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董仲舒从天人同类、彼此感应的宇宙观出发,认为天与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相互联系的;他从“变而有常”与“不常之变”彼此联系、互为补充的天道观出发,认定历史运演是“变而有常”与“不常之变”的统一;他既把历史看成按黑、白、赤三统循环顺序运演,又认识到在循环运演中包含着进化;他将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运用于历史考察,认为历史运演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他认识到历史与现实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总结前代的历史经验可为后代治国兴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以巩固中央集权、维护专制统治和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为其最高的政治理想.而"大一统"理论的提出正是实现这一治国理想的前提和保障."大一统"思想,不仅具有历史进步意义,而且对今天也不乏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哲学的核心是他的社会历史观。本文论述的主旨就在于全面揭示他所建构的较完备的取法于天的历史哲学体系,这就是人类社会全部运演发展的理论基础:天为元本的宇宙本体论;取法于天为表征的王道论;变而有常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论;以“天人感应”为机制、以“汤武革命”为途径实现历史进步的历史动力论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在类推适用的旧刑法时期,还是在罪刑法定原则确立以后的新刑法时期,扩大解释都是刑法学理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刑法中扩大解释的目标与一般法律解释无异,是以探究立法原意为指向。立法原意包含两个方面:静态的立法原意是指立法时所意欲表达的意思和目的;动态的立法原意是指立法后所认可的法律用语的变更与发展。合理的类推解释应当并入扩大解释,扩张后的扩大解释的界限仍是罪刑法定原则,具体以刑法规范对解释的形式约束为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考察了董仲舒人性论与其世界观的关系、所论人性问题的界限范围、理论的核心与重点,揭示了其人性理论的逻辑结构以及弄清这些问题对于了解中国古代人性论的历史发展及认识董仲舒人性论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儒家学派特别注重理想人格的塑造。其中董仲舒承前启后,对所谓圣人君子有许多论述,其论述对后代儒家有重要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7.
董仲舒是西汉时的大儒,他的思想体系庞大而复杂,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等许多方面。他的法制思想对中国的封建统治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的原志定罪论的影响较为突出。本文旨在对董仲舒的原志定罪论展开讨论,探讨董仲舒的法制思想。  相似文献   

8.
论董仲舒政治与伦理一体化模式的理论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仲舒作为汉代社会意识形态的设计师,不仅给君主、君权、政权以形上根据和价值来源上的论证,更为重要的是由此开辟一条立国和治国之路──儒家伦理与王道政治相结合的一体化模式。其主干内容是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两者的双向运动促成社会结构的整合与社会秩序的修复。虽然政治伦理一体化模式在董仲舒那里还呈现出草创的粗糙,但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大体上没有突破这个框定。  相似文献   

9.
论董仲舒的生态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仲舒的哲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与当代生态哲学有很多相通之处。他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主张要尊重自然规律,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探讨了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中仁民爱物的观念,透过阴阳五行学说,研究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从而明确人类的生态权利与义务,并把古代君王的道德与自然灾害结合起来,构筑了一幅天人感应的生态图景。  相似文献   

10.
《春秋繁露》全面地体现了董仲舒的史学思想。在董仲舒看来,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政治发展的过程,是各级官员履行职责的是非得失;而其任务是正名即区别行政事务中各级官员的职务和职责,考核其政治能力和贡献。所以,历史学的性质就是政治学,其功用是管理国家政治的锁钥、把握未来和抒发政治抱负的凭借。历史是人类为核心主体的发展过程,而仁义是人类创造历史的基本动力。行使仁义,就是掌握政权要合法,行使政权要合理;需要重用贤能,贤能则需要拿出自己的才智、本领和忠心;要制定制度,赢得民心。历史认识的方式是天人合一:即经过人自身的知识认识历史的叫作天之副在乎人,又经过对于过去历史的认识来把握现实的叫作人副天数;其范畴是五行和阴阳;其检验的标准是历史事实、学术讨论和政治实效。天人合一也是史学研究的方法论,包括善善恶恶的历史主义方法、将自然与人类两相对照的比较方法、注重圣贤先知先觉的理论分析法和注重历史创造主体的价值分析法。  相似文献   

11.
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在道德教化方面,以"独尊儒术"为基本指导原则,在对人"性"作深入研讨的基础上,提出"性待教而善"的重要观点,主张"任德教而不任刑",强调设"教化堤防",用儒家的"三纲五常"之说教化百姓.与此相一致,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显德以示民"等道德教育方法.从总体上看,董仲舒的道德学说既有值得继承的合理因素,亦有需要剔除的封建杂质,应当认真予以清理.  相似文献   

12.
董仲舒的治身观念来源于上古方术及黄老思想 ,是对经典儒学养身思想的有效补充。在董仲舒看来 ,人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循天之道、法天所为 ,才能找到治身的根本路径。董仲舒从阴阳的理论高度 ,肯定了性生活的正当性 ,同时又强调治身当以积精为宝、凡养身者莫精于气 ,人生寿命是天对人所作所为的酬付与回报。  相似文献   

13.
董仲舒教化思想具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对于道德教化的基本措施、途径和方法的理论论述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教育规律,对于我们今天进行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无启迪和借鉴作用。本文从"显德以示民,化民以成俗"、"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节民以礼,乐成其德"以及"以仁安人,以义正我"等四个方面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4.
作为汉代重要的经学学者,董仲舒的著述中保留有较丰富的《诗》学内容,对了解汉代《诗》学具有重要价值。其著作中的引《诗》、释《诗》有明显的先秦《诗》学“赋诗断章”特色的遗留,颇具开放性和灵活性,其《诗》学主张也多有可与先秦学者如荀子等相参照之处。前人的研究多将其《诗》学置于汉代三家诗的范围之内,对此有所忽略,应从新的角度详加考察,给予必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殽天地之化——从灾异思想看董仲舒的气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仲舒的灾异理论存在着谴告和气感两种形式。谴告形式的灾异论在具体解释过程中有其适用范围及其局限,气感形式的灾异论弥补了这种局限,笔者在此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探讨了董仲舒“毅天地之化”的气感论。这种理论对之后气论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董仲舒社会控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是基于其特定理论基础之上的系统化思考,这一理论基础即是以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统”为社会控制的理想目标,教而后善的人性论、天人感应的宇宙观为社会控制的理论前提和基础。由此出发,董仲舒对社会控制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合理性、权威性作出了论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析了董仲舒社会哲学以神学—形而上学为依托 ,在伦理政治、经济、文教与思想文化四个方面展开的理论建构 ;指出董仲舒社会哲学的最大特点、历史影响的二重性及理论内的紧张性  相似文献   

18.
董仲舒“大一统”理论以先秦儒家思想为主体,同时兼采诸家之长,吸纳、融合了墨、法、阴阳等家的思想,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时代特征。“大一统”理论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满足了封建统治的政治需要,顺应了百家思想的“合流”趋向,是学术思潮演变的必然结果,由此,在汉代政治初步实现“大一统”的同时,也逐步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