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研究《史记》和《汉书》的同志,一定会发现这样一个令人费解的历史现象:就其司马迁和班固本人而论:均是名噪千古的杰出史学家.在史学界一向并称为“班马”,在史学史上、文学史上均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就其《史记》和《汉书》两书而论:这两部均是光照千古的历史巨著,被史学界誉为《史汉》双壁.是《二十四史》中极重要的史书之一.就其两位史学家的家世而论:司马迁出身于史学世家,父亲司马谈任过“史官”修著过史书;班固亦生于史学世家,父亲班彪是一位有名的史学家,任过“史官”修著过史书.就其两位史学家的自身遭遇而论:司马迁因李陵事件,下狱后受到极残酷的“腐刑”,饮恨终生.班固因窦宪谋反事件受牵连下狱,在狱中自愤而死.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与市民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在研究和批判市民社会中提出的,本质上属于政治哲学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是哲学理念层面的内容,主要探讨现代社会自由人性的建构问题;其二是社会制度层面的内容,主要探讨市民社会的发展与文明制度的变革问题。在第一个层面上,马克思否定了经济社会的异化现象,倡导个体的人格自由,从而把自由看做是现代社会的自由人性的建构,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在第二个层面上,马克思深入剖析了市民社会的内在结构,揭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现实基础,指出市民社会的形式对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所起的最重要作用,就是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创造了外环境和内环境。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表明,在马克思那里,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一场与制度的深刻变革相联系的伟大历史运动。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不仅是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更是制度文明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环境发展的社区治理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问题已成为关切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环境发展问题而非环境保护问题,从认识本体论与社会本体论视角对环境发展困境进行梳理,环境发展困境源于主客体疏离。社区本质是主客体融合,为环境发展创造基础条件,提供动力源并引导环境发展。环境发展的社区治理制度分为两个层面,内涵层面包括社区治理主体、客体、过程、方式等要素,外延层面包括社区参与、社区促进、社区共享、社区监护等具体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第一书记制度是我国扶贫领域的一项制度探索和创新,其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化的特征。第一书记制度的进村,在村庄层面实现国家治理和基层自治的对接,形成了具有差异化的治理结构和实践样态。村庄调研发现,第一书记制度与村庄社会的互动存在三种关系模式:包办替代型、合作辅助型和被动疏离型。这一实践差异由村庄的资源基础与治理能力、地方政府的村庄定位与资源匹配以及第一书记的个人资源网络与职业追求三方面形塑而成。第一书记制度在实践中产生了精准性和可持续性问题,优化第一书记制度绩效应从组织体系再造和资源精准对接两方面展开,以推动村庄内生脱贫潜能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平竞争审查豁免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就其应然建构而言,至少应从价值目标、制度构建和程序运行三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价值目标层面,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以竞争秩序作为基本价值,这决定了维护竞争秩序是豁免制度的优先价值选择,而社会公共利益则应是其第二位阶的价值目标。在制度构建层面,以事先控制为主的模式选择和以个案豁免为主的类型选择应成为最主要的内容。在程序运行层面,豁免制度应以防止滥用为总体要求,严格的程序控制则是实现该要求的现实路径,包括启动、审查、批准和监督程序在内的各个环节都应遵循这一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现象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现象,是户籍制度区隔的产物。这种制度区隔在就业、工资福利、住房及居住管理、子女入学、社会资本积累等社会各个领域所产生的扩散效应,不仅严重地损害了农民工的利益,影响到农民工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还造成了农民工与市民间的疏离和隔阂,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国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已经出现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因农村土地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农村经济形势发展需要诱致而生的农地流转现象,目前正呈加速发展之势.这一过程伴随着诸多问题,需从建立土地评价体系、构建服务平台、理顺产权关系等多方面来完善与创新农地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化社会两大历史性转变。农村人口城市化作为城市化的核心内容 ,其推进速度和效果取决于与之相关的制度支持系统的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已经为加速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宏观层面上的制度支持。微观层面上的产业政策、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支持系统的建构 ,尚需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事物的实际类别与其在字书中的归类常常产生疏离现象,这是由于字书部首数量的限制,加之汉字本身的形体演变所造成的。对此,历代字书通过改变部首加以整合,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汉字对于语言的调适功能,也反映了字书收字的复杂状况。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既是教育制度文化不断创生的过程,也是个体获得公平、公正教育权益的重要过程.当今,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但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大多还只是停留在就教育而论教育的层面,甚或出现了借素质教育之名而行不公平、不公正之实的现象.要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就要从教育社会学视角辩证地看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理性地审视素质教育实施的社会政治条件,并合理地构建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过程中,迫切要求改革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本文在借鉴了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最具中国特色的五个问题,对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2.
阅读张康之等所著《公共生活的发生》后,一个重要的启示在于:领域分离是中国社会转型中呈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继续深入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背景,它是社会管理改变传统路径,进行创新的出发点。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工业化进程中,随着非领地化进程出现的领域分离表现为国家与社会的分离,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及日常生活领域的分离。一方面,许多社会问题因无法及时解决而以群体性事件、危机事件的形式出现;另一方面,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现有管理体制无法包容的新因素,社会发展中的非规则化现象日益增多。因此,正确应对领域分离后表达领域兴起的客观现实,正视社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打破政府为单一主体的社会管理格局,寻求社会治理结构伦理化的合作治理是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本文揭示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阐明了我国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状及问题,从优化社会政治环境、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强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体意识三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现实主义小说”反映了转型期当代中国重大的社会事件与现实问题,因而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但他们对当下现实的评判存在严重偏差,作品也暴露出相当程度的“非艺术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全球经济管理一体化,传统的社会管理在我国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社会管理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性概念尚未能形成统一认识,因此社会管理的概念等基础性研究应成为社会管理研究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结合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探索社会管理规律,需要社会管理观念的更新,社会管理资源的整合,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的创新,适应社会管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民间组织已成为中国社会和政府转型期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机制,虽然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当前也面临一定的困境。就其与政府关系而言,近些年来,面对民间组织的迅速崛起,政府对民间组织采取过于强化控制管理政策,使得民间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障碍。因此,完善政府对民间组织的控制管理政策是解决民间组织发展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采取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对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运用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理论进行研究,最终从提高立法位阶、完善立法体系、加强执法力度三个方面提出了关于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前后,是汉口进入社会转型的时期。在这一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里,不仅给汉口带来了进步与发展,也给汉口带来了诸多社会层面的问题,例如自杀问题。通过对这一当时汉口社会中“最危险之病态”的研究和探讨,我们或可进一步加深对当时社会转型期的认识,并提高我们对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突出社会问题的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9.
转型时期农民工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农民工进城务工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农民工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土地承包法规定,除特殊情况外,农村土地原则不能进行调整。但随着社会转型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更改,农村土地亟须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确保相关农民的合法权益。文章对农村土地调整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农村土地调整的价值意蕴进行分析论证并对当前我国农村土地调整过程中关于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