大生通沪轮船公司、建天生港大达外江轮公司、大达内河小轮公司;创设翰墨林…  相似文献   

4.
张謇(1853—1926年)是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重要历史人物。甲午战争以后,获得状元称号的张謇投身于近代民族工业,实现了他人生道路中最重要的一次转折。他的转化既反映了19世纪末期封建官僚向民族资产阶级转化的历史趋势,又是这个转化趋势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人物,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是一件值得书写的大事。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述,以求教于方家。一、张謇“实业救国”思想的形成 1853年,张謇出生在江苏南通一个普通农民兼商人的家庭。青少年时代的张謇主要是接受参加科举考试的基本训练,提高“制艺”水平。但他也受到父亲务实作风的影响,对现实问题比较关注。 1874年,22岁的张謇离开家乡到江宁府充当在发审局做事的孙云锦的幕僚。两年以后,  相似文献   

5.
张謇和柳诒徵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为中国近代化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张謇兴办实业,亦强调教育救国,积极支持教育改革并兴办了一系列新式学堂;柳诒徵不仅是历史学家和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也是长期亲执教鞭战斗在第一线的教育家。他们的人生存在着交集。1901年柳诒徵至南京江楚编译局任职,得到文正书院山长张謇的赏识。1903年柳诒徵和张謇都赴日考察教育,回国后倾力于新式学堂教育,并在一些学校中共事,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至1922年,张謇关注到了新兴的“学衡派”并认同其部分观点,与柳诒徵是“学衡派”的中坚不无关系。张謇与柳诒徵之间的交往,不仅有共同的交往圈,更是相互赏识且志同道合,在这种基础上的交往推进了教育近代化。  相似文献   

6.
张謇在“教育救国”的艰苦探索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德育。他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出发,从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高度提出了“首重道德,次则学术”,“爱国爱群,爱亲爱己”,“忠实不欺,力求精进”等一系列重要的德育思想。突出爱国主义教育,注重艰苦创业教育,强化竞争精神教育是张謇德育思想的三个鲜明的时代特征。张謇的德育思想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曾说:中国的民族工业,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一百多年前,清末状元、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改革家张謇先生在南通开工厂、办教育,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许多个“第一”,使南通成为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和闻名遐迩的全国模范县。  相似文献   

8.
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一生走过了一条蹒跚、曲折的发展道路,他提出的“实业救国”思想,尽管在当时不可能实现,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本文试图从张謇“实业救国”思想产生的原因,企业活动的历史及作用,探索张謇“实业救国”思想的进步性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张謇开放主义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使用“开放”一词首次出现在1913年。此后,在他关于教育和实业等社会问题的论著、文章及演讲中不断对此加以阐述,“乐于开放”、“受开放之益”等词句频繁出现。他认为“世不能复闷闷老死不相往来,”主张打破“封闭人”的观念,重视智力的开放、交流和开发.“民智兮国牢”;强调在此基础上走向世界,发展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往,与西方列强争先后,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张謇的开放主义思想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产生了颇为引人著目的影响。本文拟对此问题略加论述。1853年,张謇出身于江苏海门一个富…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主席谈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时,曾说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讲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讲交通运输,不能忘记卢作孚。”事过半个世纪,这些人物都早已淡出众人记忆了。我从小听毛主席话,因此很早就记住了张謇。张謇是光绪二十年(1894)的状元。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中华大地,包括文武,总共也只出了七百多个状元。可见考上状元实不容易,但张謇留芳后世,并不仅以状元之名。说张謇是文人,不如说他是商人。在他的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中国成立后,张謇研究曾经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波涛,可以说是张謇研究的序曲。事由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上徐仑宣读了一篇有关张謇的论文,激起了对张謇研究的兴趣。一时间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来通访问,先后有蔡暹、祁龙威、黄逸峰、徐仑、徐新吾、吴承明、方行、蔡北华、章开沅等。他们的到来,对张謇的研究工作或者给予鼓励、指导,或者提供线索,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南通市曹从坡撰写了《张謇的悲剧》,刊在《江海学刊》上。在许涤新、徐新吾专家的推动和帮助下,南通着手编写《大生资本集团史》。  相似文献   

12.
张健、严金凤编著的《张謇创业基地探源》(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版)是一部崭新视角下的张謇研究之作。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份张謇研究的新成果,而且启示我们如何使张謇研究不断开拓,不断深入,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3.
晚清状元张謇早年经历的持续数年的“冒籍案”几乎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也持续影响着他的未来。张謇“冒籍案”虽然最终以张家付出巨额经济代价收尾,但无论是从眼前看,还是为未来计,张謇从中所获得的回报都远超其经济付出。通过对张謇自己所谓的冷籍难考,以及后人以讹传讹形成的所谓冷籍不能考而不得不进行冒籍的说法进行辨析,可以发现,张謇冒籍实际上是一种不合理学额分配制度所导致的个体趋利行为。重新探讨张謇冒籍这段历史公案,对于我国当下教育如何尽可能实现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平衡,亦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謇水利著说颇多,以《张謇全集》(2012年版)为数字化资源,对张謇涉水利的时序变化、地域变化、人物共现、情感倾向、教育主张等方面进行数字人文分析,勾勒出张謇家国情怀的水利人生画像,开辟了文献利用新用途和名人研究新路径。在时序变化方面,可以将张謇水利人生分为黄河治理、治淮导淮、水利教育和回乡保坍4个时期;在地域变化方面,梳理出张謇在南通时期思考治水和实践治水、郑州开封时期疏塞并举治黄,南京北京时期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在人物共现方面,发现张謇善借名人力量实现水利抱负,但收效甚微;在水利情感倾向方面,刻画出张謇先后经历了“满腔热情、忧郁南归”“忧国忧民、务实理性”“雄心勃勃、锐意改革”“辞归故里、热忱家乡”4个情感变化过程;在水利教育方面,概括出张謇“以德为先、重视实践、严谨治学”的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人的名字已经和张謇研究联在一起,他就是华中师范大学章开沅教授。如同"人们谈到张謇必然想到南通,谈到南通又必然想起张謇"一样;人们谈到张謇研究必然想到章开沅,谈到章开沅又必然想到张謇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1895年,张謇开始创办通州大生纱厂。在大生纱厂开车并盈利后,张謇便不断创办企业,有时甚至一年办几个。这些企业共同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企业集团——大生企业集团。在这个企业集团中,大生纱厂是龙头,带动其他企业的协同发展。对大生企业集团的经营策略进行探讨研究,不仅使我们更能了解当年大生集  相似文献   

17.
师范教育,是张謇创办教育事业的起点和基点,又为他心力所注。张謇在长期的师范教育实践中,特别是在通州师范学校创办过程中,形成了富有个性的师范教育思想。对张謇师范教育思想的研究实际上从他在世时已经开始,尤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张謇在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史上的地位、张謇创办师范教育的原因、张謇师范教育思想主要内容、张謇师范教育思想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之一。张謇一生中,所办的教育事业是大量的,“终氏之世,南通教育,自为风气”(《教育大辞书》辞目“张謇”),影响及于江苏和全国。在他办的教育事业中,实业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有南通农科大学、纺织专门学校、医学专门学校三所高等专门学校,而且有商业学校和工商补习学校、女工传习所,女子蚕业传习所、发网传习班、镀镍传习所等一批中等实业学校、实业训练机构。张謇办的实业教育究竟有些什么特点,取得了哪些效果,它是怎样办起来的,对我们今天来说,又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张謇一生成就了诸多辉煌的事业,积极倡导、负责、发起、筹备博览会是其辉煌事业的一部分。在上海世博会举办之际,缅怀张謇的博览会事业具有特殊的意义。一、张謇负责中国参展意大利米兰博览会1905年清廷应意大利驻华公使之请,谕令各省“备品赴赛”。  相似文献   

20.
浅论张謇办教育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1853~1926年),江苏南通人。光绪年间状元,近代立宪派、民族资本家。 张謇也是我国近代教育的先驱者。他创办了许多学校,不仅有中小学、师范,而且有各类专科学校以至大学。张謇兴办教育所取得的成就甚至可以与其实业成就相媲美。 作为一个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分子的张謇为什么要兴办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