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刑讯逼供是一种古老而野蛮的诉讼手段 ,但至今在实践中 ,仍然禁而不止。产生刑讯逼供有多方面的原因 ,但主要还是法制上的缺陷和疏漏造成的。根除刑讯逼供现象也可以有多方面的思路 ,但最根本的措施是引入沉默权原则。  相似文献   

2.
程序正义是一项要在刑事审判过程中实现的价值,没有程序正义,也就很难实现实质正义.也正是由于对程序正义的漠视,最终导致了本该可以避免的佘祥林冤案,从该案的全过程可以看出刑讯逼供、法院先定后审的审判程序、有罪推定、疑罪从轻以及没有正确对待民愤是违反程序正义的具体表现.只有从根本上改变"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和做法,在司法实践中遵守程序正义,才能避免类似悲剧重演,真正实现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3.
沉默权作为一项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其合理性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确认,但在我国至今尚未确立,现实的发展需要我们对沉默权进行移植.在法律移植的过程中要注意同本国国情相适应,建立起一套保障制度,并及时消除其负面影响,从而使沉默权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4.
中国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对加强被告人权利保障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的非正常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通过深入论述沉默权的涵义、沉默权存在的价值,沉默权在中国的法律依据三个方面,提出只有在刑事诉讼中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才是杜绝刑讯逼供的根本保证;只有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才是当代司法文明和法制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略论沉默权     
沉默权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而且涉及立法和司法实践的走向。要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学习和借鉴国外沉默权有关立法思想、司法制度及经验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6.
沉默权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比较关注的一项旨在保护犯罪嫌疑人权利的刑事司法制度。关于我国是否应该建立沉默权制度以及如何建立沉默权制度,学术界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从应然的角度来看,沉默权制度确实能够解决我国刑事司法领域的一些弊端,具有确立它的必要性;但从实然的角度分析,我国目前并不具备建立沉默权制度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以及由此衍生的沉默权原则体现了诉讼文明与诉讼公正 ,现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文章分析了沉默权原则 ;阐述了我国应尽快设立禁止强迫公民自证其罪的原则 ,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有限沉默权 ;并提出了确立我国沉默权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成才与就业》2020,(1):12-12
一份第三方机构的中国职场趋势盘点显示,当前职场上技能鸿沟严峻。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职业种类和需求的迅速变化,技能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衡量标尺,也成为不同职业背后的通用货币。可见,实时了解并掌握职场必备和急需的技能,将极大提升职场人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刑讯逼供现象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非常普遍,本文提出了制止和纠正刑讯逼供的途径和方法,特别强调了在立法和实践中免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陈述义务的重要性,建立健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实现从实体公正到程序公正。  相似文献   

10.
刑讯逼供在我国存在千年之久 ,但是刑讯逼供严重侵犯人权。为了保护人权以及维护法律的公正性 ,迫切要求从根本上解决刑讯逼供问题。  相似文献   

11.
警察审讯是刑事司法的决定性阶段。审讯犯罪嫌疑人的警察试图查明发生的案件事实,如果可能的话,还要获取口供。一旦嫌疑人招供,案情就水落石出了,案件很可能就会以定罪而告终。过去,警察可以将讯问当作一场具有攻击性的权力游戏。在西方国家,随着启蒙运动、自然法观念和宪法对个人权利保护的确立,保护犯罪嫌疑人的措施得到了发展,警察攻击性审讯技术不再被认同了,但该过程尚在演进中。而今,对嫌疑人最重要的保护措施就是反对自证其罪特权。该特权被解释为要求在审讯开始之前,先对嫌疑人进行警告。警告内容包括沉默权以及律师帮助权等,为了落实这些权利,采用了证据排除规则。而如果嫌疑人想要保持沉默或者会见律师,审讯是否需要中止?而且,大量有损于嫌疑人自主决定权和自由意志的审讯方法被视为非法方法。是否可以对嫌疑人保持沉默做不利推论?尽管有这些保障措施,直到今日,警察审讯必须仍被视为一种权力游戏。应当如何进一步发展这些规则,使得审讯成为一种公平的游戏,这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沉默权制度 ,是当今世界刑事诉讼法中公民个人防御国家司法暴力的理性手段之一。文章对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及沉默权的范围、意义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同时从广义沉默权的角度对律师沉默权 (不披露权利 )、证人沉默权 (拒绝作证 )一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刑讯逼供是一种暴力取证的方法,被我国政府明文禁止,但刑讯逼供现象仍屡屡发生.文章首先从历史、制度、司法技术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刑讯逼供现象产生的原因,认为只有改变司法人员的思维模式,加强监督,赋予嫌疑人沉默权,确立非法证据除外原则,实行悬案搁置制度等措施,才能消除刑讯逼供现象.  相似文献   

14.
侦查讯问程序的批判性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侦查讯问程序设计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口供中心主义”下的强制取供,即整个程序是以确保侦查机关“顺利”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为中心而加以设计的,为此,甚至不惜直接或间接地强制向犯罪嫌疑人取供。从实践效果来看,正是这种目的错位的程序设计导致了实践中侦查讯问阶段刑讯逼供的频发。对此,应当从理论上予以批判,并从以下方面着手予以重构:反对强迫犯罪嫌疑人自证其罪,赋予犯罪嫌疑人有限度的沉默权;赋予辩护律师于侦查讯问时在场权;进行全程连续录音、录像。  相似文献   

15.
沉默权制度在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中尚未确立 ,但是这项制度本身所代表的尊重人权、倡导公平的价值理念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合理性 ,其确立和发展将标志着我国司法制度的一大进步 ,但是必须结合我国国情 ,使沉默权制度在我国的法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效用  相似文献   

16.
刑讯逼供产生的根源及其遏止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讯逼供是我国司法体制的一个痼疾 ,不仅严重地侵犯了人权 ,而且损害了司法机关的执法形象 ,破坏了国家的法制基础 ,也是酿成冤假错案、积案、疑案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 :目前产生刑讯逼供并屡禁不止的根源 ,在于立法上的缺陷和司法上的执法不严。对策是 :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 ;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赋予律师在侦查机关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到场的权利 ;在刑讯逼供的证明责任问题上 ,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等  相似文献   

17.
王干 《社区》2011,(20):53-53
近日和朋友聊天。说有一对男女认识10年之久,最终才相亲相爱。实在是太难得了。当“闪婚”、“闪离”成为流行语时,这对恋人的婚姻近乎传奇。我们现在的生活像快速旋转的陀螺,来不及沉淀,来不及品味,来不及享受。就知道咣当咣当地向前奔,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场子到另一个场子.从一个频道到另一个频道。从一个网站到另一个网站.从一个博客到另一个博客,从一个微博到另一个微博。  相似文献   

18.
"法律信仰"这一命题是国内学者对伯尔曼教授本义的误解。我国建立法治的途径不能依赖法律信仰,中国法制化建设的关键是树立法律信念、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权威和法律至上的观念。倡导"法律信仰"会使国家法律丧失不断改革、完善和进步的可能与动力,从理论上把中国法治建设引入误区。  相似文献   

19.
请做下列试题,自测一番(假如题中所出现的情况对你来说尚未发生过,则按你将来处理这些问题时要采用的方法去选择):1.成功对你有多重要?A)相当重要B)非常重要C)关于这个问题,我没有过多考虑2.由于工作太紧张,你中间需要休息几次?A)两次或更少  相似文献   

20.
滕磊  冷玥 《调研世界》2022,(11):22-31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从生活富裕、生活便利、绿色健康、生活文明、和谐共享五个维度测度了区域美好生活水平,利用2014—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赋能美好生活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提升美好生活水平。其中,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居民消费水平是其提升美好生活水平的重要机制。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区域美好生活水平的提升表现出地区差异性,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美好生活水平,但对中部地区的作用并不显著。此外,随着美好生活水平的提升,数字经济提升美好生活水平的作用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