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佛教自公元6世纪起,从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平安时期(794——1192)传入天台宗和真言宗。日本天台宗被誉为“日本文化之母”,发源了后世的净土宗、日莲宗、时宗。一千多年来,佛教在日本方兴未艾。佛教认为人生是瞬间的生命现象,是无常的,终归要消灭的,人们却要求永生,这就是无知。人生是各种精神的和物质的因缘凑合而成,因缘一  相似文献   

2.
马毓鸿 《现代妇女》2014,(8):282-282
提到佛教,我们会马上想到释迦牟尼,想到印度,想到般若、波罗蜜、度等梵语翻译过来的词汇。提到佛教在中国,就不能不提为把佛教传入中国呕心沥血的僧人们。介绍佛教的书中都对一个问题有所提及,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高僧”与“名僧”之辩。与其纯粹讨论这一似乎没有答案的辩题,倒不如看看这些僧人到底给后世后人留下了什么,也就是“用事实说话”。这样说来,道安绝对是用事实说话的人,且掷地有声、使人信服。  相似文献   

3.
火柴传入中国是在100多年以前,在更早的时候,中国没有火柴,更没有现在这种形式的打火机,您可知道,那时的中国人是如何“取火”的?须知那时中国人早已学会了吸烟。大约300年前,吾乡大学者纪文达公(纪晓岚)便有“纪大锅子”之号,盖其烟袋之“锅”甚大也。那么,他当时是如何“点烟”的?  相似文献   

4.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不断的与中国本地文化相融合,这个相融合的过程也是中国绘画不断发展的过程,因为佛教的传入,中国传统用线的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本文将主要从佛教的演变来论述其对中国绘画影响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佛教于东汉时期由印度传入中国,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500年间,佛经翻译研究逐渐发达,到隋唐时便产生了天台、华严、维识、禅宗、净土、密宗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派。据说,佛教的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佛与中国人香火缘深,为中国佛教的四在菩萨,他们”说法”的道场,则是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它们是: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和九华山。  相似文献   

6.
佛教自三国时期传入吴地后一直十分兴盛,尚佛成为历史上乃至今日吴人的宗教信仰主流。吴人尚佛可以从吴地的佛事活动、佛教建筑和佛教信众等方面得以体现。历史上吴地的经济环境、吴地统治者倡佛、吴地文人士大夫习佛、佛教中国化后自身的易接受性与吴人尚佛之风的形成都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7.
据藏族史书记载,佛教传入西藏大约始于6世纪初藏王拉托多日年赞时代。到了8世纪,以莲花生大师为代表的一批僧侣学者,吸收融合了当地的原始宗教——苯教的教义,掀起了一场佛教西藏化运动。从此,佛教开始扎根于西藏高原。佛教在西藏的传播,经历了“前宏期”和“后宏期”漫长历程后,于13世纪正式形成了一个新的支系——喇嘛教(亦称藏传佛教)。11——14世纪,喇嘛教出现了众多派系,诸如宁玛派、噶丹派、萨迦派、噶举派等等。由于教派林立,各派上层僧侣耽于权力之争,且又互相抵毁,僧徒戒律松弛,颓废之相弥于教门。15世纪初,宗喀巴·罗桑扎巴力挽喇嘛教的衰微,实行宗教改革,建立了格鲁派(即黄教),使喇嘛教义得到宏扬。达赖和班禅就是宗喀巴的两大传承弟子。18世纪中叶,格鲁派终于执西藏政教大权之牛耳,在藏族社会取得了  相似文献   

8.
王辉 《现代交际》2011,(1):71-71
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的佛像雕塑艺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很多出土的文物中的雕像造型生动优美,神采奕奕,这表明中国古代的雕像已经具有很悠久的历史。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古代的佛像艺术有了很大的推动,并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佛像雕塑艺术宝库。对中国传统雕塑产生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内容上由以表现人和动物为主题,变为着重表现佛、菩萨的宗教信仰崇拜;在技巧上由简明质朴发展到了精巧圆熟;在风格上由雄伟、挺秀转为庄严、富丽。  相似文献   

9.
公元67年前后,两名天竺僧人将佛教带到中国。在此后的1000多年里,佛教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佛教自身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大约一个世纪以前,佛教传入了西方社会。在过去的35年里,佛教在西方有了快速的发展,并在那里形成了新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0.
魏晋之际,儒学衰微,玄风日盛,士大夫阶层崇尚清议,以庄老之学相矜夸,以谈玄说理为能事,这种风气自然影响文学,佛教传入以后,迅速与玄学合流,形成释道混杂的局面,并在文学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可以说,没有佛教,便没有中国古代文学后来的形式与风貌;反之,没有中国古代文学,佛教也不会像后来那样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1.
上一世纪,科学家已开始了“女性与性”问题的专题研究,并由此产生了女性性科学。但女性性学家西孟德·弗洛伊德认为:“女性的性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人们对女性灵与肉的认识尚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季羡林说:“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上,文化交流有过几次高潮,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是西方文化的传入。这一次传入的起点,是明末清初;从地域上来说,就是澳门。”“明末清初传入西方文化者实为葡人,而据点则在澳门。”澳门,一块弹丸之地,却历尽时代的风尘———经历了明、清、民国至今将近450年的历史。它是16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远东最早的传教中心,是东西方文化双向交流的最早基地,是近代史上中国的先知先觉吸纳西方思想、传播革命真理的摇篮。一、交汇流通的语言文化400余年来,澳门一…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     
地质,即地壳的成分和结构。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地层形成的顺序,按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的若干自然阶段,叫做地质年代。“宙”、“代”、“纪”、“世”分指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是宙,分为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太古宙时,下一级只有代;元古宙时代下划分出了纪;到显生宙,在纪下又细划出了世。本刊将按照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顺序进行连载解释。  相似文献   

14.
《上海科学生活》2001,(11):34-39
“机器人”[Robot,音译为“罗伯特”]一词来源于捷克语。这个词在1924年的含义是“人造工人”。但实际上人们将机器人视为一种能自己干活的自动化机器,以后因西方国家出现了“白领”和“蓝领”员工之分,所以又将机器人称为“钢领”。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提出关于机器人的三条规则并引起了轰动。这三条规则是:一、  相似文献   

15.
佛教发源于公元前一千五百多年的古印度,两汉之际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由于上层统治阶层的宣扬,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蓬勃发展。江南地区最早的寺庙是南昌的大安寺,相传为汉灵帝建宁三年(170),西域高僧安世高所建,为江南寺院之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至晋代,南昌已有普贤寺、佑民寺等佛教活动场所22所,初现江南佛教重镇景象。  相似文献   

16.
韩愈(公元768—824年)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一生写过很多极富战斗精神的散文,《论佛骨表》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这篇奏章类公文是他52岁任刑部侍郎时写的。佛教自汉朝传入我国,经过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发展,到隋、唐五代进入繁盛时期,加之统治者大力提倡,在社会上形成了浓厚的崇佛风气。唐代帝王继承陈、隋传统,礼僧敬佛,推崇佛教。到了中唐,据《释氏道鉴》记载,佛教寺院已增加到4万余所,僧民达25.5万之众。这些人占有大量土地,又享受免租、免税等种种特权,对正统的儒家思想,对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7.
文人画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阶层特有的绘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在宋代得到了集中发展。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中的禅宗思想也对传统文人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深刻的影响具体反映在文人画创作的艺术表现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它促进了南北分宗的产生,给予创作者心灵的愉悦,充满玄机的智慧。同时,影响着当时这个社会普遍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中国与韩国几乎于同一时间分别爆出了一条对中医态度截然相反的新闻:中国中南大学的一名教授于网上发起了企图废除中医的“促使中医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的签名活动;韩国则继成功申报端午祭为其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又决定将同样由中国传入的中医改名为“韩医”,以再度申遗!中韩两国对中医截然不同的态度,让人心头油生几多落寞与伤感。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贝叶文化?
  “贝叶文化”(Palm-leaf culture)是亚洲一项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广义上理解,它是对以“贝叶经”为主要载体的佛教文化的一种象征性称谓,其范围当覆盖从佛教缘起地印度,北及阿富汗、中国、日本列岛、朝鲜半岛、蒙古,南到斯里兰卡、尼泊尔、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但由于佛教北传方向的国家和地区没有或已佚失刻写贝叶经的习俗,故“贝叶文化”在狭义上常被认为是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尼泊尔、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越南南部,以及中国云南等流传巴利语系佛教的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佛教文化形态。这些国家和地区至今仍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刻写、制作、使用贝叶经的传统和习俗,因此被视为亚洲的“贝叶文化圈”。  相似文献   

20.
韦智勇 《老年世界》2007,(23):44-44
始建于公元七世纪的布达拉宫是藏族文化的结晶,是人类文化遗产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不仅外观雄伟壮丽,而且内藏许多稀世珍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