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馈电脉冲为高斯脉冲为例,对瞬态电磁脉冲能量传输特性进行了简洁的理论解释和实验验证。首先以圆形电流辐射单元为例讨论其能量传输的三段式规律及验证,对圆形电流在远场处的辐射能量进行分析,辐射源可以看作点辐射源;其次以点辐射单元为前提研究并验证阵列辐射单元的三段式传输规律。瞬态电磁脉冲能量传输特性由多列瞬态电磁波的叠加造成,不是麦克斯韦方程存在光子解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对应原理,导出电磁场中带电双耦合谐振子体系的质心粒子和“相对运动粒子”的薛定谔方程:在电偶极近似(EDA)下,根据量子力学的规范不变表述(GIF),分别计算两独立谐振子的波函数对各自的能量算符本征态展开的规范无关几率振幅;对于相对运动谐振子,采用定态微拢法处理其中的耦合粒子间的库仑相互作用;用时关微拢法处理外场对粒子的作用,求出规范几率振幅的近似解。最后对上述解法作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将时域电场积分方程法和普朗尼方法结合,求解了任意细线结构的瞬态电磁响应问题。时域电场积分方程法用以计算早期响应,普朗尼方法从早期响应中提取极点,得到后期响应。避免了传统时域积分方程在后期响应求解的不稳定性,提高了瞬态响应求解的效率。以线天线、环天线为例,计算了在高斯脉冲激励下的电流响应。  相似文献   

4.
一种自适应斜坡补偿电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能够自动调节补偿斜率的斜坡补偿电路。该电路可以跟随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变化,相应地给出适当的斜坡补偿量,不仅使得峰值电流模式BOOST变换器可以稳定工作,而且可以避免补偿不当的现象,保证变换器有足够快的瞬态响应。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产生的斜坡补偿信号的精度可以达到83%以上。  相似文献   

5.
高压瞬态大电流测试装置主研人员:唐海刘文达罗时聪保秀虎周晓军高压瞬态大电流测试系统包括电光转换,光纤传感和传输,以及模拟信号的放大和处理等。装置由传感器、光纤和光端机三部份组成,其特点为与高电压回路无电的直接联系,安全可靠,抗干扰性能好,稳态幅值精度...  相似文献   

6.
精准的路面不平度模型可以提高车辆在瞬态响应的估算精度。结合国标中的标准路面谱和路面形貌自相似性特点,利用傅里叶逆变换法和正方形细分法分别建立平整路面、二维路面和三维路面模型。在双移线、鱼钩工况和角阶跃典型工况下,对比分析不同路面不同平度模型下横向载荷转移率(LTR)、侧向加速度、横摆角速度和侧倾角4个瞬态响应的区别。其中三维路面模型对各响应影响最大,车辆侧翻时其各响应的数值达到侧翻阈值。验证了多维度路面模型建立的可行性,为车辆侧翻瞬态响应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粒子的"刹那生灭"的并且具有"自再现"功能的"元态模型"和"元态群模型",给出了运动的"生灭位移"解释,揭示了能量的实在涵义,揭示了德布罗意波的频率的实在涵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量子力学规范不变表述(GIF)在磁偶极近似(MDA)下选择对称规范解弱磁场中的双耦合谐振子问题。因为在MDA中能量算符的本征值、本征函数和能量算符的本征态展开系数虽都具有规范不变性,但在MDA中矢势却不可能用任何规范变换将它从能量算符中消除,所以的本征值和本征态都是时间函数,因此求解规范无关几率振幅的运动方程时较EDA复杂,本文只有用时关微扰求出近似解。对于双耦合谐振子的处理则是首先将它分解为质心谐振子和相对谐振子两部分独立振子,然后再分别用时关微扰和定态微扰作近似计算。  相似文献   

9.
利用三维粒子模拟软件,比较研究了在磁控管模拟计算中三种阴极发射方式在电流控制、宏粒子数和计算度上的不同,确定了Beam发射是电流控制的最好发射模式;在固定电子能量的基础上,研究阴极电流发射密度分别为9A/cm 3A/cm~2和7A/cm~2下的输出频谱和模式竞争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发射电流大小有利于磁控管频谱噪声抑制.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对称匹配组态相互作用(SAC-CI)方法研究了H2Se和H2Te的电离态,结合H2Se 和H2Te 对这些电离态进行了指认.计算和指认结果表明,H2Se和H2Te分子的外层分子轨道是量子数n不同的相同分子轨道 a1 ,b2 ,a1 ,b1;单极子强度较大而能量较低的电离态12B1,12A1,12B2,22A1为H2Se 和H2Te 的电子基态和激发态,能量较高的电离态为H2Se 和H2Te 的高激发态;在电子的跃迁和电离过程中,能量较低的四个电离态的形成主要是单电子过程,而能量较高的电离态其形成过程主要是两电子过程.其中许多能量较高的电离态的形成具有2h1p的特征.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表明,SAC-CI理论值与实验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1.
针对山区典型不同高度桥墩, 通过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 IDA)研究高墩在地震作用下从弹性状态到极限状态的整个反应过程,得到不同塑性程度下墩身的位移分布,并通过对各级地震动输入下墩底曲率达到最大时刻的结构刚度进行瞬时模态分析,探讨了整个非线性过程中瞬时振型、瞬时振型参与系数、瞬时质量参与系数以及各阶瞬时周期对应的延性位移谱值随着墩底曲率增加的变化,揭示了整个非线性过程中高阶振型参与程度的变化,进而对在各级地震动作用下墩底达到曲率最大值时刻的墩身位移分布中的高阶振型贡献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2.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能源利用效率近年来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构建能源利用效率均衡解和最优解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1978—200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对比分析了2001—2008年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均衡解、最优解与实际值的差距, 并模拟了2010—2050年能源消费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发展路径。结果表明: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惯性趋势, 其实际值与最优值的差距, 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模式本身所造成的;在当前的发展模式年均8%的经济增长率下和理论计算的最优发展模式下, 能源消费高峰达到的年份分别为2040年和2036年, 但前者高峰期的能源消费是后者的2.71倍。因此, 为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首要是确立正确的发展模式, 其次是制定有效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制度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我国建筑业碳排放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能耗较高,使得建筑业成为了当前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在基于STIRPAT模型估计的基础上,采用情景分析法,主要研究建筑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增长率与建筑业碳排放量、减排效果和峰值出现时间的关系。最后指出,提高建筑业相关的技术水平,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以降低建筑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是减少建筑业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利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于2010年5月、7月、10月对黄河三角洲芦苇群落土壤呼吸及其对影响土壤呼吸的净辐射、净光合速率、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芦苇群落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变化明显呈单峰形特征,12∶00左右出现日土壤呼吸速率峰值,生长旺盛期7月土壤呼吸速率高于返青期5月和生长末期10月,净辐射、净光合速率与土壤呼吸速率之间有显著线性关系与指数关系(P<0.01),他们可能是土壤呼吸日动态变化主要影响因子,而10cm土壤温度与10cm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变化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人才流失处于上升趋势,给普通高校人才引进和人事管理带来与日俱增的危机感,给现有人力资源开发带来不可抗拒的冲击力。本文就普通高校人才流失的现象、原因作一客观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引起普通高校对人事管理及人才流动问题的关注,进一步强化人才兴校意识,尽快完善关于人才合理流动,人员科学配置,建构强有力的教学科研队伍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6.
给出一种简单的计算类锂离子(Z=3-30)基态非相对论能量的方法。首先以类氢离子的能量为零级近似能 量,用微扰法计算了类氪离子1s2s态的能量;然后以类氮离子的能量为零级近似能量,用微扰法计算了类锂离子的 基态1s22s能量。结果与其它理论值符合得很好,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每年夏冬两季,我国部分地区经常出现电力、天然气等供应偏紧局面。目前,可中断契约已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构建三种信息结构下的能源可中断契约设计模型,研究最优可中断契约、调峰投入水平和供应商收益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可中断契约可以激励工业用户参与能源调峰工作,供应商偏向选择中断能力更强、调峰效率和外部性更高的工业用户;信息不对称不仅会导致工业用户降低调峰投入水平,而且会扭曲最优可中断契约;工业用户只能从中断能力信息中获得信息租金,当工业用户调峰效率较高且调峰辅助外部性达到一定阈值时,供应商收集与中断能力相关的工业用户私人信息能够获得更高的信息价值。  相似文献   

18.
旅行社要实现基本的业务和职能,需要依靠一系列价值活动的支持。构建旅行社内部价值链模型,从成本的视角分析目前旅行社在其现有的价值链模型中存在的问题。为此,须采用搭建电子商务的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旅行社的信用体系、控制员工流失等三条优化措施。价值链是一个系统,部分的分析、整体的把握有利于旅行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功率VD—MOSFET的漏特性在饱和区通常会出现动态负阻,其栅压越高,漏源电流越大,动态负阻就越显著.本文对自制的功率VD—MOSFET(CS5N450型)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用脉冲法测试,通过分析对比证实,在测量范围内,引起这种动态负阻的根源主要是自加热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