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劳榦对居延汉简的整理与分类,继承了罗振玉、王国维编著《流沙坠简》的做法而有所变通,按照简牍的种类将居延汉简的释文分为文书、薄录、薄籍、信札、经籍、杂类六个大类,每一种类之下又按性质与内容分为若干小类。在治史旨趣上,劳榦经历了由汉简为本位的历史考证向以汉代西北边疆史研究为重心的转变。他将居延汉简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对汉代西北边疆的烽燧制度、官制系统、防御建置、河西四郡设置年代、西北边郡经济发展、民众生活风貌等问题进行了多重维度的考证,开创了民国时期两汉史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居延汉简是以官文书性质为主的简牍,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官印资料.目前学术界对这批简牍上的官印关注较少,我们尽可能穷尽地统计出这批简中的官印,以探讨简牍中所抄写的官印特点,以及相关的官印制度等.经统计居延汉简中共计约有82枚完整的官印,我们将对这批官印按其官职大小分类,并归纳这些官印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三十年大陆及港台简帛发现、整理与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振波 《南都学坛》2002,22(1):11-16
随着简牍、帛书在全国各地的不断出土 ,简帛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近 30年来 ,大陆及港台发现与整理了敦煌汉简、悬泉置汉简、楼兰和尼雅文书、武威汉简、居延汉简、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定县汉简、云梦睡虎地秦简、阜阳汉简、张家山汉简、甲湾汉简、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走马楼吴简等 ,出现了一批对汉简帛研究的高水平学术论著 ,为秦汉史研究提供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重要文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居延汉简及金关简中常见的骍北亭是橐他候官与肩水候官南北邮路上承担文书传递工作的邮亭,关于其具体位置,学界尚无研究。本文利用出土简牍中的"日迹梼"、"出入名籍"上的签名与系在武器上的"楬"证明骍北亭就在金关内侧的坞内,并推断出沙头亭的大致位置。  相似文献   

5.
从公文书写格式的角度出发,梳理居延汉简中的共行文以及提及"都尉府"的相关简牍,"以为左部司马"与肩水都尉之间存在明显的上下级隶属关系;根据出土简牍汉代张掖郡居延地区边防骑兵的实际作战情况,对"左部司马"下辖部队的编制进行分析,肩水都尉下辖的骑兵部队采取了分类部署、各司其职的策略,其中并无"右司马"或"右部司马"之类的称谓。汉简书写中A32(金关)以南的称"右"而非谓"左","左部司马"应断为"左·部司马","左"应理解为佐助、协助之意,"左部司马"应为肩水都尉属下佐助部司马承担边境防御任务的军事类职官。  相似文献   

6.
"居延汉简"泛指出土于居延地区的所有居延新旧简,居延汉简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至今70多年以来在相关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时这批简的语言文字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文章将从字词考释、词汇语法研究的兴起、文字理论系统的探索三个方面,对居延汉简语言文字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兼论居延简语言文字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从居延汉简看汉代的戍卒管理制度李振宏汉代屯戍制度中,对戍卒的控制与管理,有一套严密的组织措施。以往在研究居延汉简中的劳绩制度时,笔者已注意到此问题,但因材料过于零碎、残缺,未能连缀成篇。最近居延新简的整理出版①,提供了不少宝贵的资料,使我们对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1 930年发现的居延汉简文书档案记录了居延地区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情况 ,为研究汉代社会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劳利用丰富的汉简资料研究汉代的历史、地理等领域 ,不仅对居延汉简作了释文 ,而且在河西四郡设置年代、屯田、赋税及烽火制度研究 ,以及考察历来从文献资料上不得其详的边郡独特的制度 ,诸如烽燧、官制、戍卒等方面 ,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成为居延汉简研究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9.
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陈直先生的巨著:《居延汉简研究》,历经多方磨难,终于问世了。见到这本与其研究对象和作者自身经历同样坎坷的50余万字的遗著,如骨鲠在喉,禁不住要向广大读者做一简单的评介。居延汉简的发现,无疑是本世纪考古发掘的重大成就之一,也是由于这批珍贵资料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对汉简中有关财税管理方面的若干简牍的研究 ,详细考证了汉代口算赋征收和分配办法、刍高禾 税、以及“拘校”制度等三个基本问题 ,以揭示汉代财税管理的真实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1.
湖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两批竹简,其价值甚大,一直倍受学术界的关注。尤其是望山1号墓竹简作为我国首次发现的楚国的卜筮祷祠资料,2号墓竹简有关衣物等丝织品名称、特点等内容,向为学术界讨论的焦点与热点所在,持续至今。本文尽量搜罗有关这两批竹简的研究论文、论著及相关资料,分发掘与研究历史的回顾、编联与缀合的方法论的探讨及其实践、疑难字的释读、文字编以及标识符号的记录等项目作了述评,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古书类的简文因有上下文辞例对照,文字相对容易释读,但包山楚简中未能释读的字,大部分为人名、地名,这给文字考释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根据字形释读文字七则,希望对包山楚简的研究有所帮助。简130■字应释为"■";简183■字应释为"秋";简90■字应释为"";简60■字应隶定为"■",读为"捷";简119反■字应释为"紴";简4■字应读为"翠";简190号■字应读为"闵"。  相似文献   

13.
对于竹简出土时因残损难以定位、而由整理者临时编在第77至114号的38支残简及其它位置若干有疑问的残简重新加以考察,尝试找到它们彼此之间的缀合关系或相对合理的连读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诗论》“满写简”与“留白简”之争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诗论》“留白简”、“满写简”现象,引发学者众多的思考。由最初的“留白”处原本有无文字之争,到探讨和阐释其形成原因,进而发展为竹简形制之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然简制之争涉及29支竹简的编联原则和《诗论》文本面貌,事关者大。辨析各家论说,实际上,在《诗论》“留白简”与“满写简”之间并不存在“简制”上的实质性差异,二者当属同一篇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包山楚简》中的四条简文,前三条属于法律文书,后一条属于占卜记录。我们对这四条简文中前人未曾注释或者注释值得商榷的字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指出《张家山汉墓竹简 (二四七号墓 )》释文和注释中存在的若干处字词问题 ,并对这些字词进行了新的考释。  相似文献   

17.
傈僳族竹书文字的异体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傈僳族一位名叫哇忍波的多巴(即巫师)创制了一种自己本民族的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是刻划在竹片上的,所以被称为"竹书"。从文字类型来看,竹书是一种音节文字,多数音节的异体字有2个,个别音节的异体字可多达5个。所以,竹书是一种不太完备的音节文字。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文子》中“平王”的身分,自古以来,说法不一。通过检对八角廊《文子》简文,我们发现其中保留有两处“天王”的记载,通过对“天王”一词的考证发现,简文中的“天王”是文子对谈话对方的称呼用语。《文子》中的“平王”应是周平王宜臼。  相似文献   

19.
上博简《鲁邦大旱》文字歧释严重 ,学界各持己说 ,莫衷一是。本文辨析各家之释 ,折中以疏通文义 ,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秦文化的研究受到一定的影响。考古发现的秦简牍、封泥、金文、陶文等,反映了秦社会方方面面,给秦史研究工作者提供了难得的资料,极大地促进了秦文化的研究,使很多历史上难以说清的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